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

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

「各位鄉親,你們都聽好了。咱家姓魏,以後大家叫我魏公公可以,叫我老魏也行。」

此時的紅河庄,算是徹底的換了主人。得到朱由棟委派的魏忠賢,現在正站在紅河庄村壩的一塊石頭上,扯著喉嚨用力的對着聚攏過來的村民們招呼。

「咱家是給小爺,也就是我大明的皇太孫殿下辦事的。皇太孫是什麼人你們都清楚了吧?四年多前北京城的上空,白鶴繞樑、蒼龍現世,你們就是沒看到過也是聽人說過的。所以,大家以後為太孫種田、辦事、當差,那是積了八輩子的德啊!」

老魏說到這一段的時候,下面的百姓們當然是忍不住一陣竊竊私語:華夏的百姓至少在這個時代,對老天爺還是多有敬畏之心的。當年北京城上空的異像,距離這裏不太遠的紅河庄其實也是隱約能夠看到一點的。便是沒有看到,這一類神仙般手段的事情,在老百姓口中也是最喜聞樂見的。所以,老魏一說這個,諸多因為剛剛換了庄頭,還多少有點忐忑的百姓們,一下子就踏實不少。

「奉太孫之命,咱家現在擔任這紅河庄的庄頭。太孫仁慈,已經給咱家說過了,諸位今年的租子,全免!」

「啊?!!」

「萬歲!」

「禁聲,太孫怎麼能叫萬歲?」

「哎喲!太孫真是仁德之君啊!」

「那是當然,不然怎麼會是蒼龍轉世呢?太孫心最好了!」

「太孫大仁大德,我等感激不盡啊。」

「是啊,太孫這樣的好人,可一定要長命百歲啊。」

「好了好了,大家靜一靜。」在讓數百庄民都對自己的主人一陣善祈善禱后,魏忠賢反覆的攤手,再加上周圍侍衛們的幫助,總算讓這幾百庄民安靜了下來。

「諸位,租子呢,今年的是免了。但是這紅河庄啊,到底換了主人,所以這規矩呢,也得改一改。」

整個紅河庄,在李家受到太后的嚴厲呵斥而不再前來糾纏后,整個兩千三百畝土地,紮實的落到了朱由棟的手裏。

經過初步統計,魏忠賢報給朱由棟的數字是:這兩千三百畝土地里,有八百餘畝是沿河或者很接近水源的上田,已經全部開發為麥田。

剩下的一千五百畝,產出一般的大約七百餘畝,有的做了麥田,有的種植了桑樹等經濟作物。還有三百餘畝土層不怎麼厚,或者地形上屬於邊邊角角的旮旯啥的,種植的是高粱、黍米等雜糧作物以及各類蔬菜。另外還有四百多畝的土地,乃是起伏的小山包或者小池塘什麼的。這些地面就沒有有效開發了:小山包上的樹林乃是庄民們撿拾柴火的地方,小池塘乃是為了應付乾旱天氣而特意留下的。

此外還有就是大約五六十畝的地,用來做了庄民們的宅基地或者墓地。

租種這個莊子的百姓,一共是九十八戶人家,近五百人。其中只有二十五戶是自己有地,但由於自家地不夠而需要租種皇莊以便求生活。其餘的七十三戶人家,全都是沒有自己一寸土地的純佃農。

五百餘人里,真正的壯勞力,也不過就兩百餘人。

老魏早年雖然是個潑皮,但到底也是出身農民,對農事還是很熟悉的。在他看來,紅河庄的地是極好的,若是經營得好,一年至少能給朱由棟帶來七八百兩甚至近千兩銀子以上的收益。

明代的畝產因為南北地理不同,差異極大。但總體而言,得益於這個時代農業科技水平的進步,對肥力、地力、循環耕種等認識的加深。明代北京附近的土地,一年的產出大約是在兩石左右。

在宋元明三代,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交租子一般是以分成租為主:即將所有產出按照比例進行分成。一般來說,地主和農民是一半的一半。

作為皇莊,紅河庄當然是不用負擔什麼國家賦稅的。因此,朱由棟拿到的這一半地租那就是純利潤。這麼算下來,若是風調雨順,紅河庄一年會交給朱由棟至少一千多石糧食以及各類蔬菜、蠶蛹、現金等。

現在的大明,雖然國家財政運轉困難。但到底社會還是穩定的,所以這年月的糧食賣不起價錢,但無論如何,兩石糧食總是能換到至少一兩以上銀子的(明代隨着白銀的大量流入,白銀的購買力是在逐漸下降的,萬曆朝中後期,一石糧食大約能賣0.5兩白銀)。所以老魏才說,一年能給太孫掙個七八百兩銀子。

七八百兩?呵呵,當時在聽完老魏的報告后,朱由棟只是微微笑了笑,然後遞給了王承恩一張紙:老魏不識字,你念給他聽。

「諸位鄉親,按照太孫的命令。今年的租子是不收了,從明年開始,租子一律下調到四成!但是呢……」

不等庄民們再次發出歡呼,老魏趕緊的說了下去:「從今年開始,沿河的八百畝地,不再出租了!」

「啊?這是為何?」

「魏公公,這可不行啊!小人一家可就指著那十畝沿河的水田過日子啊!」

「是啊,公公,這是怎麼回事?去年咱們可是都把麥子種下去了。這開春不久就要收穫了,這時候不讓租,沒有這個道理啊!」

「都靜一靜,都靜一靜!」面對着庄民們的詢問,老魏心裏也是老大的不樂意:多好的地啊,怎麼就不讓種了呢?要是我家以前有這樣的八百畝水田,我怎麼可能自刑入宮的嘛?再說了,就算太孫對這些土地有安排,但是就不能等到今年六七月間這一季冬小麥收穫后再說么?這些麥子好不容易熬過了冬天,這時候要全部廢棄掉,多可惜啊!

可是,再也不想回直殿監去掃大街的老魏有一點好:認準了太孫做主人,那就忠實的執行太孫的命令。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諸位鄉親,都靜一靜!太孫是什麼人?怎麼會讓大家吃虧乃至衣食沒有着落呢?太孫說了,這塊地,他要另作他用。因為時間趕得急,所以這一季麥子他是等不到收穫了。呃,總之,去年租種了這八百畝地的鄉親,待會到我這裏來登記。不管你租種了這八百畝里的多少,每畝,太孫補貼你二兩銀子!」

前文說了,這個時代的中國北方,畝產不過兩石,值銀1兩。就算這是沿河的好地,但其產出最多也就值銀1.5兩。在交了租子后,農民能夠拿到手裏,頂天也就0.75兩。所以,一聽到魏忠賢說每畝補貼二兩白銀后,大傢伙稍稍安靜了一些。

但是,這個時代的農民或許見識少眼界窄,但絕對不蠢。尤其是在涉及到土地的時候,那腦袋轉得極快。很快就有庄民反應過來:今年補貼了銀子,其他的地又不收租,這日子是沒問題了。明年呢?光下調收租比例可不行啊。這個莊子裏,有不少世代給皇莊種地的庄民,租種的地可全都在這八百畝里啊。

「這個問題,太孫也替大家想到了。太孫說,他很快就要派人來這裏修建廠房,以後這裏生產的東西,將會行銷大明,賺來很多很多的錢。大家以後根本不用種地,直接到廠房裏來做工,只會賺得更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球戰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全球戰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