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江湖與集市

第368章 江湖與集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實更現實一點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集市。

我在圖書館里發現一些資料直接說中國古代最早集市出現在兩晉南北朝草市。

東晉時建康城外就有草市,六朝時開始設立「草市尉」對草市進行管理。在州縣城以外的水陸交通要道,或關津驛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稱草市。

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水產品、鹽、酒以及日用百貨等生活必需品。草市東晉已有,唐朝中期以後,農村商業發展,草市更盛。到唐末五代,戰亂頻繁,江淮富戶和城市居民,到草市建草屋居住避難的不少,使有些草市更漸繁盛,有的竟發展成為新興城鎮。

宋代緊臨州縣城郭發展起來的新的商業市區。草市原來是鄉村定期集市,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發展成為居民點,個別的上升為縣,鎮﹔而緊臨州縣城郭的草市﹐則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市區。

這類市區,居民稠密﹐商鋪店肆林立﹐交易繁盛﹐與城郭以內的原有市區﹐並無區別。有的地方﹐甚至遠遠超過了城郭內的舊市區。到宋朝,逐漸發展成商業中心,如南宋年間鄂州的南草市。

這類草市,已經突破了原來鄉村集市的涵義。成為州縣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類草市,宋政府並不把它作為鄉村的一部分,而是作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宋神宗熙寧年間,全國各地鄉村都編排保甲。

按時教閱,對「諸城外草市及鎮市」雖也編排保甲,但不把它們「附入鄉村都保」,亦不按時教閱,而是與城市坊郭戶一樣,受廂的管轄,而在沒有廂制的州縣,則直接受縣的管轄,同鄉村完全脫節。城郭草市的發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業貿易﹐不但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限制,而且也打破了城郭的限制﹐進一步發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區。

但是其實這些說法都不準確,因為遠古以物易物的時候就已經有集市了。

這是一個很有趣又很強大的循環,反之,凡大型的地區交流、貿易中心,必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廟宇。可以想像:牛河梁眾多的古代僧侶們並不親身參與農耕以及狩獵活動,但是他們卻能從貿易、祭祀以及朝聖活動中受益。他們為周邊人群提供了重要的娛樂活動以及信仰。

更重要的事實是到目前為止這裏只是經過初步的試掘,正式的考古發掘還沒有全面展開。作為神廟,這個長度只有18米,最大寬度只有9米的地方可能略顯狹窄了,這與現代廟宇根本不能相比。也許這處廟宇只是牛河樑上當年眾多廟宇之中規模並不算大的一個,而其它的廟宇也許尚未被發現,或者早已被漫長的歲月沖蝕掉了。

女神像頭上有箍,耳垂上有穿孔。據說在出土時,神像的口內還殘留有用貝殼製作的牙齒的痕迹。同時額部以上有箍,但具體是什麼樣子,不得而知了。現在她被人們稱為「女媧」,但是不是真的「女媧」卻很難考證了。人們或許不必眾口一詞,除了女媧便再無別的想像力,她或許只是當年牛河樑上眾多女巫中的一個,亦或許她只是一群巫師所共同尊崇的女姓始祖。在牛河梁,男、女巫師不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出現地位上的差異,不過自古以來女性似乎更善於與神靈溝通。

而女神像眼內玉睛的正面和反面,玉睛為淡灰色滑石質,背面為釘狀,直徑2.3厘米。神廟內的神像不止一個,從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大約有五、六個個體的殘留,這些泥塑人像有的如真人大小,有的則是正常人體比例的兩倍或者三倍。此外還有一些動物泥塑的殘留。

最最重要的是女神廟出土了泥塑熊爪殘件,其中包括泥塑熊的鼻吻部位和泥塑的熊下頜殘件,這才是顧青一定要急匆匆趕回去的直接原因。這雖然不是遠古天熊唯一出現的證明但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證明,教授一直為此痴迷,一直在進行天熊殘片復原模擬。

