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抗爭

第299章 抗爭

在選定了具體的發掘位置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制定詳細的發掘計劃,並向有關部門申請正式發掘。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考古學家可以通過大量的前期工作來確定地下遺存的位置,但遺存的具體情況還是需要在發掘過程中才能逐步呈現。

在大多數情況下,考古學家也並不清楚他們要發掘的到底會是足以評上「年度十大考古發現」的重重要遺跡,還是一座無名氏的墓葬。不過,除了某些熱情高漲的實習生,冷靜的考古工作者都很清楚,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是後者。

所以,這就意味着需要考古工作者更多的沉澱和毅力,而我們同樣不能預知的,是地下文物的價值。當然,考古學家所關心的,一定是文物的學術研究價值。至於文物的市場行情,通常是另一批人在討論。考古在很多人看來都是辛苦而神秘的,實際上這項工作也是辛苦而神秘的,夜晚再次降臨孩子入睡,我也跟着睡了,帶着一百分的防禦。我必須學習和適應這種生活才行,否則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不用敵人進攻自己就先倒下了,這絕對不行。

我本來是個聾子現在卻成了一個瞎子,因為我所關心的人我一個也看不見全都不在身邊,唯一能聯繫上的就是韓城。可我不想聯繫韓城,讓韓城知道我此刻的窘境除了讓他跟着擔心上火以外沒有別的任何意義。何況教授師母顧青的事情不能外泄。

不知為何在夢中我竟然糾結起友情和愛情的事情,以前我從來不會想這樣的事情更加不會夢見,現在居然也有了這樣的糾結。

我一直以為我不會遇見自己的愛情,伴隨自己的只有友情而已。沒想到這個時候唐婉出現了,雖然對於她現在到底跟我是什麼關係,到底是不是愛情也不知道,可我的夢境裏還是出現了友情愛情之爭。

人的一生有三種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失其一者,是為遺憾;失其二者,是為可憐;失其三者,枉活一生。

因此,人生不應僅僅儲蓄金錢,還應儲蓄情感和學識,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是真正的富足。

每個人都能體會到這與生俱來的情感——親情,它就像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故事,沒有盡頭;它就像一個沒有邊緣的傳說,讓人猜不透下一秒的生命;它就像一個美麗玻璃瓶,單純的沒有任何雜質。它編織著一個個美麗的夢,讓人在它愛的鼓勵之下奮鬥前進。人的一生有了它的陪伴,就有了無數的前進的動力。

俗話說的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在你最無助的時候,是誰奮不顧身的幫了你;在你最傷心的時候,是誰傾聽你滿腹的傷痛;在你最墮落的時候,是誰排除萬難拯救了你?是朋友,是你最在乎,也是最在乎你的人。

在我的觀念里沒有什麼能比朋友更貼近你的心,沒有什麼能比朋友更值得珍惜的。朋友不是金錢能換取的,朋友像是一帆在大海上遠航的帆船,為你擋風遮雨,幫你開闢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一生中有這樣的友情還能有什麼不滿足?

雖然我到現在為止仍然不懂得什麼是愛情,但我知道,愛情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情感。愛情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和驚天動地,有的是像流水一樣延綿不斷的感覺;沒有太多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有的是相對無言和心靈的默契。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什麼話也不用說,慢慢的一起走下去,走過今生今世,攜手同行。

親情我從未糾結,我的母親愛我我也愛我的母親,血脈相連用永不改變。而對於兄弟之前對於人生在世的友誼我在夢裏也念念不忘的是辛棄疾和陳亮。

歷史上好朋友兄弟之間的相和之詩數不勝數,又如元微之與白樂天的跨越大半人生的詩書相贈想念,又如蘇東坡蘇子由兄弟二人的骨肉分離愁思難割的詞句文段。

而在南宋,一對著名的詞人,同時也是一對軍事家亦有着十分深厚而又偉大的情誼,那便是愛國詞人辛稼軒與同時代的思想家詞人陳亮,是的,孩兒皆能吟誦之的破陣子的標題里那個陳同甫正是陳亮,同甫是他的字。

