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驚喜(續)

第4章 驚喜(續)

從魚腹里取出的布帛,上面確實寫有字,還是首七言詩,但許多字都缺筆劃,讓柳偃看得艱難,覺得詩作者好像不太識字。

但他仔細琢磨,發現這些錯別字與其說是寫錯,還不如說是作者圖省事,於是特意如草書般簡略筆劃,寫的是...

柳偃琢磨了一會,猜測寫的莫非是簡筆字。

作者圖省事寫簡筆字,讀者讀起來就難受了,虧得柳偃文學功底深厚,很快根據詩句意境琢磨出這些「簡筆字」該對應什麼字。

於是,一首七言詩躍然帛上:

游魚得道修因果,卻聞吾族禍根生。

願舍殘軀替眾難,不負如來不負親。

柳偃仔仔細細看了幾遍,不由得驚嘆:寫詩之人,莫非是一尾得道之魚?

這魚兒自述得道,要修因果。

卻聽說同族有難,所以要用自己一條命,求官府放過他的親族。

如佛陀捨身飼虎故事。

尤其那句「不負如來不負親」,千言萬語凝聚其中,魚兒想要全了向佛之心,又無法忘記親族之情,兩相為難...

讓人看過後,真想長嘆一聲:真是兩難啊!

柳偃看着這首魚腹詩,一言不發。

這件事,無非有兩種可能,其一:確實是得道游魚所作。

那麼,若天子看到這首詩后,會是何種表情?

柳偃陷入沉思。

當今天子虔誠禮佛,前後兩次捨身同泰寺出家為僧,若是看到這首詩,怕不是要激動萬分。

還得裝裱起來,每日觀摩,讓飽學之士剖析那得道之魚的苦悶心情。

柳偃收起思緒,看向那條被開膛的烏鱧,又看看向階下總角少年李笠。

神鬼之說,不可不信,但...

第二個可能:這首詩是李笠寫的,或者其他人寫的,託名一尾魚所作。

想到這裏,柳偃看向李笠的目光充滿了殺氣,但心中又有了疑問:

那麼,此人這麼做的意圖是什麼?

按著詩的內容,並未鼓動百姓造反,若說圖謀什麼,更像是要免了那烏鱧之役。

也就是說,小吏自知無法完成吏役,於是裝神弄鬼。

柳偃可不是榆木腦袋,平日信佛歸信佛,不代表會信成任人愚弄的傻子。

為官那麼多年,他知道奸滑小吏慣會欺下瞞上,所以要提防被小人算計。

但這件事頗為微妙,需要深思熟慮后才能作出決定。

為了有時間思考,柳偃讓吏員將魚腹詩謄抄數份,分發給佐官們過目,琢磨琢磨,自己趁機想個應對之策,以便有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定要把壞事變好事。

想到這裏,柳偃咳嗽幾聲,心中略有懊惱:這烏鱧之役,還是因他而起。

他離開建康來鄱陽上任,途中偶染風寒,咳嗽不止,醫者開出藥方后,又獻溫補潤肺之法。

其法須得烏鱧做脯、熬湯,每日進食,所以才有了此次臨時加派的烏鱧之役。

魚梁吏終日捕魚,為官府提供魚獲,現在額外捕捉一些烏鱧,又算得了什麼大事?

柳偃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但現在鬧出「魚腹藏書」,麻煩就來了。

這件事必然上報朝廷,到時候他可能會被清流譏為牧守地方不恤百姓,以至於為了一飽口福,逼得一尾得道之魚「捨身飼虎」。

若有如此譏諷,真是太難聽了,就算把李笠『正法』,這譏諷卻不會消失。

柳偃出身名門河東柳氏,又是天子女婿,不能接受這樣的聲譽污點,所以很快就有了計較。

這帛書到底是誰寫的,實際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達天聽后,天子想要什麼真相。

柳偃正琢磨間,堂下官吏們看了魚腹詩,一個個驚訝不已,同樣為這首七言詩的內容震撼,細細品味着其中意境。

都在琢磨:是魚寫的?是人寫的?

梁國崇佛之風興盛,誰也不敢否認游魚能夠得佛法點化,由此得道、修因果,但也不會想不到有可能是眼前這魚梁吏搞鬼。

片刻后,柳偃徵詢幾位主要佐官的意見。

幾位佐官都知道烏鱧之役因柳偃而起,但他們也不認為是什麼大事,畢竟事出有因,況且士族子弟、當朝駙馬想吃些烏鱧,這算什麼事?

結果卻出了「魚腹藏書」,這突發事件無法遮掩,所以得趕緊「亡羊補牢」,把壞事變好事。

事情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知道后,想要什麼真相。

當官的人都不會是蠢貨,幾位佐官想通利害關係,一起陳情,建議應了魚腹詩作者的請求,免了烏鱧之役。

這是做台階讓上官好表態,沒有誰不長眼,敢這時候擠兌上官。

佐官們如此識相,柳偃很滿意,思索片刻,看向李笠,緩緩開口:「李笠。」

等得有些無聊的李笠,聞言趕緊回答:「小人聽令。」

柳偃溫和的說:「你既然有得道之人託夢,那本官必然從善如流,烏鱧之役免了,本官斷你無罪。」

出了一身冷汗的吳吏曹,聽了內史的話,只覺死裏逃生,幾乎喜極而泣。

從一開始就緊張得不行的劉德才,聞言長吁一口氣,心中感慨:老李呀,你家可躲過一劫了....