他其實已經修復模擬出至少十幾個紅山熊,只是很快他自己又全都毀掉了,因為他認為相聚真實的紅山熊相差甚遠,他要還原最真實的紅山天熊。

一個人教授的研究方向通常只會截取一段歷史或者一段歷史的某個片段某個種類,通常不會去研究整個浩瀚如煙海的全局歷史。

其實女神廟出土的絕不僅僅是泥塑熊爪殘片而已,女神廟同時還出土了泥塑猛禽殘件——鷹翅。對比第16地點4號墓出土的玉鷹,可以發現這件泥塑的鷹翅與玉鷹翅膀所用的表現手法是相同的。

由於女神廟直到現在並未經過完整的發掘,我們不知道這座廟宇還有沒有其他表現動物崇拜的泥塑,以及這些動物形象的出現到底是作為守護神,還是作為祖先神?

畢竟,以動物作為祖先神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普遍的,特別是在人類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年代。

還有女神廟第二建築址西山台邊緣處的圓坑狀遺跡。在第一地點,除了女神廟之外,還有另外3個建築址,那是3個用石頭砌牆築成的山台。

第二建築址北部山台的邊緣發現有大片紅燒土堆積,在此地採集到一些泥塑人像的構件,這裏是否是另一座廟址尚不能確定。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猜測神廟周邊的山台和灰坑很有可能是一些製作陶器的現場。

女神廟及其周邊位於山樑的斜坡之上,由於這裏的地形不適合擺放大量陶器,所以要在土坡上砌築石牆,這樣就便於在石牆內填土形成較大的水平台地。台地邊緣的土坑以及大片的紅燒土,正是燒制陶器的火塘。

女神廟第三建築址表層的陶器碎片堆積。這些都是無底圓筒形陶器的碎片,大約有上百個圓筒形器的個體。在這個制陶坑的坑底以及坑壁上,都發現有火燒的痕迹。

女神廟3號建築址出土的陶筒。這是牛河梁特有的宗教用陶器,一種沒有底的圓筒。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令人信服地指出它們的用途。這些圓筒常見整齊地排列在積石冢的周圍,看似守護著冢內的神靈。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陶筒有數千個之多,這些圓筒的高度約20~60厘米,高矮不一,直徑約20多厘米。

女神廟第四建築址內的柱洞和火塘。在這裏發現了一些古人類的生活用品,包括一些石器和陶制的炊具碎片,因此我推測此處遺址可能是一個廚房,因為即便是巫師們也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女神廟第四建築址出土的石餅石錘和帶圓窩的石件石臼似乎是用來加工堅果的工具。

牛河梁遺址第十地點出土的陶罐,這種陶罐在牛河梁遺址墓群中比較典型。一般來說在牛河梁遺址積石冢下層的墓室中會有一兩件這樣的陶罐陪葬,而在年代較晚的上層墓葬中基本上已不見陶器陪葬了,要麼沒有陪葬品,要麼只有玉器陪葬。

罐身的彩繪,似乎能說明紅山文化地區曾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交流。

在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被發現之前,人們根據傳說認定民族女祖先女媧出生於仰韶文化地區,但是牛河梁遺址女神廟的發現,使這一地區很快成為研究女媧文化的新熱點。

女媧的傳說極為古老,這個傳說隨着民族的遷移從而實現跨地區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而很難確定一個地方存在女媧崇拜,這個地方就一定是女媧的故鄉。古人往冢上堆石頭的風俗不知起於何時,內蒙古草原的敖包、青藏高原的瑪尼堆,都是這種積石風俗的流傳與體現。《山海經》記有「禹所積石之山」,恐非為治水而積石也,可能也是為墳墓而積石。積石的用意,最初可能是為了使這些墳墓免受風雨的侵蝕,從而起到保護的作用。

時間長了,積石演變為一種宗教儀式,以表達人們對於祖先和神的尊敬。

其實我也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部分,牛河梁遺址太過龐大了,太過複雜廣闊,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之地。

