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歷史的節點:夏熙宗與趙芳媛(二)

第96章 歷史的節點:夏熙宗與趙芳媛(二)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朕循聲走了過去,越是走近,聲音越是清脆、悅耳,這讓朕不覺加快了腳步,朕明白,這種心情叫做期待,朕在期待着這個神秘聲音的主人會是副什麼摸樣。在潛意識中,朕覺得能有這副天籟般聲音的女子,其容貌定是連天上的仙女也要遜色幾分。

但當朕真的走到那裏的時候,見到了那聲音的主人,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太俗了,實在俗不可耐!

面前的女子雖然身穿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宮女裝,卻生得柳眉鳳目、清麗無雙,此刻正在萬花叢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後宮也有不少善舞的女子,可在朕看來她們都沒有她此刻跳得好看。

舞蹈不是刻意,而是天然,表演顯得過於刻板就沒意思了。而這個女子,她的舞蹈則渾然天成,她就像一朵牡丹,是萬花之王,讓這御花園中明艷的百花都成了她的陪襯。

周圍的蝴蝶似乎都被她的舞姿迷住了,紛紛往她身旁飛去,繞在她的身邊一圈一圈的飛,更有甚者,停在了她的肩頭和指尖,那副情景可能只有畫里才有,看來愛美之心並非是人獨有的。

朕並不知道這女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來歷,但朕知道,今生她是朕的,朕要她做朕的皇后!……」

就這樣,夏熙宗在御花園中第一次遇見了趙芳媛,也是那時候,他便認定了趙芳媛一人做他的皇后。

而就在那天晚上皇宮舉辦的宴會上,夏熙宗才知道,原來白天見過的女子竟然是宴會上舞蹈的領舞,並知道了她的名字,趙芳媛。

確認之後,他更加高興了,酒席間藉著酒意,走上了舞台,與趙芳媛共舞了一曲。舞畢,他一把抓住趙芳媛的手,將她抱了起來,並在滿堂驚訝的眼神中,堂而皇之的將她帶回了自己的寢宮。

至此,趙芳媛開始了自己的后妃生涯……

歷史上,夏熙宗便以深情聞名,是夏朝歷代君王中著名的痴情帝王,在娶了趙芳媛之後,便專寵她一人,甚至將後宮妃嬪都一一撤去。

兩年後,正式冊封趙芳媛為皇后時,後宮已無其他妃嬪,這一點是歷代夏皇中的特例。

從傳統上看,夏熙宗一改傳統,打破了夏皇後宮妻妾成群的制度,只留皇后一人,並且之後的幾十年,不曾納過任何妃嬪,切實的踐行了一夫一妻。

因為他的這個舉動,成為後世崇尚一夫一妻的女子們所認可的好丈夫的典範。可同時,正是因為夏熙宗僅有的五個孩子都是同趙芳媛所生,致使後來趙氏外戚干政,甚至差點顛覆夏朝,所以熙宗獨寵趙芳媛的這一舉動也被後世所詬病。

而根據歷史記載,兩人的結合確實遭到了朝堂諸多勢力的反對,當中就包括輔政大臣集團,其集團首領、兩朝元老侯陽懿,時任太尉、尚書令、吏部尚書等職務,同時為閣部宰輔。

侯陽懿是夏朝歷史上的名臣,也是夏平宗太元之治的幕後,被稱作太元之治的總策劃師,更是當時朝堂老臣之首,在官場上很有名望,加之更兼任吏部尚書,天下大半官吏都出自他的門下。

這也是夏熙宗忌憚他的原因,他也知道,侯陽懿是出了名的賢臣,絕不會起謀逆的心思,這一點夏熙宗是放心的。

可侯陽懿的勢力實在太大,別說地方上,就連朝堂里多是以他馬首是瞻,自己這個皇帝根本沒有一點威信。

原本有這樣一個賢臣輔佐,做皇帝的更應該放心才是,這也是侯陽懿等老臣想不清楚皇帝對他們到底不滿意在哪裏的原因。

這一點,李弘倒是很能理解,大家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人就是有衝勁,敢想敢做,不怕失敗就怕沒有機會,所以他們不想過着事事都被人掣肘、被人安排好的生活,可是侯陽懿他們卻不明白,因為他們早已忘記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事。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中,熙宗已經在朝堂上提拔了不少自己的人,屬於他的臣屬集團漸漸浮出水面,他們主要以豪門中不受重視或被某些重臣以這種那種的原因壓制、懷才而不遇的人,以及寒門子弟所組成。

