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俚僚象兵

第121章 俚僚象兵

自先秦開鑿靈渠,將湘江與灕江相連,使得廣州灣海口的船隊甚至都可以直接到長江,而兩晉以來為防俚僚作亂,將始安郡(廣西桂林)劃歸湘州,因為靈渠在始安郡境內,只是年久失修,小船隊都難以通行。

零陵到湘東酃城也不過四百多里,別說小船隊,哪怕是竹筏隊也只需四五天即可到達,湘南湘西多山地,竹叢十分茂密,山蠻、湘西蠻多織草席、竹席、竹笠為生,扎竹筏不但嫻熟,而且有得是干竹子存料。

是以臘月初,周籍之、蕭摹之兩部在零陵會師后,率俚僚兵及交州象兵分乘小船隊、竹筏隊順湘江北上,在酃城之南十五里的湘水兩岸各扎了一座大營。

因此處江心有一狹長的大洲稱為東洲,以船筏隊分據江洲北面的兩岸,並在東洲兩邊收窄了許多的江面搭建浮橋,周籍之駐營在東,蕭摹之在西,以船筏隊防護,以浮橋相連隔江呼應。

有蕭摹之部牽制酃城內守軍,周籍之輪番抽調俚僚之兵,往臨烝城西、南兩個方向進行土工作業,五六天之後,護城河被填平。

這天一早,周籍之率兩萬五千兵出營,驅趕着十八頭交州象逼近臨烝城,擺開大陣準備攻城。這時節天氣有點冷,俚僚兵們作戰倒還耐得住,但卻不適合大象在野外活動。

因為大象體表沒有厚厚的毛髮覆蓋,且長期生存在交州南部熱帶區域,自嶺南北上就已經畏寒怕冷,常常以大鼻子抽飛駕馭飼養的馴象兵,在零陵還病死了兩頭,出營行軍途中也鬧出不少亂子。

自從始安郡北上,俚僚兵還沒打過像樣的大戰,周籍之對這批金剛戰象仍寄予厚望,滿心期待着拿下湘東郡,待江州兵從安成郡過來增援穩住戰果,來年再取湘州全境,那時要取荊州也容易了。

至於豫州檀道濟、柴桑到彥之兩路戰局軍情,周籍之從廣州北上本就是獨立作戰,與此兩路建立聯繫的前提便是拿下湘東,否則現有的戰果也不一定保得住。

周籍之時年四十來歲,長得高大俊朗,通曉兵法,擅長騎射,其戰前已得知臨烝城內守將是自己的同宗庶弟周誼,大軍各依部署列陣后,便召來眾將,信心滿滿地撫須大笑。

「某那族弟周誼生性怯弱,麾下不過幾千湘州雜兵,在某的大軍猛攻下必無力久守,再反覆勸降便水到渠成,只要臨烝城一下則酃城必克,我軍打下湘東就可以好好休整,諸位必得效死力攻城才是。」

「周使君!我部攻臨烝,屯於重安的邵陵太守熊伯雅、以及耒水北岸的歐陽秉機會不會前來支援?彼輩各有小船隊順水路策應,使君不可不防。」

進言的是桂林郡(柳州)太守譚偃,亦是四十來歲年紀,中等身材有些瘦削,面容也是黝黑,典型的武夫形象。但譚氏其實是零陵郡豪族,雖算不得高門,但在當地也是頗有名望。

譚偃與長子譚嗣繹、次子譚嗣徽皆在廣州任上,此次一起率兵從征,現今又到了其家鄉故地,是故周籍之對其頗為倚重,聞言笑着說出作戰方略。

「譚太守多慮了,耒水之北歐陽秉機所部僅三千兵,守御尚且不足,何來進取之力?某使譚太守與俚帥儂普施、儂舜恩兄弟二人,統俚兵一萬部署到城西,便是牽制城西守軍的同時,令譚太守有足夠兵力迎戰熊伯雅所部,譚太守可知?」

「下官明白,可僚兵實為生蠻,勇則勇亦,一旦攻城戰事不順必士兵低迷,一萬五千兵會不會有些不足?」譚偃有些不放心。

周籍之大為不悅道:「某有十八頭金剛戰象助戰,越快破城越好,譚太守勿得動搖軍心,速去城西督戰。」

譚偃不敢再多言,率兵往城西而去。周籍之騎着馬立於中軍將旗下,傳令所部依城五里列陣,但后陣臨時的象兵營地始終亂糟糟的,許久都無法安靜,這讓周籍之大為惱火,再三派傳令兵催促,才有八頭戰象被調出來了。

交州戰象高約一丈六七尺(近四米高),除四條粗柱般的腿腳露在外面,頭頸和身上都披了皮甲,寬厚平坦的脊背上綁置鞍韉可坐五六名士兵;若以皮帶綁置高約九尺的方箱,則坐五名士兵,可長短兵配合野戰沖陣。

