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平城宮闕

第136章 平城宮闕

江津與紀南二城置為縣,都是將北城牆與東城牆拆除,南城牆與西城牆延伸擴展,然後重新合攏。這時代築城都是分段紮腳手架,裝模板,以黃土劣築,比磚牆填土要廉價得多,施工進度也更快。

江津城是由陳道景率水師三軍士兵加上徵調的一些民夫共計兩萬餘人趕工,紀南城則是高道謹、安泰主持,每五天調三軍輪流出工,加上城郊民夫協助,郡府劉孫登調集民力從紫漳山一帶搬運土石、木料提供給兩處工地。

劉義符乘車到城郊時,四面都是一片忙碌景象,城池東南角一帶是民夫營地,堆放着各種材料、工具,還有牛、馬廄房發出一陣陣難聞的氣味。

到了此處再坐着大車是不太好走的,路上有障礙,柳安民牽出「熊貓」來,這匹河西大馬養尊處優久了,已經長出一身肥膘,劉義符乘坐上去,它走得不緊不慢,步態慵懶,倒正適合四下巡視。

紀南城是沒有護城壕的,開設四門,牆門頭上的望樓,以及角樓、箭塔都被拆除,牆高加到三丈順便大修,西、南二牆已修築到預定的新城角位置,正在修築的是東、北二牆。

劉義符騎着馬繞城轉一圈就十幾里路了,但換算一下不過十里左右,只比原來擴大近一半,作為縣城仍不算是很大。這時候高道謹、寵咨、鄧龠、賀愔幾名主事的將領過來見禮,後面還帶着劉乞。

劉義符迎上前幾步,笑着招呼道:「諸位勿須多禮,原本多是一郡太守或是禁軍大將,且多有戰功,用為一軍郎將有些屈才,待城池河道峻工,將去年立功的副職將領提拔一批起來,資深者要升遷一下了。」

「陛下恩遇,臣等自當盡職盡責。」

眾將都面露筆容,客套了一句,此時人多,高道謹也只是附和,自是不便談及細緻事務。

劉義符心中有些想法,提這麼一句也就是順勢激勵人心,轉而伸手指著不遠處的城牆工地道:「不知此城還要多久可以完工呢?現在開春了,這十五軍八萬多兵要想辦法就地安家落戶,分給田地耕種,不然中府財稅供養不起啊!」

「王司馬自在去年就在籌備,好在目前常駐城郊的九軍都要參與營繕諸事,並不算是吃閑飯,反把會操集訓給耽誤了,不過到二月底應該都能完工,其餘收尾諸事可由郡府接手,士卒民夫都可遣散安置,以備春耕。」高道謹於是回道。

這時間有點緊了,魏像、垣護之帶到蜀中的兩軍倒是好辦,屆時為北伐前鋒,而陸萬斛、郭卓帶到湘州的四軍三旅將作為南征廣州的主力,還不知什麼時候能凱旋迴師,即算戰事順利能趕回,也只能留守荊州。

劉義符笑了笑,擺擺手道:「那諸位都去忙吧,朕召劉乞有點事。」

高道謹等人告退,劉乞又再上前見禮,自從在彭城被郭叔融召來勤王,劉乞也參與了幾場戰事,最主要的當然還是義陽之戰,現已升任第三軍參謀、厲武將軍,軍銜比正職高了兩級,這在各軍中也是個普遍現象。因戰事頻發,無職可升,自然是先加銜。

這早春時節氣候宜人,城郊空曠之地微風拂面,太陽曬在人身上很暖和,四面有侍衛把守,劉義符也就不打算找地方談話,待劉乞禮畢,便直接問:「劉乞啊,當年先帝北伐關中,你可曾從征?」

「回陛下,末將確曾從征,不過當年還只是一名班劍隊主隨侍在廬陵王身邊,無甚戰功。」

劉乞聞言抬起頭,面露驚奇之色。劉義符大喜,彼劉乞果然就是此劉乞啊,立即又追問:「那你隨廬陵王鎮守關中近一年之久,對長安京兆大族可有所了解?」

「這……都五六年了,末將記不太清楚,當年關中失守,末將與廬陵王失散,受了傷隨流民自武關逃歸南陽,后返回彭城做了州兵幢主,未再追隨廬陵王。」

這下劉義符有點失望,不過想想也是正常,他一個班劍隊主,眼界就那樣,關中怎麼丟的怕是都說不清楚,還不如唐毅一個商隊執事見識深厚,但他去過關中,多少應該還是有些見解。

