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日本政局變動(上)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日本政局變動(上)

在外部因素的推動下,日本政局變得動蕩不安,米內內個總辭職之後由誰來擔任新的首相,成了擺在日本人面前一個重要問題。

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少,但是能被國民以及天皇認可的卻只有一人,那就是前首相兼任大公爵的近衛文磨。

近衛文磨絕對是日本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1891年出生的他,是五攝家之一近衛氏的第30代當主,內大臣近衛忠熙曾孫,左大臣近衛忠房之孫,貴族院議長近衛篤麿長子。

作為近衛家250年來第一個由正妻所生的長子,自出生之日即被視為掌上明珠,受寵無比,其曾祖父為他的出生高興的連連題詩,其父經常在他身上拴著繩子,生怕摔倒。

由於家族和天皇的淵源,近衛文麿自幼深受「天皇家屏藩」的嚴格家教與訓練,三歲起便有祖母帶着參拜皇室,尊皇盡忠的封建倫理在他心中打下深刻烙印。明治37年鼓吹對俄開戰的父親突然病逝,當時12歲的近衛文麿就繼承了爵位,昔日門庭若市的近衛家突然變得冷冷清清,那些以前受過篤麿關照過的人全都換了一副面孔。

甚至於一些親故常常到近衛家索要債款,甚至搬走物品作為抵押,家道的中落使少年的近衛文麿倍感世態炎涼,也堅定了他奮發上進的決心。

現年不到五十歲的近衛文磨正值壯年,但是卻已經擔任過一屆內閣首相了,昭和11年2月26日,日本軍閥中的「皇道派」青年官兵發動二·二六事件,導致岡田啟介內閣垮台。西園寺公望為了抑制軍部勢力,向天皇推薦他不聽話的弟子近衛組織新內閣,但近衛傾向於「皇道派」,感到難以處理二二六事件問題,便以健康欠佳為由加以拒絕。

近衛之所以堅決拒絕組閣是因為,他認為「即使有天皇命令,但陸軍內部沒有可以商量政策的人」。

果然,接任的廣田弘毅和林銑十郎兩屆內閣,執政僅一年多便因無法控制國內的政治矛盾而相繼垮台,大家一致認為繼任首相人選除了近衛已別無第二個人。西園寺公望再度向天皇推薦近衛組閣,而近衛此時似乎成了眾望所歸的人物。

官僚、政黨和各派軍閥都希望在「帝國的不統一」的狀態下,近衛能夠建立對自己有利的強有力的內閣。之後,近衛受命組閣,成立第一屆近衛內閣,時年46歲的近衛被稱為「青年宰相」。報紙將他的內閣稱為「青年內閣」、「明朗內閣」,多數國民也都期待着他能成為打破日本社會沉悶狀態的首相。

的確,近衛有高尚的血統。美妙的年華,曾因拒絕就任首相給人留下沒有權力欲的良好印象。近衛最大限度的滿足了統治階級各層的共同要求,那就是大力對外擴張。

近衛文磨在組閣的當天就表示,屬於「非持有國」的我國必須確保我民族的生存權利,我國的大陸政策是建立在這個確保生存權利的必要之上的。「新內閣負有實行」國際正義」的使命,而「實行國際正義的較好方法,是獲得資源的自由,開拓資源的自由,為開發資源所需要勞動力的自由。」這無疑是一紙奪取殖民地的宣言書。

天皇也曾對近衛十分滿意,由於家族關係,兩人親切有加,近衛在天皇接見時,經常談笑風生,有時還邊說話邊搖晃着二郎腿。過分得意的他提出大赦建議,但這不僅引起了陸軍首腦的非議,甚至皇室成員,元老重臣,甚至天皇也搖頭反對。

這使的近衛感到有些沮喪,不久,軍部就給他「製造」了個大麻煩,於是就爆發了盧溝橋事變,中日全面開戰。

受戰爭的影響,近衛第一次內閣維持了兩年多的時間,最終於昭和14年解散。

不要小瞧這兩年的時間,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日本政壇,幾個月換一次內閣是極為常見的事情。比如果之前的兩屆內閣,都只維持了半年左右,而近衛文磨卻在戰爭爆發期間擔任了兩年首相,可見其能力之強。

這次米內內閣倒台,對於日本政府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這種國際局勢波詭雲譎的時刻,不管是天皇還是民眾,都希望有一個政治威望很高的人來坐鎮內閣,於是大傢伙都想到了近衛文磨。

在這種情況下,天皇終於向近衛公下達了組閣命令。近衛首先決定了陸、海、外三相的人選,接着便舉行了四首腦會談,試圖就當前軍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問題協調意見。

僅僅一周的時間,近衛文磨就完成組閣,至此深孚國民眾望的第二屆近衛內閣宣告成立。閣員名單如下:內閣總理大臣近衛文麿、外務大臣兼拓務大臣松岡洋右、內務大巨兼厚生大臣安井英二、大藏大臣河田烈、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海軍大臣吉田善吾、司法大臣風見章、文部大臣橋田邦彥、農林大臣石黑忠篤、商工大臣小林一三、遞信大臣兼鐵道大臣村田省藏、無任所大臣兼企劃院總裁星野直樹、內閣書記官長富田健治。

對於這次組閣,近衛文磨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或者是政治追求的,在這以前,近衛在任樞密院議長時就曾企圖在日本建立新政治體制,並已暗中進行醞釀。

近衛提倡新政治體制的真實意圖是,要由自己來創建新的國民組織,以國民輿論為後盾壓制軍部。近衛認為,自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以來,原有政黨已日趨衰落,只有建立一個紮根於全體國民之中、不同於原有政黨的組織,並以這個組織所擁有的政治力量為背景組織政府,才能壓制軍部的專橫,解決中國事變。

按照近衛文磨的想法,新政治體制包含的關係有:國民組織,和國民組織并行的議會,政府同統帥部之間的聯繫,以及政府內部府內部的統一等。所以我沒有使用新黨這個詞。

新政治體制的中心是內閣,新政治體制的推動力是來自國民組織的政治力量,這種政治力量不是舊有概念的政黨,而是既能進入政府、也能進入軍隊,能夠進入一切組織的政治力量。

近衛是日本政界眾望所歸的人物,由他來建立新政治體制的這個倡議,果然蓬勃興起,風靡政界。原有各政黨紛紛主動解散,顯示出都要集聚在近衛公旗幟下的趨勢。與此同時,經濟領域和思想領域的新體制運動也逐漸在社會上高唱起來。

陸軍從一開始就積極支持這個新政治體制運動,希望出現一個強有力的近衛內閣來積極推進對內對外政策。近衛公在上述記者招待會上雖然說過,開展新政治體制運動並不一定要更換政權,但是為了強有力地開展這個運動,需要出現近衛內閣,這在客觀上已是大勢所趨了。

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屆近衛內閣組閣后,很快便採取了具有別時代意義的新政策。這就是內閣會議決定的《基本國策綱要》和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決定的《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而這種改變正是從中國事變走向大東亞戰爭的發展,這對於日本今後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日本政局變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