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憤怒的谷壽夫

第一百四十九章:憤怒的谷壽夫

第一百四十九章:憤怒的谷壽夫(新書求圍觀)

雨花台南側.日軍第六師團臨時指揮部。

不大的指揮帳篷里一片狼藉,地形沙盤被打翻了,桌子也碎成一堆木頭渣渣,甚至於地面上還倒著一個日本軍官,胸口處巨大的傷口正在不斷地向外冒着鮮血。

如果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尚在抽搐的鬼子軍官還是一個少佐。

日軍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已經改造了舊式陸軍,也實施了普遍的軍銜制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軍的軍銜制度已經與國際基本接軌,在日本陸軍中除大元帥和元帥外,共分為將、佐、尉、士官、士兵五等十六級,它的特點就是自家修改了「校官」和「士官」兩階軍銜的稱謂,讓吃瓜群眾看起來很另類的樣子,其實差別不大。

按照舊制日本天皇為陸海軍統帥,所以裕仁的軍銜是「陸海軍大元帥」,他有陸軍和海軍兩款制服,領章上除去三顆將星之外,還有一個金色菊花的皇室標誌,不細看很象四顆星。

而日本的「元帥」只是個榮譽軍銜,沒有特製的領章,一般授予資深及有功的大將,比如山本五十六被擊落身亡后就追授了「海軍元帥」。到日本投降時還有三個元帥在職,分別是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第一總軍總司令杉山元和第二總軍總司令畑俊六。

日軍的將官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三階,沒有「上將」和「準將」的級別,那就是大將對等於其它國家的上將而已。作為正式軍銜的最高等級,大將的授予是非常嚴格的,必須要資歷、戰功、職務都達到相當,並且還需要裕仁的認可,投降之前日軍雖有600萬軍隊,現役大將卻寥寥無幾。

所以二戰日軍的方面軍司令、軍司令官、師團長基本都是中將軍銜,岡村寧次在就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時獲授大將,是因為裕仁的重視,還是比較特例的。

最特殊的稱謂出現在校官一級,日本人別出心裁將其稱呼為「佐官」,即大佐、中佐和少佐,其實與國際慣例相同,換個字而已。大佐最常見的對應職務是步兵聯隊長,中佐最常見的對應職務是特殊兵(騎工炮輜)聯隊長,少佐一般是聯隊級副職或大隊級正職。

由此可見日軍的少佐還是很值錢的,現在一個陸軍少佐竟然倒在了自家指揮部里,這着實讓人震驚。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個日軍少佐正前方,一個身形猥瑣的日本將軍正用手帕擦拭戰刀上面的血跡!

潔白的手帕,鮮紅的血跡,再加上寒光閃閃的軍刀以及噤若寒蟬的一干日軍將佐,構成了衣服詭異而又令人窒息的畫面。

儘管已經處決了一個作戰不力的大隊長,但是第六師團長谷壽夫心中的怒氣依舊難消,作為大日本帝國最精銳的三大師團之一的第六師團長,谷壽夫對於此次作戰可是給予了厚望。

不同於門閥集團出身的柳川平助、寺內壽一等人,谷壽夫的出身非常的卑微,他出生在日本最普通的一個農民家庭。之後父親傾整個家族之力支持他考上陸軍士官學校,成為一名軍人。

而谷壽夫也足夠爭氣,1903年11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步兵科后便被授予步兵少尉軍銜,隨後參加日俄戰爭,期間晉陞為中尉。

後來谷壽夫又深入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24期,成績名列該期第三名,被派往英國留學。

谷壽夫不但在作戰指揮方面有一定的造詣,而且還頗有文化水平,他在陸大當教官時採訪了原來滿洲軍司令部作戰課長松川敏胤,並寫了一本《機密日俄戰史》,很有價值。

谷壽夫一生中三次踏足中國的土地參加侵略戰爭,第一次是日俄戰爭,當時的谷壽夫只是一個小小的陸軍少尉,蝦米一樣的人物,毫不起眼,也不值得一提。但是後面兩次卻不一樣,谷壽夫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谷壽夫第二次踏足中國領土是在1928年8月10日,時任第三師團參謀長的谷壽夫參加了侵略中國山東的作戰,率領部隊攻入濟南,並且還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谷壽夫已經在第六師團長的位置上呆了近兩年的時間了,而且此時的谷壽夫已經55歲了,這個年齡對於一個陸軍中將而言已經不算年輕了,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更進一步的話,他這輩子可能只能止步於一個小小的中將師團長了。

