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古典

第262章 古典

然而事情的核心還是教授稱為天熊的熊遺跡,無疑從考古學角度講牛河梁一定還能挖掘出大量的古代熊崇拜的遺跡,一定是這樣的。雖然暫時牛河梁的挖掘工作幾乎停止但只要開始挖掘一定會有新的成果。而我從梅山開始到身在牛河梁也都跟我在古戰場找到了刻有天熊標記的戰斧有關。

那麼我要專心和深入研究的第一個對象一定是熊,天熊。首先,從稱謂上,無論是通古斯語族還是蒙古語族的人,對熊都使用人類的親族稱謂。

而對熊的稱謂最多的是鄂倫春獵人。他們在狩獵時,遇到熊則不能直接稱呼熊的名子「牛牛庫」,而改稱「底力坎」。並且把熊列入到氏族內部血緣親屬的稱謂之中,並給予了很高輩份地位。他們稱公熊為「雅亞」,祖父的意思,和「阿提日坎」,老爺子的意思;稱母熊為「太貼」,祖母的意思或「額聶赫」,大娘意思等。鄂倫春族稱熊「阿提日坎」的稱呼,對達斡爾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如達斡爾族稱熊為「博布格」或稱「額特日肯」,與鄂倫春稱「阿提日坎」極為相似。鄂溫克人稱公熊為「合克」,祖父的意思;稱母熊為「惡我」,祖母的意思。

這種對熊給予以血緣親屬的稱呼之俗,在黑龍江下游的烏爾奇族、奧羅奇族中也同樣存在。

其次,在這些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捕熊後為熊舉行祭祀和風葬儀式的習俗。鄂倫春人對被打死的熊不能說「死」字,而只能說「阿提日坎阿怕恰」,意為老爺子睡著了。獵人獵到熊后,首先在狩獵場為熊進行「初葬」儀式,獵人們就地先把熊頭割下來,擦乾血跡后,用樺樹皮包裹好熊頭進行風葬,也稱樹葬。

他們在樹下跪着擺放祭品,而後就像失去了自己的長輩那樣佯裝痛哭,同時祈禱說:「阿提日坎我們不是故意打死您的,請您寬恕我們的罪過,請您象生前那樣保佑我們鄂倫春人……」以此來表示對熊的悼念。然後再用馬把死熊馱回駐地。

歸途中在離氏族部落駐地不遠的時候,獵人們要向駐地山谷間的天幕「嚯、嚯、嚯、嚯……」地高聲喊叫,氏族部落駐地的人聽到這種喊叫聲后,就知道獵人們獵到了熊,也立即回聲喊叫「嚯、嚯、嚯……」表示已經知道了。氏族成員開始忙碌起來,做好各種迎接熊的準備工作。

獵人們快到達氏族部落駐地時,從馬上把熊卸下來,放好以後再次佯裝為熊的死亡萬分痛苦的樣子,並學着烏鴉叫聲,有些鄂倫春族老者認為不是在學烏鴉叫聲,他們認為是另一種鳥的叫聲。氏族成員走出部落駐地迎接熊及狩獵歸來的獵人們。人們彼此都不講話,悄悄地把熊抬進部落中。隨後舉行的儀式,各地的鄂倫春人有一定的區別。居住在黑龍江省黑河一帶的鄂倫春人把熊運回部落後,老人便會含蓄地說:「阿瑪哈、恩聶嘿,親吻你一下啦?」

獵人回答:「阿瑪哈,喜歡我,親吻我啦。」這是說獵到的是公熊。而後男人們開始剖肚開膛,婦女們不能靠前更不能指手劃腳。他們先把熊小心翼翼地放在一邊,然後請年長者做指揮安排葬熊儀式。人們要準備兩個「吊鍋」,男女分開,分別煮肉。肉熟后,指揮儀式者發出「咔、咔」的聲音,之後說:「他大娘、嬸子、大嫂、大姐、妹妹們,這是賞給你們的,從今以後不會碰上什麼難處,放心大膽地吃吧!」於是把肉分給婦女們。

這些鄂倫春人吃熊肉時有個習慣,婦女只能吃熊的...后脊背的肉,男人只能吃熊的前半身及四肢的肉。

他們在吃熊肉前,大聲說:「咔咔咔!這是天神賞給我們的,大家分享吧!』阿瑪哈』、『恩聶嘿』保佑我們,不會咬傷我們的。」吃剩下的熊骨頭,要用柳條或草包紮好,選擇河邊、半山腰或樹林,掛在三棵樹交叉點上風葬,並祈求熊保佑他們,讓鄂倫春人平安幸福。

而另一些鄂倫春人,把熊運回來后,熊肉先切成小塊后煮熟,拌上熊的腦漿和熊油一起吃,又要做成「阿索木」粥,據說吃這種粥會暖身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在吃熊肉、喝熊湯粥的過程中,人們邊吃邊學鳥叫,以示不是鄂倫春人吃了它。在最後一個人吃完后,人們開始把熊骨收集起來,從胸骨開始順次排列到趾骨,用整塊樺樹皮包裹好,近則送到捕獵現場與熊頭進行合葬,遠則在山野中將熊骨埋藏或風葬,氏族成員佯悲痛哭,為熊舉行送魂儀式。