劉義符尋思片刻道:「這樣吧!你去找高司馬交卸軍務,回城去兵聲曹找杜參軍、唐校尉,過一兩日朕再召見,有要事交給你們去辦。」

劉乞一頭霧水,有點發懵地點頭應諾。

劉義符兩手一背,面向北方眺望,極目之處一道青褐色山嶺橫亘,那是紫漳水擋住了視線,他不由輕嘆一聲,忽然想起寵法起、竇應期等人出使北魏,也不知能不能迎回毛德祖,這也算是千金市馬骨,收攏北方士人歸附以制衡南方士族吧。

。。。。。。。。。。。。

此時,劉義符心心挂念的寵法起、竇應期二人正帶着百騎護衛,出平城東旄門轉而沿如渾水(大同西乾渠)北上,而帶領他們同行的是太常卿崔浩,龍驤將軍、員外散騎常侍步堆、謁者僕射胡覲三人的車馬隊。

平城橫跨如渾水兩岸,西岸一大半都是宮城,只有西南角一小片區域與東岸才是官民住宅區,而城池西北角還有西宮城、南郊有明堂、辟雍宮城,東北角有東宮城,明元帝拓拔嗣曾在城東北的白登山上修建了白登廟,又於泰常四年在山下西麓修築了一座行宮,每逢演武、調兵、除夕大儺之時,都在白登山北的曠野平原上進行。

正月二十三,拓拔燾率師第二次北伐柔然大捷,收復了被攻陷的故都盛樂,以及西面黃河北岸(呼和浩特)一帶肥沃的草場,將柔然驅逐到了陰山(大青山)北面,並設置了武川(今武川西南)、撫冥(今四王子旗西北)二鎮,俘虜繳獲無數,凱旋而歸,暫居在靜輪宮內。

是以這日一早,崔浩與步堆、胡覲便帶寵法起、竇應期二人前去謁見。寵法起率使團去年冬雪前就抵達并州太原,國書與照會文書早就發往了平城,但因北魏朝庭未准,時領并州刺史婁伏連隨拓拔燾出征了,州司馬穆紐頭不肯放行,多虧了別駕郭逸行書請崔浩從中轉圜,才得以再次起行。

因為郭逸是太原高門郭氏家主,更是崔浩的丈人,其有兩個女兒同嫁崔浩,不為別的,就沖着崔浩曾得明元帝拓拔嗣的信重,在議立皇儲拓拔燾時又屢次進言,所以拓拔燾即位,崔浩雖被人嫉恨,拓拔燾卻更加信任。

而且高門之間互相抱團取暖,郭氏與柳氏、薛氏、王氏、裴氏都有聯姻,時任河北太守的柳平引寵法起入境,自然就書信請郭逸相助,所以此行可算是非常坎坷。

只是到了平城只能住在宮城止車門外鴻臚寺客館,既得不到詔見,也無法外出,形同軟禁,至今也沒見着毛德祖等人,不過現在拓拔燾回師,似乎有了希望。

崔浩與步堆乘坐着馬車走在前面,胡覲一路騎着馬陪同,寵法起與他頗為熟悉了,眼看如渾水河岸道旁有一片佔地寵大,氣象巍峨高聳的宮殿群,估摸著是到地方了,便好奇地問:「那便是行宮嗎?」

「非也!此乃大道壇,為嵩岳天師寇謙之燔火祭天、講法之道場,吾皇自迎寇天師奉於都畿,將白登廟下行宮更名為靜輪宮,常率群臣前往參謁,請寇天師講授《圖錄真經》,靜輪宮便在那北面不遠處。」

寇謙之?寵法起心中一動,此行使命或許可以從這個寇謙之身上想想辦法,他可是聽說過,寇謙之獻給拓拔燾的《圖錄真經》,是一部記載「天宮靜輪之法」,按陰陽五行與風水來營建宮闕,能興造克就,平地成仙的道門秘典。

北魏君臣都是鮮卑人為主,對寇謙之的道行與秘典根本不相信,只有崔浩深信不疑,向拓拔燾上疏盛讚,稱寇謙之「辭旨深妙,意存高遠,自古無比」,並親自以師生之禮侍奉。

道門之於此時蓬勃發展,已經有些泛濫為害的沙門有一定的制衡作用,拓拔燾很快就體悟了其中正面積極意義,非常高興地聽取這番鬼話,採納了崔浩之策。

早在去年就派了使者以太牢之禮祭祀嵩岳,冊封寇謙之為國師,迎其弟子四五十人同到平城,並大興土木,修建道場以供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6章 平城宮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