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匠人的秘密

第385章 匠人的秘密

術業有專攻說的其實就是匠人,就是用專業的手法做專業事業的人,這樣的人即便默默無聞外表平常也十分值得尊重。

肩胛骨,巴爾思先用大手把羊的肩胛骨拎了出來,熱氣騰騰,我有些興奮的搓搓手充滿期待,又不好意思直接上手搶奪。

吃飯不是打架,我雖然出生在西拉沐倫河可是我的母親從小就教會我食不言寢不語,要有規矩。

母親已經離開我十幾年可是這個規矩一直還在。

我只能用眼神表達自己的飢餓和期盼,生怕巴爾思那傢伙記仇不把第一份羊肉分給我。

但我很快就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吃力的給我講過的唯一一個完整的故事,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不像母親那麼聰明也沒有母親那種毅力去為了自己的聾子兒子學會手語。

所以從小我大部分時間都是跟母親在一起,跟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極少,一個是他總是外出打工不在家,一個是即便在一起我們也溝通困難,到最後尤其是當我上大學以後我跟父親之間基本上就不再溝通了。

我心底深處一直覺得在小學一年級失去母親的同時我也同時失去了父親。

父親跟母親最大的不同是母親從不會跟我提起我出生的地方更不會提起西拉沐倫河和紅山,而父親則偶爾會用一種不甘又試探的心情給我講那麼一點關於老家的人和事。

可以說在這次之前我對於老家的那唯一一點印象都是父親傳授給我的。

父親動作誇張的站在我面前用力的比劃着,說,「相傳草原上有一位老獵人,他有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只要打獵的時候騎着這匹駿馬就一定能滿載而歸。」

「這個消息傳到了一個富人耳朵里,富人想將駿馬佔為己有,無論是出高價買或是用其它的馬來換,老獵人都沒有同意,於是富人起了歹意。一天,富人騎着自己的黑馬去老獵人家做客,老人擺下「肩胛術兀思宴」款待富人,可富人卻獨吞了美味的肩胛肉,沒留下半塊。」

「到了晚上又趁老獵人熟睡的時候弄死了白馬。第二天一早,富人就急不可耐地告訴老獵人:「不好了,我看見您的白馬死掉了。」」

「然而老獵人卻說:「我活了七十多歲,從來沒有獨自一人吃過肩胛上的肉,哪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邊說邊同富人一起去看,果然,死掉的不是老人的白馬,而是富人的黑馬。」

「原來昨夜下了大雪,富人的黑馬身上落了一身的雪霜,富人誤將自己的馬當成是老獵人的白馬,而獵人的馬卻安然無恙。」

「不久,此事就傳遍了草原,草原上便有了「肩胛骨,大家吃」的習俗。」

巴爾思不管怎麼粗魯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尊重並且喜歡自己民族的傳統。所以我不再着急,放鬆下來,身子微微後仰,等著巴爾思那傢伙把他用小刀卸好的肩胛骨肉親手送到我的嘴邊來。

果然不出所料巴爾思很快就把最好的那部分羊肉分給了我一半,我們的吃法簡單而且原始,唯一的調料就是旁邊放着一個鹽碗。

不是抓一把鹽灑在燙手的鮮嫩清香的羊肉上,而是先把手指伸進鹽碗裏抓一下,沾上一點鹽巴出來,接着直接用沾了鹽巴的手抓住肥美的羊肉,大口大口的放進嘴裏,最後意猶未盡的吸吮一下手指上沒有被羊肉帶走的鹽粒。

好吃,真的好吃。

最好的草原羊,最好的殺羊人,最好的大廚,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成就了讓我一生難忘的一頓手抓羊肉大餐。

這才是真正的手抓羊肉,平常那些有錢人在飯店裏吃的都太弱了。

可是當我們倆風捲殘雲的把肩胛骨肉吃完的時候巴爾思卻沒有立刻將肩胛骨毀掉,而是雙膝跪地嘴裏念念有詞,雙手捧著肩胛骨,然後突然鬆開,啪嗒肩胛骨落地。

他睜開眼睛仔細查看,並且用手小心翼翼的丈量測量,最後抬起頭,看着我的眼睛,「明天巳時出發,向西南走,去趙寶溝。」

巴爾思竟然用剛剛吃完還帶着羊肉熱氣和芬芳的肩胛骨占卜,而也許這樣帶着溫度的占卜才最靈驗。我禁不住輕輕點頭,表示我看懂了。

我沒想到巴爾思這麼粗魯的傢伙居然對我的畢業實習如此重視,連出門的時間和方位都要進行進行占卜之後才做決定。

這根本不符合他說走就走天大地大哪裏都是他的家的豪放性格,也不符合他整天借酒消愁的一個酒鬼形象。

到底是為了什麼?

