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換了古籍和文物

第502章 換了古籍和文物

「……金圓券大幅貶值,滬都民眾爭相擠兌美金和金銀,民擋……」聽稱呼就能聽出這個電台廣播是屬於先鋒軍設在魔都的先鋒電台。

這也是先鋒軍設在華夏的唯一一座大功率中波廣播電台。

雖和東聯國遠隔萬里,電台的節目在經過相關設備調製放大后,在東聯國的收音機中傳出的聲音依然清晰。

東聯國的中-央廣播電台也播放華夏相關信息,但很多人更喜歡收聽差不多和魔都同一時間直播的先鋒電台。

「這是我的錯呀!」翁紋灝向椅背上一靠,長嘆一聲道。

「詠霓兄,此系宋孔亂政,何干卿事?」胡正之勸了一句。

他這句話已經算委婉了,雖把宋氏提到了前邊,卻一直沒提蔣。

金圓券體系已經開始崩潰,翁紋灝背鍋辭職,眾人都知道背後是誰的問題。包括孔貪之風,也不過是手套厚了點。為了軍費,老蔣也算拼了,明知道吹爆金圓券是飲鴆止渴,也顧不上了。但他還是高估了自己千瘡百孔的根基,親兒子去魔都打老虎,都不得不敗退下來。

旁邊陳不雷一聲不吭。這一段時間,他一直如此。

11月中旬他自殺被先鋒軍潛伏人員救回,之後以治心腦疾病為由,空運送到了公認亞洲醫療技術水平最好的東聯國。這一段時間他一直待在清邁,平時也就看一看附近大學的館藏古籍,極少和其他人打交道,連葉關的拜訪也拒而不見。

聞聽翁紋灝來,才坐火車來到萬象迎接。

當初他向老蔣推薦的翁紋灝,前一段時間翁紋灝背着黑鍋下台,他心中有愧。有人猜測他自殺,這也是其中一個原由。

「還是我太不小心了。」翁紋灝張口欲言,卻又合上,搖搖頭,心中措辭了一陣,才半吐出了一句,沒有點明哪裏不小心。

他從一個學者躍升為高官,是受了老蔣的提拔之恩,再怎麼失望,也秉承著一個舊文人的習慣,不會在外人面前對老蔣吐槽。

這一次辭職凄涼之餘,他還有些不甘心,且觀察華夏局勢,來東聯國也是以退為進,對先鋒軍給的位置並不感冒,希望重回華夏政壇,自然不會在外人面前對宋孔等大佬多加嘲諷。

尤其是胡正之來東聯國,本來就是穩定新加坡的大公報局勢。

先鋒軍崛起后,大公報也抓住了機會,在二戰結束就在新加坡創建了大公報的東聯國版。只是大公報的重心還在華夏,在東聯國也競爭不過先鋒軍自己的核心報刊,一直都是不溫不火。前一段時間,大公報改變立場,所以被老蔣不斷封殺。大局變動下,各方勢力都在找退路,大公報人也把重心挪向外邊。

原來香港是個最後的選擇,現在多了華人文化更為集中的東聯國。胡正之親自來主持東聯國大公報,壯大力量。

此次翁紋灝來,怎麼說也是一個熱點新聞,他也接受了大公報的採訪,在大公報的立場有了變化之際,翁紋灝的一些話真不適合說。

「原本說好的一共才發行20億金圓券,才不到一個月就發出了16億,之後又是上百億的發行,這金圓券欲以何取信於民?」胡正之沒有再點名,但眾人都知道沒有老蔣的點頭,怎麼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

「風雨飄搖,國事艱難。唉!」翁紋灝長嘆一聲,沒法再說。

他之前管理經濟對現狀最清楚,金圓券出問題,說到底還是老蔣沒錢了,把金圓券好好一個平息戰後混亂經濟的有效手段,當成了斂財的手段來用。

「當初抗戰勝利,百廢待興,有些人卻主動挑起了內戰。數億美元的援助不救助民生,發展經濟,卻全部換成美式武器,還上下其手,拉來一些劣質貨糊弄。民心已失,怎能不敗?」和胡正之一起來的王雲生憤然道,「北地已失,半國易手,本已經濟困頓,某些人偏偏繼續短視,連江南半壁也要葬送。」

作為大公報的第二代核心,狂傲的王雲生得罪了不少人,他不願去施行殖民統治的香港,自請來東聯國。

聞聽他一向佩服的陳不雷也來了東聯國,這幾日正在那邊拜訪,這一次也隨着陳不雷一起來了。

到了40年代末,大公報的重擔已經壓在了他身上,此時遠離華夏,心頭輕鬆,不介意嘲諷幾句。

以前美國牽頭禁華夏的軍售,不過是為了卡蘇俄對北方的支持。暗中雙方都有小動作,但美國人更貪婪軍售的利潤,把不少的二戰廢舊物資高價賣給老蔣。

雖然這部分已經比原品降了不少,但在戰後物資大處理的大背景下,尤其和先鋒軍購買的那些美援戰後物資的價格比較,在內外勾結上下其手中,老蔣無疑當了不少回冤大頭。

像前一段時間美國以原價百分之一的價格處理馬里亞納群島剩餘彈藥這樣的好事寥寥無幾。也就是這一段時間眼看着老蔣敗仗越來越多,美國才支援力度加大了。這幾天王雲生還剛審核通過了大公報報道美國援助老蔣五萬噸小型武器和相關彈藥的新聞。

