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政局動蕩(下)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政局動蕩(下)

然而,就在東條英機忙着和國內政敵都得死去活來的時候,突然一條國際快訊打亂了他的計劃——意大利政變,墨索里尼倒台。

德意日三國軸心,意大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日本在國際上極為重要的盟友。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盟友竟然這麼快就不行了,甚至於連執政了意大利二十多年的墨索里尼也被趕下了台,這對日本的衝擊可想而知。

其實早在昭和18年(1943年)5月,北非的德意軸心國軍隊結束了抵抗,與此同時,美英盟軍正在準備下一步的大規模的作戰。

7月10日,美英盟軍在優勢海空軍的支援下開始在西西里島東南部地區登陸。

此後登陸的美英軍和德意軍在該島反覆進行了殊死的搏鬥,但處於劣勢的德意軍終於逐漸被壓迫到背後聯絡線墨西拿方向,到了7月下旬,戰局的大勢基本上已經決定。

在這種形勢下,7月25日意大利突然發生了政變。

為了協商應付美英軍在西西里登陸的對策,當時正在意大利北部避暑地費爾特雷與希特拉總統進行會談的墨索里尼,接到美英盟軍轟炸羅馬的報告后急忙返回,但反政府的工作已在逐步進行着。

以格朗基伯爵等為中心的法西斯黨內的保皇派,強迫墨索里尼統帥同意召開法西斯黨的大評議會,最後要求他辭職,至此統治意大利達20年之久的法西斯政權旦夕之間就宣告崩潰了。

墨索里尼統帥下台後,前參謀總長巴多里奧元帥繼任,意大利國王親自掌握陸海空三軍的指揮權,並宣佈堅決繼續抗戰。

面對上述政變,日德兩國冷靜地觀察著事態的發展,27日意大利新政府當局明確表示意大利的政策不變,因此兩國決定支持新政府,並繼續向推進三國共同戰爭的方向邁進。

然而,意大利的投降畢竟只是時間問題了。

8月17日西西里德意軍的抵抗完全結束,美英軍在意大利本土登陸的態勢已逐漸形成,隨後,英加(加拿大)兩軍終於侵入了意大利本土的南端勒佐加拉勃利亞,其後這支登陸部隊逐漸向北方擴展了地盤。

意大利投降只是時間問題,再加上本國軍隊在太平洋地區的屢屢失利,這讓東條英機的威望再次受到了挑釁,讓他壓力倍增。

與此同時,國內的政敵也終於不在隱藏,準備和他攤牌了。

8月30日,近衛文麿和岡田啟介等人按計劃邀請東條英機到華族會館,目的就是要逼他下台。

接到消息的東條英機已經看穿了他們的用意,他帶領外相重光葵、藏相賀屋興宣、海相島田繁太郎、企畫院總裁鈴木貞一一同前來。

本來原計劃是岡田啟介先指責戰局的失利,米內批判東條英機,近衛文麿勸告東條辭職。如東條英機不從,若槻禮次郎代表重臣上奏,推出**人宇垣。

但東條英機等到場后,米內光政的批判話一句也沒有,又沒有人代他批判,只有若槻禮次郎說了一句:「戰局很不妙,政府光講好聽的。」就算是最尖銳的批判了。

東條英機公式化地報告了戰況,然後大家尷尬地吃了頓飯便早早收場。

傻獃獃等著的中野正剛給三田村打電話才得知宴會已散,近衛文麿等人不來這裏徑直回別墅了,這時的中野正剛只能長嘆一聲。

這樣的結果在東條英機的預料之中,因為沒有人敢在眼下這種局勢下接管這個爛攤子,被那些重臣們寄予眾望的宇垣大公爵不行,中野正剛看重的那位親王殿下更加的不行。

瓦解了國內政敵們的倒閣運動,東條英機於9月6日下令,讓憲兵首先將中野正剛的親信三田村逮捕,罪名是「違反出版法」。

通過審問三田村,拔出蘿蔔帶出泥,將中野正剛和重臣們的倒閣活動揪了出來,根據《改正戰時刑法》,這就是「國政紊亂罪」。

接着,100多名警視廳的「特高」將中野正剛的東方同志會等三個團體一百幾十個人悉數逮捕。逮捕中野正剛的罪名是「流言蜚語罪」,因為中野正剛曾對本團體內的青年說過「日本要敗了」。

但就在這時,意大利投降了!

