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美夢

第270章 美夢

考古在很多人看來都是辛苦而神秘的,實際上這項工作也是辛苦而神秘的,夜晚再次降臨孩子入睡,我也跟着睡了,帶着一百分的防禦。我必須學習和適應這種生活才行,否則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不用敵人進攻自己就先倒下了,這絕對不行。

我本來是個聾子現在卻成了一個瞎子,因為我所關心的人我一個也看不見全都不在身邊,唯一能聯繫上的就是韓城。可我不想聯繫韓城,讓韓城知道我此刻的窘境除了讓他跟着擔心上火以外沒有別的任何意義。何況教授師母顧青的事情不能外泄。

不知為何在夢中我竟然糾結起友情和愛情的事情,以前我從來不會想這樣的事情更加不會夢見,現在居然也有了這樣的糾結。

我一直以為我不會遇見自己的愛情,伴隨自己的只有友情而已。沒想到這個時候唐婉出現了,雖然對於她現在到底跟我是什麼關係,到底是不是愛情也不知道,可我的夢境裏還是出現了友情愛情之爭。

人的一生有三種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失其一者,是為遺憾;失其二者,是為可憐;失其三者,枉活一生。

因此,人生不應僅僅儲蓄金錢,還應儲蓄情感和學識,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是真正的富足。

每個人都能體會到這與生俱來的情感——親情,它就像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故事,沒有盡頭;它就像一個沒有邊緣的傳說,讓人猜不透下一秒的生命;它就像一個美麗玻璃瓶,單純的沒有任何雜質。它編織著一個個美麗的夢,讓人在它愛的鼓勵之下奮鬥前進。人的一生有了它的陪伴,就有了無數的前進的動力。

俗話說的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在你最無助的時候,是誰奮不顧身的幫了你;在你最傷心的時候,是誰傾聽你滿腹的傷痛;在你最墮落的時候,是誰排除萬難拯救了你?是朋友,是你最在乎,也是最在乎你的人。

在我的觀念里沒有什麼能比朋友更貼近你的心,沒有什麼能比朋友更值得珍惜的。朋友不是金錢能換取的,朋友像是一帆在大海上遠航的帆船,為你擋風遮雨,幫你開闢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一生中有這樣的友情還能有什麼不滿足?

雖然我到現在為止仍然不懂得什麼是愛情,但我知道,愛情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情感。愛情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和驚天動地,有的是像流水一樣延綿不斷的感覺;沒有太多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有的是相對無言和心靈的默契。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什麼話也不用說,慢慢的一起走下去,走過今生今世,攜手同行。

親情我從未糾結,我的母親愛我我也愛我的母親,血脈相連用永不改變。而對於兄弟之前對於人生在世的友誼我在夢裏也念念不忘的是辛棄疾和陳亮。

歷史上好朋友兄弟之間的相和之詩數不勝數,又如元微之與白樂天的跨越大半人生的詩書相贈想念,又如蘇東坡蘇子由兄弟二人的骨肉分離愁思難割的詞句文段。

而在南宋,一對著名的詞人,同時也是一對軍事家亦有着十分深厚而又偉大的情誼,那便是愛國詞人辛稼軒與同時代的思想家詞人陳亮,是的,孩兒皆能吟誦之的破陣子的標題里那個陳同甫正是陳亮,同甫是他的字。

陳亮是南宋初年很著名的思想家,後來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當時影響里力很大的一位思想家,名字叫做李贄,就曾經專門為他立傳。傳記裏面記載,陳亮本人很有精氣神,目光灼灼的,為人更是很有才氣,並且是個狂熱軍事愛好者,當然陳亮遠遠不知如此,他還是一個思想家,他曾經也與那個時代另一位垂名青史的思想家朱熹有過一些哲學討論。

那麼陳亮是如何與辛棄疾相識相知的呢?

說來這開端也是十分趣味的,傳聞有一天大學天氣,辛棄疾在樓上趴在欄桿上看風景,突然看見遠方有一個人,那個時候的辛棄疾在南邊是因他的英勇以及才名而赫赫聞名,但是由於朝廷長期不用辛棄疾,所以辛棄疾一直被閑置在家裏,陳亮早就聽聞了辛棄疾的名聲,他本身也只比辛棄疾小個三歲左右,於是就來拜訪辛棄疾。那個天氣路很不好走,連陳亮的馬匹都特別不舒服,他們走到一條河前時,那隻因河水洶湧而不敢過河,

陳亮催了三次,三次馬兒都沒有聽陳亮,這可是怕陳亮狠狠地氣著了,他直接跳下馬來,拔刀落刀利落,居然直接把那馬頭給砍了下來。在遠遠觀望的辛棄疾也被他這一舉動着實嚇了一跳,但也是因此為陳亮的豪氣給震撼了。從此兩人便開始十分友好地交往了。在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心學陸理學朱的鵝湖之會,辛棄疾與陳亮亦來到鵝湖進行了第二次鵝湖大會。只是他倆這次討論不是什麼哲學問題,而是更加現實一點的抗金問題。前文已經提到了陳亮熱愛軍事,並且很喜歡習武,