巴爾思為什麼那麼尊重教授?為什麼對教授說的話言聽計從?

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特別的關係?

暖呼呼的火撐旁,香噴噴的羊肉大餐邊,我的疑問越來越深。

我越來越覺得教授把我單獨一個人帶到西拉沐倫河這件事遠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這裏面也許隱藏者一個極大的秘密。

而我每天都會分別給師母和唐婉發一條短訊過去,可是每一次都石沉大海沒有一點迴音,她們到底被隔離到了哪裏?

本來遠古病毒感染也是我和教授感染她們兩個感染的幾率根本很小很小,為什麼我們倆重度患者放出來了她們還沒恢復自由?

夜色昏暗,人總是如此,越是希望時間過的快一點的時候越會感受到時間的漫長和沒有盡頭,彷彿這一晚的時間要比平日裏一年還要難熬。

幸好我還要守護著兩個還不知道世事艱難的小天使,守護她們的同時也保護了我自己,因為如果我此刻身在牛河梁怕是下場會比如今生死不明的顧青還要凄慘。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我,這不是我的被害妄想而是生命和身體的本能感應,冥冥之中始終有一條線在牽引着我拉扯着我捆綁着我,我很被動,從金大奪冠那場籃球賽之後就徹底陷入到一個巨大的陰謀和陷阱之中。

眼前的兩個小孩子睡覺都能睡出一個龍字,這絕不是簡單的巧合,而龍星紀年我了解的可算足夠多,不過在繼續深入探究龍星之前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在腦海中先梳理一下二十四節氣。道理並不複雜,一切真正的開端從那場金陵霜降來臨開啟。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很多人都會覺得有些出乎預料,二十四節氣為什麼能成功「申遺」?它太過平常婦孺皆知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高深的,所以很少有人會問古人為何將節氣定為24個?

《左傳》:「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

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它是根據太陽運行位置來劃定的。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就形成了24個節氣。

古人為什麼將黃道分成24份,而不是20份或30份或是其他數值?除了每月安排2個節氣利於農時較為科學合理外,還與古人對數字12的推崇有關。

12是古代用得最普遍的一個數字,如12月份、12時辰、12生肖、12神獸、12地支……形容雙方感情好到不能再好了,也會用到此數,稱是「十二分交情」。

古人為什麼要迷信和崇拜12?

《左傳哀公七年》揭示了其緣由:「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大概意思是,周朝統一天下后,制定禮儀,上等的物品數量不過12,即最多是12,這是因為12是天界大數。周代「天之大數」概念的形成,與古人對月亮和歲星這些天體的早期觀察和發現有關。

太陽與月亮沿着軌道運行一周要會合12次,月球有12次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地球人有12晚看不到月亮,便形成了12個「朔日」,相應地也有12個「望日」——月亮正圓之日。

月亮有規律地變化12次,就是1歲。在觀察月亮的同時,古人還發現木星公轉一周的變化也十分有規律,是12個歲,即12年,故古人稱木星為「歲星」。

為便於觀察,古人遂將歲星每年運行的區間定為「星次」,12個星次完成了,歲星便公轉一周,即古天文概念中所謂「一周天」,也稱為「一紀」。

我們可以想像在科學不甚發達的古代,古人對這類天體天象十分敏感,12如此有規律地出現,古人便認為是「天意」。巧合的是,人體結構與天體一樣,也出現了「12現象」:人體共有12經脈、胸椎12塊、肋骨12對、小腸初始段長度相當於12個橫指,故名「十二指腸」。現代解剖學還發現,腦神經、胸神經也分別有12對。於是,在迷信「天人合一」、講究「應天合人」的時代,12不可避免地被神化了,故有「天之大數」一說。除了12,再沒有哪一個數字有這麼神奇了。

而且,12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只有它是2、3、4、6的最小公倍數,能被4個數整除的最小數只有12。周代是對12極為迷信和崇拜的時期,在制定行事規則時都喜歡用12,如帝王所戴冕冠的旒(音li,懸垂下來的裝飾性玉串)用12根,此即《禮記郊特牲》中所說的「戴冕,旗十有二旒,則天數也。」

