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章:休整成果(求月票)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休整成果(求月票)

不過恢復基層政權這事兒卻不大容易,不是說隨便派幾個人過去就行。

綏察兩省畢竟淪陷的時間已經有四年多了,而且這裏本身就是靠近牧區,即便是在戰前,這裏也屬於國民政府鞭長莫及的地方。

李國耀倒是可以派人當縣長,當鎮長和保長,但是未必會有人承認他們。

李國耀不在乎國民政府承不承認這些人,但是他在乎當地老百姓認不認他的人,這關係到今後部隊在本地區發展的一系列的問題。

因此,在與當地的百姓代表商議之後,暫九軍最終決定,縣長一級的政府官員全都由部隊指派,但是到了鄉鎮蘇木以及村子、嘎查這兩級全部由當地老百姓自己推舉,然後經部隊審批之後任命。

而李國耀也給他們提出了推舉要求,被推舉的對象必須眾望素服,為各鄉鎮保內愛戴之人,必須熱心公益,具有訓練各鄉保內民眾能力之人,必須耐勞苦幹,具有決心抗戰之人。

不同於國民政府的行政機構只能夠得到縣一級,鄉鎮一級基本上全憑運氣,李國耀的要求是,他的人必須深入到每一個村莊。

現代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兵員搏鬥,而是組織和動員能力的比拼。

想想匈奴、蒙古為什麼能橫掃歐洲,是因為當時匈奴和蒙古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真的能碾壓歐洲嗎?

不見得!

當初的歐洲已經有強大的帝國了,他們的整體實力並不比匈奴以及蒙古弱多少,之所以被打的丟盔棄甲,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社會結構不同於東方民族,城邦制國家使的他們在組織動員方面遠遠落後於當時全民皆兵的匈奴和蒙古,最終被各個擊破。

暫九軍想要順利打回老家去,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就要有一個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的系統。

除了恢復基層政權,李國耀最重視的還是恢複發展生產。

生產意味着物資,這不僅僅是部隊生存的需要,更是老百姓能穩定生活的保證。

因此在恢復基層政權的同時,李國耀也下文鼓勵根據地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作物的種植。

都說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已經是一月下旬,再過幾個月便要進入農耕季節了,因此個旗縣鄉鎮蘇木務以種植糧食為主,要以八成耕地種植食糧。

與此同時,由於部隊的數量激增,糧食問題必然會成為今年部隊的重中之重,單靠徵收賦稅什麼的並不能徹底解決部隊的糧食缺口,因此李國耀決定在各縣開闢軍墾區。

每個縣的警備團除了要負責本縣的治安秩序的同時,也要承擔開荒種糧的任務,初步確定的任務是每個士兵每年十畝地。

反正綏察地區本就是地廣人稀,再加上常年戰亂,所以這裏到處都是荒廢的耕地,不愁沒地方給部隊墾荒。

最後一點就是,李國耀要求各縣完善動員機構,加強民眾組訓。

動員民眾,是把民眾的所有力量貢獻給國家,以求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這種勝利,並不單純決定於戰鬥,而要看我們整個民族能不能永久的抗戰,能不能把全體民眾和軍隊配合起來。

至於如何有效的動員民眾,李國耀認為有三點,一是澄清吏治,健全自身組織。

二是政府要儘力扶植,使人民自發組織起來,不可專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使人民處於被動的地位。但是人民也不可以脫離行政自設系統,使社會發生紛亂動搖。

三是各種武裝部隊為推動民眾動員工作,應注重紀律,愛護民眾。

其中,李國耀認為民眾組織的建立健全是其中的關鍵。因此雜質李國耀的命令下,各縣成立了武裝部,並要求武裝部要負責建立全縣範圍內的民兵組織,縣裏要有單獨的縣大隊,鄉鎮也要有民兵小隊,甚至於每個村子裏也要有自己的民兵。

這些民兵一方面是正規部隊的後備兵源,同時也是應對日軍入侵的有利力量。

李國耀要求各地的民兵組織都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集中訓練,然後他又將地雷戰以及地道戰的一些戰術特點進行了總結,讓各縣的民兵隊長進行學習。

畢竟部隊不是時時刻刻都能防止小鬼子的偷襲和進攻的,一旦日軍突然殺到,如何自保就要看這些民兵的自身能力了。

從一月下旬開始,整個暫九軍除了訓練之外一直都在進行根據地的建設!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一個下轄十個縣區,橫跨晉綏察三省的抗日根據地終於初步建成了。

截止1942年4月底,經過休整之後的暫九軍在兵力方面有了巨大的變化,除了原有的三個主力師兩個獨立旅(含女兵旅)以及一個騎兵集團外,又整理出8個主力步兵團和10個二線守備團。

步兵的數量比之前有了大規模的下降,主要是有一部分識文斷字的人由軍人轉為政務人員,還有一部分人則是被補充到了各個縣的武裝部,負責民兵隊伍的組建和訓練。

除此之外部隊還對技術兵種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炮團的數量由原來的兩個團另五個營擴編到了5個團,騎兵由五個團四個獨立營擴編到了9個團,工兵增加了11個營的兵力,防空兵由一個團增加了4個團,此外還增加了兩個團的運輸兵和一個裝甲團。

與此同時,部隊還在整個根據地建立了完善的民兵制度,十個縣都有自己的民兵組織,歸各縣武裝部指揮。

這些民兵組織觸及的範圍不僅僅在鄉鎮一級,甚至於已經深入到了每一個鄉村,大一點的村子有民兵小隊,轄兵員七八十人,小一點的村子則是有民兵小組,可能只有十人八人。

儘管這些民兵使用的武器都是正規部隊淘汰下來的破爛貨,或者是他們自己製作的土槍,真要是和小鬼子作戰的話,戰鬥力自然是不行的。

但是在李國耀的訓練下,這些民兵組織都知道該如何保護各自村子的父老鄉親,他們或是在村子裏挖地道,或是建立偵查和巡邏制度,最大限度的在敵人抵達之前將消息傳回村莊。

小鬼子再想像之前那樣突然殺來,然後肆意屠殺老百姓的情況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另外,為了彌補部隊武器裝備和彈藥嚴重不足的情況,李國耀又命令後勤部門在蘇木山區建立了一個大型兵工廠。

這個兵工廠的所有設備都是從大同城裏搞回來的,共計有一條步槍生產線、一條機槍生產線還有一條子彈生產線,另外還配備有火藥廠以及鋼鐵廠。

這些東西自弄回蘇木山就一直沒有用,眼下部隊有了相對穩固的地盤了,李國耀自然不會讓這些機器生鏽。

由於前期沒有足夠的生產原料,所以在李國耀的一聲令下,部隊直接將平綏鐵路天鎮到集寧一線大部分的鐵路道軌全都拆了,甚至於之前繳獲的不少火車頭火車皮都被拆了鍊鋼。

儘管整個過程還是比較艱難的,但是4月初第一支步槍還是被生產出來了,這讓暫九軍上下非常的激動。

即便是蘇木山兵工廠的產能真的很一般,一個月只能生產步槍八百支,輕機槍30挺,重機槍6挺,子彈也就一百多萬發,還不能生產炮彈,遠遠不能滿足部隊的作戰所需。

但是,有了這個兵工廠,意味着部隊在武器裝備以及彈藥方面不全是需要作戰繳獲來補充了,從這方面講意義重大。

而且兵工廠眼下的產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一旦產能提上去的話,暫九軍就真的有了打回老家去的本錢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休整成果(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