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波詭雲譎南昌城!

第六百六十五章:波詭雲譎南昌城!

之所以決定以106師團擔任主攻也是有原因的,當然了更多的是無奈!

萬家嶺戰役之後,第106師團幾乎被全殲,只有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帶着少量的軍官逃了回來。

原本像這樣的重大失誤,松浦淳六郎怎麼也得脫層皮,但是令華中方面軍司令部和大本營驚喜的是,松浦淳六郎竟然將第106師團的四個主力聯隊的聯隊旗都帶了回來。

按照日軍的傳統,軍旗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是部隊存亡的根本保證。

在戰場中,日軍最關心的不是死多少人,甚至是不是戰敗,而是軍旗有沒有落入敵人手中。可見,軍旗比對於他們來說,比起生命更加重要。

他們即使面對戰敗,要剖腹自盡之前,也要將軍旗燒乾燒凈,做完一番儀式后,才可以考慮去死。

當然了,這和日軍的傳統有關,在日軍傳統的軍事教育中,軍旗是一支軍隊象徵和榮譽。原因在於日本軍旗只有建制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才能擁有,並且由天皇親自授予,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在軍隊的崇高地位以及絕對影響是顯而易見。

在日本,士兵攜帶軍旗出征是軍國主義的一個重要傳統,他們認為帶着軍旗出征,不僅可保佑平安,甚至還有躲避槍彈的神奇功效。

所以日軍一直十分重視自己的軍旗安危,在戰鬥條例中明確規定:如果軍隊獲勝,軍旗一定要高高舉起,但一旦可能遭遇全軍覆沒的危險,應當立即焚燒軍旗,稱之為奉燒。

並且,對於日軍來說,軍旗還跟自己的聯隊編製有緊密關係,如果在戰鬥中被敵人奪取或是丟失,都會被視為整個聯隊的奇恥大辱,更嚴重的是如果聯隊旗丟失,聯隊建制都會被撤銷。

所以,為了保護軍旗,日軍每個聯隊都有一個軍旗護衛隊,而旗手必須是聯隊內最優秀的上尉軍官。

正是因為這樣看重軍旗的安危,所以,整個二戰期間,包括中、美、英、蘇等各國盟軍在內,總共消滅了數百萬日軍,繳獲的武運旗、膏藥旗都有,但唯獨天皇御賜的聯隊旗卻一面都沒有繳獲到。

據了解,在二戰期間,日軍總共燒毀了444面聯隊旗,其中單是在中國戰場上就燒毀了179面。最後只有一面聯隊旗被保存了下來,如今被保存在日本東京靖/國神社博物館。

由於絕大多數的軍旗都被帶了回來,所以大本營並沒有取消第106師團的番號,並決定就地重建106師團,松浦淳六郎依舊是中將師團長!

然而讓大本營以及華中方面軍司令部沒有想到的是,這106師團雖然重建了起來,但是部隊的士氣卻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所有的官兵從上到下都很萎靡,訓練的時候也很消極,武漢會戰結束后岡村寧次曾派106師團向西執行掃蕩任務,結果卻派出去的一個步兵大隊竟然被國軍的一個團給打敗了。

這結果讓華中方面軍上下頗為震驚的同時也倍感憤怒,要知道之前大日本皇軍的一個步兵大隊是可以單獨對抗國軍的一個步兵師的,現在竟然被一個小小的步兵團給打敗了,這簡直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之後,第11軍司令部隨即調查原因,這一調查才發現106師團的問題遠比想像的還要嚴重。

由於松浦師團是四單位制的乙種師團,因此在整個日軍的作戰序列中都頗受重視,尤其是松浦師團一部分部隊是以京都地區的預備役兵員組建而成,因此在在整個東京都有一定的名氣。

在松浦師團出征之後,東京不少人都在等着他們凱旋的消息,然而好消息沒等到,卻等到了松浦師團全軍覆沒的噩耗。

當萬家嶺被殲的消息傳到日本后,朝野莫不震驚。老百姓對該師團更是鄙夷,所有日軍補充兵員聽到即將編入第106師團之後,均認為是不祥之兆,互相抱頭痛哭,第106師團成為「死亡師團」的代名詞。

看完參謀長送來的調查報告,岡村寧次不由的一陣感慨:「第106師團受到全軍覆滅的嚴重打擊,蒙受弱兵的污名,成了日本第一的軟弱師團...」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106師團在他的第11軍的指揮之下,岡村寧次有責任也有義務恢復這個師團的士氣!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岡村寧次知道,想要讓一支失去了靈魂的部隊恢復戰鬥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他們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

於是乎,岡村寧次最終決定讓106師團擔任主攻,第三師團等部隊為其護航!

