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緊張的日軍高層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緊張的日軍高層

多田駿的電報以及日軍在山東的慘敗迅速引起了日本國內的震動,以至於天皇不得不召開御前會議商討此事!

對於日軍大本營以及整個日本政府而言,在剛剛過去的這大半年裏,大日本皇軍在整個中國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失望。

先是華北的皇軍被中國軍隊打了一個冬季反攻戰,結果皇軍損失頗大!

剛剛緩過來一點,第11軍在鄂西北又被國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了五六千人。

緊接着便是魯西南戰役,第17師團差點被滅了,而接下來的冀南戰役同樣損失慘重。

進入昭和第15年來,似乎各地都是一些壞消息,沒有一件令大本營高興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多個師團回國解散,又有多支部隊被殲滅,大日本皇軍的損失讓人感到心驚。

儘管日本國內給中國戰場的援兵源源不斷地抵達,然而似乎依舊挽救不了前線部隊的頹勢!

而且國內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很多士兵都很擔心家人的狀況,一時間往返中國與日本的貨船和郵輪頻繁了不少。

對於這場戰爭,此時日本高層內部也發生了分歧,絕大多數的軍官還是那麼狂熱,依然叫囂著大日本帝國板載,大日本皇軍戰不勝。

甚至於連大本營的實際掌權者閑院宮載仁親王也聲稱,北**慘敗只是一個意外,是多田駿愚蠢的指揮造成的,只要換個指揮官就能扭轉頹勢!

但是一大部分政客卻對於大本營的提議產生了懷疑,政客不懂軍人的狂熱,軍人也不懂經濟的運行,因此日本絕大多數的軍官兵不清楚國內的經濟下降到了什麼程度,他們只是感覺到國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少。

隨着軍事上的慘敗和經濟上的衰退以及戰事不順造成的恐慌,一部分日本政要和民間反戰力量公開打出了停止戰爭的旗號,一時間日本國內政壇風起雲湧變幻莫測!

對於這場戰爭最終將會走向何方,日本國內其實早有爭論,只不過由於之前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屢戰屢勝,日本全民被眼前的輝煌戰果迷住了眼睛,一些反戰人士的提醒和建議都被當做了耳旁風,沒有人在意。

同時,日本國內的矛盾也被不斷勝利的戰績所掩飾,不斷膨脹的野心讓日本人徹底迷失了。

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想過,前線的部隊有一天他們會被中國人打敗,而且還敗的如此之慘。

軍事上遭到慘敗,經濟也跟着大幅度的倒退,日本政府內部原本隱藏着的矛盾和分歧再度被引爆了!

這一次即便是天皇出面也不能讓兩派妥協,反而使得矛盾被擺上了枱面上。

隨着前線的情況不斷地彙報道國內,一個個壞消息讓日軍高層不得不放下爭執,坐到一起考慮一個沉重而又嚴肅的問題——這場戰爭最終要走向那裏!

關於這場由日軍挑起的戰爭最終的走向,軍人們是很明確的,因為在幾年前制定的大陸政策中有明確的論述。

大陸政策在日本國內也稱為大陸經略政策,是日本「不甘處島國之境」,而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資本主義得到很快發展,在各種原因的交織下,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於是大陸政策應運而生。

經過20年的準備與發展,日本的大陸政策在19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並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得以實施。其發端、成熟、實施經歷了30多年的時間,是日本近代長期奉行的最高國策。

根據大陸政策的方針指示,大日本帝國最終的戰略目的並不是僅僅局限於一個小小的中國,他們的野心是稱霸亞洲,征服全世界。

為此他們特意細化了這個政策,並確定了實施計劃的六個步驟,一是吞併台灣,二是吞併朝鮮,三是吞併中國東北,目前這三個步驟已經完成了。

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實施第四個步驟,吞併中國,接着便是稱霸亞洲和稱霸世界!

在大陸政策的指導下,日本沿着軍事化的方向迅速發展,把擴充軍備作為當務之急和頭等大事。

其實早在日本名相豐田秀吉初步統一日本之後,就分別於1592年和1597年兩次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但最終都失敗了。

德川幕府末期則出現了「海外雄飛論」,所謂的海外雄飛論就是指當時的日本儒學家、國學家與洋學家從不同的角度集中論述對外擴張的理論思想,矛頭的指向也就是當時的中國與朝鮮。

1927年7月25日,田中義一提出了世界歷史上極為罕見並且極其露骨的侵略方針,也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這份日本當時的秘密文件的主要內容便是詳細闡述侵略中國的具體方針政策。

《田中奏摺》中提出日本「應開拓富源,以培養帝國恆久的繁榮」為此,日本必須千方百計取得中國東北的土地商租權、鐵路建築權、礦權、林權、對外貿易、海運、金融權等;並且日本人還可以自由出入東北;設置日本政治、財政、軍事顧問和教官;大力獎勵朝鮮移民;派遣軍人潛入蒙古,控制舊王公等。

甚至於為了管理東北的事務,日本政府要設置拓殖省也就是殖民部。為了控制東北,日本計劃「以軍事為目的的」,迅速修建幾條具有戰略價值的鐵路,把東北與朝鮮連成一體,加強對我國東北的經濟掠奪。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美國與歐洲一下子倒退幾十年,日本的經濟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從1929年到1932年,全球都處在一片風雨飄搖之中,而中國的經濟主體主要是小農經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出於經濟與領土的需要,日本悍然入侵了東北三省。

日本曾一度寄予厚望的東北軍閥張作霖並不聽從日本人的指手畫腳,關東軍便制定了殺害張作霖,佔領東北的陰謀計劃,1928年在奉天瀋陽附近的皇姑屯,日本人策劃炸死了一代梟雄張作霖。

其後,從1928年到1931年之間,日本關東軍積極籌劃,蓄積力量,決定用武力一舉強行佔領東北,到1931年9月18號日本終於製造了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大大刺激了日本渴望已久的狼子野心,開始了迅速、大規模的軍事擴充。

在1931年至1936年期間,日本官方軍事訂單金額高達70億日元,三菱、川崎、浦賀船渠、日產等十大民營軍需企業利潤平均增長百分之四十八,日本稱之為軍需景氣。

但表面的軍需景氣背後是飲鴆止渴的危險,因為軍需產業雖然刺激了生產,但其產品只能消耗於戰爭,而不是人民生活。當時東京一般的市民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開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農村生活更加貧困。

由於日本的國家戰略就是用軍事實力佔領與征服,養著龐大的帝國陸軍與帝國艦隊,以及海陸各屬的空軍,經濟上很難長久維持。

儘管日本逼迫國民黨政府在華北五省自治上作出了喪權辱國的讓步,但是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華北,而是整個中國和整個亞洲。

加上日本對中國軍事力量的輕視,日本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日本也由此妄圖幾個月內征服中國。

所以這些年以來,日本都是按照這一政策方針在進行,而且還完成了前三個小目標,並向第四個小目標高速開進。

只不過,令日本高層沒有想到的是,第四個小目標竟然會是一個爛泥坑!

原打算三個月就能滅亡中國,但是現在打了整整三年了,卻依舊沒能讓中國政府投降,反而日本自己快要支撐不住了,是戰是和再一次被日本高層擺到了枱面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緊張的日軍高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