從未放棄過鍛煉身體,辛棄疾就曾經親自在一首詩裏面記載過,他自己身邊陳亮親自來探望他,高聲放歌不減絲毫風華,辛棄疾也在藉此勉勵自己不該荒廢了武藝。

而辛棄疾更是親身上過戰場,經歷過戰事的,於是他們倆人就對抗金一事探討了很久啊,並且兩個人因為認識與經歷不同有是有着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兩個人討論了好久,十分入迷。

後來陳亮離去,辛棄疾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曾經在一首詞里記載那件憾事,說他騎馬去追趕陳亮,奈何天寒地凍,路上雪太深了,車輛牛馬根本是無法前行,特此寫了一首詞來表達辛棄疾心中無限的遺憾。陳亮與辛棄疾之間擁有着真正偉大又令後人無比欣羨的友情,而他們的才華與人格更是光芒萬丈,足以令後人景仰一生。

教授說過一個好的考古者一定是一個雜家,要博文強識,要走出去身體力行,要懂得常人懂得的更要懂得常人所不懂的。

正常大學生在如今的社會當中遇到的*太多,而作為一個天生失聰者反而更容易排除干擾專心致志。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教授曾經在我大二的時候介紹了一位考古專業內非常了不起的教授,那時候他正在出一本書。在跟他的交談和請教當中徹底開闊了我的眼界。教授就是這樣的人,他清高孤傲但是卻又甘於在比自己更強更專業的大家跟前低頭虛心。

這樣的品格值得我學習。

那位教授說他多年以來痛感民眾對了解考古知識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我們學界拿出來的面向社會公眾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介紹考古學知識和研究成果的著述卻比較匱乏,遠遠滿足不了民眾的需求。即便是有一些介紹考古學的著述,也多是以介紹考古發現為主,對主持這些考古發現和研究的考古人的介紹卻極為稀少。

因此,社會公眾和考古人之間有一個無形「鴻溝」。考古學家在想什麼,做什麼,他們的學術經歷、治學心得、心路歷程等,這些十分生動、鮮活的「考古史」卻十分鮮為人知。

而《考古學人訪談錄》正好彌補了之一空白。

中國考古網就是這位教授所主辦的學科門戶網站,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宣傳考古學研究成果,同時積極探索公共考古活動的推廣,其中舉措之一即是精心組織了對考古學者們的專訪。

《考古學人訪談錄》收錄了中國考古網對老、中、青考古學家的訪談,使讀者可以了解這些為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的考古學家們從事考古發掘和相關考古研究的經歷和體會。訪談錄中收入的考古學家中,絕大多數是多年在田野考古第一線從事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學者。

他們發掘的對象的時代和內容各不相同,有史前時期的村落,有歷史時期的都城,也有各個時期的墓地,可謂五花八門,豐富多彩。通過他們親身經歷和體會的講述,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還有的學者是從事諸如科技考古等通過其他田野考古之外的其它方法和手段進行考古研究的,這部分是考古學不同於一般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區別所在,同樣可以使讀者領略考古學的博大精深和與其它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千絲萬縷的聯繫,體會到考古學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交叉學科。

雖然接受訪談的學者們的研究領域千差萬別,各具特色,但他們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一是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治學精神。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追求真理,言必有據,絕不故弄玄虛,嘩眾卻寵。在社會浮躁之風盛行的當下,考古學家的這種務實精神是特別值得提倡的。

二是敬業和奉獻精神。這些考古學家多數已經從事考古學研究三、四十年,甚至更長,他們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中國考古事業。考古工作需要到各地去進行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一年中有大半年出差在外,照顧不了家庭,自己的父母妻兒患病時往往不能陪在身邊。田野工作白天八小時在考古發掘現場,晚上回到駐地還要整理髮掘記錄,撰寫發掘日記等,一忙就到了十一、二點,因此,每天工作時間往往達十幾個小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有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三是艱苦奮鬥的精神。田野考古是室外作業,風吹、日晒、雨淋。一個發掘季節下來,白皙的皮膚會晒成「茄子皮」色,人會「顯老」好幾歲。春季刮大風,沙土會滿身滿臉,變成「土人」。

夏季驟雨突襲,躲避不及,整個人頃刻變成「落湯雞」。酷暑季節,陽光暴晒,汗流浹背,汗水把衣服都濕透了,近視眼的人眼鏡片都被汗水浸濕了。

考古學家們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發掘任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考古成果。業外人士往往只看到一個個引人矚目的考古發現,殊不知每個發現背後都有着考古工作者的艱苦努力,都是他們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事實上我內心深處很清楚這套書中收入的考古學家只是中國數以千計的考古學家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可以說是中國考古學人隊伍的一個縮影。希望讀者們通過閱讀這套叢書,能夠加深對中國考古學家的了解,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想,有志向的學者群體,可以說是最接地氣,最執著,最堅韌的群體。

他們為研究和復原中華民族的歷史,展現祖先創造的輝煌文明兒孜孜以求。希望全社會更加關心考古和文物保護事業,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珍貴的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考古學習眼界的開闊跟運動員聯繫賽跑是一個道理,越是跟高水平的對手競爭越是會不斷提高成績,而一直跟低水平的隊友練習自己的成績也就跟着一起下滑和跌落了。所以在亂世出英雄的古老年代通常都是英雄輩出人才輩出,因為有着高規格高強度高要求的競爭環境。

與此同時一個厲害的師父甚至可以改變整個時代,最好的例子就是戰國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0章 美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