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開年大戲(一)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開年大戲(一)

雖說部隊被自己人揍了一頓,讓李國耀心裏非常的憋屈,但是縱觀這次魯西作戰,部隊的戰果卻是輝煌的。

在不到十天的時間內,李國耀所部共攻克大小城鎮24座,其中縣城以上的大城7座,消滅日偽軍超過了五千人,繳獲了大批的武器裝備和糧食給養等等,而自身傷亡卻非常小。

截至目前,山東遊擊總隊在魯西南的部隊已經增加到了七千餘人,比來的時候還多出了三千人,一句話,賺大發了!

不過隨着日軍的反攻,之前攻佔的那些城鎮大多又被小鬼子重新佔領了,表面上看魯西的局勢再次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李國耀等人似乎做了一些無用功。

但是李國耀自己清楚,有些東西不能看表面,儘管眼下他們似乎將所有的城鎮都丟了,但實際上此戰所產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以前小鬼子在魯西那叫一個橫衝直撞,沒有人敢招惹他們,老百姓更是看到他們就瑟瑟發抖。

但是這次作戰之後,老百姓看到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知道國家沒有放棄他們,從而激發了他們抗戰的激情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

此外,部隊現在分散到了下面的鄉村,小鬼子想要消滅他們可不大容易,尤其是當有了老百姓的支持之後,那就好比魚兒有了水,必然能在魯西地區紮根下來。

而事情的發展也和李國耀預料的差不多,接下來的幾天小鬼子雖然追到了館陶地區,但是卻無法找到呂戰武等人的蹤跡,而呂戰武等人則是以小分隊的方式不斷地挑動着赤柴聯隊的神經,不是去打打據點就是幹個炮樓,甚至於單兵也會給小鬼子來一個冷槍狙殺,只打的日軍上下抱頭鼠竄,卻有無可奈何!

但就在李國耀以為濟南方面的日軍會繼續增兵冠縣、館陶一線的時候,卻接到了魯西南方向的部隊傳來的緊急消息,稱濟寧城的日軍第十師團的兩個步兵聯隊由濟寧南下,直奔巨野而來。

與此同時,位於連雲港海州城的日軍第17師團也一路西進,看樣子是奔著徐州、棗莊去的,甚至於最終目的地也可能是魯西南。

李國耀在地圖上看了看,察覺到日軍此次所圖不小,第十師團雖然被調走一個步兵聯隊外加一個騎兵聯隊,但作為一個四單位制的野戰師團,其總兵力依舊還有一萬五千多人,不比一個三單位制的隨後守備師團差多少。

而南線的那個第17師團也不是吃素的,在所有的三單位制的師團里戰力也是名列前茅,這兩大師團一南一北夾擊魯西南地區的國軍,這給南線的部隊造成的壓力可不小。

雖說溫德彪所部在得到各縱隊的支援之後,所部的野戰大隊已經達到了12個,總兵力一萬九千餘人,但是和日軍一比還是要差了一些。

好在李國耀也不要求他們守住菏澤等城鎮,只要將小鬼子的這兩個師團拖在魯西南就算行了。

李國耀對日作戰的方針很明確,那就是避實就虛,日軍主力來攻,能避則避,不能避盡量拖着,然後到外線尋求解決的辦法。

反正小鬼子兵力就那麼點,而他們的地盤卻又大的離譜,想要集中兵力發動進攻,就必須從其他地方抽調部隊,這必然會造成一些地方防守空虛,於是就會出現防禦漏洞。

這個時候照着日軍的漏洞砸過去,效果肯定會出奇的好!

就拿這次作戰來說,小鬼子原打算是要集中兵力打魯西南,結果就從魯西抽調兵力,正好給了李國耀所部攻打魯西的機會。

既然小鬼子不打算對魯西的國軍趕盡殺絕,那麼李國耀就不客氣了,他再給小鬼子來一個回馬槍。

而就在李國耀所部與山東日軍死磕的時候,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也對華中的日軍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攻佔宜昌!

