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誌銘 乙-006

墓誌銘 乙-006

84休養——乙006

幾天後一個老者來到墓園看望石中江,老者自稱「馬思光」,是逝者的老領導和生前好友。這次前來除了看看好友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想把自己的墓位換到石中江旁邊。這讓郭三日有些為難了,園區的每一塊墓地編號都是在公司資料庫中進行了備份的,並不是他這邊直接調換一下那麼簡單的事情,而且這件事聽上去也讓人感覺有些奇怪。墓園在建造之始就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個人在購買時也都會請人幫忙再查看一番,很少出現這種自己隨意更換的情況。這其中想必一定有什麼原因。

這件事情還真讓郭三日給猜中了,其中還真就大有原因。自稱馬思光這人,不但是石中江的老領導,而且他還是前一任林場的老場長,石中江就是在他手中接過了整個林場的管理權。所以這林場里發生的一切,在馬思廣這位老場長看來,都和自已的事一樣心心相關,尤其現在這樣的情況。面對林場這種亂局,有關方面決定,再請老廠長出山,暫時的先穩定下局面,任一段時間臨時場長,等過一段有合適的人選,馬上辦理交接手續。

林場由於前一段時間的改革,很多山民已經投資入股,目前就如何解決其性質和所有權的問題正在進行深入的探討,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執行方案。這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局面更加惡化,如果派一個空降的新場長,在不能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的情況下,很容易讓事情失控,倒不如在林場內選一個合適的人。但當時林場在職的幹部,都是隨石中江一起搞改革的,現在如何處理還有待商榷,不可能在其中選出一位來任新場長,思量再三,最終決定,由原來的老廠長暫時出任最為合適了。

老場長馬思光的一生,都是在這林場中度過的,那裏的每一棵樹,每一片土地都讓他視如親人。當年石中江的才幹有目共睹,大家都認為他能為林場帶來更好的發展,老場長馬思光對其在能力上也是認可的,但對與他提出的改革思路,頗為擔憂。在離任時多次找他面談,並提了很多關於改革的修正意見,但當時的石中江一心想讓林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在其未上任時與老廠長關係甚好,但在任上就要為整個林場負責,怎麼會被這些世俗的觀念所左右。老廠長的話尚且如此,其他人的話就更不必多想了,在石中江一人主持之下,事情發展到了今天。對於其他的未參與者,都感覺事不關己,甚至能為當時與石中江意見相左而慶幸。但把一生都獻給林場的老場長卻感到深深的自責,也正是這種自責讓他決定了接手這個爛攤子,把未能幫助石中江一起將林場治理好,當成了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

將自己的墓位移到石中江墓位旁,正是這種複雜心情的一種表現。不管上面任命他是臨時場長還是正式的,對馬思光而言,都沒有任何區別,他每當一天的場長都要用盡全力為林場的一切負責。

85休養——乙006(2)

當年因各種天災人禍,這片林地被荒漠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幾塊林區,如果不對其進行治理,再過幾十年,這看上去連成一大片的林地可能就不復存在了。也正是這個原因,國家才建立了這個林場,將其十幾塊林區統一管理。那時的馬思光,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林場工人,他們那一代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植樹造林,功在千秋」,而一生中乾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種樹。一棵樹倒下后,在想在原地種植一棵一樣的樹,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和人力,更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相應的自然條件。一棵樹,從樹苗長到成材,短則幾年,長則數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它要經歷過多少風雨才能最終長成。在日復一日的種樹時光中,馬思光對自然產生了一種敬畏,也正是這種敬畏,讓他做什麼事時都不矜不伐收斂光芒。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由最初的一名普通林木工人,變成了一名區域負責人,最終成為了整個林場的場長,但在他自己心中,他始終是一名植樹的人,不管在什麼位置,在馬世光自己看來做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種樹。也正是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經歷了他們兩代人的辛勤付出,才將這已經分散的十幾片林區基本連成了一片,成為了全國最大的一片林地,他們林場也成為了全國第一大林場,不管是面積還是植被數量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地區。這當中自然蘊含着巨大的可開發前景,在這一方面必須要承認,馬思光他們這一代人想的並不是很多。把每一棵樹都視若如子的他們,怎麼會想到開發,更何況,林地的治理確實也還沒有完成,有幾塊林區應被沙化的荒漠隔絕,治理難度極大,如果這時着重討論,如何對整片林區進行大面積開發,將重心由林地的休養恢復轉為全面開發,時機是不合適的。用馬思光的話說就是「林地不充,不足以澤民」,所以在馬思光任職的這幾年中應着重於對林區的恢復工作。

人總是要老的,這是誰都逃不掉的自然規律。不知不覺的,馬思光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他自己在這幾年中也時常感覺身體大不如前了,在林區里考察時總會有些體力不支。自己種了一輩子樹,如今社會進步了,又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他心中一直在籌劃着寫一本關於植樹造林的書,逐漸產生了隱退的念頭。而石中江這時正值壯年,很多事情都搶在前頭,在大家的心中威望很高,馬思光便提前退了下來,安心寫書,把整個林場的管理權交到了石中江的手中。

其實這與當時的整體社會風氣也有很大關係,即使石中江不來他們林場,等到老場長馬思光干到了退休,上面指派的新場長,多半也會有着相同的思路,那還不如自己早點退下來,還能同樣的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把林場早些交給大家認可的人。在離休的那幾年中,馬思光專心研究有關樹木的相關知識,寫出了一本按不同習性和物種發現時間排列的樹木專類巨著,也是這方面的開創之作,備受關注,名氣大增,很多林業工作者將其視為寶典,終不離手。馬思光他心中雖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種樹人,但他不知道在很多種樹的人心中,他已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導師,他的一腔熱血都融化在了字裏行間,每一個筆畫,每一個標點都帶着一種自己對樹木的理解及態度。

聽完老場長的回憶,郭三日心中更是百般滋味。幾天前,他還在為石中江暗嘆惋惜,但現在看來,一個人不管他再有才華,都不能以整個林場為代價,來完成自己心中的抱負。因為各中的散失,不是任何一個人能承擔得起的。想到這,郭三日突然發展自己與老場長交談半天還沒帶他到石中江的墓位去看看,另外換墓位這件事他也只能幫出個證明,具體的還是要到劉總他們那邊去辦理。安郭三日對劉總的了解,這件事應該不難辦……一邊走一邊向老場長解釋著,說話間已到了石中江的墓位旁。幾天前獻的「花山」還在,周圍打理的也還算乾淨,相鄰的幾個墓位還空着……看到這,老場長心中也稍微得到些安慰。走到近前,靜默良久,起身時看見了墓碑前放着的悼詞本,便拿起來翻看了一下,在其最後的空白頁上,也拿筆題了一句「志大才高,尚有自然」。這句話不久后郭三日在電視上看有關林場的報道時,看見了,但換了兩個字,「志」換成兒「枝」,「才」換成了「材」,變成了「枝大材高,尚有自然」意思已經大不相同。而那時老場長也已經不在人世,長眠於他現在看的墓位旁。

老場長那關於林場恢復正常工作的計劃,郭三日還要牢記於心,整體思路就是護林,鼓勵老百姓開荒,用新開的荒地,抵扣之前山民投資入股的本金,這樣樹還照樣種,林場也保住了,老百姓也沒受到損失。

結語:

人質之要在於其明,明己明人明意,增其質而非其妄;明己才不會不思進,明人才不會越其位,明意才不會損於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色果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白色果實
上一章下一章

墓誌銘 乙-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