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待恩與策試

第139章 待恩與策試

二月初社日之後,天氣回暖,民間趕早的農夫們已經開始下田春耕了,南方人多種稻,三月中下旬播種四月插秧,但也種黍和粟、稷、椒豆等,那要到四五月播種,夏季能收穫的只有冬季種下的大麥和小麥了。

劉義符抽空讓喬駒子在卸甲山軍營北面圈了一塊六十畝的良田,四面紮起竹籬笆圍隔成幾個區塊,先在田內蓄點水,廣施糞肥待爛上半月之後再翻耕,到時就可以撒下精挑細選過的優良稻種。

稻種有三類,一類來自嶺南交、廣二州,一類來自江東三吳之地,另一類就是荊襄與巴蜀人們普遍耕種的。這三地的稻種,據說嶺南的稻秧株植略矮一點,約四尺多高;江東與荊襄的都有五六尺高,長起來像高梁一樣,夏秋風雨季節一吹倒下一大片,收割會早了,不收全爛在田裏。

更別說空殼沒長出稻米的谷穗很多,稻的產量其實不高。想要種兩季,除非嶺南,長江流域氣溫也不恆定的,還得趕上好年景才行。

這塊實驗田,劉義符交給了喬駒子監管,由城郊兩家比較擅長於農事的民戶耕種,可最重要的環節是如何讓三類稻種完成雜交,如果說授粉估計沒人會理解,為此劉義符又讓兩家農戶在旁種幾塊水田的蓮藕,這樣授粉自然有野蜂和各種昆蟲來完成,畢竟他自己是沒時間經常來看的。

最近楊恭從襄陽南下荊州赴任,住進了小北門大街之東的新刺史府,並帶來了五百餘名原雍州、汝南各地並郡或徵辟的官吏、仕人。

同時益州戰事結束,沈叔狸也派了寧遠將軍、新城郡太守王懷業,晉原太守文仲興,中兵參軍裴方明、任浪之,賊曹參軍梁俊之攜帶立功將士表文,及並郡所撤官吏及士子四百餘人至荊州,這使中府可用人才增加到兩千多人。

益州有兩大平原盆地,本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成都,而僑遷人口則集中巴西郡(綿陽),其南部江陽(滬州)、巴郡(重慶)一帶人口分佈較少,為解決豪族太過集中屢生禍亂,沈叔狸採取強制措施,將成都費、任、張、姜等十幾家大族南遷資陽、內江、宜賓、南充一帶,增置資陽、江安、宕渠三郡,加上撤掉梓潼、北陰平,整體增一郡為十五郡。

寵山民遷梁州刺史、賀愔調梁州都督去上任后,益州叛亂平定,局勢漸穩,劉義符考慮到蜀中還將驅逐西羌,便下詔以沈叔狸轉益州牧,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道產進益州刺史,以魏像進益州都督。

至此荊、湘、寧、益、梁五州及豫州都督府的架子都搭起來了,其下屬官當然是中府一步步斟酌人選,劉義符下詔即可,五品以下的甚至都不用他操心,如今的中府即算是升為三省,比建康朝庭蘭台的權力那是大大的削弱。

大量的地方官員及士子湧進荊州,不可能閑居無所事事,這是要加以甄別的。一千二百餘名士人是直接辟舉,素質參差不齊,要等著二月下旬與州學士子一起舉行策試再錄用。

這也是劉義符為正式推行科舉制度所準備的一個前奏,裁下來的官吏則住進了一個臨時新官署,曰待恩院,意為等待恩選再上任,不過主要是為了方便備案,否則吏曹根本忙不過來。

這日下午,劉義符在書房內批閱完奏章,出宮乘車準備再去實驗田看看,稻種還要過些時日才能裝麻袋泡冷水,放置乾燥溫暖處發芽,這些事農夫們有經驗,但蓮藕可以先在泥田裏種下有根須,且長出芽枝的藕節了。

不想馬車剛轉上街道,王公度與何承天、兵曹參軍鄭續三人來求見,劉義符滿心鬱悶,最近常遇到這種事,只好再回宮內東書房召見。

「陛下!臣這裏有湘州奏報!」

王公度說着取出一本奏摺,陳裨上前接過轉遞上來,劉義符打開一看,差點氣得吐血,寇慈、蒯廣明到湘州宣詔上任后,張劭竟然就敢抗詔打臉,直接駁回了南征廣州的作戰計劃,為此派人將符節送還,堅辭不受。