中國軍隊的冬季攻勢以後,西尾壽造感覺到了深深的威脅,也讓日軍高層意識到中國政府的反抗力量越來越強大,最重要的是,此時日軍方面已經徹底的絕了從中國撤兵的想法,因此想要逼迫中國政府投降還需要進行軍事打擊。

關於從中國撤兵的計劃是在1939年提出來的,去年日本國內發生旱災,直接影響到軍工生產,不能完成預定指標,而在「美日通商條約」廢除后,進口數量驟減,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軍民經濟的發展。

在對外關係上,日本不僅與蘇聯發生武裝衝突,諾門坎一戰更是直接刀兵相向,而現在又與英、美、法等國家進入險惡的階段,這讓日本處於一種四面皆敵的危險處境。

根據以上情況,日軍大本營即提出縮減軍隊,節省軍費,加緊新武器的研製與生產;在戰略上,積蓄力量,既準備進攻蘇聯,也準備進攻英、美。

日本陸軍省依此提出了一個精簡計劃,即一方面繼續放出和談空氣,同時推行以華制華的偽化活動,擴大偽軍,扶植偽政權;加緊開發、掠奪華北等地戰略物資。

另一方面,擬在1939年底,將在中國關內戰場的部隊,由85萬人減至70萬人,至1940年底減至50萬人,至1941年底減少至40萬人。

不過讓日軍大本營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這些考慮,與其在華指揮官們的想法截然相反。

作為指揮中樞,他們的眼界還是要更寬一些,可以從總體戰略上考慮問題,但是那些一線的指揮官們卻並不了解日本帝國這條危船,即將撞上巨礁的整個情況。

現地的指揮官們認為,當前在華不僅不能減少部隊,而且還應增兵,並繼續向中國大後方,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以消滅中國野戰軍主力,擴大佔領區,使中國政府和軍民失去穩定的抗日基地,以徹底解決中國問題。

甚至於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則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實行長期抗戰,是與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和道義上的支持有很大關係,蘇聯的大批空軍以志願軍名義,已在中國戰場對日作戰,因此當前應利用中國戰場暫時處於沉寂的情況下,以至於在去年5月份發動了諾門坎戰爭。

此外積極主張在中國關內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代表人物,還有駐武漢的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他在1939年底上報大本營的「日華事件迅速解決意見書」中提出:「目前中國有各種抗日力量,但其中樞,是以黃埔軍校畢業生所統治的中央軍。因此要想解決中國問題,必須積極作戰,殲滅中央軍的主力和擴大佔領區。當前應進攻長沙、衡陽和佔領宜昌,與華北方面軍配合,打通從信陽向北至鄭州的鐵路。」

岡村還認為,長期持久的戰爭,對日本帝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小規模作戰,誘降活動,解決不了中國問題,只有大規模的進攻,才有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

最後岡村還引用孫子兵法「作戰篇」中的一段,以說明他的觀點,即「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為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岡村寧次的這些看法,也得到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西尾壽造、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的支持。

也正是由於戰場司令官們的反對,再加上日軍在諾門罕地區又遭到慘敗以及德軍在歐洲發動對波蘭的進攻,最終使得日軍總部原計劃精簡軍隊、節省軍費、研製新武器等,在1939年底並未能實現。

既然不能撤兵,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進攻了,再加上日軍察覺到中國政府有反攻武漢的意思,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為了防止第11軍遭到中國軍隊大規模的攻擊,於是決定以該軍為主力,即集中兵力以多路攻向武漢西北的棗陽、唐河、新野地區,企圖擊潰第5戰區及湯恩伯第31集團軍之主力之後,突然改變進攻方向,渡過漢水攻佔長江北岸的宜昌,威脅中國戰時首都重慶。

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配上日軍華北日軍對晉南、魯西南的進攻,南北兩線的日軍算是火力全開,堪稱1940年的開年大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開年大戲(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