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驛傳與物流

第134章 驛傳與物流

時日過得飛快,漸到正月下旬,天氣漸漸有了暖意,書房外庭院角落牆腳下的苔蘚變綠了,地面也長出了雜草嫩苗,幾株人多高的杏、李和垂柳枝條也長出了嫩黃的葉芽。

日上三竿,陽光透窗而入,斜灑於條案前地面,漸漸移近有點刺眼了,劉義符擱下紫毫筆,合上最後一摺奏本放置一旁,直起腰舒展雙臂,兩手關節發出一陣輕微的「啵啵」聲響。

他抬頭朝外看了看,陳裨不在門外,不知跑哪去了,只好自己動手,將案上一大疊折本分類揀選。其中大多是州牧、刺史、都督三府下屬官員任命,荊州和豫州都督府的建制日趨完善。

州牧之下是左、右布政;刺史之下是左、右長史;都督之下是左、右參將,秩皆正四品上。其下就是各曹、掾、史,縣曹、郡曹、州曹級別並不一樣。而報官名時,通常必須帶上某縣某曹、某郡某曹,到其下掾史,那官名就是一長串。

「參將」是劉義符自行擬定,因為校尉、都尉皆成了軍銜,郎將既是「旅」級旅帥的軍銜,又是「軍」級主將的正職稱謂,中郎將、中尉都是漢制皇帝近衛軍職,所以只能是新軍職。

劉義符將之分門別類整理好,陳裨帶着兩名隨侍謁者進來了。

「大家!袁淳、臧邃、王徽之已被放還,劉榮祖帶着他們回建康去了。奴婢去碼頭察看時,杜參軍使人召奴婢去轉告,襄陽唐氏有商隊自陸路南下,到了紀南縣,唐毅自關中回來了。」

「唐毅?」劉義符都快忘了這事,想了想道:「使人去通知唐毅在城北瓦亭驛等著,讓柳安民備車駕,朕出城看看。還有這些奏摺,送去劉內史那兒,你親自去三長史與二司馬那裏宣詔。」

「好咧!奴婢這就去!」

因為何宣之從宜都郡調走,原荊州長史蔣欽明補宜都太守,劉怡升內史,劉曠之升記室,秘書郎其實可有可無。左子逸便調任吏曹,看似是降職了,但明眼人都知道吏曹會無任何牽涉直升吏部,而原別駕百里長民、司馬漆雕崇遷刺史府左、右長史,州府不再設置司馬、別駕。

陳裨將大堆奏摺收走後,劉義符又從旁邊取出留中的一本細看,改制遠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隨着雍、郢二州的併入,原本三州加豫州部分三十三郡並為一州十八郡,加豫州都督府六郡,其中縣增加,郡減少擴大轄區,州進一步擴大。

而共撤置的九郡官吏及舉薦上來的士人陸續趕來荊州,漸漸達到近千人,但中府吉翰三人還是為少府、將作、工部的職權劃分爭論不已,加上合適人選也缺,仍是難以確立。

不過郡守之下的官吏任命都是右長史吉翰敕命,郡守及以上由右長史舉薦人選,劉義符選定下詔。可建制在即,三省很長一段時間只能保持現狀,為加強其威信,劉義符特意給五位主官加銜。

讓陳裨去宣詔就是這事了,加吉翰為太子少師、何承天為太子少傅,郭叔融為太子少保,皆為從二品;李德元進從三品下征南將軍,王公度進從三品上征東將軍,高道謹進正三品冠軍大將軍。

確立其地位,希望他們能少點私心,但這些事,劉義符還是要自己拍板,不然天知道他們會爭到什麼時候。經再三考慮,劉義符乾脆把掌管宮室城池營建的將作監、掌管河道水利的都水監、甲弩軍械製造一起併入工部。

