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抱團取暖

第411章 抱團取暖

小孩子在突然換到陌生環境中的時候要麼恐懼的大哭大叫要麼老實的像一隻受傷的小貓,蜷曲在他們能夠容身的角落裏。

此刻兩個小孩子蜷縮在一起,他們很聽話,聽話到讓人心疼,沒有我的指令他們甚至一動不敢動,他們早已經感受到了遠離母親的失落絕望,顧青姐好不容易建立的那份安全感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他們與我之間的信任全在那偶爾的一聲看着我的眼睛喊出的舅舅,因為不在視線範圍內我是無法判斷他們說話的,聾子就是聾子,永遠都是聾子。

我不能做過多安慰,我很擔心他們的情感崩潰以後會做出什麼事說出什麼話,眼下的情景倘若他們大哭大叫有人質問或者報警我很難解釋,儘管顧青姐離開之前把她的身份證和孩子的出生證明全都留給了我。

解釋還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尤其是明知道孩子母親根本無法聯繫上的情況下,因此即便知道孩子的委屈和恐懼我也沒有過度安慰,只是給了他們平常少吃到的巧克力,還給他們找了一本畫冊。畫冊是在火車站外面買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算是精心挑選的,我想營造一種母親還在他們身邊的樣子。

在凌源旅館離開的時候我告訴他們帶他們去找媽媽,我撒謊了,人生極少數的撒謊,然而我不得不撒謊。

撒謊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內心深處還是不能完全釋懷,從小到大我都是個自卑自閉又堅強的傢伙,內心深處的*只留給了失蹤的母親,現在那裏面又多了兩個小孩子。

慢慢的孩子開始靠在我的身上睡著了,就那樣我給他們蓋好被子,輕輕拍著,四周的鄰居大多發來讚歎,口型就能看出來,這樣我才稍微安心了一點。

我的身子不能動,動了孩子就會驚醒,他們很容易醒來,醒來的第一反應媽媽不在也許就會哭。很麻煩,對他們自己對我都是。

孩子終於睡熟了,我稍微小範圍的活動一下,然後拿出一本書,一本一直放在背包里沒捨得看的書,名字叫《失落的天書》,是劉宗迪先生著作。

《山海經》,這本上古奇書,究竟是實錄山川的博物志,還是憑空杜撰的妖怪譜?書中那些奇禽異獸,是棲息於遠古山川中的實有之物,還是浮遊於古人夢魘中的精魅幻影?

諸如此類的問題,兩千多年來眾說紛紜。

要穿行於天荒地遠、山靈水怪的《山海經》世界而不迷失,要穿越訓詁註疏、異說怪譚的文字密林回到《山海經》本身,我們很多人都需要一幅指點迷津的路線圖。《失落的天書》便是為這本難解之書特別繪製的一幅「思想地圖」。

「山川之精,上為列星」,這幅地圖引導讀者將視線從人煙交織的大地山川,移向星轉斗移、萬象森羅的蒼穹之上。「天垂象,聖人則之」,芸芸眾生的命運、世間生活的節律皆離不開星空的昭示和指引,《山海經》所呈現的就是這樣一幅天地相映、人神交通的古老「天書」。

我從不迷信山海經,而是用一種辯證的眼光甚至批判的眼光來看,因為我是個考古系學生,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科學的態度。

在教授的引導下我學會了把這本千古奇書放在當時的環境當中去解讀,之所以一直沒捨得看是因為我覺得我對那個時代,文字記載的實際上是沒有文字時代的各種奇幻傳說。

我是覺得我對於非文字文明時代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還不能公正的看這個版本,山海經本身我已經讀了不知道多少遍。

這本書是帶有學術性質的文字與歷史文化分析,我從內心十分看重和敬重。山海經完全是我研究沒有文字時代古代中國先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一個濃墨重彩的縮影,越是珍貴的東西越值得珍藏和珍惜。

越是好書越不捨得去開卷有益,劉先生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也是國內研究民俗學神話學的專家。

我們的歷史當中有些神話就是神話有些神話則是當年遠古時代的生產生活和人們內心精神世界的另一種方式的真實寫照。

可惜我不是學習的歷史學,倘若如此我也許會在某個不出名但很重要的博物館謀得一個小小職位然後用十年甚至二十年專門研究山海經。

於是我開始翻看,不覺中竟然看了一多半,時間也過去了四五個小時,小孩子們依然在我懷裏安靜而恐懼的睡着,我低頭笑了,捨不得喝買來的礦泉水,我夠過來一上車打來的開水,簡直牛飲,卻又忍不住給孩子們留了小半杯。

