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舊事新說

第243章 舊事新說

賀你個姥姥!孫銘想要罵人,只是朝堂之上卻不是撒野的地方:「禮部鴻臚寺卿?袁大人當是知禮守禮典範,自當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婚配的正當程序。本公子跟徐文秀之間明媒正娶,《孟子·滕文公下》有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袁大人你意如何?」

人家孫公子沒說金國人不懂禮,但是僅僅是兩個未成年小公主,就想要搞什麼自由戀愛,那是萬萬不能的,父母國人皆賤之呀!袁業泗一呆,老袁沒想過,被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講禮,還是婚禮!

這個就有點磕磣人了吧?身為鴻臚寺卿的袁業泗,才應該是最懂禮數的,現在卻被一個娃娃提醒,有點丟人了。不只是丟人,禮在這個時代絕非僅僅是道德層面的問題,還能決定一個官員的政治生命。

身為官員還是禮部鴻臚寺卿官員,居然需要十五六的少年小官指點禮,這簡直是一種恥辱。丟人的不只是袁業泗袁大人,整個禮部官員的臉,都被一個小混球啪啪的暴打!

咳咳!幸好有人幫他解圍,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正色道:「小孫大人說的不錯,中原人士數千年奉公守禮,若是私定終身自是要被唾棄的。然則此事非同以往,金國本非禮儀之邦,原本就不遵守中原禮數。西行萬里諸國形形色色,各自遵守自家婚嫁禮節,我大明王朝自當尊重各國習俗。」

作為崇尚西學第一人的徐光啟,他的話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人家說的沒錯,世界各地尊崇自己的風俗習慣。沒有必要完全復刻大明王朝的禮數,除非你征服天下,才能推廣自己的價值觀和周公之禮呀。

袁業泗噓一口氣,感謝徐閣老給自己解圍,只聽徐光啟繼續道:「故而對金人鳳求凰一事,鴻臚寺自感事關重大,不只是設計你等三人終身大事,更是涉及到兩國關係,涉及到萬千百姓生死,尊小節抑或持大義?小孫大人以為如何?」

我草!老子個人的婚姻問題,居然涉及到國家層面了,儘管明知道這是多爾袞噁心自己,孫銘卻還真的無法拒絕。金人的條件讓滿朝文武都動心了,換做是太祖高皇帝和朱棣的話,肯定把這種事當成笑話。

現在卻不是那幾位硬鋼的皇上陛下啊,眼下的崇禎皇帝算計臣子招數多多,讓他跟金國人硬鋼,他還真沒那個底氣。一個是軍方不給力,打一次輸一次,最精銳的部隊還都去鎮壓農民起義軍了,在女真人那邊着實缺了點底氣啊。

而徐光啟所說的,則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人家說了,你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過是私人私德的小節罷了。而銘公子跟公主的婚姻,卻依然涉及到了國家大義,涉及到千萬人的生死,如此誅心之問你如何抉擇?

咋選都是錯!孫銘忽然道:「如柏,字子貞,成梁第二子。由父蔭為錦衣千戶。嘗與客會飲,炮聲徹大內,下吏免官。再以蔭為指揮僉事。數從父出塞有功,歷密雲遊擊,黃花嶺參將,薊鎮副總兵。萬曆十六年,御史任養心言:李氏兵權太盛,姻親廝養分操兵柄,環神京數千里,縱橫蟠據不可動搖。如柏貪淫跋扈尤甚,不早為計恐生他變。帝乃解如柏任。於是成樑上書乞罷,並請盡罷子弟官,帝慰留不許。久之,起故官,署宣府參將。引疾歸。」

呃!朝堂上文武百官都一愣,誰也不知道孫銘說的是啥,這個是《明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六》中記載事由。一般人還真不知道,畢竟清朝順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才設立明史館纂修明史,明史成書在公元1739年。

小孫大人實在是沒轍了,一着急把這段明史背誦出來,不過他堅信這種事官家肯定有廷議記錄的。孫某人想的沒錯,明初曾專設起居注,不過後來漸漸廢棄,但是朝中大事特別是涉及到邊關大將這種事,起居注還是要有記載的。

孫某人賭對了!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李標發聲:「小孫大人果然博聞強識,居然記得李如柏舊事,一晃兒其人死去十二年了。」

大家終於明白了,感情孫銘拿李如柏舊事說事,這個還真的是個麻煩。李如柏娶了努爾哈赤的侄女,於是在戰事不利的時候,當年的御史任養心就跳出來了,說他因為跟后金的姻親關係,寧可自己戰死也要幫助娘家人,這個純屬扯淡。

現在孫銘拿出來說事,就是打各位大人的臉,當年為了安撫女真人,為了追求遼東的安寧,鼓勵甚至縱容如日中天的李家,跟女真人結下姻親,後來金明交惡,你們把李如柏當成破抹布扔了,現在要把我也當成抹布么?

崇禎皇帝臉色非常精彩,李如柏畏罪自殺是十二年前的事情,那時候的他不過十歲,怎麼可能知道這種事?然而孫銘比他還年輕八歲呢,那一年孫銘也不過兩歲,卻能如數家珍,足見這位孔目還是很用心的。

周延儒摸摸鬍子:「李如柏乃是畏罪自殺,當年與金軍薩爾滸之戰,命李如柏引軍防懿路,出鴉鵲關甫抵虎攔路,未遇敵即潰死者千餘。罪行昭彰無人可以為其翻案,小孫大人莫非另有說法?」

老周果然給力,一句話把孫銘懟回去,已經是蓋棺定論的事情,你敢為李如柏翻案么?在歷朝歷代翻案這種事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你是為死去的人,最少也是失勢的人禍團隊翻案,翻盤之後你有什麼好處?

不翻盤壞處倒是大大的,所以蔡國用很是着急,這個學生還真是讓人頭疼啊。一次次讓人不省心,現在還為自己挖坑,結果被老周抓到把柄,看你怎麼辦!

只是孫公子卻不在乎:「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誰敢說自己征戰無敵?誰敢說自己百戰不敗?你?你?還是你?敗了就是敗了,某些人卻從姻親找原因,無端臆斷李大人通敵,我倒想問問各位老大人。也都是幾十歲的人了,可曾聽說過,有人為了小妾的族人打勝仗,寧可葬送自己性命的?來來來各位御史大人出來走一波,跟我說說此事有幾分冤屈,有多少真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生存危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生存危機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3章 舊事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