而今,周籍之帶象兵來此是準備用來攻城的,所以戰象背上都綁置了一丈二尺高,方形四面有垛口,如城牆一樣的塔樓。這種塔樓加戰象的高度幾乎與城頭平齊,其下小上大,頂上內部面積拓寬拓長,僅載兵可坐十人,但若用來攻堅則坐五人,可另置小型投石機一座或萬鈞神弩一架,若弩砲則可裝兩架。

弩砲不是投石機,不發射石彈,其實就是伏遠弩,小一點的床弩而已,僅可一弩三矢,攜帶野戰往往稱伏遠弩,用作守城則稱弩砲。兩晉雖繼承了秦漢強弩的製作技術,但其實嚴重退化,如漢代一種一車兩弩,可輪流發射的車連弩竟已失傳,大黃弩、擘張弩、蹶張弩就差了很多,而笨重的弩砲、萬鈞神弩卻得到了進一步改良。

此時,八頭戰象分別在五名馴象兵的驅趕牽引下繞到陣前,而幾名馴象兵先一步跑到原護城河岸約兩百步,依城門口兩側的位置撿查地面是否結實,因護城河雖被填,但裏面的土壤還鬆軟潮濕,大象太重容易陷下去造成恐慌。

而每頭大象兩側的空位各有前、中、后各三個方隊,前方隊約兩百人,為弓箭手以作掩護,中方隊為三百人,皆是刀盾兵推動着雲梯緩緩而進,後方隊則是一個整幢,合起來是每空位一個軍,加中間城門共十一個軍一萬一千兵,簇擁著一百五十架雲梯,在隆隆鼓聲中滾滾向前而進。

很快戰象就到達預定位置,面向城牆排成直形梯隊,隨之一聲尖銳的哨響,象背上的塔樓內,十幾架弩砲、萬鈞神弩被弩手們擊發,一輪即數十支巨箭平直飛向城頭。

一陣「砰砰砰」的巨響,城牆垛口一陣黃塵飛揚,碎土屑四濺,並伴有一陣陣士兵們的慘叫聲,隨後牆頭射下幾支稀稀拉拉的測距箭矢,隔着老遠就墜下地去,兩百步的距離,顯然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

弩砲裝填緩慢,象兵塔樓上的弩手連續進行了七八輪發射,城頭的垛口遭到極大的破壞,許多地方直接被巨箭穿裂轟平,這時候中軍位置,周籍之一聲令下,象兵空位下的步陣開始再向前,弓箭手先近城下拋射,掩護雲梯手向前。

而城門口方向,兩側各有弓弩手掩護,刀盾手舉盾防護著一架有着長長撞槌的衝車被一幢士兵推動向前,但因隊形太過密集,一近牆下百步就遭到城頭密如珠簾般的箭矢射擊,更有各種滾木擂石從城頭亂紛紛地扔下,將沒有瓮城的城門洞前堆上高高的一堆障礙,使衝車無法近前。

衝車手雖能躲藏在車蓬內,但滯留在城下持續遭到打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外圍掩護的弓箭手就更是如此,刀盾手還要冒着箭雨上前清理路障,以使衝車前進,這戰鬥一開始傷亡就非常大。

冬日天氣陰沉着,沒有陽光,江風拂面有些凜冽,估計已到辰時過後,隨着衝車手前進受阻,兩側十軍一齊向前,弓手齊齊開弓,密集的箭矢如一片黑雲飄向城頭,連續幾輪下來,城牆上頓時密密麻麻插滿了白羽箭。

一陣「叮叮叮」的刺耳鳴金聲響起,弓弩手們飛快撤回,隨之又是鼓聲「咚咚咚」直震人心魄,刀盾手們齊齊大喝一聲,合力推運雲梯大車向前。

到了合適的距離,雲梯大車被固定,大鎚手揮動大鐵鎚擊發插銷,雲梯車頂配重的大石依次猛地落下,一架架傾斜的摺疊雲梯如配重投石機吊臂一樣隨之翻轉朝城頭拋飛,頂端的大鐵鈎搭向城頭,發出一連串的」砰砰「巨響,再次激起一陣陣黃塵土屑。

這一瞬間,除了雲梯大鐵鈎勾搭上城頭髮出的一陣陣迴響開始消散,戰場上竟發生短暫的寂靜,敵我雙方的士兵幾乎都屏住了呼吸。

「周使君有令,先登臨烝城者,官升三級,賞錢百緡!」傳令兵打馬在各方隊之間走道來回疾奔,以激勵士氣。

而城頭守軍反應過來,軍官們發出驚怒的大喊:「諸將士聽着,城破則全城受辱,守衛臨烝!保衛家鄉!諸將士快叉掉雲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章 俚僚象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