這種儀式由薩滿主持,薩滿向熊致禱詞,祈禱熊不要把災難降臨到鄂倫春人的頭上,保佑部落全體安康,狩獵豐收。最後,氏族成員一起在葬熊的地方唱「葬熊歌」。

鄂倫春族古代「葬熊歌」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僅以黑河流域的葬熊歌為例。他們稱葬熊歌為「古落依仁」,其歌詞如下:

古落,古落,阿瑪哈、恩聶嘿!您就要起程了,到您那嚮往的陰間去。是您喜歡我們,我們才成長,我們要把您的白骨好好風葬,時辰一到您就要走了。快吃完您喜歡的螞蟻,快收拾好您的樺樹林。

古落,古落,阿瑪哈、恩聶嘿!您年年讓我們見到您,您天天要保佑我們。碰到女人兒童不要咬傷他們,碰到老人要可憐他們。您是動物神哪,人人都怕被您吃掉,千萬不要吃掉我們,我們要好好風葬您。

您不要降禍予我們,您是善良的阿瑪哈,您是好心的恩聶嘿。您要多賜給我們獵物,保佑我們幸福生活。我們誤傷了您,千萬不要怨恨我們,您是興安嶺上的英雄,腸子流出來還在施威。鄂倫春人不敢提您的名字,您是我們民族的祖先,應保佑兒孫們幸福。請接收我們的厚禮,帶給去世的祖先。

我們最尊敬的熊神呀,為您籌辦聖節,我們永遠供奉您,您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您要時時指明吉凶啊,您不要傷害我們呀!傷害了我們您就不能成仙啦,為了您能早日成仙啊,要多行善事保佑我們。

鄂溫克人、蒙古語族的達斡爾等民族,捕熊習俗與鄂倫春人比較,如出一轍。鄂溫克人吃完熊肉后,要把所有的熊骨收拾乾淨,用柳樹條捆好進行風葬。風葬的熊骨必須是熊的右上肋骨二根,熊的頭、心、肺、肝等。

把它們一起用樺樹條捆好,再用柳樹條橫捆六道,捆好后安葬在事先架好的兩棵落葉松中間搭起的木架子,而且把熊頭要朝東放。最後所有參加熊骨葬禮的人都假裝哭泣,同時還念叨一些祈禱、安慰熊靈的語言。

蒙古人捕熊后,對熊進行剝皮和分解,將其眼、心、肺等用草包好掛在樹上安葬。在此過程中,頻頻祈禱,一再向死去的熊表明「我們不是有意殺您,是火槍走了火」,他們還裝出可憐樣子,祈求熊恩賜給予溫暖。不僅如此,他們面對死熊盡量開脫責任,洗刷自己,將捕殺的罪責一股腦推給別人,說道:「熊啊,要知道,傷害您的不是我們,是烏良海人,是通古斯人!」

不過,從神話傳說和獵熊習俗中可以看到,北方先民與動物間達到的和諧乃至圖騰崇拜之時,也能感悟到人與動物間產生的緊張、不安、陌生而畏懼的內心深處的感嘆。

這也表現於他們在人與熊,尤其是婦女與熊之間設置的各種禁忌。如婦女不能到獵殺熊的場地,否則生孩子時會難產;婦女不能吃熊頭肉,否則生育時會造成不幸,等等。

仔細分析這些禁忌的內涵,不難發現,北方民族對於婦女的各種禁忌進一步揭示了他們將婦女生育後代之事看得十分重要。

另外,在他們的信仰觀和文學虛幻中,婦女的生育同熊亦有着特別密切的內在關係,熊靈還被虛幻為婦女生育時保護婦女嬰兒生命安全的作用。

無論從「人與熊的傳說」還是狩獵中獵到熊后的一系列尊崇信仰活動和民俗文化現象,以及優美的「葬熊歌」,都證明在遠古時期的北方初民,確存在過熊圖騰崇拜形式及以熊為氏族祖先的實事,並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熊祭祀民俗文化。這一原始信仰也對他們的各種藝術同樣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僅從鄂倫春族古代具有圖騰意義的舞蹈藝術說起。

如「黑熊博斗舞」,是鄂倫春人模仿黑熊在激烈博斗時一種動作簡單的有着原始特徵的圖騰舞。一般由三個人站成「品」字形,不分性別、年齡及氏族部落中的社會地位,都可以來跳。

舞蹈開始時兩個舞者上身略向前傾斜,雙膝略向前蹲屈,雙手叉放在雙膝蓋上,成弓身屈腿狀,相對而立。舞者兩足同時跳躍不息,同時雙肩和頭部向左右搖擺,嘴裏發出有節奏而粗獷的「吼、吼」或「哈瑪、哈瑪」之聲音。

左右舞者可以自由地由遠而近,亦可在分開、交換位置時,雙方用嘴、頜佯裝攻擊對方的肩部。第三個舞者也可以同樣的動作參加到兩舞者之間,並穿梭阻攔勸解正在博斗吼叫中的兩個舞者。這種舞只用呼聲伴舞,節奏歡快,粗獷而豪放。傳說有些鄂倫春氏族在跳「黑熊博斗舞」時,有以熊皮蒙其身來跳的習俗。

而在黑熊博斗舞中第三舞者實際上在這裏起到保護圖騰的作用。

這種舞蹈是以蒙其熊皮模仿熊圖騰勇猛性格的一種祭祀舞,從中可以看出古代鄂倫春人以圖騰祭祀舞來表達對熊圖騰崇敬心情的同時,又顯示出人們想獲得圖騰的神力戰勝自然的一種渴望心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2章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