剩下織染、採礦冶鍊與鑄錢仍歸少府,鑄印、儀仗、節鉞、金鼓、帷帟劃歸禮部,武庫、武器歸兵部,這樣將作監、衛尉寺就撤掉了,再降成七監寺。

將這些有爭議的事核定,待陳裨回來時,劉義符讓其將這封審核了一個多月的奏摺送去吉翰那裏,這次應該可以真正定下了。

步出行宮時,門前台階下,柳安民與牛默已備好車駕,劉義符乘車出城東寅賓門時,陳裨騎着馬跟上來了,劉義符便問:「幾位長史有什麼意見嗎?」

「似有些不滿,倒並未多言,奴婢出尚書台時,他們又在爭戶曹、金曹與度支事。」

這都是在爭利啊!沒人定奪的話,他們還有得爭,反正禮、戶、商三部都不急,畢竟事不辨不明,理不爭不清,劉義符也不好粗暴專制,獨斷專行。

車駕出瓮城東行數里,便到了荊東河岸,這一段河道已峻工,河面拓寬到五丈,水師樓船可錯道通行,堤壩臨水的斜面都鋪設了青石板塊,頂上堤岸三丈的路面劣築得很平實,路邊斜坡下正有些民夫在種植楊柳、桃李等果樹,能一直延伸到瓦子浦湖岸。

不過瓦子浦東部與竟陵揚口一段河道還有八十里,民夫們趁夏季漲水前已轉移往那裏搶修,預計二月完工,民夫們可返家春耕。

而州城之內,太守劉孫登徵調兩萬民夫已將城西北水師演兵池填平,城西南月陂與城北洗馬池則填平大半,僅保留小半湖面。

使城內住宅基地大大地增加,也就可以逐步遷移許多民戶往城西一帶安置,騰出來的空地將修建官署。而城郊區域,中府十二軍營地遷往城西北荊河北岸,紀南縣城與江津軍城將擴建為周長十二里,以將城內住戶分流。

至於皇宮,劉義符深思熟慮后還是決定趁早收回成命,若等壘築了台基就遲了,因為這工程量與花費實在太大,有這錢不如投入到三省九部官署的興建,以及對南征廣州的戰事上。

反正現成的行宮也能住,就是擁擠一點沒皇宮的氣象,這讓三長史大為不滿,但也沒現責怪什麼朝令夕改,畢竟事有輕重緩急。

瓦亭驛是一座最近才建成的大驛站,位於城北十五里的瓦子浦湖岸西碼頭外官道邊,距紀南城只數里,劉義符是準備去看看紀南城的修築工地,先順路在此召見唐毅的。

驛站大院南面有一片很大的半人高石牆圍欄,牆內是馬廄草料場,牆外路邊空地停著成排滿載貨物的大車,數百名身着雜色勁裝的商隊護衛圍坐在大車邊,吃着驛站內提供的稻米粥、蒸餅、煎餅。

事實上,承襲秦漢的驛傳系統到兩晉,隨着基層鄉里的改變已被破壞,現呈半廢棄狀態。而尉曹本是個軍事機構,被改制之後,不再擔負作戰兵力投送與軍需轉運。

驛站無論官民,除了公文、軍令,所提供行旅住宿、休息、錢物信件郵遞、戰場傷兵護送與收容救助、民間物流轉運派送,全都要按市價或平價、半價收費,為士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要盈利,以後商部要收運營稅、物流轉運稅,而且中府不再拔錢,也絕不許虧空。

所以,這是個投資一次,長期營利,包含物資救助、賑濟災荒與物流、郵驛一體式的半官半商的機構,其下屬官驛覆蓋天下州縣,地方隸屬官府,朝庭直屬尉部尚書。連軍令都傳遞,兵聲曹自然也會混雜其間,目前正與尉曹官吏聯手協作。

因縣有大縣為令、秩從六品上;小縣為長,秩正七品上。故縣之尉曹皆正八品上,每縣有一到四座驛站不等,每驛設令一人,為從八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各設司驛、司郵、司賑三房,正九品上,轄書佐、令史若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驛傳與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