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戰術嘗試

第九百三十九章:戰術嘗試

做出這樣的決定李國耀也是有着自己的考慮,現在羊山上聚集著的部隊已經不同以往那點人了,經過這半個多月的發展,除了李國耀帶來的八百多人外,還有張少林的帶來的一百多人。

此外這幾天俘虜的日偽軍也有七八百人,兩支部隊加起來少說有一千七八百甚至於兩千人。

這麼多的部隊已經相當於國軍的一個團了,並不是很容易打理的!

雖然這點兵力比起山東遊擊總隊幾萬人來說根本算不了是么,但是在這魯西南卻是一支不容忽視的武裝力量了。

山東不同於之前所在的安徽和武漢,這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口稠密的省份。而且山東地區的民風自古都不是以文弱稱著,不管是名揚天下的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將還是讓洋人聞風喪膽的義和團都是起源於山東。

可以說,現在的山東缺少的就是一種正確的引導,只要有人敢於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反抗,並且有足夠正確而且能夠打動人心的理論,那麼山東的革命性勢必將呈現出烽火燎原之勢。

眼下的形勢是一觸即發,因此李國耀也不敢大意。

為了保證這次戰鬥能夠取得勝利,所以李國耀決定親自指揮戰鬥!

除了外放的偵察部隊外,各部隊全都接到命令,向羊山附近集結。

李國耀對於麾下的這支部隊抱有很高的期望,雖說兵力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兵員都是精銳。

除此之外,這支部隊的身體素質很強,儘管這些人對於槍支玩得都很一般,但是要是玩起肉搏來可就不得了。

要知道現在的日本也不是兩年前的日本了,儘管這兩年日軍從中國搶奪了大量的資源到日本,無論是金銀煤鐵還是糧食牲畜甚至是勞動力。但是總體上說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獲利並沒有想像中的豐厚,甚至可以說是一筆賠本買賣。

而隨着戰爭一步步陷入膠着的態勢,日本的經濟已經開始嚴重下滑,甚至有的地方經濟出現了快速衰退的現象。

最為嚴重的還是老兵的大量減員,使得日軍的戰鬥力嚴重下降。

而1939年正是一個分界線,1939年之前的日軍戰鬥力普遍比較強悍,一對一的情況下甚至是一對二,中國軍隊都很難在日本人手裏討得了好。

但是39年之後日軍的戰鬥力普遍下降的厲害,這裏面除了日本國力的下降這一重要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由於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尤其是國民政府正面組織的幾次大型會戰,給日軍的有生力量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力,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日軍的老兵的數量急速下降。

眾所周知,老兵的數量的多與少直接關係着一支部隊戰鬥力的強弱。

日軍先前之所以如此的強悍,就是因為之前的日軍絕大多數的士兵都是由經驗十足的老兵組成的,服役最短的都在三年以上,再加上日軍連續不斷地向中國以及朝鮮半島輸送兵力,用朝鮮和中國的反抗勢力練兵,所以37年開戰的時候,日軍的戰鬥力正處於巔峰時期。

而同一時期的中國儘管也是戰亂頻繁,優秀的士兵不計其數。但是那時的中國無論是在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方面都不是日軍的對手,因此一開戰中國便呈現出一邊倒的不利局面,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讓驕傲自滿猖獗的日軍喊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口號。

然而將近兩年過去了,中國依然在堅持!

儘管中國損失出奇的巨大,但是給於日軍造成的損失也是極其慘重的,直到是現在中國依然沒有像西方列強預計的那樣投降,反而是日本卻越來越凸顯出疲態了。

李國耀帶隊挺進山東,目的就是打擊小鬼子的戰鬥意志,重新樹立山東老百姓的抗戰信心。

至於這一仗怎麼打,李國耀心裏已經有了腹案,還是老辦法,誘敵深入,圍點打援的游擊戰。

李國耀不是不想打正規戰,而是他現在手裏的兵力有限,就憑這不到兩千人更本就翻不起大浪,反倒是游擊戰更加的靈活多變。

關於游擊戰的作用,很多人直到現在都保持懷疑,尤其是很多果粉一提起游擊戰術首先想到的便是「游而不擊」。

對於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認識。真正了解過這段歷史的人心裏其實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國民政府在正面與日軍進行了22次規模宏大的大型會戰,殺傷了日軍數十萬有生力量,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與此同時,國民黨數百名將領在這些會戰中光榮捐軀,在中國各大抗戰博物館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名字。那麼相對於國民黨軍正面抗戰22次大規模會戰,敵後游擊戰對於抗日戰爭到底有多大的意義,這種以伏擊戰和打圈子為主的戰術到底對抗日戰爭作出了多大的貢獻?

