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朝會

第142章 大朝會

二月小,十五日月圓,為望日,若月大,則十六日為望日。這是承西漢《太初曆》到曹魏《黃初歷》、《景初歷》一步步演進,兩晉在天文律歷上沒什麼建樹,不過是沿用。

劉義符好在有一個學識淵博的名師何承天,再加名士徐豁,推算出一個大朝會的黃道吉日並不難,擇日不如撞日?那可就要被人恥笑咯!

自秦漢以來,大朝會只在元日、冬至或朔望追朝舉行,一年都不會有幾次,而且要對應天時、閏年閏月、吉時、朔望合數,除了懂天文禮制的專業者,一般中、低層官員都是兩眼懵圈的。

臨時追加的大朝會時日必須要准,但相應配套的禮制、大駕鹵簿、儀仗人員卻是可以從簡的,不然劉義符都傷不起。

這日一早卯時初,劉義符用過朝食轉至後堂裏間,由陳裨帶尚衣直長領着四名主衣小豎人,奉上全套通天冠服,皇后高令嫻正等著,親自為他更衣。

「自今日後,開朝建制,會不會是不一樣了呢?」

「的確不一樣,國朝官制完善,意味着規制森嚴,束縛越來越大,任何政令都需要通過外朝官員來完成。法嬰與吾一舉一動都不再自由了,若用人得當那就是意志的延伸,能擔以大任,反之則作繭自縛啊!」

「官家所言甚是,為政當慎之,妾身近來也在學習秦漢與魏晉後宮禮制與婦德,可總有許多不明之處,等過一段時日朝官們忙完了,妾身想請何先生進宮講授,官家以為如何?」

「法嬰願以身作則,為天下典範,這再好不過,屆時吾與何先生談談。」

劉義符欣慰地看了高令嫻一眼,對此大為贊成,衣冠整齊後由高令嫻送出後堂,過庭院出穿堂時,劉惠嬡頭挽高高的飛仙髻,一身輕薄緋紅曲裾褶裙,婷婷玉立地站在廊檐下,裝作意外遇上一樣,臉帶欣喜地迎上前道了個萬福,親昵地拉住了他的衣袖。

「嘻嘻……小妹問皇兄安好!」劉惠媛臉上帶着嬌憨討好的假笑,又道:「反正時辰還早,皇兄不如到小妹居處飲盞茶,提提神再去上朝唄!」

「啊……啊嚏!」一陣胭脂水粉的甜膩香味直鑽鼻孔,劉義符嗔怪道:「水粉拚命地往臉上抹,是不是太有錢啦?看來你是有事吧?趕緊說……」

「啊?就是描眉抹了個唇,並沒有打粉底唉!熏衣的玉漿仙露多好聞呀,皇嫂也常用,也沒見你天天打噴嚏!」劉惠嬡弱弱地嘀咕了一句,恨不得掏出小鏡子照一照,向陳裨等侍從揮了揮衣袖,遠遠打發到一邊去,這才又請求道:「小妹新得了一處好宅院,想請皇兄賜為公主府,過幾日就搬出去,請皇兄准許!」

劉義符臉色一沉,輕斥道:「住在行宮內不好嗎?搬出去作甚?你是長公主,得知事守禮,不可隨意拋頭露面!」

「皇兄你可冤枉了小妹,又不是自己出宮找的,是百里修華使家人敬獻,皇嫂同意了,小妹才收下的啊!」

見小妹一臉委屈,劉義符頓時心生愧疚,另一世原主被廢后,使小妹失去依靠,沒幾年就獲罪鬱鬱而終,謚為「恭」。

敬事供上,尊賢敬讓,既過能改,執事堅固,愛民長弟,尊賢讓善,皆曰恭!按謚法,這是個正面褒義的謚號,可見小妹的為人品性不差。

但按制度,公主成年後皆賜下公主府,出宮獨住到招納駙馬,好吧!駙馬本就是招上門女婿一樣,所以歷朝公主的婚事都是個難題。使太后陷在建康遇害,對於唯一的胞妹,劉義符覺得不能虧待了。

「好!那你請皇嫂下懿旨,吾擇日親自送你移駕出宮!」

「呀!那可多謝皇兄,小妹恭送!」

劉義符邊走邊回頭看了看川堂兩側的東西廡樓,這兒離後庭院正堂與東、西廂太近,房舍雖多卻沒庭院分隔,小妹住在這裏確實有點不太合適,百里氏還真是善解人意啊!

