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給校長送禮

第712章 給校長送禮

以目前的行政結構來看,鐵路日後不會是署級、局級、司級單位,其地位重要性遠在司、局、署之上,但還不至於新置部級單位,政治上會立即打破現在的平衡,戶部也會多一個有利的幫手,所以一定是寺級單位。

官銜上雖然是對接了石明吏的官銜,但石明吏就是一個不懂技術的文官,讓他出任鐵道部部長,是要出問題的。

而且鐵路一旦開通,其經濟和戰略價值巨大,日後的收入會非常可觀,戶部佔了這個肥缺,日後會不好對付。

但林毅賢的提議並非沒有必要性,確實需要成立鐵道部,以解決日後鐵路的調度和統籌規劃。

沈雲卿權衡再三,最終表示同意:

「也罷,就新置一個衙門安置石明吏,但只能出任輔官,正職只能由金戔寺推舉。」

「可以,老夫無異議。但還不知戶部那邊會否同意,是否會引起薛伯充與懷王反彈。」

「新置鐵路衙門勢在必行,而且鐵路由國庫與金戔寺共同出資,工部提供技術,官吏任命也應由金戔寺、戶部、工部任命,薛太保與懷王並無反對的借口。」

當下官場其實一直不正常,或者說中國歷代王朝都有這種毛病,用現代通俗話說,就是誰投資誰收益。

鐵路是戶部和金戔寺共同投資的項目,工部提供技術和工人,所以最後投資成功后,成立鐵道部,鐵道部的官吏任命也應該有金戔寺、戶部、工部三方內部決定,輪不到其他部門插手。

否則我做了嫁妝,下了聘禮娶了媳婦,走完結婚流程,結果最後重要的入洞房生兒子的時候卻沒我什麼事可,我腦子有病啊。

造成這一問題的根結,仍在於官吏選拔和門閥勢力的根深蒂固,只要進入朝堂,就一定有派系勢力,哪個派系辦成了事,一應的利益好處一定會傾斜給該利益派系。

為了解決石明吏的安置問題,恰好又碰上朝廷大發展,有新部門給他安置,順理成章的會成為轉移矛盾的缺口。

二人談妥后,林毅賢回到前廳,但沈雲卿卻不見了人影:

「舅舅,妹夫呢?」

「懷王邀他過府,他不能耽擱太久。」

此時沈雲卿已經出了萊王府邸,趁著天色還亮堂,馬不停蹄又去懷王官邸。

公孫行近些年忙於鞏固地盤,發展經濟勢力,重點都投在了河南、淮北和河北南道。

這次朝廷新修鐵路,懷王沒投一分錢,但鐵路通車之後,懷王收益無疑最大。整個河南都會被鐵路連接起來,經濟會進一步整合擴張,對吏部無疑是巨大的經濟利好。

「懷王近來可好。」

「呵呵,一切皆平安,海郡王請坐。」

公孫行今年六十五,雖然有些看老,但他畢竟是中原人,以素食為主,沒安國公慕容奧翔那些游牧民族的飲食問題,所以雖然看老,但是身體還算健康。

略作寒暄各自落座,公孫賢給沈雲卿斟滿一盅:

「此酒乃是宮中三十年窖藏佳釀,近日剛剛開窖,海郡王不妨一嘗。」

「哦,莫非是陛下親自釀的『梅花釀』。」

這時公孫行接過話說:

「海郡王也知梅花釀。」

「是這樣,家兄成親那日,陛下曾賜十壇梅花釀,要家兄每十年才能開一壇,直到終老。掐指算來,應該還有兩年,不曾想今日能喝上梅花釀。」

沈雲卿大為意外,高鴻結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女帝還有釀酒這個癖好。

這自古以來都有皇帝親耕,皇後送飯的慣例和傳統,但是公孫芸惠登基之後,已經不親耕,而是改釀酒。

女帝每年都會在夏末秋收親自釀酒,而且真是自己動手釀,使用糯米、糯黃米、糯薏米釀酒,然後陳化三月,入冬后臘梅正盛時,采臘梅投入酒中封壇窖藏。

到今天為止,還從來沒有人喝到這梅花釀,因為女帝從來沒有開過窖,一直存在宮中。

沈雲卿端起酒盅細細品了一口,綿綿的甘醇透著淡淡的梅香,冬季飲來有種微微的寒意。

「好酒,果然是好酒。沒想到陛下竟有此釀酒手藝,真是沒想到。」

「海郡王若是喜愛,走時帶走一壇也無妨。」

「那沈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酒是好酒,但懷王打着女帝釀酒送酒,就不是單純的喝酒送酒,酒友的關係,公孫行寄希望於用女帝的釀酒,給這次談話定調,以暗示接下來的談話是女帝默許。

但沈雲卿很清楚,他離宮還沒超過一個時辰,女帝不可能這麼快就讓公孫行干預,這也不是女帝的性格。因此只能是公孫行借女帝的名義,達到他自己的目的。

略作試探為談話打底,公孫行繼續說道:

「睿兒、翔兒入學至今,一直有勞海郡王費心,本王很是感激啊。在此,本王敬海郡王一杯。」

懷王滿飲杯中酒,沈雲卿給他斟上:

