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北方

第276章 北方

按照人類文明起源於大河流域的常規認知,方家似乎難以接受不足八百里長的大凌河,紛紛將遼寧西部的考古發現「劃歸」到西遼河也就是老哈河流域。如果不是陰差陽錯,「仰韶文化」的冠名,應該屬於更早前發現的「砂鍋屯」,其文化類型應該叫「砂鍋屯文化」而不是所謂的「仰韶文化」。

實際上,歷史上的遼東和遼西,似乎從來都沒有依遼河劃界。其中,戰國時燕置遼西郡與遼東郡的界線,恰恰是大凌河中下游,與遼河沒有「一滴水」的關係。

大凌河與遼河,各自擁有獨立的水系和流域,應屬姊妹河。努魯爾虎山和醫巫閭山,是兩河從發源地到中下游的兩道分水嶺。

《紅樓夢》其中一個版本開篇第一回出現的「靈河」,本系「大凌河」之舊稱。「西方靈河」,若非「遼西大凌河」,還能到哪兒去找呢?

「作為遼西地區最大的河流,大凌河在漢代被稱為『渝水』,又稱『白狼水』。唐朝時稱『白狼河』,遼代稱『靈河』,金代改『靈』字為『凌』,稱『凌河』。元代時,又曾稱其為『凌江』,明代始稱『大凌河』。」

曹翁筆下的「靈河」,並非虛構。「靈河」與「凌河」的關係,超越「文學」與「原型」,是歷史的真實。

那麼,「靈河岸邊」的「絳珠草」呢?

我反而覺得「絳珠」,應為「降朱」之「演繹」。其原型,應為生長於「凌河」入海口的「鹽隰菜」。

「鹽隰菜」,學名「鹼蓬草」。因秋日變紅,又叫「赤鹼蓬」。

生生不息的「鹽隰菜」,越到深秋顏色越紅。因為其它植物無法生長,「鹽隰菜」能把海灘「染」成純粹的紅色。所謂的「紅海灘」,其實是秋日海灘上密密匝匝的「鹽隰菜」。

凌河不深,但有「靈」;醫巫閭山不高,但有「名」。

恐龍,在遼西生翅;文明,在遼西發端。所謂遼西古文明,實屬古幽州文明。

貫穿《紅樓夢》主線之「玉」,也貼合著古幽州文明的「活化石」——醫巫閭之珣玗琪。

說《紅樓夢》偉大,是文學意義上的偉大。其歷史地理背景的偉大,則是文明意義上的偉大。

誰又能想到紅樓夢中的開篇竟然是我正要去探險的大凌河,也就是靈河。

我的思想有種突然的爆發,靈河,最有可能的就是同一個字傳遞下來的同音,畢竟靈河不如凌河吉利和順嘴。所以凌河流傳至今,有些事永遠無法考證與證明,但是我們卻可以去推斷探索挖掘。

而牛河梁原本的名字也不是牛河梁而是摩天嶺,摩天嶺下靈河流淌,摩天嶺上女神廟高高在上。

我最初來到赤峰草原的足跡就是沿着西拉木倫河,我的母親河,我的老家究竟在哪裏?

西拉木倫河現在看來彷彿只是我的家族短暫的棲息之地,否則也不會那麼隨便的徹底放棄遠離.而與西拉木倫河息息相關的兩條大河便是老哈河和大凌河,靈河。

說起紅山文化很多人並不熟悉,大部分也只是聽說過或者曾經聽說過而已,但是要說起仰韶文化知道的人更多,可能跟仰韶文化地處中原之地,是中國最初考古學發掘的重要地點有關。

仰韶文化是寫入很多教材的,紅山文化則要少很多。其實以泰山為中心的古代東方,是一個相對獨立和穩定的文化區域,與仰韶文化的特徵並不相同,那麼仰韶文化的源頭在哪裏呢?