但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明了了,游擊戰以及創造游擊戰的八路軍在抗日戰爭的地位與國民政府幾乎同等重要,貢獻同樣大。

在1937年到1939年之前,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如國民政府宣傳的那樣,當時的國民政府才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但是在1939年之後,紅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戰場才真正顯示出其威力,這是老蔣以及所有國民黨高級軍政官員所沒有想到的。

在八路軍總指揮官朱老總在《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中曾提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7年半總計對敵大小戰鬥11.5萬餘次,擊斃和殺傷敵偽軍計9萬餘名,俘虜敵偽軍計28萬餘名,爭取投誠反正敵偽軍計10萬餘名,敵偽總共損失計13萬餘名。」

而且這個數據並不準確,由於戰事頻繁,所以整個華南抗日縱隊1943年以前的數據並沒有上報延安方面,也就是說這個報告並不完整。

回頭再說游擊作戰的威力,在《蘇魯戰區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文中,曾介紹了八路軍利用游擊戰術破壞敵人的「囚籠政策」,發動「交通戰爭」所取得的成就:「總計抗戰第3周年,蘇魯戰區在華北共破壞鐵路20公里,公路8200公里,毀電桿42220根,收電線10924公斤;抗戰第4周年,計破壞鐵路1082公里,公路5242公里,毀電桿234501根,收電線7032公斤。平均每天破壞鐵路3公里,公路15公里,橋樑1座半,差不多每7天炸毀1個火車站,9天炸毀1個火車頭,每天炸毀敵人1輛汽車,每天毀電桿42根,收電線192公斤。僅抗戰第4周年破壞鐵路的長度,就相當於一條平綏路,或一條半同蒲路,三條膠冀路。」

正因為如此,在敵強我弱的現實環境下,和敵人硬碰硬實屬不智,反倒是游擊戰術更能發揮部隊的作戰能力。

反正李國耀前往魯西南也不是為了攻佔菏澤等地的城鎮,他就是想在魯西南搞一個落腳點,將山東遊擊總隊的勢力發展到這一帶,至於能有多少部隊多大的地盤,李國耀並沒有太多的考究。

說實話,李國耀並不是多麼懼怕山東的日偽軍,只不過是李國耀不希望自己麾下的部隊成為出頭鳥,成為小鬼子主要打擊的對象。

就這一年多的戰鬥而言,山東遊擊總隊雖然取得了驚人的戰果,但是損失依舊超出了李國耀的預計。

事實上,在有辦法的情況下,李國耀更喜歡悶聲發大財,就像是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那樣暗中發展。

只不過之前他們太過於急躁,日軍一來打他們就想着將對方消滅,不佔點便宜就不開心,結果雙方越大規模越大,戰鬥也越頻繁。

現在到了魯西南,李國耀決定還是溫和一點,不要一上來就和小鬼子進行主力決戰。

其實李國耀一直在想,他們眼下的發展模式對還是不對,從作戰效果上來看似乎沒有什麼部隊的,畢竟他們的戰術方法極大的打擊了山東的日偽軍,創造了不少軍事上的奇迹。

但這種戰術方法也存在諸多的缺點,那就是對老百姓的保護做得不夠好!

面對日軍這樣窮凶極惡的野獸部隊來說,他們找不到部隊就會拿老百姓撒氣,所以每一次日偽軍掃蕩完之後,根據地就會出現家家披麻戴孝,村村死人抬棺的凄慘景象。

所以李國耀一直都沒有大規模的建設根據地,他害怕引來更多的日本鬼子,同時也在考慮如何應對日偽軍的這種報復性掃蕩。

單純的游擊戰似乎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這次試試能不能將游擊戰和陣地戰結合起來,打仗的時候兇猛如虎,打完之後部隊就轉移,消失的無影無蹤,也不在一個地方久待,這樣一來小鬼子就沒有了報復的目標。

這是李國耀的一種嘗試,就是不知道行還是不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百三十九章:戰術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