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陶制

第268章 陶制

青銅時代已經有太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們爭相恐后的進行發掘論證,是看得見摸得着大部分青銅歷史都有相關文字記載和佐證的繁榮時代。

而我和教授現在要重點研究的其實不是青銅時代而是陶器時代,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不僅瓷器是我國發明的,而且陶器的製作也有近萬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祖先同其它人類一樣,從長期的採集、漁獵過渡到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生活.在種植五穀、馴養牲畜的同時,汗始懂得用粘土製作陶器。從此以後.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正如恩格斯所說那樣「野蠻時代的最低階段——是由制陶術的應用開始的即.他還明確地指出:「在許多地方,或者甚至在一切地方,陶器都是由於用粘土塗在編織或木製的容器上面發生的,目的在使其能耐火.因此不久之後,人們便發現成型的粘土,不要內部的容器也可以用於這個目的。」

羊與陶器的製作,除了主觀上的生活需要,如貯水、汲水、貯存或蒸煮食物等以外,因為客觀上有了「火」——人工取火方法的掌握,而具備了製造陶器所必需的條件.另一必要前提是「定居」因為陶器不易攜帶,既笨重又容易破換,所以必須具備定居的條件反之,陶器的產生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漸鞏固下來馬克思在談到人類使用陶器之後曾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來源,從而開始過定居生活。」

陶器的製作成功,不僅對當時人們的經濟生活有如此巨大的作用,而且也為後來銅器、鐵器的出現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就是說,可以利用它的耐火性能,作為冶鍊金屬的工具.考古發掘的結果表明,旱期鑄銅遺址中發現的煉鍋,有的是用陶制的缸尊之類,有的是用帶草泥土製成的器皿.晚期的煉鍋則用帶草的泥條盤築而成。

因此,陶器的發展在人類冶金技術史上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總之,陶器是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最常見的遺物.它不但是當時人們最需要的生活用具,而且還是反映當時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的代表作品.它的產生和發展,對於人類文化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特別是我國陶瓷器鮮明的繼承關係和悠久的歷史傳統,在世界上很少有能與之相比的.陶器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我的專業角度來講,從大量的考古發現證實,我國農業和陶器的產生與發展,始終同祖國大地聯繫在一起,決不是什麼外來影響的結果.新石器時代制陶工藝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與我國的社會發展和文化傳統密切不可分的.例如陶器的製作,從原始的泥條盤築到慢輪修整,最後過渡到輪制,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特別是輪制陶器的產生,標誌着農業和手工業這樣的社會分工已經出現,這也是氏族公社行將解體的一種象徵.

陶窯的構造及燒成溫度的控制,同樣是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開始是露犬的平地堆燒和封泥堆燒,這種燒法限制了陶器燒成溫度與質量繼續提高.以後相繼出現的半地下式的橫穴窯和豎穴窯,既能提高很度,又有助於控制陶器顏色的變化。

隨着時代風尚或文化發展而流行着不同顏色的紅陶、灰陶和黑陶,也表明了燒陶技術的不斷進步。白陶的製作,標誌着人們開始使用含鐵里極少的「高嶺土」。而原料調配以及燒成溫度的不斷改進,都為後賽瓷器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人類的童年時期,就像我們的孩提時代,最初的創作靈感往往來自養育我們的這方土地。陶器也是這樣產生的:將土加上水和成泥,搓成長條或做成泥圈,層層盤繞疊成圓筒形,再把捏拍成的一塊圓泥餅接合在圓泥筒的下面做底,然後不斷捏拍修飾,使腹壁向外弧凸,上端形成較小的圓口,並捏出口唇,一個泥坯罐子就粗略成形了;接着,將還有些濕軟的罐坯移置到樹陰下通風處,待晾得半干,再將表面拍打得更加光滑,然後埋入柴草堆中焙燒;最後,從火堆中取出的便是質地堅硬的陶罐。

最初,這些陶器的外形都很粗糙,形狀很不規整,色澤也因火候掌握不當而深淺不一。但它們都是積累了無數代人的經驗,花了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才被各個民族的先民們創製出來的。

在懂得制陶以前,人類製造工具及裝飾品都只限於改變自然物的形狀。例如把石頭敲砸成石片,再打磨成具有特定形狀的工具,或是將獸牙、蚶殼等穿孔,串成項鏈等等。雖然改變了物質的外在形態,但並沒有改變材質本身。

陶器的燒制就全然不同了,它是將一種物質改造成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也是人類按自己的設想用人力去改變天然物材質的開端。

遺憾的是因為沒有確切絕對的文字記載,所以關於陶器是如何被發明的以及產生的確切時間,學者們至今眾說紛紜。較為流行的一種推測是,沾有黏土的籃子偶然被放置在火旁,經火烤發硬,成為不易透水的容器,原始人由此得到啟發,產生了效仿的念頭。經過反覆實驗和不斷改良,人們最終發明了制陶技術,即把經水潤濕的黏土塑製成型,晾乾以後用火焙燒,最後製成堅硬耐用而不易透水的陶器。

如果再次從源頭梳理,中國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體現之一便是那些保留至今、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古文明遺跡遺物,其內容幾乎涵蓋了人類物質文化的所有領域。早在公元11世紀的北宋時期,中國就有一批文人士大夫開始研究古器物。

他們主要從事對有刻銘文字的青銅器和石碑銘的研究,所以稱為「金石學」。後來,人們將研究對象擴展到古物中更為廣泛的領域,統稱為「古器物」或「古物」。明清時,又有了「古董」、「骨董」或「古玩」的稱謂。

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逐漸統一使用「文物」一詞。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的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從未間斷,特別是最近20多年間,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各地建築工程廣泛動土,自然開啟了許多深埋地下的文物寶庫。

而隨着考古技術手段的不斷提高,令人驚喜的考古新發現也不斷面世。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那麼具體到技術層面,陶器是用泥巴也就是俗稱的粘土成型晾乾后,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乾后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

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鬥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讚賞.

從地球內部熾熱的熔化物質到寒冷的地表,從危岩幽谷到鋪在行人道上的沙,到處都是矽的化合物.它的確是自然界最廣泛的礦物,也是最值得人們注意的礦物,因此在很久以前人類開始利用它.

中國上古時代的制陶工藝,就是利用矽石的極好例子.1962年,在江西萬年縣大源仙人洞,發現一個距今已有一萬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從中發掘出殘陶器90餘片,全是夾砂紅陶,質地粗糙,摻雜着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質松易碎.陶片厚薄不等,胎色以紅褐色為主,也有呈紅、灰、黑三色.器內壁凸凹不平,沒有耳、足等附件.

這些情況顯示出當時制陶的原始性.陝西華縣老官台出土的陶器,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考石發掘充分證明,我國在新石器時代一開始,許多地區就開始了陶器的製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8章 陶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