陳亮是南宋初年很著名的思想家,後來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當時影響里力很大的一位思想家,名字叫做李贄,就曾經專門為他立傳。傳記裏面記載,陳亮本人很有精氣神,目光灼灼的,為人更是很有才氣,並且是個狂熱軍事愛好者,當然陳亮遠遠不知如此,他還是一個思想家,他曾經也與那個時代另一位垂名青史的思想家朱熹有過一些哲學討論。

那麼陳亮是如何與辛棄疾相識相知的呢?

說來這開端也是十分趣味的,傳聞有一天大學天氣,辛棄疾在樓上趴在欄桿上看風景,突然看見遠方有一個人,那個時候的辛棄疾在南邊是因他的英勇以及才名而赫赫聞名,但是由於朝廷長期不用辛棄疾,所以辛棄疾一直被閑置在家裏,陳亮早就聽聞了辛棄疾的名聲,他本身也只比辛棄疾小個三歲左右,於是就來拜訪辛棄疾。那個天氣路很不好走,連陳亮的馬匹都特別不舒服,他們走到一條河前時,那隻因河水洶湧而不敢過河,

陳亮催了三次,三次馬兒都沒有聽陳亮,這可是怕陳亮狠狠地氣著了,他直接跳下馬來,拔刀落刀利落,居然直接把那馬頭給砍了下來。在遠遠觀望的辛棄疾也被他這一舉動着實嚇了一跳,但也是因此為陳亮的豪氣給震撼了。從此兩人便開始十分友好地交往了。在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心學陸理學朱的鵝湖之會,辛棄疾與陳亮亦來到鵝湖進行了第二次鵝湖大會。只是他倆這次討論不是什麼哲學問題,而是更加現實一點的抗金問題。前文已經提到了陳亮熱愛軍事,並且很喜歡習武,

從未放棄過鍛煉身體,辛棄疾就曾經親自在一首詩裏面記載過,他自己身邊陳亮親自來探望他,高聲放歌不減絲毫風華,辛棄疾也在藉此勉勵自己不該荒廢了武藝。

而辛棄疾更是親身上過戰場,經歷過戰事的,於是他們倆人就對抗金一事探討了很久啊,並且兩個人因為認識與經歷不同有是有着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兩個人討論了好久,十分入迷。

後來陳亮離去,辛棄疾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曾經在一首詞里記載那件憾事,說他騎馬去追趕陳亮,奈何天寒地凍,路上雪太深了,車輛牛馬根本是無法前行,特此寫了一首詞來表達辛棄疾心中無限的遺憾。陳亮與辛棄疾之間擁有着真正偉大又令後人無比欣羨的友情,而他們的才華與人格更是光芒萬丈,足以令後人景仰一生!我打籃球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嘲笑我的那些肌肉男更強,更是為了鍛煉一副好身體,我不喜歡城市也不喜歡鄉村,我更喜歡大山大河更喜歡無拘無束的野外考古。

很大程度上我為了逃避城市的繁華鄉村的失落母親的離家出走,我的思想是孤獨的我的人也是孤獨的,我一直最大的夢想就是遠離這一切然後找到失落在茫茫人海的母親去過孤獨一生沒有人煙的日子。

我愛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也愛我。

當然內心深處我也有着那種強烈的英雄情結,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才是我隱藏的宏大願望。

而這個願望最直接的最有效最完美的榜樣力量還是辛棄疾,辛棄疾很多人都在課本里學到都以為是個文人是個詞人,過着舒適的日子有着豐厚的家底,衣食無憂逍遙自在。真實的辛棄疾絕不是這樣的人,是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一個武將。

甚至可以說他去寫詞是被逼寫詞,因為不能上馬定乾坤了。辛棄疾,是辛贊的孫子,小時候生活在金國,後進入南宋做官,一生都侍奉在宋仁宗身邊,立下過不少的戰功,受到宋孝宗的喜愛,尤其是他寫的詩詞,更是厲害!