意大利投降的時間比德國和日本預計的要早上很多,他們都認為意大利至少可以抵抗到年底,但誰也沒有想到,9月7日意大利就宣佈投降了,而且還是在沒有徵得德日兩國諒解的情況下發的公告。

對日本來說,自從巴多里奧政府出現以來就已料到意大利要脫離軸心陣營,所以對於意大利破壞日德意三國同盟和不單獨媾和的盟約而投降,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大本營和政府接到意大利投降的報告后,按照事前準備立即召開聯席會議,隨後日本方面發佈了《帝國政府聲明》:「意大利巴多里奧政府已無條件向美英投降,這是對日德意三國同盟和不單獨媾和盟約的背叛,帝國對此深表遺憾。然而帝國政府對此早有預料,並已採取了萬全措施,這一事件對戰爭的全局並無影響,帝國將更加堅定必勝的信念。」

「帝國決心更加密切與德國等歐洲各盟邦及大東亞各國、各民族的合作,堅決粉碎宿敵美英。一億國民必須進一步發揚三千年來傳統的勇敢善戰精神和堅韌的意志,真正一億一心,堅決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實現聖戰目的,以期安慰宸襟。」

在發表上述聲明的同時,日本還穩妥而迅速地對意大利採取了實質性的措施。

到14日為止,已完成了下列處置,即已解除了在東亞各地的意大利軍隊的武裝,接收了意大利在東亞的權益,扣留了部分艦船,包括特務艦卡利特亞等7艘艦艇和商船昆特威爾德等12艘船隻,合計4萬6千總噸,並對意大利國民進行了監視等。

另外,還在與德國協商有關繼續進行共同戰爭的問題。

9月15日,日本再次發表了《日德共同聲明》,日德兩國政府確認,三國同盟仍然存在,並闡明了加強日德兩國的聯繫,為完成共同戰爭而邁進的決心。

儘管如此,國內國外動蕩的政局已經給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敲響了警鐘,日本的敗像已經越來越難以掩飾了。

而作為日本此時最高軍政指揮官,東條英機也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再加上不久前,南方軍在所羅門群島作戰失利,可以預見到美軍將擴大攻勢,甚至於有攻擊日本本土的意圖,所以日軍大本營於9月30日的御前會議上商討應對之策,確定了必保的「絕對國防圈」。

並依此建立新的指揮體制,增加防守兵力,確定海上及空中的運輸組織和各類物資的積存基數,建立防禦體系和陸、海軍之間的協同等等。

根據規定,必保的「絕對國防圈」包括千島群島、日本本土與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特魯克群島、西加羅林群島、新幾內亞島之西半部、東南群島、小巽他群島、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尼科巴群島、安達曼群島、緬甸這一範圍之內。

為確保絕對國防圈、阻止美軍從南部海區接近菲律賓,增強新幾內亞西部和馬古魯群島的防衛,日軍大本營決定繼續從關東軍調出精銳部隊,加入南方軍的作戰序列。

先是調駐齊齊哈爾的阿南惟幾大將第2方面軍司令部至菲律賓以南的哈馬黑拉島,接着將駐延吉地區的豐島房太郎中將之第2軍司令部至新幾內亞西部的馬諾誇里。

同時成立第18軍,調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安達二十三中將擔任司令官,防守新幾內亞島北部沿海地區。

隨着大本營命令的下達,包括阿南惟幾大將、沼田多稼藏中將、北野憲造中將、豐島房太郎中將、田上八郎中將、安達二十三中將在內的大批高級指揮官從中國戰場撤離。

同時撤離的還有大批的精銳部隊,包括駐山西的第36師團、駐吉林省延吉的第二軍以及第7飛行師團等等,總計超過7萬人。

而大批的日軍調離中國戰場,極大的削弱了中國戰場日軍的戰鬥力,同時也給了中國軍隊反擊的機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政局動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