這事要說起來也在情理之中,周籍之和蕭摹之二人並不是草包,雖然一路敗退南逃桂林郡,卻早在去年就調兵進據了始興郡(韶關)、臨賀郡(廣西賀州),北抵桂陽郡(湖南彬州),好在桂陽郡治彬縣未能攻下,南撤時以重兵扼控越城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陽關要道,使得始興、臨賀二郡至今未能收復。

而且更鬱悶的是,敗兵南撤桂陽時,將便縣(彬州北部永興縣)桂陽監銀礦存銀掠奪一空,始興郡、臨賀郡也產銀、銅,卻就此失守了。

張劭解釋稱,去年初到湘州未能及時招撫桂陽監,所以東南三郡基本上是被朝廷控制,這也是周籍之和蕭摹之進軍如此順利的原因之一。

劉義符尋思著,若再南征廣州至少需要五萬兵力,另加數萬水師、民夫轉運後勤,以湘州現今的狀況支撐不起這場戰事,所以張劭極力反對,長沙太守劉敬義也不贊成,於是劉道球與陸萬斛、郭卓、管義之等人無奈,已經在準備回師。

「與吉長史、高司馬商議過了嗎?王司馬如何看?」

「此事說來皆是臣等對湘州不太了解,張使君反對情有可原,如果陛下不打算北伐西羌,那隻需調給糧草,增派兵力便是,不然,確實不宜再對廣州用兵,雖失始興、臨賀二郡,但收復了始安郡這個南下桂林郡的前沿要地,今後再用兵不遲。」

你特么事後諸葛,劉義符一陣無語,語帶玩味道:「可朕記得,軍議趁勝進擊拿下廣州時,王司馬也是一意贊成的吧?」

「那不一樣,那時臣也不清楚湘州南部盛產銀銅啊,不然便是親自領兵南下一趟,拿下那三郡豈非大賺,不過也還好,桂陽監是保住了。」

劉義符默然,沒拿下廣、交二州,糧食儲備就少了很多,以荊襄、巴蜀伐關中能不能久戰還難說,這事必須要再想辦法,桂陽監也得接收了才是。

「陛下,春耕在即,南郡、宜都、長林、竟陵四郡已清丈出田地五十餘萬畝,直屬中府的十五軍除去汝南、南陽、襄陽、荊州籍將士,也就四萬多兵員需要賜發田地安家,其餘可在其戶籍所在郡縣分賜田地,只需行文州郡辦理即可,所以此事即日便可進行。」

這事已經拖了太久,若非軍隊分調蜀中、湘州作戰就食,中府財政早就破產了,劉義符大喜道:「很好!兵曹掌管軍籍,且近來事務較少,那便由鄭參軍督促進行。」

「臣謹遵陛下旨意!」

鄭續四十來歲,原是壽陽南梁郡兵曹參軍,中府初建時便直接轉任,從壽陽帶家眷一路隨駕到荊州,管軍需後勤兢兢業業從無錯漏,劉義符也比較放心,中府將升級並不打算調走他,兵曹升兵部,由文官出任比較好一點。

這樣將來就是兵部、左司馬(總參)、右司馬(太尉)三衙互相制衡,官職名稱也要改得更簡單明朗,否則不說庶民不懂,就是基層官吏都不明白,還以為司馬是養馬的官呢,要知道這在明朝都還有這個現象了。可稚形出來了,職權範圍與相應條例等比較細緻的還沒有真正定論。

士兵安置一事即將落實,何承天接着當面奏道:「陛下!吉、郭二位就中府建制一事預算了一下,按少府寺設立所需官員,精簡人數來算需要一百八十人,實數則要三百二十人,目前待恩院僅有官員八百多人,這還差一點,是否要將州郡徵辟上來的士人充任?」

少府寺是個比較大的實權機構,所需人數自然就多,即算被革去一些職能,其在諸監寺中仍是較大的,依少府來估算就是儘可能往多了算,那麼最重要的五監寺可以先成立。

「可依徵辟的士人文案,擇優者用為基層職事,不過也可以等一等,湘州零陵郡以南雖是俚僚蠻部眾多,長沙、衡陽、武陵諸郡有熊、屈、邵、婁、蒲、歐等楚國遺裔大姓,應該也有不少人才。」

「州學還缺少經史典籍與授課博士,湘州士人也快到了,那麼本月下旬將舉行的策試,究竟該如何設置考題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9章 待恩與策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