我一直在私下裏研究第二地點1號冢出土的不少扁缽式筒形器。如果是比較高的長筒,人們很容易得出結論說那些長筒的作用是為了「通天」。但是這種推論卻並不適用於這些扁平而且帶有收口的陶筒。它很像現代用於盛裝圍棋子的缽子,只不過依舊是沒有底的。

曾經有人猜測這些筒形器其實是一種陶器座,上面可以放一些陶鍋或陶缽。

但是這種猜測很快就被推翻了,原因是它們僅僅只是出現在積石冢冢界石牆的內側,是一排排一圈圈整齊地排列著的,數量多達數百隻。因此這些陶筒只能是用於宗教祭祀的專用陶器,而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

可我仍然不死心的覺得這不能排除這些陶筒就是陶器座的可能,不過它們不是廚房所用的陶器座,而是專們用於放置供品的陶器座。

想像一下:五千多年以前,這些陶筒每一隻的上邊,其實原本都放着一隻陶缽或者陶罐,來這裏祭祀的人們,都會十分虔誠地向陶缽或陶罐里放入自己帶來的供品,這些供品包括各種可食用的堅果,可能還包括肉類。

這些供品理所當然會成為看守或者是管理積石冢的僧侶或者巫師們的食物,他們就住在離此不遠的山樑上。

除了舉行各種祭祀活動、祈雨、偶爾用巫法為信徒們治病之外,一些巫師特別是女巫,還是製作陶器的高手。當然,現在的考古結果是積石冢里的陶筒佔了絕大多數,而陶缽或者陶罐只是少數,這可能因為積石冢在荒廢之後,幾千年了,具有實用功能的缽和碗、罐逐漸被路過這裏的人拿走了,而無底的陶筒因為太笨重並且實用功能不大,因而遺留下來。

我是教授的學生,彷彿天生繼承了教授的天熊研究,同時我也沒有更加不會放棄自己感興趣的那一部分,因為我正青春年少,儘管我是個聾子。

中華文化中一直都是師徒如父子,我跟教授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方式其實像極了傳統的典型的中式父子。

教授是嚴厲的,不講道理的,一言堂的,我內心深處則是反抗不滿和調皮。

在一個月前我唯一需要尋找和擔心的還只有我的母親,眼下我要尋找和擔心的人變成了五個,我相信宿命又不相信命運,因為不管什麼樣的命運,好的壞的都需要自己用雙手去創造,不可能守株待兔也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只是有件事很奇怪而且我依然記憶猶新,教授在我入學的第一天晚自習找到我,把我帶到他的辦公室,晚上,然後沒頭沒尾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關於乞丐的故事。

相傳乞丐的祖師爺叫范丹,而范丹是陳州人,所以陳州很早就有了丐幫。

乞丐白天乞討,夜晚只靠一身破衣。夜間凍醒了,到莊戶人家草垛上偷點麥草,放在牆角處,點火烤牆,等火熄牆熱,就靠在熱牆處度過後半夜。

而相比之下,入了幫的乞丐就好過不少,因為他們有幫堂。幫堂多設在大廟內,地上鋪有麥草,被子少了可多人合蓋。人多熱氣大,不知不覺就度過了寒冬。

但乞丐入幫也不是那麼輕鬆,首先要孝敬幫主,接着是插香入盟。初入幫,並不讓你進幫堂,而是先讓你住進破廟裏受凍幾夜,等嘗足了單幹的苦頭,才讓你去幫堂里享受溫暖。

分住的那幾天,還要試驗入幫乞丐的乞德和人品,目的是怕「引狼入室」,影響幫內的團結。

這一年,從皖地過來兩個乞丐。這兩個乞丐都姓張,一個叫張能,一個叫張水。張能、張水都很年輕。他們來到陳州地,按規矩拜了幫堂,要求讓出幾日口糧,拜過山祖,已不算侵略,也就是說獲得了在陳州討要的牌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8章 江湖與集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