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繼承

第206章 繼承

人類永遠都是沿河而生,我則要沿河而上。

當清晨第一縷朝陽透過厚厚窗帘縫隙照進房間的時候,兩個孩子如同在腦子裏定了鬧鈴一般的醒了,因為她們餓了。

小孩子的腸胃比大人要準時的多,而且她們也不會虛偽的隱藏自己的本性,餓了就醒醒了沒東西吃就哭。

我人生第一個清晨伴着孩子的哭聲而來,對於一夜未睡的我眼前的哭聲無疑讓人心煩氣躁,我的耐心也愛心似乎隨着黑夜的結束消耗殆盡,

然而我不能也不想對着兩個孩子發火,立刻打電話給樓下的老闆讓他幫忙買早點下來,外面的風雪雖然從後半夜就停歇了但是依然很冷。凡是在中國北方生活過的人們都會有類似的經驗,下雪不冷化雪冷。

況且窗外的風似乎並未真的減小下來,只是沒有了漫天飛雪再讓它到處吹打呼號,可是只要抬眼看一下路邊光禿禿的楊樹搖擺的力度就知道風很大,比昨夜還大。

我沒辦法帶着兩個小孩子出門覓食更不能把她們獨自丟在屋子裏自己去買吃的,我必須寸步不離,身邊的兩個孩子比我的命還重要。

我答應顧青姐會照顧好她的孩子就一定會做到。

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古代神判與神裁思想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但是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代表古代誠信的神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髮,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俗稱獨角獸。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

傳說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

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着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

而如此備受歷朝歷代重視和崇拜的神獸,法律的象徵,根源在哪裏呢?根源便是對不誠實不中后的人抵觸的本能,並且會嚴厲懲罰。

所以此時此刻我心中就有着這樣一個誠信的神獸,所以我會寸步不離兩個孩子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照顧好她們。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

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母親沒什麼見識也沒有什麼學歷,她自己說度過三年小學就輟學回家放羊了,但是這些故事都是她拉着我的手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講給我看的,她用這樣的誠信的故事來磨練和鍛煉我閱讀唇語的能力。

每天每天都會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到我讀懂唇語並且能用自己的聲音複述給她聽為止,一邊喂兩個孩子我便一邊模仿母親的樣子,本能的開始給兩個小孩子講故事,雖然她們應該聽不懂,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也許這就是最初的耳濡目染吧。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

「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曾參是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裏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孩子說着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裏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裏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不知不覺間我繼承了母親,變成了母親,兩個小孩子不但吃的小肚子鼓鼓的而且聽得也津津有味,纏着要我繼續講下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無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6章 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