據《後漢書荀爽傳》,就連天子後宮最早也不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而是「娶十二女,天之數也。」後來的「72妃」是在「12女」基礎上「擴容」而來的。

二十四節氣萌發期正是周朝,人們在劃分時序時自然會用上12這個數。在古人眼裏,24個節氣是有嚴格區別的,性質不同。古人稱節氣為「氣」,二十四節氣就是24個「氣」,有「節氣」和「中氣」之分:每月第一個即月首的「氣」,稱為「節氣」;第二個即月中的「氣」稱為「中氣」。

這樣,全年共有12個節氣、12個中氣,合起來正好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哪個?這對我很重要,《夏小正》:「日冬至,陽氣至,始動。」

「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名稱分別是:農曆一月的立春、雨水,二月的驚蟄、春分,三月的清明、穀雨,四月的立夏、小滿,五月的芒種、夏至,六月的小暑、大暑,七月的立秋、處暑,八月的白露、秋分,九月的寒露、霜降,十月的立冬、小雪,十一月的大雪、冬至,臘月的小寒、大寒。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早出現的節氣。

冬至是農曆十一月的中氣。早在殷商時就出現了「冬至」概念,不過那時人們叫冬至為「至日」、「日南」、「南日」等,這些詞語在殷墟甲骨卜辭中均已發現。「冬至」出現最早可能因為古人對這個日子太敏感,太在意——冬至以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再過一段時間的嚴寒,天氣就漸斬轉暖。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中國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之一的《夏小正》稱:「日冬至,陽氣至,始動,諸向生皆蒙蒙符矣。」大概意思是,冬至這天是太陽最短的一天,陽氣開始增長,生物萌動。《禮記月令》也有相同的觀點:「日短至。陰陽爭,諸生盪。」

「冬至」不只最早出現,還是24個節氣中的首節:在秦漢時及以前,一年中的12個中氣里,冬至是*,「小寒」則是12個節氣中的*。故司馬遷《史記律書》稱:「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當時,到冬至日官方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據《史記曆書》,漢武帝劉徹當皇帝第7年,曾將「冬至」作為一年之始,並改年號,稱該年為「太初原年」。

同時詔令,要求大家過「冬至年」。《淮南子時則》記載,在冬至這天,「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與後來過「正月年」春節如出一轍。現在人們還說「冬至大如年」,就是此遺俗。

「冬至」還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測定的一個節氣。中國最早使用「土圭日影」法來測定冬至。《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更為巧合的是冬至的時候我回到了剛出生就被迫離開的故鄉,回到了西拉木倫河,而冬至恰恰是我的生日,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讓我再次重新審視自己神秘莫測的宿命。

其實早在西周初年,古人已開始測「冬至」了。唐朝學者賈公彥疏註:「周公攝政四年,欲求土中而營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測度也。」周公營建的王城位於今河南洛陽,周公當時已深刻理解了「冬至」和「夏至」的概念,並利用這兩個概念,通過「土圭測景」法,來確定「地中」和城址。這也是二十節氣誕生以前「冬至」在實踐中的最早運用,有洛陽學者因此稱洛陽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祥地。

我真正遭遇的危險是從自己的生日開始,從冬至延伸下來,先不看與我有關,先看古人最看重的幾個節氣,這些節氣都與我的宿命有關。

《獨斷》:「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

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古人將24個節氣編成了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但24個節氣在農事和生活中的地位並不一樣,其可分為五類,一類表示寒來暑往變化: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

二類象徵氣溫變化: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三類反映降水變化: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四類顯示物候現象:有驚蟄、清明2個節氣;五類說明農事要求:有小滿、芒種2個節氣。這些節氣中,古人最看重的是俗話說的「四時八節」。

「四時」即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八節」就是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8個節氣,8節之間大概相隔46天。

古人為什麼認為上述8個節氣最重要?

這從其命名上即可看出來。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對應節氣中最重要的「八節」,還產生了民俗節日中最重要的「八節」,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如果八節中再選重點,則是夏至和冬至這「二至」。冬至時太陽到達最南方,而夏至剛好相反,太陽到達最北方,即古人所謂「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因為冬至和夏至對生活影響最大,古人乾脆將其當作重要節日來過,分別稱為「冬節」和「夏節」,並編出了相應的《數九歌》,提醒人們注意生活、生產節奏,調整適應時序。

那麼我就必須特別注意這八個重點節氣,許多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現在卻緊密神秘的聯繫在一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385章 匠人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