為了能一舉拿下南昌城,岡村寧次即對戰鬥力很弱的第106師團進行了補充和緊張的訓練,此次作戰在重武器方面,又給這兩個師團以很大的加強。

而且岡村寧次這次吸取了萬家嶺戰役的教訓,在制定這作戰計劃之前,第11軍的作戰主任參謀宮崎周一大佐、參謀天野正一中佐等人,幾次乘飛機至修水以南,對鄱陽湖兩岸,南潯鐵路,虯津、灘溪、萬埠等地的公路、九嶺山區北部的地形,守軍在修水以南、南昌附近的工事構築,防禦體系,兵力配備,重武器位置等戰場情況進行了空中偵察。

並以此為基礎,選定了渡河點和進軍路線,為強渡修水提出了集中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的方案。

與此同時,為提高進攻強度和速度,日軍還提出了集中使用裝甲部隊。

同時為防止第3戰區的部隊向南昌增援,建議華中派遣軍在杭州地區派出一部,渡過錢塘江進行佯攻,在戰役上進行牽制。

而日軍蠢蠢欲動的時候,國民政府這邊也接到了消息,隨即加緊時間部署防禦。

事實上武漢會戰後,中國軍隊仍有近90個師的部隊部署於武漢周圍,其中武漢以西、以北,是李宗仁所部第五戰區6個集團軍13個軍3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和1個騎兵旅,部署在皖西、豫南、鄂南和鄂西北廣大地域。

武漢以南、以東,是薛岳所部第九戰區8個集團軍21個軍52個步兵師,部署在贛西北、鄂南和湖南要域。

此外,兩戰區內還有若干特種部隊和地方游擊部隊,以上部隊對武漢構成包圍態勢。

另外第九戰區以東,則是顧祝同所部第三戰區4個集團軍22個步兵師和2個步兵旅,可與第九戰區互為策應。

2月中旬,第九戰區在長江以南的贛北、湖北地區與日軍第11軍形成對峙,各部隊仍在進行補充整訓。

具體的部署為,羅卓英的第19集團軍在南昌北正面進行防禦,以第70、第49、第79、第32軍及預備第9師在箬溪以東修水南岸至鄱陽湖西岸並列展開;而王陵基第30集團軍第72軍在武寧地區擔任防禦;樊崧甫所部第8、第73軍在武寧以北橫路附近擔任防禦。

此次之外,湯恩伯第31集團軍第13、第18、第92、第37、第52軍擔任鄂南、湘北守備;盧漢第1集團軍第58軍、第60軍、新編第3軍及戰區直轄第74軍,控制於長沙、瀏陽、醴陵地區,為預備隊。

2月下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1廳據各方情報,判明日軍有攻佔南昌企圖,提出了對應意見。

3月8日,老蔣致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九戰區為確保南昌及其後方聯絡線,決即先發制敵,轉取攻勢,以摧破敵之企圖。攻擊準備應於3月10日前完畢,預定攻擊開始日期為3月15日。」

並對指導要領及部署作原則指示,要求第19集團軍固守現陣地,拒止敵渡河攻擊;湘鄂贛邊挺進軍指揮第8、第73軍由武寧指向德安、瑞昌,攻擊敵之左側背;第30、第27集團軍向武寧附近集結,第1集團軍向修水、三都推進,準備爾後作戰。

薛岳於3月9日、10日接連致電老蔣,提出部隊整訓未畢,補給困難,準備不及,要求延至3月24日開始實施。

同時薛岳提出日軍南京、、岳陽、杭州等地的部隊調動頻繁,可能配合南昌方面的部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因此希望軍委會能統籌調動,爭取在其他戰場也發動幾次大規模的進攻,牽制日軍,為保衛大南昌爭取時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五章:波詭雲譎南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