傳說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和他的另一位氏族兄弟炎帝的部落都是起源於中國西部的渭水流域,在華山腳下,人們終於找到了仰韶文化最初的源頭。西部的華山和東部的泰山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也構成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它們幾乎在同一個時刻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6700年前,仰韶人的一支選擇了華山腳下一片肥沃的土地生存下來,今天這個地方叫半坡。1954年,半坡人的神秘面紗被撩開了,這是一處中國遠古時代的伊甸園。

一條寬8米,深近6米的大壕溝彷彿把半坡人裝進了一個最安全的城堡。這是一處典型的聚落遺址,在當時的渭河流域可能分佈着很多這樣的氏族聚落,他們過着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生活。大部分聚落有100多所房子,人口在500人左右。他們種植農作物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小米。

人們發現,早在8000年前,位於太行山東麓的古代先民們就把狗尾草馴化成了糧食作物粟,這是一項充滿着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偉大發明。所有的生產工具都是骨制或石制的。他們用石鏟翻地,用石刀收割,最後在石杵上加工脫粒。

他們還捕魚、狩獵,然後又把這些生活繪製在他們的彩陶作品中,其中的一位畫家還把他的繪畫工具石硯留了下來,在它的裏面還殘留着紅色的顏料。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獨特的器物,把它放入水中,它的上半部會自動傾倒,當水增多時,瓶的下半部會逐漸下沉,直到水滿而直立起來,這種精巧的設計就像打水的半坡少女,透著天然的靈氣,實際上,半坡人並不知道,他們是利用了重心與浮體穩定性關係的科學原理。

仰韶文化跨越的年代大約距今7000年到5000年,分佈的中心範圍主要在渭河流域、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地區,而這個位置恰恰與傳說中黃帝的發祥地相吻合。仰韶文化的一支曾沿着黃河東岸的汾河北上,在今天河北省北部桑乾河上游與強大的紅山文化碰撞並融合到了一起。

紅山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赤峰市,早從1908年開始,中外考古學者就圍繞着紅山附近的古代遺存進行調查和研究,並把它命名為「紅山文化」。掀開厚重的石板,拂去歷史的塵埃,紅山文化的先民們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震撼嗎?

大片的墓葬被揭開了,石棺里的隨葬品中沒有陶器和其他物品,只有玉器,看來這裏曾生活着一群尊崇玉的人。讓墓主人靈魂不滅的是玉雕龍,它彷彿在告訴我們,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玉雕龍被墓主人貼在胸前,它們在向我們傳遞著遠古神靈的氣息,引導着我們進入一個神秘的王國。

這是一片由石頭構築的世界,紅山人把它們建在山頂上,他們相信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死去的祖先接近天國。這些石頭在15公裏外才有,它是靠人工一塊一塊地搬運來的。究竟是誰能調動大量的人力來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呢?這處積石冢是方型的,近1米高的石砌台階忠實地護衛著冢內的中心大墓,它應該是一座王陵。

方形的積石冢旁邊是一處礫石築起的三環石壇,奇怪的是,它外環的直徑正好是內環直徑的兩倍,可能是來自於紅山人對冬至與夏至時的太陽運行軌跡和運行速度的觀察,應該反映了5000年前中國天文學的最高成就。

在每層石環的內側都有大量破碎的陶片。現在我們把這些陶片復原,看看是什麼:是桶形器。它上下貫通,毫無實用價值,顯然是基於一種溝通天地的宗教觀念。我們終於明白,這一大片積石冢原來是祭壇,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大的一處原始祭壇,它東西長150米,南北寬80米。三環石壇是祭天的,而方形積石冢是祭地的,這種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中國一直延續到19世紀,它們是中國最早的天壇和地壇!

