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禍亂天下之國賊!

第391章 禍亂天下之國賊!

什麼叫做國有道?不是國有道而是皇上有道啊!讓皇上當先守規矩,這是指著皇上鼻子大言不慚呢,孫某人還真是膽大包天!蔡國用看着手中卷子心都在抖,敢這麼說話的也只有那個憨貨學生,難怪居然被皇上罵做腌臢貨!

這是之前小孫大人罵那些言官的,卻被皇上賜給了他,在看下面更是驚悚至極:「法乃全民之法非民之法!刑不上士大夫則法紀混亂,刑不約束當政者,則無以約束草民!唯依法約束普天之下率土之濱,當可令法治貴為道!萬眾仰視萬眾臣服!」

那個學生是要與天下為敵的節奏么?蔡國用不只是蔡國用,很多人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殺機,這是要對所有當權者動刀子的節奏啊,連皇上都敢訓斥,他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連幾位閣部都有點膽寒,想想那位曾經掀翻三位閣部,想想他指責早已死去的徐階徐大人,他還有什麼不能做的?國人一向是死者為大,很少有掘棺鞭屍的,這位卻似乎毫無敬畏之心!

頭上帶傷的薛國觀跳出來:「陛下孫某人其罪當誅!滿紙糊塗言,是在嘩眾取寵,是沽名釣譽啊陛下!他所言無非是法家變種罷了,卻把陛下和眾臣子視為敵手,是往當朝潑髒水啊陛下!」

老薛算是跟姓孫的杠上了,說來也是,偌大年紀被一個少年在朝堂之上毆打,任誰都忘不掉吧?另一個挨揍的葉初春也忍不住:「臣附議!孫某人言辭絢麗,卻掩蓋不住狼子野心,如此昭彰罪行不可不懲治!」

好吧!兩個傢伙也算是硬骨頭,這邊皇上讓大家學習,他們卻要殺了孫銘,到底是誰在沽名釣譽?崇禎皇帝滿臉黑線,王承恩暗暗冷笑,不識時務就是說的這兩個人,他們以為皇帝僅僅是一個姿態么?

大錯特錯了!崇禎帝是真的想要做出改變,想要當一代明君,想要帶領大明王朝重現輝煌。只可惜滿朝文武,包括內閣諸位閣老在內,居然都無法給予陛下理論上的支持,皇上只有找上一個年輕的少年。

其實皇帝何嘗不是一次冒險,用一個不通世務的少年推上前台,讓他為自己的銳意進取開路,這需要一點勇氣,更是一場賭博!賭那個少年的確是可造之材,賭他所說的各項政策能如同張居正一般,給大明王朝帶來全新的生機。

只是真的能做到嗎?現在崇禎皇帝關心的是這個,只可惜某些人還是看不透這一點啊!薛國觀繼續道:「此子幼年不在孫承宗身邊缺少教養,乃是那種天生反骨的,此人不可重用啊陛下!」

什麼鬼?蔣德璟呼吸到一股非同尋常的氣息,兩個跳樑小丑敢出來,跟崇禎皇帝的觀點相悖,這絕非尋常!沒錯大明王朝的言官權力甚大,也喜歡跟皇上唱反調,很多人甚至以此沽名釣譽。

問題是這兩位卻不是那種沽名釣譽的,要知道跟皇上作對,等於是給自己的前途挖坑呢。偏偏兩個傢伙跳出來了,這其中恐怕另有原因,蔣德璟相信這二人身後有人指使,至於是哪一位大佬還真不好說。

禮部郎中吳昌時揚聲道:「臣附議!此子缺少禮數,一次次在朝堂之上忤逆聖上,全然是一個又臭又硬的石頭。這篇文章更是把野心昭示於眾,此等逆臣當清除朝堂,避免來日為禍朝廷啊!」

一個個太狠了!居然把小孫大人當成一個大奸臣,還說什麼為禍朝廷,蔡國用不禁替自己的學生鳴不平:「陛下!葉初春、薛國觀和吳昌時言出無狀!孫銘從出世以來為國為民衝鋒陷陣,從和州府剿滅反賊,到出使金國一路廝殺,到不久前團滅兩大匪患,其忠心可嘉!三人全憑臆斷抹黑孫銘,其心可誅其人可恥,臣請陛下重責!」

老蔡搶先出面了!蔣德璟也不甘落後走出來:「臣附議!言官無罪不等於可以信口雌黃構陷忠良!他們質疑孫銘擁兵自重,孫銘倧提出軍中流官制主動請辭,僅此已經足以彰顯他心底無私天地寬。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朝堂之上的小人,已然成為我朝的毒瘤,若不加以懲治傷了忠臣良將的心!」

嘿呦!兩個座師都跳出來了,也只有兩位老師替小孫大人講話,這傢伙的人緣糟糕到了什麼程度?沒有辦法,誰讓小孫大人的觀點太過驚悚呢,這傢伙是針對天下官僚階層,是針對大明王朝的既得利益者。

他自己選擇的與天下為敵,如果誰還跳出來幫他,那才是自尋死路呢。大學士沈斜一眼徐光啟,老徐卻像是睡著了一樣,全然不管眼前的爭執,彷彿跟他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一般。

老沈一皺眉忽然明白了,小孫大人是不是被彈劾,跟言官無關跟兩個座師無關啊。是不是被皇上賞識,只跟皇帝心情有關,正如小孫大人所說的,皇帝戰勝了心魔,也就是開始欣賞孫某人的耿直了。

只是滿朝文武不甘心啊!就憑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娃,就要跳出來整頓吏治?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吳昌時抗聲道:「陛下臣冤枉!孫銘嘩眾取寵弄出此等大逆不道言論,勢必造成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勢必導致朝中臣民無法安定,此乃禍亂天下之國賊也!」

孫某人不知道朝堂之上發生了什麼,三月十五日殿試如期而至,會試錄取的「貢士」均參加殿試。殿試是皇帝「親策於廷」,也就是說皇帝本人就是主考官,所有貢士都是天子的門生,因此只設讀卷官和執事官若干名。

讀卷官由內閣大學士和五部(禮部除外)、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提調官由禮部尚書、侍郎擔任,監試用監察御史二人,其餘受卷、彌封、掌卷等官則由翰林、春坊等衙門官員充任,巡綽有錦衣衛,後勤供應由禮部和光祿寺。幾乎所有在京文職衙門都參與這三年一度的大典。

殿試只考「時務策」一道,明太祖曾御制策問,但以後只由翰林院學士,特別是內閣大學士預擬試題,呈皇帝圈定,考生的對策要求「惟務直陳」,限一千字以上。殿試有一整套繁瑣儀式:殿試的前一天,鴻臚寺官在皇極殿東室預設策題案,光祿寺則預備好貢士們的試桌,陳放於殿外東西兩廡。

禮部官將孫銘等人帶到皇極殿前丹墀內分東西兩群面北站立,文武百官侍立殿內外,鴻臚寺官員高聲唱到:「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升殿!鳴放禮炮!百官行叩首!禮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生存危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生存危機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1章 禍亂天下之國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