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中國不會亡

第八百三十三章:中國不會亡

李國耀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然後說道:「諸位可知,中日戰爭爆發后,中國方面對戰局的形勢有那些看法?」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吧,不外乎是勝敗之分!」有人道。

李國耀卻搖了搖頭說道:「不,中國方面有四種論調!」

「四種?」

「對,第一種是勝利論:認為中國軍隊已具有擊退日軍的實力,可以擊敗日本的軍事進攻,贏得軍事上的勝利;第二種是亡國論:認為中日戰爭的結果將導致中國亡國!」

「那第三種和第四種呢?」

李國耀笑了笑說道:「不要着急,這第三種論調就是最後勝利論,認為中日戰爭成為持久戰後,最終將引發外國的武裝干涉介入,中國在外國的幫助下最終戰勝日本。」

「最後一種是和平救國論,這種論調認為中日戰爭成為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後,日本也難於忍受長期的消耗戰,所以日本不能滅亡中國,不得不與中國進行停戰和談。而中國也應該積極響應和談,儘快結束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破壞性巨大的戰爭,減少中國國力的損失!」

李國耀的話令在場的眾人都是一愣,他們都是軍人,看問題也都是以軍人的角度出發,因此他們在討論戰局的時候不外乎是兩種結果,打得贏或者是打不贏!

但是卻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的論調,尤其是後面這兩種論調,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覺得多少有些新鮮。

這時李國耀繼續說道:「而日本方面對這場戰爭也有三種看法,一、快勝論: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可以在「三個月內解決**問題」,就比如說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杉山元就是這樣人為的,那句狂妄的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就是那個老東西喊出來的!」

「二、持久戰論:認為中國國土遼闊,戰場的縱深太大,日軍只能佔據一些軍事據點,不可能有效地控制整個中國。中國政府如果堅持不降,中日戰爭將成為曠日持久的持久戰;日本戰略家石原莞爾以及第三軍司令官多田駿等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三、外國干涉論:認為中日戰爭將導致第三國的武裝干涉,日本會在外國的政治軍事壓力下被迫退出中國。」

話音剛落,於總司令便大聲說道:「小鬼子還真是猖狂,三個月滅亡中國,真以為中國是泥捏的不成?」

李國耀笑了笑說道:「長官無鬚生氣,小鬼子猖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我們也用事實打了狗日的臉了,開戰兩年多了我們中國還是中國,但他們日本卻未必是日本了!」

「說的也是,你繼續說!」

李國耀點了點頭,當即繼續說道:「隨着戰局的發展,很快證明「快勝論」的預言是錯誤的,但外國也沒有積極干預中日戰爭,所以「持久戰」的預言成為現實。日本非常不願意打持久消耗戰,持久戰拖得越久,對人口資源豐富的中國就越有利,日本將在消耗戰中拖垮。」

「因為到1938年底,日本用在中國戰場的兵力已增至24個師團,軍費激增,財政困難,稅收加重,國內危機日漸困重。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內部也出現了儘快解決戰爭的呼聲。」

「在1938年初,日本還寄希望於用高壓手段迫降中國政府,1938年1月16日近衛首相發表了《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強硬聲明。1938年10月,日軍本想在武漢戰役中一舉殲滅中國軍隊主力,但中國軍隊主動撤退,中國政府也遷都重慶,使日本通過武力高壓迅速解決中國問題的企圖破產。」

「此後,日本政府內部要求「重新檢討對華政策」的呼聲抬頭,1938年11月3日,近衛首相發表了第二次對華聲明,一改過去的「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方針,表示:「帝國所期求者即建設確保東亞永久和平的新秩序。只要國民政府拋棄以前的一貫政策,更換人事組織,取得新生的成果,參加新秩序的建設,我方並不予以拒絕」。」