一切如計劃開始、發展、結束,李笠準備的驚喜,確實讓郡廨上下『驚喜』不已。

但他不忘行禮,向上官叩謝。

佐官們齊齊稱讚「府君英明」,柳偃點點頭,又說:「來人,將這尾烏鱧好好...送到寺里,好好安葬。」

「至於已經交上來的烏鱧,活者悉數放生,死者,一併送入寺里安葬。」

。。。。。。

鄱陽城南,鄱水邊上碼頭一隅,一艘小船上,李笠和兩個發小蹲在船篷遮擋的船艙里,看着眼前一小堆銅錢。

李笠面色平靜,梁生和武祥卻很激動,面前的銅錢,為賣魚所得,共計九百六十文,總重約十二斤。

賣的魚是什麼魚?烏鱧。

昨日,李笠釣了不止一尾烏鱧。

今日,他帶着一尾烏鱧進城『送驚喜』,讓梁森和武祥留在城外,駕船在鄱水上遊盪,把剩下的烏鱧全都賣給過往客船。

冬天難見烏鱧,而烏鱧大補,所以即便售價比夏秋時高,梁森和武祥手裏的烏鱧也不愁賣,很快就把魚賣光了。

賣魚所得,共計九百六十文,這就是李笠給發小們的驚喜。

李笠撥了撥銅錢,低聲說:「你倆辛苦了,一人分三百文。」

話音剛落,武祥、梁森瞪大眼睛,看着李笠的目光,滿是不敢相信:「寸鯇,這、這如何使得!」

李笠反問:「如何使不得?如沒有你倆幫忙,我哪裏釣得這些魚?哪裏能把魚賣了換錢?」

「可是,可是...」

「沒什麼可是!好兄弟,就該這麼辦!」李笠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着,「按說要均分,但我多六十文,那是要謝劉叔幫忙求情。」

武祥和梁森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所撼動,一時間舌頭打結,說不出什麼推辭的話來,看着銅錢,不由得傻笑起來。

他們還是少年,少年郎力氣不夠,給人幫傭,每日工錢能有十五文就不錯了。

他倆跟着李笠這幾日,居然賺了三百文,那可是替人幫傭二十日的工錢,窮小子忽然有這一筆橫財,哪能不傻笑?

這真是驚喜啊!

李笠笑着讓兩人湊過來,拍拍二人肩膀:「好兄弟,就該同甘共苦!今後,但凡我李寸鯇有一口飯吃,絕不會讓你們喝西北風!」

兩人聽了高興得很,不住用力點頭,李笠看着錢,想到方才廳事裏的那位「柳府君」。

自古以來,能當官的都不可能蠢,「柳府君」和一眾佐官,沒道理不懷疑這詩是他寫的。

但事情的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想要什麼真相。

鄱陽郡出了『魚腹藏書』,此事必然上達天聽,崇佛的老皇帝看到了魚腹詩,還能要什麼真相?

真相就是這首詩為得道之魚所寫。

一尾魚,得佛法點化,學佛陀『捨身飼虎』故事救親族,老皇帝可以把這件事當做證據,向大臣們宣揚什麼是「佛法無邊」。

江州鄱陽郡出了如此『祥瑞』,好事?壞事?

這件事,官僚們拎不清?

那麼,州郡各級官僚蠢么?不可能蠢。

皇帝蠢么?不可能蠢。

但有了一個崇佛的由頭,皇帝能不高興?

李笠認為,對於各級官僚而言,皇帝高興才是最重要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並不重要。

所以,「柳府君」有什麼必要去追尋事情真相?

李笠不怕冒險,所以才有了今日的『驚喜』,完全不怕引火燒身,有把握全身而退。

他把辛辛苦苦釣到的幾尾烏鱧留下一尾,其餘悉數讓夥伴拿去出售,換得一筆橫財,讓自己和夥伴好歹不白白辛苦兩日。

為了以防萬一,他讓兩個夥伴在城外河上向過往客船賣魚,而不是在魚市裏賣。

現在,不會有人把兩件事聯繫起來,即便日後想要調查,也查無實據。

搞這種事,風險當然有,但他把手尾收拾乾淨,就不會有問題。

現在,李笠看着小夥伴高興,自己當然也高興。

他如今能用的人,就是兩個發小,那麼讓發小們跟着自己一起發財,是拉攏人心的必然手段,光靠友情,不能持久。

不過李笠還想到一人,那就是門下書佐劉德才,覺得自己要多和這位「世叔」聯絡聯絡感情。

方才在郡署,劉德才說已經和吳吏曹打過招呼,雖然只是寥寥數語,但李笠卻知道事情不簡單:一定是花了錢,卻不和他說。

李笠知道劉德才家境也不寬裕,能夠暗地裏出錢幫忙,說明還是很照顧他這個「世侄」的。

人情需要維護,能有如此長輩關懷,難能可貴,李笠決定還這個人情,畢竟,能有一個可靠的長輩幫忙,總是好的。

鞏固鞏固感情,順便向對方打聽打聽如今的時局,那也是不錯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亂世棟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亂世棟樑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驚喜(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