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充滿悲情色彩的番號(中)

第三百七十章:充滿悲情色彩的番號(中)

對於李服膺而言,他和他麾下的部隊已經儘力了,因為在天鎮保衛戰之前他的第61軍就已經按照戰區司令部的命令一直在南口一線協同湯恩伯所部作戰。

當時他們面對的可是日軍最精銳的第五師團,幾天血戰下來第61軍傷亡慘重,全軍兩萬人廝殺的只剩下不到一萬人,其中還包括不少傷員。

反觀進攻天鎮的可都是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的精銳,這支部隊並非一般的日軍,而是從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中抽調精銳組成的,指揮官甚至於都是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

日軍足足有三個旅團兩萬多人,而第61軍卻只有一萬不到,這仗根本就沒法打,一點勝算都沒有。

但是第61軍卻沒有後退,為了大局他們一直在拚命,當接到戰區司令部發來的撤退電報的時候整個第61軍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了,其中傷員佔了一半有餘。

要是再打下去,這支兩萬餘人的部隊很可能就徹底的交代在了天鎮一線,因此不管是於情於理來講,第61軍已經儘力了。

只不過在此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情卻是李服膺事先沒有預料到的,那就是駐守在陽高的414團由於傷亡太重,因此團長白汝庸在大勢所趨且無防守時限令的情況下,率殘部突圍而撤。

這事兒其實可大可小,當時李服膺也沒有在意,卻不成想這件事情卻成了導致李服膺被人攻擊的一個致命的把柄。

當然了,如果僅僅只是這件事情的話,倒也不會讓李服膺不明不白的被人弄死,導致李服膺被責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熊熊民意!

由於李服膺及其所率61軍官兵在六七十里長的防線上拚死阻敵,死守門戶達十天之久,使日軍難以長驅直入,佔領雁北。

更重要的是,李服膺所部在天鎮打的非常的頑強,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甚至於逼得東條英機三次更換攻城的指揮官。

正因為如此,日軍徹底的怒了,出於憤怒以及其一貫殘暴的秉性,在攻下陽高、天鎮之後,當即對當地的老百姓進行報復性懲罰。

日軍於9月6日攻打天鎮縣城,隨即佔領陽高縣城,殺人千餘。

12日天鎮縣城陷落,日寇燒殺三日,殺死2200多人,293家絕戶。

在天鎮日軍將其殘暴和無人性的一面發揮的淋漓盡致,整個天鎮城直接變成了人間煉獄,老百姓死傷無數,加上逃命的老百姓,這座有着幾百年歷史的重要軍鎮十室九空。

消息傳來,全國軍民憤然,強烈要求追究天鎮失守之責,為此閻錫山當即逮捕了李服膺。

其實這個時候全國到處都在潰敗,以李服膺所部堅守山西北大門十餘天的戰績而言,非但無過,反而有功,但是最終閻錫山卻將李服膺處決了。

這其中固然有平息民憤的需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服膺知道的太多了,閻老西要滅口。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導致李服膺死刑的兩條罪狀都是強加給他的,首先是不戰而逃,其次是城防工事修的不好。

事實上這和李服膺半點關係也沒有,真實的情況是1934年4月間,閻錫山曾借在晉北修築國防工事之名,向南京國民政府申請到一筆巨款,親派李服膺率部赴山西北大門天鎮縣一帶修築國防工事。

但結果呢,這筆巨款大部分被閻錫山拿到全國各大商埠做自己的發私財的買賣去了。這才導致李服膺在一年多的修築過程中,未能如願完工。

在被捕之後,李服膺情知不妙,便急電南京政府軍法總監唐生智,要求南京派人來山西調查或命他親赴南京面述天鎮戰役實況。

唐生智接電后即電令閻錫山速送李服膺到南京,要「軍法從事」,其實說白了是要徹查此事。但是閻錫山生怕李服膺去南京后「泄露天機」,自己受罪不起,便一方面把李服膺押回太和嶺待處,一方面再三電請老蔣,不要送李服膺去南京,並表示一定要就地軍法嚴懲。

就這樣,在全國民眾抗日呼聲中,閻錫山為了推卸責任,向南京政府和全國人民交代,就把李服膺當作了替罪羊。

因此可以看得出,閻錫山殺李服膺,其實這隻不過是上級官員諉過於人,洗涮自己清白的伎倆。

試想,李服膺丟失天鎮就該殺,那丟失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地的官員又該殺不殺呢?

不說別處,單單山西就有王靖國丟了崞縣,而老蔣自己更是把大半個中國都丟了,閻錫山也把大半個山西給丟了,該不該殺他們?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李服膺何錯之有,且不說他的軍隊已經傷亡大半了。

再說,閻錫山的大同會戰本來就是瞎指揮,他所佈置的口袋戰,口袋太大,軍隊距離太遠,而他的那個狗屁大同會戰壓根兒就是一個幌子,根本沒有會戰的樣子,也沒有援軍,簡直是兒戲。

李服膺是抗戰爆發后第一個被處決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三個多月後,山東省主席兼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復榘在武昌被處決。

有意思的是,這兩人終年都是48歲。只是罪名一樣,死法一樣,內情卻有別。

事實上早在韓復渠被處決之後,上海《新聞報》發表評論說:「中國自作戰以來,死法雖然不同,我國已死了不少的抗日將領,趙登禹、佟麟閣、郝夢齡之死,人人為之掉淚,朱耀華(第18師師長,淞滬會戰中兵敗自殺——筆者注)之死,尚有人為之惋惜,李服膺之死,亦尚有人為之代抱不平,只有『青天草包』韓復榘之死,人們卻認為是死得應該的。」

只是李國耀怎麼也沒有想到,軍委會竟然會將這樣一個帶着濃濃悲情色彩的番號給他們暫七師,而這也讓他不由的想到前世的第六十七軍,想到了那個血戰而亡卻被污衊為投敵叛國的軍長吳克仁。

一個是東北軍,一個是晉綏軍,同樣的雜牌軍,同樣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將部隊差點打光,但是結果卻沒有得到上級的獎賞。

李服膺的結局是以作戰不力等罪名被槍決,而吳克仁的下場更慘,陣亡之後直接被污衊為叛國投敵,直到幾十年後才由新政府平反,沉冤得雪!

說實話,李國耀真心不喜歡這個番號,太悲情了,這不得不讓李國耀懷疑老蔣的用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章:充滿悲情色彩的番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