「此舉表明,日本人已經轉變了對華方案,由原來的「軍事打擊為主,和平談判為輔」改為「軍事打擊為輔,和平談判為主」,由否認重慶國民政府改變為承認重慶國民政府。日本政府希望中國方面在政治上做出讓步,或者是直接改組國民政府,說白了就是想讓蔣委員長下野。」

「大家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目的不能達成的情況下,日軍尋找替代人選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了,而汪逆卻是日本目前唯一能找到得可以替代蔣委員長的人選,沒有之一!」

話音剛落,就聽到王靜軒沉聲問道:「那為什麼是汪兆銘,而不是其他人?」

「因為和平救國的論調就是汪逆提出的!」

接着李國耀繼續說道:「日本對華政策改變后,開始發出和談的信號和放出和平的氣球,這正好與汪精衛等人的「和平救國」論看法不謀而合,國民黨內對「是戰還是和」的問題上,發生了重大分裂。但由於「主戰」和正義聯繫在一起,「主和」不免戴上投降叛國的漢奸帽子,所以國民政府內「主戰」派還是占絕對多數。在此情況下,汪精衛等「主和派」只能自己獨自的「和平工作」。」

「這事兒委座不知道嗎,為什麼不制止?」王靜軒皺着眉頭說道。

這話李國耀沒有回答,因為沒法回答。

老蔣本人在「主戰」和「主和」之間持機會主義態度,一方面他高唱抗戰到底的高調,另一方面對汪精衛等人的「和平工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中日戰爭的結局留一條後路。

正因為如此,他並沒有制止和懲處參與「和平工作」的官員,使汪精衛的「和平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最終釀成大禍。

但這種事情卻不能說,因為王靜軒和周復都是老蔣的人,自己要是這樣說的話,不但要得罪他們兩人,很快這話也會傳到老蔣的耳朵里,不值得。

「這我就不清楚了,但是我知道汪逆和日本人勾結是早有跡象的,日本侵華無異於「小蛇吞大象」,沒有漢奸,他們就是聾子、瞎子,因而十分重視採取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扶植漢奸偽政權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汪逆一直是他們主要拉攏的對象!」

接着李國耀繼續說道:「其實早在民國25年,以民國「美男子」著稱的汪逆的畫像出現在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頗有意味的是,在描述其經歷時把他比喻為「鯨魚的鬍鬚」,意思是容易彎曲,也容易反擊,暗諷汪對日態度變了,已經彎曲了。」

「果不其然,在遭遇一次次抵抗失敗和主政挫折后,曾一度主張積極抗戰的「鯨鬚汪」,完全改變了立場,成了堅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積壓下,他的「鯨鬚」徹底彎曲了,再也找不到那個熱血青年的影子了。」

「不戰亦亡,戰亦亡。汪派漢奸們恐懼於日本力量的強大,片面認識中日力量的差距,視敵人如神物,看自己為草芥,無視民族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汪精衛、周佛海認為,以落後中國與強盛日本為敵,「勝負之數不問自知」,「日本感覺著癢的時候,中國感覺著痛了;等到日本感覺著痛的時候,中國已會因痛而死了。」

「正是這種媚日、恐日心理在起作用,他們自作聰明地得出「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的結論,以為只有採取「非常舉動」「堅定地與日合作」才是唯一出路,因而脫離抗戰陣營,走上自絕於民族的「和運」之路,實際上完全成為受日本人擺佈的傀儡。」

聽完李國耀的分析,于學忠嘆了口氣說道:「汪兆銘自己沒卵子,卻要帶着那麼多人投敵賣國,真不知道中國接下來該如何應對,也不知道還能支撐多長時間!」

「長官不必氣餒,也無需擔心,汪逆等人可以禍亂一時時局,卻影響不了大局,只要我等能同心協力,為國而戰,為國而死,總能打敗小鬼子的!總而言之,中國不會亡!」

「哈哈哈,肅嚴老弟說得對,是老哥著相了,那咱們就好好聊聊如何解決這沂南縣城的鬼子兵!」于學忠笑着說道。

「我看行,哈哈哈!」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三十三章:中國不會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