不同於中國的軍銜制度,日本人的制度可是很奇葩的,同樣是陸軍中將,但是其權職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此時的日本陸軍有足足二十多個師團和多個旅團,所以將軍數量也不少,其中級別最高的當然是陸軍大將了,但是數量非常少的,因此在部隊裏面起核心作用的還是陸軍中將。

當然了,日軍中陸軍大將數量少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日軍大將的權利相當大的,一個人就能掌握數十萬軍隊,甚至和日本的首相地位相差無幾,所以為了防止出現一些意外,大將自然就是能少就少,否則對政權的穩定相當不利。

因此能夠成為大將的都是特別卓著之人,因為成為大將的要求太高了,最基礎的就是在中將就要待上五年,然後才可以申請大將軍銜。

而這還不算什麼,這個人還必須要獲得過充足的戰功,或者曾經單過陸軍大臣之類的特別重要的位置,滿足這些條件,才可以升為大將。

根據日軍的記錄,日軍的中將就曾經出現過一千二百多個,而大將則少之又少,僅僅只有134個,從這裏可以看出是有多麼的難。

所以在二戰中,日軍的師團長基本都是中將,除了一些方面軍是大將,不過雖然都是中將,但是中將的差距可是相當大的。

比如說多田駿,此人就是日軍的一個中將,後來才成為了大將,不過在他晉陞之前,他一人就指揮過32.7萬日軍戰鬥。

而山田清一是第五師團的師團長,而他也是中將,但是真正能指揮的日軍僅僅只有兩萬五千人,可以說都不夠多田駿的一個零頭。

越到戰爭的後期,日軍的戰鬥力越弱,兵員數量越少,比如以後還會出現三三制的丙等師團,其師團長也是中將,但是這樣的陸軍中將與中將軍團長、方面軍司令官之間的差距非常的大。

回頭再說谷壽夫,他已經在師團長的職位上待了兩年多了,如果擁有足夠的軍功的話,再加上上下活動活動,還是很有希望成為軍團長的。

更重要的是,現在他的直屬上司柳川平助中將已經快要到退休的年齡了,這次指揮第10軍作戰很可能是他最有一次征戰沙場了,一旦柳川平助轉為預備役,谷壽夫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接棒柳川平助,成為第十軍的司令官。

但是想要成為第十軍的司令官不僅僅需要卓越的個人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足夠的軍功,不然的話就算是大本營那邊能通過,天皇陛下那裏可會駁回來的。

正因為如此谷壽夫將希望寄托在了此次南京攻防戰中,他希望所部能夠爭氣點,能夠成為攻入南京城的第一支大日本皇軍,拿到頭功!

而且谷壽夫也有這個信心,作為第六師團長,他對麾下的這支軍隊可謂是非常了解。第六師團可是大日本皇軍僅有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和第二師團(仙台)並稱為日本陸軍中最強悍最有戰鬥力的兩支勁旅。

第六師團的前身是1873年設置的熊本鎮台,這支部隊在西南戰爭的時候被西鄉隆盛率領的薩摩藩部隊包圍在熊本城內,硬是以堅強的意志頂住了西鄉潮水般的進攻。1888年隨着陸軍改革,鎮台被改稱為師團,熊本鎮台也就變成了第6師團。

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第6師團總是打先鋒。甲午戰爭中,在黑木為楨率領下在膠東半島登陸后一舉拿下了威海衛。

而在日俄戰爭中,第六師團被配屬在奧保鞏的第2軍,並參加了沙河會戰和奉天之戰。在之後的1923年到1925年這3年中,第六師團一直都在中國駐屯。

更重要的是,作為大日本帝國最強大的甲等師團,第六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4個步兵聯隊,此外還有工兵、炮兵、騎兵、輜重兵各一個聯隊,核定編製28500人。

這樣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單單75mm山炮就有三十六門,野炮也有十二門,火力之強比之中國軍隊的兩個軍團都不相上下。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卻在南京城下吃了大虧!

按照谷壽夫的預計,最多兩天的時間就能攻克雨花台和光華門,他的第六師團就能光明正大的進入中國首都,他本人也能藉此機會升任軍團司令官。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幹的,他指揮的第六師團硬生生被中國軍隊擋在南京城外5天多了,依舊沒有半點突破的跡象。

尤其是今天下午,原本雨花台的中國軍隊已經潰敗了,卻不知道突然間又從那個犄角旮旯鑽出五六千人,硬生生將第六師團的進攻給懟了回去,着實讓谷壽夫氣的吐血,所以才一怒之下將前線那個負責指揮作戰的大隊長給處決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憤怒的谷壽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