那時的朝堂,兩個黨派之間的爭鬥尚不明顯,但這件事總要有個導火索,於是,熙宗便決定從納趙芳媛為妃這件事開始,正式向前朝老臣們宣戰!

他要成為一個皇帝,便要真正君臨天下,而其前提是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必須擁有決策權和主導權,要是這些權力都在別人那裏,那他這個皇帝便是名不符實。

而如果,連在後廷這種問題上都不能自己做決定,那說實話,他寧願把皇帝的寶座扔給別人。這樣說雖然顯得很不負責任,但根據手札上,他所記錄的,當時的心情確實是這樣,將心比心,李弘能理解他。

兩派就這一問題在朝堂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最終兩派各讓一步,侯陽懿同意夏熙宗將趙芳媛納入後宮,而夏熙宗則打消原來直接封趙芳媛為皇后的想法,改封昭儀,為九嬪之一。於是,趙芳媛便從初入宮時的正八品采女,一下子升為了正二品昭儀,距離正一品的夫人,也就是後宮四妃只差一步之遙。

由於日後的變亂,使得宮中畫有趙芳媛的畫像均已失落,這個女子的美貌只有通過李承志的筆尖描繪出來了。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芳媛光彩的做了昭儀,趙家自然也沾了她的光。趙芳媛之父,在她被封做昭儀沒兩個月之後,就被調到了京城,封為武鄉侯,不用幹什麼事,直接享受一品侯爵的待遇,其母受封為一品誥命夫人,趙家的門楣跟着光鮮亮麗起來。

在如願納趙芳媛為妃嬪之後,夏熙宗又再度投入到與前朝老臣們的鬥爭中去了,而這一次,他不再是一個人,在他的身後站着忠心且龐大的臣屬集團,再加上一個站在幕後的軍師為他出謀劃策。

夏熙宗廣平四年,元歷1191年,突厥起大軍三十萬進攻疏勒,疏勒不敵求助於夏朝。正當朝堂上下為是否出兵而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夏熙宗卻以「軍情如火」為由,越過中書省和兵部,直接向駐守在北境前線的左驍衛上將軍呂奉下令,命他即刻開拔援救疏勒。

當皇帝的這個命令傳到輔政大臣們的耳中時,想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並不是他們不想援助疏勒,而是此時夏朝正遭遇着罕見的糧食欠收現象,國家財政陷入了危機,這個時候起大軍與突厥為敵絕不是明智之舉。

可呂奉大軍已經開拔,就算派出快馬,恐怕也已經來不及了。而讓侯陽懿想不通的,是這次皇帝下令的時機居然如此快,快到他們來不及反應,這背後難道有人指點?

只怕侯陽懿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在後廷當中,有一個女子的膽色和決斷力更勝於他們這些滿朝大丈夫。

想到這裏,霍雲便不禁搖了搖頭,這恐怕是侯陽懿一生中做出過的最錯誤的判斷。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疏勒向來與夏朝交好,是夏朝的臣屬國,而突厥則是夏朝的死敵,沒理由臣屬國被死敵進攻,夏朝卻作壁上觀,如果坐視疏勒被突厥吞併,那讓其他臣屬國怎麼看待夏朝,這是其一。

其二則是從軍事角度來看,疏勒處於北方草原與西境戈壁中間的狹長地帶,地理位置重要,突厥無法在北境打開局面,便想通過擊敗疏勒獲得西進的道路。突厥國力強大,西境諸國都不是其對手,而如果讓突厥憑藉軍力強迫西境諸國向它臣服,那麼夏朝便將面臨突厥的兩面夾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朝風雲之弘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皇朝風雲之弘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96章 歷史的節點:夏熙宗與趙芳媛(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