紅山文化的先民們為死去的人建造了石棺,而活着的人又居住在哪裏呢?考古工作者在山林里找到了一些大型泥塑的殘骸和熊的下頜骨。

根據這些泥塑殘件的比例判斷,最高的一尊泥塑像竟達5米以上。這些修長的手指、圓潤的肩膀和上圍殘件表明,她們是一群神秘的女人,令人震撼的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慈祥的老祖母,難道我們看到的是5000年前的祖先形象嗎?

人們相信,這裏曾經是神的居住地,那是一座廟,一座供奉著女神的廟!

毫無疑問,5000年前,在中國北方的遼河流域曾經有一個強大的王國,是王國的統治者和他的人民營造了這處規模宏大的祭祀中心,它包括了女神廟、祭壇和方圓50公里的13處積石冢!

這種思考方式並不奇怪,考古學上很多重要考古成果都是反推出來的,因為任何一個文化一個文物都會有其根源和前身,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突然跳出來的一下子就精緻和發達的文明與文物。

那麼由現有和相對有確切文化記載或者首先發掘證明過的仰韶文化來追溯根源,接着找到紅山文化就不足為奇了。

這註定是個特殊的夜晚,我守着兩個可愛的沒有母親照顧的孩子遲遲不敢睡去,然後大腦之中開始迸發出有關整個紅山文明以及起源和後續的一道道光影。我不禁想起很多事,有些事並不是我親身經歷但是卻在腦海中有極其明確的影像。

遼西的山區格外寧靜,伴着洛陽鏟剝離泥土的細密聲音,沉睡千年的紅山女神,漸漸露出她那高貴的面孔。

攝影師快門一按,拍下了女神與後代跨越千年的相視一笑。

這鏡頭,定格在1984年10月31日。

如今,30年彈指過去,這一幕在郭先生的腦海里,依然清晰如昨。而這位郭先生就是教授的教授,傳統上我應該喊一聲師爺。

打從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來到遼寧,郭先生的目光一直沒離開遼西那片土地。紅山女神那神秘的微笑,讓他魂牽夢繞了30年:這綿延起伏的牛河梁,還藏着多少曠世的秘密。那拜倒在女神腳下黑壓壓的人群,後來去了哪裏?

經過30年的田野調查、考古挖掘和室內整理,由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郭先生主編的100多萬字的《牛河梁考古發掘報告》,日前新鮮出爐。

循着精美的圖片和縝密的文字,拂去歲月的灰塵,人們發現,5000年前,在燕山南北、長城以外,一個文明古國的亮麗身影,越來越清晰。

一個東北人,站在長城上,是什麼感覺?

女作家素素說,是一種「被隔在了外面、一直想加入卻一直也加入不進來的感覺。」

「長城對東北人來說,不是一道風景,而是一堵牆。」素素認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只有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長城外面是關外,是異族,甚至連文獻古籍都不肯多提一句。

考古學家李濟是清醒的,他在生前留下了一句話:「2000年來的中國史學家,上了秦始皇一個大當。以為中國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長城以南的事情……我們要用我們的眼睛,用我們的腿,到長城以北去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裏有我們更老的老家。」

「老家」的氣息首先從內蒙古赤峰市郊那片紅褐色的山巒間瀰漫開來,被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嗅到了,藉著在喀喇沁王府當家教的機會,他優哉游哉地做起了田野考察,並於1914年發表了《東蒙的原始居民》,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遼河流域的史前文明信息。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紅山文化的發展高度缺乏充分的估計,以至於遺址周邊不斷出現精美玉器,它們卻一直被認為是商周甚至是漢代文物。直到1984年8月4日,考古學家發掘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發現該墓主人頭下枕着一件馬蹄形玉器,胸部放置一對玉豬龍,人們這才相信,如此精美的玉器,是5000多年前紅山人的傑作。

再看牛河梁,是何等的氣魄——方圓50平方公里範圍內,女神廟位於主梁山頂,祭壇、積石冢、大平台、金字塔等20多處建築次第排開,分佈在中軸線兩側大小山頭,隨山就勢,錯落有致,一呼百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6章 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