「世事難料呀!對了,詠霓兄,聽說先鋒軍早早就把金圓券和法幣都兌換出去了?」大公報老底還在華夏,胡正之不欲得罪太過,岔開話題道。

「嗯,有一部分兌換了。」翁紋灝點了點頭道,「不過不是兌換金銀和美元,而是兌換了古籍和文物。」

這個消息很多人參與其中,並不算秘密。

先鋒軍和華夏經濟來往密切,雖然以貨易貨為主,但免不了記賬平衡,先鋒軍官方早就提醒了風險,民間也還是免不了收取法幣和金圓券,大量移民也帶來了大量的這類廢紙貨幣。

老蔣那邊雖掛着兌換規矩,但普通百姓靠個人手段很難實施,還是先鋒軍官方組織了起來,限量處理這些紙幣,從民間廉價收兌,集中起來直接和老蔣那邊打交道。

這麼大的量,老蔣那邊乾脆就賴賬,金銀和美元這樣的硬通貨根本不可能給。

來回談判了幾次,才定下了用來兌換古籍文物。

先鋒軍出手早,當初談判時這些紙幣還值點錢,而亂世之下文物古玩不值錢,為了解決這筆債務,連以前國家管理的那些廢紙堆也願意打包給先鋒軍。

這些若是流向西方,說不定還招來一片罵名,但先鋒軍那邊都知道是華人當政,時下已經很多人帶着文物去了那裏。

東聯國建國后更是建起了大小三十多座關於華夏文物的博物館。當初在日本取回被掠奪的文物,以及在戰後破敗的歐洲搜集來的華夏文物就散佈其中,有些館藏比華夏國內的藏品還豐富,引來眾多學者前來研究,順便躲避戰亂。

先鋒軍頭頂上也多了個保護和延續華夏文化的好名聲,吸引更多的人和文物集中。華夏國內不少學者甚至積極促進一些文物向更安全的東聯國流動。

在這朝不保夕的年代,國人對大量的文物古籍並不以為然。就算有些人重視,在很多人眼中,重視華夏文化的東聯比邊疆等地更像華夏的一部分。

老蔣那邊不想把這些留給北方,寧願選擇給先鋒軍,何況其中還有大把的利益可肥私。

先鋒軍也捨得砸錢,連宋孔的門檻都踩過去了,收集行動更加順利,甚至在一些人的運作下,連故宮打包移走的文物都有一部分被挪到了東聯。

「這裏確實有不少好書。」一直沉默的陳不雷突然開口道。

他已遊覽了多個博物館和圖書館,對先鋒軍收集古籍的這些行為印象很深。比起金瓷器物,古籍孤本更容易被戰火所毀。先鋒軍早早就組織人加以保護,即使國內孤本不會流出,也會有影像和抄本資料保存。這一點陳不雷倒是很贊同先鋒軍的說法,無論價格多麼高的古籍,內容才是文明之火的種子。

「哦?有時間一定要去看一看。」翁紋灝接話道,「聽說先鋒軍正在建設的國家圖書館,館藏古籍文獻會超過二百萬冊。」

「這是真的。僅僅先鋒軍從日本和西方帶回的古籍文獻就可能超過這個數。我記得對日審判時,上邊統計過,僅僅日本人從我國搶走的古籍就超過三百萬種,再加上西洋人掠奪的那些,再多的冊數也不稀奇。」王雲生忍不住嘆道,「幸好,先鋒軍對華夏文化很支持。」

「呵呵,先鋒軍對華夏文化確實支持。諸位也都聽說了吧,我們華人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可要在曼谷開幕了。」胡正之也呵呵笑道。

「是3號吧?那就是後天。聽說歐美一些名人也參加,我們可以一起去看一看。」王雲生也望向陳不雷鼓動道。他真希望家人半數都在華夏的陳不雷能走出自殺的陰影。

「不着急,電影節要持續半個月。最後幾天才精彩,而且接下來就是東聯國國慶了,一些節目會更精彩。」翁紋灝擺擺手,他更明白陳不雷的心病,「這幾日我打算拜訪幾位友人,這世道真的有些看不清楚了。」

這幾日國內傳來的消息更顯得老蔣衰敗,或許他避來東聯國要假戲真唱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42風起南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1942風起南洋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2章 換了古籍和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