繞過東側門順長廊至中堂時,裏面已是人滿為患,中府各衙署主官、直屬十五軍主將及州郡官員,共有八百多人儕擠一堂,這還是提前知會待恩院官員免朝,否則就尷尬了,這大堂最多可容納千人。

原本為王府正殿,按說該上個匾額命名為「某某殿」,但劉義符不看重這種形式上的東西,否則建座皇宮就行,可這並非必要,帝王威加海內,居三間草廬也足以決天下事,樹立威信才最重要的。

「恭迎吾皇!永壽無疆!」

堂上官員們一起齊立,隨之禮樂和鳴,劉義符舉目四下一掃,禮樂儀仗隊被擠在大堂最裏面丹陛下兩邊角落裏,其外圍是兩排身着緋紅武服,頭戴鶡冠的班劍侍衛。

丹陛兩邊侍立宦者,內史近臣居榻而坐,其下中間是五尺寬走道,臨道前排高官皆有方榻條案,並備有奏書和筆墨紙硯等物;次一等者,只能成排跪坐於鋪地織毯上,挨得比較緊密。

「眾臣免禮!平身!」

劉義符頭戴着高高的翹尾后捲筒狀通天冠,一身黑邊赤紅袍服,腰懸履霜之劍,伸臂兩手微抬,朗聲回了一句,隨之手扶劍柄邁步向前,直登丹陛上的八寶玲瓏枰(見歷代帝王圖,其中陳文帝戴白紗帽、穿帔袍、坐朱漆八寶玲瓏枰,而且是盤腿坐的哦!)。

因是大朝,寬榻和條案被撤下了,劉義符現在已適應跪坐,沒有條案遮掩也不至於失禮,盤腿坐着仍是不被認可的。

禮樂聲一停,殿中監令韓龜壽一聲高聲吟唱:「卯時三刻,正是吉時,眾臣有事,可即起奏!」

官制沒建立,朝會流程大體上不差,卻還沒有太常卿贊相禮儀。曹魏時初設殿中監,是以宦者與文官一起擔任,其下殿中侍御史掌朝會糾劾百官失儀之事,現在殿中監全屬宦者,主朝會奏議的是奏曹。

於是,奏曹參軍杜祗應聲出列,先是開宗明義,揚揚洒洒地長篇大論,道明事情的因由和法理性,自有《周禮》,華夏曆朝行事都要講人倫道德,務求順天應人,因世所需,否則就是倒行逆施,非仁義之舉。直到一篇講完,杜祗最後才道出正題。

「今次望日追朝,主議大事有三,一曰建制冊授,二曰科舉策試,三曰整軍經武,凡有良策者,可暢所欲言!」

朝會時,往往都是官員們各種奏請,劉義符是不怎麼說話的,言多必失,一旦說錯大損威信,他只能思考或觀察群臣們的言論、舉止,從而判斷各個官員的為政傾向,把可用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

這次大朝,其實也只有兩件事,后一條就是正式公佈正名,詔命州郡加快進度。按新制,一州編練的戍衛兵不得高於十個軍,平均算下來,每郡將有三千兵左右。

而普通郡的轄區統一擴展為七到九縣,那麼每縣養三百多兵,並分給田地,按算是輕鬆無壓力,比原來大大的均衡了兵力,並整體上提升了地方防衛能力。

若是舊的中外軍體系可做不到這一點,且很容易被地方豪族把持,因為大地主依門第掌握了地方權力與土地財富。而新官制,刺史、郡監被剝奪了軍、政權之後,只剩下刑、法權,若做不出政績就等著下崗吧。

不想做郡監、刺史?別人會搶著做,中府大量的官位空缺,做出成績就有機會升遷,不混上高位,又如何提升門第呢。拜大儒為師,各種刷聲望?大儒都進州學了,路已經不通了啊!

杜祗退去,吉翰出列,奏請依時勢設立五監寺並提名,人選都是事先議定上報,劉義符再三斟酌選定,連冊書什麼的都準備好了,走過場而已。

三品以上官員用冊授,加蓋皇帝行璽與三長史之印,由原益州晉原太守、轉中書右掾文仲興宣詔,韓龜壽打發內侍豎人捧出嶄新的官服與銀印。

詔以寧遠將軍、新城郡太守王懷業進鎮東將軍、拜通議大夫、遷太常卿;以征南將軍劉道球進正議大夫、拜太府卿;以原義成太守、征西將軍鄧龠進征南將軍、拜正議大夫、遷太僕卿;

以武昌太守申恬進鎮東將軍、拜通議大夫、遷少府卿;以西陽太守胡崇之進征北將軍、拜正議大夫、遷司農卿。

這五人代表不同小團體的背景,劉道球既是宗室,也代表原荊州官員;王懷業最近從益州調來,鄧龠是原雍州官員;胡崇之祖籍壽陽,是降將;申恬資歷最淺薄,但已到中年,論才學與能力,也該大用了。

一群小豎人給五卿換上深紫色右衽曲裾獬豸團紋官服,腰束玉帶,腳穿淺口卷頭雲紋履。官員們不穿木屐上朝就不錯了,出行都不愛穿靴子,長筒靴是胡服,軍將士兵們也只穿短筒靴的。

五監寺少卿只設一人,其下屬官接下來幾天要陸續任命,戶部、工部則要等制科之後設立。隨之議科舉事,一如之前長篇大論一番,詔命主持的官員是何承天、徐豁、蒯廣徽、韋欣泰加州學博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2章 大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