還是白開水更好些,不管是對他們還是我來說,我下意識拉開車窗窗帘向外看去,路邊的景物飛速掠過,天馬上要黑了。

我再一次陷入了學術思考當中。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山海經》算得上一部奇書,古往今來,探索此書的歷代碩學大儒不乏其人,然而對此書成書經過、性質及內容的解釋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地理書、博物書說者有之;神話語怪書、巫術書說者亦有之。

說作者是古巴比倫人者有之,說作者是印度人者亦有之;一種極端又富有想像力的觀點甚至說此書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X檔案」。

關於《山海經》迄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這本書則從天文學和地理學的視角,對這部奇書進行新的闡釋,引領着我在荒誕的神話故事中穿梭遠古的時空。

劉先生對《山海經》的研究的新突破是從古代天文學的視角對神話傳說作系統解讀。在開篇,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山海經》中的《海外經》和《大荒經》與其說是反映山川地理的空間之書,不如說是寫照曆法歲時的時間之書。

自清代學者陳逢衡在《山海經匯說》一書中指出經文中記載的日月行次與遠古人類確定歲月的習俗有關以來,一些學者也進行了探索,尤其是現當代學者呂子方、胡厚宣、鄭文光、盧央、龐朴、陳久金、江曉原等人對書中一些內容蘊含的天文曆法知識從不同側面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對《大荒經》與華夏上古曆法的關係作了系統的梳理。

有件事書中的觀點跟我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七對日月出入之山和四極之山是原始天文觀測體系中以*為參照的天文坐標體系的生動寫照,這七對*恰好標誌了太陽在一年的十二個中氣所處的方位,可謂是二十四節氣制度的濫觴;「常羲生十二月」也是古人觀測月亮以確定年份和用陰陽合曆的具體表現;北方神其實是歲末冬至日的象徵;四方風的記載也恰恰體現了物候歷與天文歷的重合。

因此說《大荒經》並不是單純的地理風物誌,而是天文曆法志。據此推斷《大荒經》所據的古圖,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圖,而是以山川地理為坐標的曆法天象圖,《大荒經》所記載的一些內容其實是《大荒經》古圖中描繪的歲時行事場景的敘述。

有了結論必須需要一個嚴謹多邊互相印證的推論過程,巧合的是這一點我與劉先生也十分一致。

從天文學視角把比《大荒經》的記載中有更多「怪力亂神」之語的《海外經》作了進一步解讀。我一直覺得以前的研究者忽略了《海外經》與原始天文學的密切關係,他通過比較該經中四方神與《月令》中的四方神指出,在《海外經》中各經的末位都單獨提到的「四神」其實是春、夏、秋、冬的象徵符號,據此推斷《海外經》所據的古圖也是寫照四時歲序行事的時序圖,整幅圖畫構成了一個在空間圖式中展開的時間節律,圖的東、南、西、北四方分別對應於春、夏、秋、冬四時。

而與「日載於烏」、「日中有三足烏」、「羿射十日」等神話相聯繫的扶桑十日的神話其實是立表測日計時制度的反映。《海外北經》中「夸父追日」以及與之相關的鄧林和尋木記事,不過是冬至日立表測影以確定方位觀測太陽視運動活動的反映。

而與此同時《尚書堯典》中與敬授民時相關的文字在中國天文學發展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為人們了解遠古時期人們如何進行天文學工作提供了可能。

通過把《堯典》中的有關內容與《山海經》中的《海經》作比較,這就其反映的原始天文學和曆法制度而言,兩者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系同一種文化原型的產物。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認識從《山海經》的記載到《尚書堯典》時代原始天文學的概貌,作者又通過探討「燭龍」的起源,闡釋了《海經》中的龍星紀時——華夏先民如何觀象授時的來龍去脈。

然後這樣加以梳理,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如「伏羲和女媧」、「女媧補天」、「共工觸不周山」等都與龍星紀時的天文活動密切聯繫在了一起,進而牽引出來隱藏在荒誕的神話背後原本樸素的知識和常識。

而這些樸素的知識常識就是我研究紅山文化三星堆二里頭的依據和重要動力,山海經原本是山海圖,對於這點我深信不疑,因為最初還沒有文字更沒有形成統一使用的通用文字。

那麼人們要想記載就只有畫圖,以圖回憶,我們的先民就是這樣一步步積累一步步畫圖一步步創造了古老的文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1章 抱團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