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王曉青加權(十三)

第125章 王曉青加權(十三)

小萬跟着騰衝人武部的人在大山裏走了一周,極為震驚。

要說高總的朋友還真給力,高總本身就是騰衝人,朋友同學在當地政府里有不少身居要職,其中一位已經做到副縣長。

這位副縣長姓王,正是他派了人武部的一位副部長開着一輛車陪小萬在山裏走訪了五六位抗戰老兵。

這幾位抗戰老兵最小的七十多歲,年齡大一點的也有八十多歲。他們要不直接參加了騰衝戰役,要不以游擊隊的身份參與了騰衝保衛戰;有一些老兵還曾參加遠征軍,最遠到過緬甸參加地戰鬥。

但是無論他們曾經參加過那些戰鬥,這些老兵的現狀卻都讓人難過。滇西的大山裏有不少村落只有一條土路相連,這些老兵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居住在大山深處,家裏的條件都不是太好。

?其中一位老兵裝在怒江邊上。小萬和人武部的彭副部長從縣城開車出發,花了4個小時才到老兵家的山腳下;爾後上山,因為不認識路,在山上又轉了兩個小時才找到老兵家。這老兵有二個兒子,一個兒子去了城裏工作生活,他和小兒子一家住在一起,一家人靠種甘蔗為生。一家人住在三間搖搖欲墜的瓦房裏,房子沒有窗戶,只靠着大門採光。沒有廚房,一家人做飯就是在廊下拿三塊磚,中間放上木柴,再在磚上面放一口黑得要死的鋁鍋煮點東西來吃,招待彭部長和小萬吃了一頓野菜飯。房間里沒有床,老人家用16塊磚壘在一起當了四根床腿,在磚上面架了塊木板,放上棉絮就成了床。床的一邊抵著牆,另一邊則放着好幾捆木柴,餘下的空間只夠走一個人。地面非常潮濕,用掃帚隨便掃一掃,就能掃出一堆黑土出來。

小萬和老兵的兒子聊了聊,發現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甘蔗也很難運出去,畢竟這裏是高山,從城裏到這裏至少要五六個小時,沒有多少人願意跑這麼遠來收甘蔗,餘下就沒有什麼可以賺錢的東西了。

村子時里整體的條件也很差,小萬隨便在村子裏轉了轉,發現家家戶戶都養豬。不知道是不是剛下了雨的原因,整個村子裏糞水橫流,臭不可聞,讓小萬覺得沒有辦法再呆下去。

從這位老兵家出來,小萬問彭部長:為什麼村子裏公共設施這麼差,住得高的人家是不是不應該在自家附近建豬圈,而是應該將豬集中到一起養?還有為什麼條件這麼糟糕,也賺不到錢,還要繼續生活在這個地方呢?不能離開嗎?

彭部長三十來歲,身材很壯,脾氣也很好,他先回答了小彭的第二個問題:你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種能力,可能隨時離開一個地方,重新開始,對於這些老兵和他的家人們來說,這個高山就是他們的家,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對你來說覺得不能那麼容忍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你也了解,因為歷史原因,他們當時只有躲在深山裏才能活到現在;如果他們當時生活在鬧市,他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什麼絕大多數還活着的老兵都在深山裏了吧,而且還在如此隱秘的深山裏。

至於第一個問題,小萬,我不知道你來自哪裏?依農村的現狀,你要讓每個人都要考慮別人的利益,有幾個前提:首先這村子可能是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開發出來,住在這裏的人是一個宗族,大家本身利益相關;其二,村子裏有一到兩位熱心公益又有能力的領導者,他能夠帶領大家一起去協調規劃和建設,他還有實力去落實想法。如果桔子裏沒有這樣的強人,那大家就會各顧各的,就會出現剛才我們看到的糞水四流的情形,這一點都不少見。

那政府不是應該做點什麼嗎?小萬接着追問。

你也看到了,我們從城裏過來要開六七個小時的車,有多少人願意呆在這種地方幫助村民建設?

小萬不知道該說什麼。

「你是第一個到我們這裏來關心老兵的公益組織工作人員。這之前,我們也做了不少摸底工作,騰衝當地也有不少熱心人在做這些資料收集工作和老兵的認證。」

「那認證之後,政府打算怎麼樣做?」

「我們這個部門只負責去調查,至於後續怎麼樣處理還要看財政的力度。但是依我的觀察,我們這裏有些地方離城市近一點,政府財力強一點,給老兵的補助可能就會多一點;如果財政實在困難,可能根本就沒有補助。所以我們很期望你們這樣的公益組織多來一些能切實幫助這些老兵們改變生活現狀。」

「老兵們確實太苦了,給你說實在的,我之前在深城,沒有想到現在還有人用三塊磚壘在一起做飯,我覺得簡直不可能。」

「在這深山裏,什麼都有可能。馬上又要到雨季,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去世呢。我聽說去年就有個老兵,他的房子建在半山腰上,最後雨季一來,山體滑坡,一家就被埋在泥石流里。我覺得就算他們沒有參加抗戰,人也不應該如此死去。更何況這些人年輕時還在戰場上浴血奮戰過。」

小萬點點頭,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回城之後,我帶你參觀國殤墓園,這是我們國家現存最大的抗戰陣亡將士之墓。」

「為什麼在騰衝會有這樣一個墓園呢?」

「我和你講講騰衝抗戰的歷史。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前期,在我國西南邊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臨滄等地,爆發了一場以保衛滇緬國際通道,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為目的的抗日愛國戰爭,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滇西抗戰。這場血戰,以日本軍隊對我國西南後方出海通道——緬甸和滇西的進攻為肇端,前後延續約3年時間,戰爭進程大致分三個階段:從1942年2月至5月上旬為日軍進攻時期。這期間,日軍從東南亞一路北上,攻入緬甸,中國政府為保衛滇緬國際通道和西南後方安全,派遣10萬遠征軍出國抗日。但因盟國各方的指揮協調失當,緬英軍隊不戰而逃,致使日軍先得利,切斷遠征軍後路,我10萬將士有心殺敵,無力回天,聲勢浩大的援緬行動以失敗告終,緬甸全境和滇西德宏、龍陵、騰衝等大片國土相繼淪入敵手。

從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為敵我相持階段。這期間,我國滇西守軍為扼制日軍進犯攻勢,及時炸毀滇緬公路惠通橋,阻敵於怒江之西,同時派部隊深入騰衝、龍陵等地,組織淪陷區人民掀起聲勢浩大的敵後游擊戰爭,極大地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從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為中美盟軍大反攻時期。這期間中國政府為打破日軍封鎖,重開滇緬國際運輸線,重組的以衛立煌上將為首的20萬中國遠征軍,利用國際反法西戰爭發生轉折的有利時機,在美國盟軍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適時強渡怒江,向盤據滇西的數萬日寇發起全面反攻,經過8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斃敵21000多人,最終於1945年1月20日將侵略都趕出國門,取得了滇西抗戰的最後勝利。

騰衝光復后,在雲貴監察史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各方集資在風景秀麗的來鳳山下、氣勢雄偉壯觀的疊水河畔修建了國殤墓園,以安忠魂。工程於1945年7月7日落成。」

「所以現存的抗戰老兵要不是參加遠征軍的正規兵,要不是後勤部隊,或者以游擊隊戰士的身份參戰?」小萬現在才搞明白老兵們的參戰部隊。

基本上是這樣,要知道騰衝可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啊,不管怎麼樣,他們不應該過得這麼糟糕。

這就是王曉青收到的小萬的報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兩個女人的偉大前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兩個女人的偉大前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5章 王曉青加權(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