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西線戰役(一)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西線戰役(一)

藉著東北和華北兩大戰場的掩護,李國耀所部悄然在中蒙邊界完成了武器裝備的接手。

此次蘇聯方面為李國耀所部提供的武器裝備數量很大,完全可以裝備六個步兵師的輕武器,包括六萬支莫辛-納甘步槍、五千支納甘M1895左輪手槍、三千支TT-33手槍、兩千挺PPD系列衝鋒槍、1200挺馬克沁M1910重機槍、DP型7.62毫米輕機槍、500支反坦克槍以及100具火箭筒。

在火炮方面,蘇聯人共為李國耀所部提供了兩百門小口徑的迫擊炮,45mm19K反坦克炮45門,76mm野戰炮24門。

另外還有大量的彈藥以及維護裝備,同時前來的還有240名蘇聯的工作人員。

當負責接收這批裝備的王戰海將所有的武器清單用電報發送到東北前線之後,李國耀看完之後也有點震驚了。

在李國耀看來,蘇聯人即便是要援助挺進軍,也可能會給他們一些淘汰下來的武器,根本不可能給他們現役的武器裝備。

但是卻不曾想,這些武器裝備除了部分是已經淘汰或即將淘汰的,但也有不少是新式裝備。

在這些武器裝備中,六萬支莫辛-納甘步槍是絕對的主角,這種步槍由設計者俄國陸軍上校莫辛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納甘共同命名的拴動步槍,在俄國也被稱為莫辛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從沙俄時期開始一直到二戰結束,一直作為蘇軍的制式武器服役,各種型號的莫辛-納甘步槍在日俄戰爭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投入使用,越南戰爭甚至阿富汗戰爭皆有出現。

蘇聯援助東北挺進軍的莫辛-納甘步槍的型號M1891/30步兵步槍,就性能而言不比小鬼子的三八大蓋差,甚至於在1891/30步槍上加裝PU瞄準鏡就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除了步槍外,值得一提的是PPD衝鋒槍,蘇聯目前共有兩款PPD衝鋒槍,分別是PPD-34和PPD-34/38,兩者的主要區別看散熱口,PPD-34/38比PPD-34較長。

PPD是蘇聯在1934年的製造的7.62毫米口徑衝鋒槍。此槍先由初期型的PPD-34改進成為中期型的PPD-34/38和後期型的PPD-40,發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

由於PPD過於複雜和生產成本高昂,儘管曾經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但是於1941年被比較優秀和便宜的PPSh-41所取代,在這段期間各種型號的PPD大約生產了90,000支。

眼下蘇聯軍隊自己大多使用的是PPSh-41衝鋒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波波沙衝鋒槍,較為落後的PPD已經被淘汰了,所以被蘇聯人支援到了中國。

與PPD衝鋒槍差不多的還有馬克沁M1910重機槍,這種重機槍又名PMM1910馬克沁,是海勒姆·馬克沁開發的馬克沁機槍之衍生型,發射7.62×54毫米彈藥,配有輪式射架。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雖然沙皇俄國在戰爭中失敗了。但是,沙俄軍隊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對日軍巨大的殺傷力,留給了軍隊巨大的印象。因此對機槍的研製生產給了更多重視,將更多的戰略資源投入到該領域中。

於是,沙俄軍隊將馬克沁M1905重機槍上進一步改進。將冷卻方式由水冷式改為氣冷式,冷卻水筒全部為鋼材製造,且表面帶有防脹縮凸凹紋路。於1910年起正式裝備沙俄,命名馬克沁M1910重機槍。是一戰沙俄陸軍及二戰中的蘇聯紅軍的武器之一,於1943年以SG-43機槍取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P型7.62毫米輕機槍,因其大彈盤,也被稱為「轉盤機槍」。

轉盤機槍機槍結構簡單,全槍只有65個零件,製造工藝要求不高,即便是學徒工也能把它造出來,適合大量生產,而且槍的機構動作可靠,算是一款優秀的機槍,最起碼比小鬼子的歪把子強多了。

再加上反坦克槍和反坦克炮以及野戰炮等等,總而言之這批武器裝備要比李國耀預料的強很多。

更為貼心的是,蘇聯人也知道中國人的工業生產能力有限,所以前期直接為部隊提供了一億五千萬發彈藥,也就是說給每支步槍配備了200發子彈。

另外還給每種槍械都配備了一條彈藥生產線,這些物資也已經同期抵達了察北。

考慮到李國耀所部並沒有那麼多的合格技工,蘇聯方面還專門從遠東軍區調集了一百名機械工程師,協助李國耀所部建造彈藥生產廠。

而李國耀也沒有讓蘇聯人失望,正在錫林浩特地區接受訓練的幾萬部隊立即進行了換裝,而後由東部草原趕往東北地區。

回頭再說赤峰通遼一線的戰鬥,這段時間一縱撤到阿爾山地區休整,二縱、三縱、四縱則是與日軍在通遼赤峰以及鄭家屯一線打打停停。

明面上看是日軍在進攻,但是實際上雙方基本上不會正面死磕。往往是日軍殺來的時候,東北挺進軍就立即遠遁。

而日軍一撤,挺進軍這邊就再次殺了回來,完全是在捉迷藏。

不過就戰略的主動性而言,卻是在日軍手裏,因此在關東軍司令部看來,他們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而日軍方面對於東北挺進軍的幾支主力部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前以為這支能殲滅第九師團的軍隊有多強悍,但是現在看來除了逃跑的時候有幾分能耐外,論戰鬥素養和武器裝備都和大日本皇軍差了老遠。

在這種情況下,山田乙三命令通遼赤峰前線的日偽軍一定要加快速度,務必將這支土拔鼠一樣的中國軍隊殲滅在西線。

然而日偽軍不知道的是,這不過是李國耀制定的牽制敵人的策略,西線牽制的日軍時間越長,腹地的王麗娟所部就越是能站穩腳跟,部隊的發展速度就越快。

從一月初到二月底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王麗娟所部就已經在偽滿腹地的11個縣站穩了腳跟,所部也由之前的四萬人發展到了六萬人。

2月25日,呂戰武帶着大批的武器裝備抵達了榆樹,而後這批裝備將會全部為東進縱隊列裝。

隨着呂戰武的到任,東進縱隊當即進行了戰力整合。

很快,在呂戰武的大刀闊斧的整合下,原本相對分散的幾十個步兵大隊迅速被整個合成了15個三千人的整編團,而後還成立了大量的直屬部隊,包括兩個團的機動騎兵以及一個團的炮兵、一個團的工兵和一個團的防空部隊。

完成戰力整合之後,呂戰武提出向南滿的遼源、通化等地發展的計劃,隨即得到了李國耀的支持。

不過李國耀卻沒有命令呂戰武所部立即行動,而是讓他們先暗中準備,他要先將西線的日偽軍收拾一下,一方面給蘇聯人一個交代,另一方面也好將南滿地區的日偽軍再調一部分出來,為呂戰武所部南下創造機會。

隨後,由李國耀親自製定的西線戰役計劃新鮮出爐,並下發到西線各部隊。

與此同時,陳建中帶着一個團的騎兵緊急趕往赤峰地區,指揮西線作戰。

PS: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西線戰役(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