第16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16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七月十五,劉義符與毛德祖、宋騏、魏像等將領率兵一萬抵達順陽(在均水與丹水交匯口西岸,今丹江口水庫之北),此時城池北郊已建立起一座堅固的軍需轉運大營,而寵咨已提前三天率兵五個旅先出發了。

這時代,進抵武關實際上有三條路,因秦漢武關在丹水縣西北百里,依河谷地道路而建,義熙末失關中時,這座武關城並沒有丟失,至今也仍歸順陽郡兵把守。

而赫連勃勃取關中后,繼續南下攻取上洛置荊州,又在商縣(丹鳳縣)東南另建一座武關(後來成為唐朝武關),這條路在北道崇山峻岭中,與丹水河谷舊道不相交,而寵咨所走的小道則是在丹水南岸,途中翻山越嶺,還要渡過丹水才能繞往胡夏所築武關背後,迂迴夾擊。

順陽郡治原本在丹水南岸的南鄉縣,后移治順陽經過擴建修繕,周長十四里,牆高三丈,護城河壕溝寬六丈,已是一座邊郡要塞。

當晚,劉義符宿於城內臨時清掃出來的行在,次日一早到北郊大營巡視,郡兵還要休整兩天再出發,輜重已經在轉運往北面的析縣(西峽縣),同時南陽、襄陽的糧草也是運往那裏屯集。

劉義符率馬文澤、牛默等侍衛們走進轅門,大營里靜悄悄的,士兵們都還在睡懶覺,下午才會操訓練半日,既保持士氣,也蓄養體力,他走進中軍大帳時,李德元剛用完朝食,坐在條案後手拿白巾擦著嘴巴,親兵在忙着收拾餐具。

「公和將軍早啊!諸事都準備妥當了嗎?」

「萬事俱備,隨時可以出發,軍心士氣也很高,只是武關道路不好走,最窄處兩騎不得并行,這樣帶不了太多的攻城器械,所以成敗還得看龐咨的表現啊!」李德元連忙起身相迎。

「宋騏的偏師待到析縣,將沿伏牛山南麓北取盧氏縣,這條路也只能是輕兵,那麼主力一萬兵如何配置?」

「能攜帶可拆卸式小型配重投石機二十架,舊式萬鈞神弩十架,雲梯二十輛,其餘待到地方,再就地取材打造一些,不然耽誤行軍。」李德元想了想,又問:「若上洛順利打下來,陛下打算以誰為守將?」

這事劉義符已考慮過,回道:「把析縣划進去,置北上洛郡,歸豫州都督府節制,或許可以寵咨為太守,公和將軍以為如何?」

李德元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兩日後,劉義符與郭叔融、毛德祖在城郊送李德元、魏像率兵出征,武關道崎嶇難行,大軍難以展開,劉義符只能在此坐鎮,等待荊州中府禁軍北上,而毛德祖當日辭行,先往南上洛郡(白河縣),調集民夫修路搭建浮橋,徵調騾馬隊接力轉運輜重糧草。

七月初秋的天氣還非常炎熱,大軍出發后太陽漸高,曬得地面熱浪滾滾,樹梢枝頭蟬鳴聲一片,吵得人心煩意亂。

劉義符剛回到城內行在,很快就有南陽轉遞過來奏摺文書,吉翰奏報,已收齊湘州、寧州,並荊州夏收稅糧,商人往江東各地購回糧食三十六萬石,並已調水師樓船往上洛轉運,待秋糧再截留。

竇應期接詔,已奉命親自趕往建康散播謠言,離間王弘、徐羨之與偽主之間的關係。說來建康朝局也很有趣,徐羨之迫於壓力不得不歸政,欲辭退歸隱。

劉義隆順勢就調殷景仁為中書監令,以徐羨之為尚書左僕射,以王弘為司空,不料王弘並不肯受命,一直在辭退,但劉義隆也不同意,雙方就一直在打太極。

至於謝晦,兵權被削奪,雖為侍中,卻有名無實,劉義隆每有大事從不召他,也不許他外任,暫時也還不敢輕易動手,既用着也防範,政局還是比較亂。

江東各地的情報一大堆,劉義符看了一會兒就沒興趣了,找出軍府奏摺一看,高道謹上奏,已命水師都督陳道景負責轉運糧草兵員,另以竇應明鎮守大營,率九、十軍、十一軍留守,其餘八軍以陸萬斛、安泰為前鋒先率三個軍北上,將自率中軍隨後跟進。

