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為國戍邊 第102章 君臣分歧

第2卷 為國戍邊 第102章 君臣分歧

皇上朱由檢是想提前退朝來思考一下如何對付以楊嗣昌為首的朝臣對楊鴻章的這一波彈劾,他知道現在那些支持楊鴻章的人也沒什麼好辦,需要時間。

果然眾人正準備退朝,就有小太監悄悄來到孫承宗身邊,嘀咕了幾句,然後兩人就朝着東暖閣的方向而去。東暖閣,年輕的皇帝和年邁的首輔四目相對,良久兩人同時嘆了一口氣。

「閣老,楊鴻章不能就此倒下,大同需要他,大明需要他,你想想辦法。」朱由檢最先打破了沉默,焦急的說道。

「皇上,此子之前做事不是如此乖張,想來也是被皇上寵壞了,皇上,這事情過後還需謹慎考慮一下楊鴻章的拔擢與使用,年輕居高位容易得意忘形,不是好事啊。」

「閣老。你可知道楊鴻章在大牢的時候就跟朕說過山西商人的危害,還言辭鑿鑿地說多爾袞和岳托率兵從牆子嶺和青山關入侵就是山西商人將我大明的佈防圖給了建奴。所以在他眼裏,那些向塞外販賣貨物的山西商人都是賣國的姦細,對待姦細還要客氣嘛?」

孫承宗再次嘆了一口氣,這位年輕的皇帝其實做事和楊鴻章差不多,於是勸道:「皇上,官不與民爭利,就算是真有寫商人出賣情報給建奴,那也不能將所欲的貨物都扣下啊,還弄出來一個什麼取保候審的保證金,這不是落人口實嗎?」

「閣老,照你這麼說,那楊鴻章沒救了?別忘了蒙古韃子剛剛肆虐過大同,如果他走了,說不定今年冬天建奴也會從大同南下。」朱由檢見到孫承宗這語氣也着急了。

「皇上,容老臣想想,實在不行就換個地方或者降級吧,山西商人和朝中那麼多人有瓜葛,不能讓楊鴻章在火山上烤啊。」

「閣老,你也知道這事情?朕就說奇怪了,居庸關的事情過去那麼久了沒人吭聲,因為那隻涉及到朝廷和居庸關守將。現在楊鴻章要動山西商人,動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坐不住了,這正說明了楊鴻章做得對啊。」

「話雖如此,不處理楊鴻章如何堵住悠悠眾口?如果今後邊鎮總兵或者巡撫、總督都仿效,那朝廷法度不就亂了嗎?想來那楊鴻章不是貪墨錢財的人,這些錢財要麼退給人家,已經用掉的,朝廷承諾補償,想來這些商人也就沒事了。至於邊境檢查站做做樣子也就行了,真要斷絕貿易,大明也會受到影響。」

聽完,朱由檢陷入了沉思,在楊鴻章的計劃中,限制山西商人和籠絡蒙古是很重要的兩環,再加上大同的地理位置,這個大同總兵換了別人他還真不放心。只不過年輕的楊鴻章做事情確實不如洪承疇、盧象升等人穩重,不過想到如果二十齣頭的楊鴻章穩重如四十歲的盧象升,那不是怪物嗎?

原本指望着孫承宗保住楊鴻章,但是這老爺子顯然只是不想將楊鴻章一棍子打死,但也是主張給他一點教訓的。

想了想,朱由檢將楊鴻章兩份密折找了出來遞給孫承宗,孫承宗先是皺眉,但是看到是楊鴻章的奏章頓時覺得奇怪,因為身為首輔他居然沒見到過這兩份密折,尤其是楊鴻章洗劫居庸關已經過去了那麼久,他不可能漏掉這麼重要的奏章,難道是自己真的老了。

等看完密折的內容,輪到孫承宗陷入了沉思,朱由檢再次打破了沉默:「很多事情其實是朕的責任,朕跟楊鴻章說過,做大同總兵不容易,有些事情可以臨機決斷。其實到目前為止楊鴻章這個大同總兵做得還算不錯,據說陽高縣城已經完全修復,接下來就是修復大同城,這可是連大同知府還沒有到任的情況下完成的。」

孫承宗陷入了沉默,他能理解年輕的皇上看重楊鴻章的原因,這樣一個二十齣頭文武雙全的能臣確實不多見,關鍵是她對滿清騎兵的戰績太驕人了,這有助於提振整個大明軍隊的士氣,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楊鴻章的驕狂。