「懷王言重了,都是舉手之勞,理應如此,言謝可就見外了。」

「誒,朝廷如今可都仰仗着海郡王的新政新學,一個謝字怎能當得。若無海郡王力挽狂瀾,今日的朝廷恐怕危在旦夕啊,豈能是謝字所能並論。」

公孫行盡給沈雲卿戴高帽子,換做是其他人,懷王的這頂高帽子肯定是求之不得順手就給帶頭上。

但沈雲卿還沒失去理智,懷王的吹捧恭維不過是為了接下來的利益好做文章,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酒桌上的這些話,無論你說了什麼,日後到了女帝耳朵里,肯定不會是原話,這一點沈雲卿很清楚。

所以要是這個時候有部手機該多好,全都錄下來,日後如果對質,也好放給女帝聽。

沈雲卿小心應付著公孫行的好意,根本沒去接他話,因為不論你說什麼,只要存心要挑事,都不會是你的原話。所以最大的自我保護就是不開口,用表情說話,他奈何不了你。

見沈雲卿不接話,公孫行眼神公孫賢,公孫賢心領神會,從身後的茶几上,取來一個錦盒,推到沈雲卿跟前:

「略備薄利,就當是郡王對睿兒、翔兒關照的的一點心意,還望郡王莫要推辭。」

「呃……」

收禮其實沒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畫風似乎有點詭異。

公孫賢的兩個兒子目前在軒禾書院讀初中,沈雲卿雖然不是班主任,但好歹是校長。

現在公孫賢給他送禮,擱現代就是家長給班主任、校長送禮,那肯定是違規的。但眼下給校長送禮,你不收不合適,收,又感覺畫風奇怪。

見沈雲卿遲遲沒有表示,公孫行忙是說:

「海郡王何不打開一看。」

「哦……」

沈雲卿聞訊一愣,轉眼想到是自己發愣,公孫行可能認為他不滿意,但禮物確是好東西,所以讓他別忙着拒絕,先打開看看。

想到這裏,沈雲卿隨即打開錦盒。

只見一左一右兩枚比乒乓球還大的白珠靜靜躺在錦盒之內,細看之下色澤其實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沈雲卿迅速認出右側這枚應該是天然珍珠,色澤略有些淡淡的米黃,而另一顆潔白無瑕,但絕不是玉料,卻十分光滑圓潤,不知是何材質。

「這枚海珠竟如此碩大,想來是南洲百夷那裏購得的吧。」

「海郡王果然好眼力。這粒海珠渾然天成,乃是絕世寶珠,是民間海商出海偶然所得,后獻於了本王。」

「原來如此,那這一顆看着着實不像是海珠,也並非玉石,沈某孤陋寡聞不知何物,懷王可否告知一二。」

聽到沈雲卿還有不知道的東西,懷王很是得意,他說:

「海郡王左邊這枚白珠,乃是海中種明珠硨磲,十分之珍貴,比珍珠更為罕見。」

「難怪如此潔白無瑕細膩如絲,原來是竟是硨磲。」

「說來也是巧合,本王得到硨磲之後,發現與這枚海珠大小相仿,遂即找來能工巧匠製成大小一致的寶珠以供觀賞把玩。」

「原來如此……」

硨磲是海洋中最大的軟體動物,通常都在深海,當下缺乏深海打撈技術,所以硨磲的獲得只能來自與偶然,海水把深海硨磲衝到淺海地區獲得。

而且至直徑乒乓球還大兩圈的硨磲,至少也得是長寬高厚度七厘米開外的毛坯,這麼大的一塊硨磲料,硨磲母體的直徑少說近兩米,幾乎是硨磲殼最厚的頂部那塊,要弄到手,甭說是古代,現代都不容易。

另一枚與之一樣大小的海珍珠,海牡蠣的年歲至少得在五十年之上,甚至百年,加之珍珠球形成形概率低,直徑越大,球形成形概率越低,其價值也決然不菲。

女帝現在主要出售的都是兩年到五年期的珍珠,另外還養了八年、十年期的珍珠,但都還沒到收穫的時間,而懷有珍珠的牡蠣周期越長,壽命越短。

懷有這麼大一顆珍珠的牡蠣,都是海中牡蠣淘汰存活的幸運兒,最後被海水衝到近海被發現,概率何等之低。

自從開海禁之後,不少商人、船幫紛紛下海,懷王是最早的一波幕後推動出海的權貴,受益當然不少,這些珠寶一定是下邊孝敬給他的財務。

懷王能拿出兩枚稀世寶珠賄賂大學校長,可見今天要談的這件事的價值,肯定在兩枚寶珠之上。

而且禮物都看過了,再退回去顯然也不合適,而且也得看是誰的禮品,懷王的禮品是萬萬不能退的。你退你倒霉,但收下了也不意味着平安無事。

人家給你送禮,不是人家應該的,而是你能給他帶來利益。

都做到了這個份上,沈雲卿不想收也只能收下,他很清楚,接下來要談的問題會牽扯到很大的經濟內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陛下的CEO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陛下的CEO
上一章下一章

第712章 給校長送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