辛棄疾出生在一個小縣城裏,祖父辛贊是當地的知府,負責管理當地事物。祖父辛贊一直都非常喜歡南宋,希望自己可以在南宋做官,可是因為一些事情,只能留在金朝,於是就在金朝謀得了知府一職。

辛贊知道自己是沒有辦法進入南宋了,就將希望放在了孫子辛棄疾的身上,希望他可以長大後去南宋做官。

因此,辛贊非常重視辛棄疾的學習。辛贊為了讓孫子學到更多的東西,從小就讓他學習金和南宋兩個國家的知識。因為辛棄疾從小就非常的聰慧,所以學起來並不是那麼困難。

辛贊還非常注重辛棄疾的武功,從小就找老師來交他練武功,辛贊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國家的將領,必須要有能力。

辛棄疾自己也非常努力,不僅詩文上出眾,武功上也非常厲害。

在一一六一年的時候,由於金朝皇帝只知道享受,不管百姓的生死,引得很多人進行起義抵抗金朝,不久,辛棄疾也加入了起義。這時,宋孝宗也開始帶領士兵前去攻打金朝,辛棄疾知道后,決定去投靠宋孝宗。宋孝宗見到辛棄疾之後,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封他為知州,留在自己身邊做事。

辛棄疾憑藉自己的能力,幫助宋孝宗攻破了很多的地方,立下了很多功勞。不久,傳來王安國投靠敵國的消息,宋孝宗派辛棄疾帶領士兵前去攻打叛軍王安國。

辛棄疾接到任務后,立馬帶領士兵前去攻打王安國。辛棄疾到達濟州之後,並沒有馬上前去攻打王安國,而是在隊伍里找了五十多個武功非常厲害的士兵,準備闖進王安國的軍隊里,殺死王安國。

隨後,辛棄疾帶着這些士兵剛去攻打王安國。辛棄疾到達王安國的軍營后,聽到王安國軍中里正在吃飯,他覺得這是個機會,就帶着士兵沖了進去,殺死了王安國。辛棄疾一個士兵都沒有損失,就攻入了濟州,還殺死了叛軍王安國。辛棄疾也因此受到宋孝宗的讚賞,還被封為將軍。

後來當宋朝開始準備攻打大金的時候,他十分激動,自告奮勇請戰,可是卻沒有被任用,皇帝和其他大臣也沒有聽取他的建議,最後,朝廷失敗了,損失很慘重。

宋朝上下因為這次失利就變的害怕膽小,大多數人變成求和派和投降派,開始與大金採取求和的政策,對大金唯唯諾諾,辛棄疾十分的難過,他始終覺得是用兵錯誤導致了這次失敗,這一次的失敗並不能代表宋朝的實力比大金弱,可是朝廷上下並沒有人聽他的。

他針對這次失利寫了很多奏摺呈給皇帝,裏面是各種絕妙的用兵戰術,然而,他的奏摺卻石沉大海。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整個大宋朝廷上至皇帝下至官員都是沉迷享樂,完全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了,這讓辛棄疾很是心痛。他多次諫言,得到的結果並不是被重用,而是被皇帝厭棄,被其他求和派和投降派官員排斥和抵制。

皇帝把他放在一個不重要的文職官位上,他的一生抱負不能得以實現。他就像一個清醒的人看着一群昏昏欲睡的人,想要叫醒他們卻無能為力,他很悲痛。辛棄疾33歲那年,滁州城的地方治理出現了很大問題,百姓生活貧苦,盜賊和搶奪事件時有發生。很多官員無法解決這個困境,打算放棄這個地方,這時候,辛棄疾提出來這個地方是戰略要塞,不能放棄。於是,皇帝就把這個地方交給辛棄疾去治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9章 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