良久之後孫承宗起身告辭,朱由檢則悶悶不樂地回了後宮,周皇后見了便笑道:「皇上,又是哪位不開眼的臣子惹惱了我們的皇上啊?」

「楊鴻章那個混蛋!」朱由檢回道。

聞言周皇后一愣,隨即笑道:「皇上這是怎麼了,臣妾可是時常聽皇上誇獎那楊鴻章呢,今日是怎麼了?再說那楊鴻章不是在大同嗎?難道他回京了?」

朱由檢在周皇後事先準備好的躺椅上坐下來,看了一眼周皇后然後說道:「皇后,你來說這個楊鴻章是不是個混蛋……」

聽完了朱由檢的描述,周皇后沉默不語。

朱由檢問道:「皇后,你倒是說說,現在楊嗣昌等人緊緊盯着他,朕要如何做?」

周皇后搖搖頭笑道:「臣妾是婦人,哪知道你們男人前朝的那些爭鬥。」

朱由檢很是欣慰地看着聰明懂事時刻注意分寸的周皇后說道:「沒事,你就說說,這有楊鴻章可不同一般人,朕實在是矛盾啊。」

周皇后看了一眼疲憊的丈夫說道:「皇上,臣妾聽皇上以前經常說起這個楊鴻章,似乎不是個莽夫啊,以前還是個秀才,皇上還因為他的治國經略而賜他進士出身。如今這三件事情不像是以前臣妾聽說的那個楊鴻章所作所為,想來其中肯定有原因,皇上何不等一等,或者派個人去問問,看看他自己如何自辯?」

聞言朱由檢眼睛一亮,皇上裝病將一些猶豫不決的事情拖着又不是他朱由檢發明的,他本人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楊鴻章的問題上他就用過,於是大聲笑道:「還是皇后的法子好,朕倒是要看看這混蛋如何自辯。」

皇上朱由檢在人們的預料中稱病輟朝了,但是這更是讓那些御史們興奮不已,這說明皇上理虧,只等重新上朝他們必定會一擊必勝。

在各方的翹首以盼中過去了兩天,第三天皇上終於上朝了,眾臣剛剛站定,就有御史跳出來準備繼續前兩天未完成的戰鬥。

只是不等他開口,朱由檢笑眯眯地從龍案後站起來,然後在龍案上抽出一本奏章遞給王承恩:「給諸位大學士看看。」

王承恩也是一臉笑容地跑下來,將奏章遞給了站在第一排的孫承宗。孫承宗一臉疑惑地打開奏章,不明白這位年輕的皇上在這兩年的裝病時間裏到底找到了什麼好辦法。

不過當他打開奏章看了幾眼也是大吃一驚,隨即臉上露出了和朱由檢一樣的笑容,時不時用眼睛餘光看看上面的皇上又瞟一眼後面的楊嗣昌,弄得楊嗣昌莫名不安。

其他人見狀也知道肯定是出了什麼大事,而且這事情讓皇上和首輔都覺得開心,但是估計會讓楊嗣昌不開心,很快楊嗣昌就得到了答案,因為孫承宗看完之後就遞給了他。

楊嗣昌在疑惑中展開奏章,迅速看了一眼果然是楊鴻章的自辯,這傢伙越來越長本事了,奏章都不通過內閣了,楊嗣昌心裏想着這事情是不是等下朝了和孫承宗說一下,就算他再護著楊鴻章,這種直接繞過內閣給皇上寫奏章的行為都是對內閣不理的。

不過很快他就沒有那個心情了,因為楊鴻章在奏章里說由於大同邊軍成功的掐斷了蒙古韃子和建奴的糧食補給線,青黃不接的蒙古人不顧正是放牧給戰馬養膘的耗時間選擇了突襲陽高。這直接佐證了那些不法商人的漢奸行為以及打擊這種行為對蒙古和大請帶來的影響。

而蒙古人突襲的結果是摧毀了三個檢查站,大同邊鎮傷亡一千五百餘人,這在楊嗣昌的預料之中,蒙古萬餘騎兵南下,檢查站的人肯定活不下去幾個,但是後面赫然是蒙古人死亡三千餘,大同軍收穫戰馬七百餘。

楊嗣昌已經無暇看後面的具體的戰鬥過程,光是蒙古騎兵死亡三千,這個大功勞就可以讓一楊鴻章躲過這一劫了。

所以楊嗣昌很快就臉色難看地將奏章遞給了身後的晨新甲,陳新甲看了兩位大學士的反應,也猜到了估計和楊鴻章有關,但是真正看到奏章的時候才鬆了一口氣,看着奏章後面附帶的那些山西商人的供詞,陳心中暗自腹誹,這才是他認識的楊鴻章。

有了這些供詞,再加上蒙古人南下的時間節點,要說這些商人中沒有蒙古人的姦細在場的怕是沒人相信了。

那麼問題回到前幾天議論的楊鴻章的罪名,楊鴻章果斷及時地截斷了姦細往塞外輸送糧食等戰略物資的渠道,並且扣押一些有嫌疑的不法商人可謂是名正言順。而身為指揮使的兩位,總兵府召集防務會議他們以不能擅離職守為由推脫,現在卻要為這些有姦細嫌疑的不法商人賬目而公開挑釁上官,並且將軍人不能擅離職守的明令拋之腦後,要說他們也是姦細不一定,但是要說他們沒有收取那些不法商人的好處,在場的怕也每一個人相信。

那麼身為總兵的楊鴻章,將兩個擅離職守、挑釁上官、收取賄賂的指揮使收押也順理成章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楊鴻章洗劫居庸關戰略物資的事情,但是在斬殺三千蒙古韃子的大功勞面前這一頁怕是就此接過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復興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復興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卷 為國戍邊 第102章 君臣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