按時間算來,前軍應該過了襄陽,快到南上洛了,中軍也出了荊州,不過兵力越多,乘船轉運越慢,到襄陽要換乘中小船隊,分批北上,到了南上洛還要帶一批糧草行軍,會走得很慢。

而益州也傳來捷報,管義之果然不負所望,暗中遣使招撫了嘉梁羌貢嘎部酋首沒連渠,以其為內應夾擊,再次於索頭溪畔一舉攻破嘉梁羌,垣護之臨陣斬其大酋首甘孜渠、昝獲等,大獲全勝,所部已於六月初回師成都,不日將北上漢中。

因管義之的剿撫並舉獲得成功,中府吉翰等人決定分嘉梁羌之地為邛崍、康定、松藩三個羈縻郡,派使往益州冊封沒連渠為厲武將軍,冊另兩位戰後降服的酋首馬鮮渠、巴塘渠為厲鋒將軍,各領其部為郡守,每年貢馬百匹、牛羊各一百頭以為稅賦。

這也是管義之與三部酋首談定的條件,「渠」在嘉良羌人中是大人、貴人的意思,畢意嘉良羌棲牧地之西有蘇毗羌,北有依附吐谷渾的黨項羌和白蘭羌,他們只是活動在川西大雪山下的大、小金川江一兩岸,既然能歸順也就少了一個隱患,留待以後再處理。

劉義符當即召郭叔融來擬詔,用璽發回荊州,益州安穩下來,秋收稅糧就可以北運漢中,這後勤壓力就大大地緩解了。

。。。。。。。。。。。。

順陽到胡夏所筑北武關四百里,要六天才能到,李德元以魏像領兵兩個旅為前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路走得不緊不慢。

就在李德元主力進入武關道時,龐咨所部已過三戶亭八天,這天下午已抵達商縣丹水之南,隱藏在一處山谷林地里,商縣自古有「九山半水半田」之說,縣城就在北岸河道轉角處,城池不大,城牆低矮,因地勢較高,四周也沒有護城河。

這時節仍是晝長夜短,申時末太陽還很火辣,派往縣城周邊偵察,並尋找理想渡河位置的斥侯回來稟報,縣城駐兵只有一千,其中有一幢胡夏匈奴和羌、氐雜兵,守將兼縣令是一名高度漢化的南匈奴人,名叫劉屈通。

另外東南的武關城內,因胡夏有南下的意圖,開春和入夏兩次增派兵力並屯集糧草,現有五千兵駐防,其中雜胡過半,從東南面根本別想攻城,但關城位於陡坡上,南高北低,從北面就要好打多了。

等到酉時初太陽漸漸西垂,氣溫也涼爽很多,龐咨派一個旅先出山谷往西北十五里,此處河道收窄仍有七八丈寬,夏秋水位高漲,水流很湍急,直接泅渡連人帶馬都會被沖走。

士兵們在河岸架起舊式伏遠弩,五尺長弩矢尾部繫上繩索,擊發弩機射往對岸,勾拉住樹桿,然後乘羊皮筏扶住繩索渡河,再多拉幾條繩索,河邊較淺處打上木樁綁上繩索加固,再在上面鋪設木板,一座簡易浮橋就搭成了。

一個營在河邊接引擺渡人馬輜重,另一個營則翻過一道山樑,往北面道路邊警戒,並派斥侯往南、北兩路繼續刺探敵情,前路佈置妥當,龐咨率四個旅跟進,大部才渡河一半,北面山樑那邊卻傳來警報,有數千胡夏軍正在南下,離此地僅十里。

龐咨大驚,若讓這支胡夏軍進了商縣城內,再想出其不意奪城就難了,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必須在官道上將這支胡夏軍殲滅,否則就達不到戰略意圖。

龐咨立即召來各旅旅帥,說明情況並決定伏擊,命后隊兩旅渡河后,立即前往攻取縣城,自率已渡河的兩個旅先翻過那道不算高的山樑,與前軍一旅先下山,在道路兩邊小樹林內設伏。

士兵們剛就位,來不及做任何佈置,胡夏兵還沒出現,但連綿一片的馬蹄聲震得山道間回聲轟鳴,遠望黃塵飛揚,聲勢驚人。

PS:歡迎加群,各個渠道平台的都可以來,群號:340812536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