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第496章

好了,不說這些題外話了,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宋朝,簡而言之,就是王華買爹,最後買來一個皇位的故事,所以最後給大家簡單的總結一下有關宋朝皇帝的歷史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是他簡介建立了宋朝,也是大宋的第一位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的話,不用多說,大家都認識,河南洛陽人,出身軍人家庭,北宋開國皇帝,軍事家。

高祖趙朓,祖父趙敬,父趙弘殷時遷居洛陽,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

祖籍河北涿州,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

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喜愛武藝,得到了郭威的賞識。

后他又參預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重用為典掌禁軍。

到了周世宗柴榮時,他又因戰功而升任殿前都點檢(殿前司的最高將領),掌握了後周的兵權,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

此後周世宗死後,其子柴宗訓繼位,時僅7歲。

趙匡胤和弟趙匡義、幕僚趙普密謀篡奪皇位。

因此在公元960年正月,鎮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有人來汴京報告說,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擊後周。

後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禦敵。

甲辰日,行至陳橋驛,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40里處,駐宿,第二天黎明,陳橋驛四周突然呼聲大起。

趙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見眾將一個個手執武器,列隊站在庭前,以趙匡義和趙普為首齊聲說道:「諸將無主。願請點檢做天子。」

眾將又不等趙匡胤回答。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身上。然後一齊下拜,高呼「萬歲」。

不用多說,這一件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接着,趙匡胤帶領大軍返回汴京,後周大臣韓通聞變,忙從內廷飛奔回家,準備組織兵力對抗。

走到半路,趙匡胤部下就將他殺死,宰相范質、王溥在威脅下屈服。

正月初五日下午,趙匡胤廢去柴宗訓,稱帝,建國號為宋,定都汴京,史稱北宋,建年號為「建隆」。

趙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便對趙普說:「我睡不着覺,因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六趙匡胤:「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此後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首先擊潰了後周殘餘勢力李筠、李重進等的反抗,然後採取「先南后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

先後攻滅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

趙匡胤之後,就是其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了,此人算是宋朝歷史上毀譽參半的第二位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后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駕崩后,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

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遺憾的是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

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自詡詳細信息的話,他是宋宣祖趙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宋太祖趙匡胤之弟。

後晉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於開封府浚儀縣崇德坊護聖營官舍。

開寶九年(976年),太宗把這天定為「乾明節」,淳化元年(990年),又改為「壽寧節」。屬豬。

起初,太宗之母杜太后夢見神仙捧著太陽授予她,從而有娠懷孕,直到太宗出生的當天夜晚,紅光升騰似火,街巷充滿異香。

因此宋太宗從小聰穎和不群,與別的孩子遊戲,都畏服於他。

到太宗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封為晉王,曾參與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太宗治政有為,不善武功。

太宗即位后,繼續進行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力,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

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因為急功好利,幾次北伐攻遼都受挫,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傷,乘驢車逃走。

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

因此太宗轉而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當然了,他的執政措施,還得從他的繼位說起,因為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後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

這一特殊的繼承結果對大宋朝的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此點甚至在太宗個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太宗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976年11月15日)—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2年。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癸巳(997年5月8日),太宗駕崩於萬歲殿,殯於殿之西階,廟號太宗,群臣上謚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十月十八日己酉,葬太宗於永熙陵(今河南鞏義西村鎮滹沱村東北)。

再往後就是宋真宗趙恆,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繼位,1022年駕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裏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宋,但因真宗懼於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000文學www.000wx.com

歷史上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真宗後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趙恆的話,公元968—公元1022,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稱宋真宗,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

最初並非皇位繼承人。宋太宗最初立長子趙元佐為太子,但因趙元佐後來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傷人及在宮內縱火,最後被廢。

太宗再立次子趙元僖為太子,但趙元僖又早逝。趙元僖死後,太宗才立三子趙德昌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劍傷再次複發而駕崩,趙德昌繼位為帝,改名為趙恆,是為宋真宗。

宗室譜名趙德昌,太宗繼位后改名趙元休、趙元侃。

繼位前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曾用年號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

在咸平年間,治理有方,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史稱「咸平之治」。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的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於距首都汴[biàn]京,今河南開封,三百裏外的澶淵,今河南濮陽縣西。

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向遼進貢白銀三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歲幣」,來換取與遼之間的和平,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chán]淵之盟」。

此後,宋遼均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休養民生,北宋也逐漸進入經濟繁榮期。

後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蠱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

到公元1021年,宋真宗病。戊午日,命太子趙禎繼位,乾興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駕崩於汴京宮中的延慶殿,享年55歲,在位25年,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義市東南蔡家莊,。趙恆死後謚號章聖元孝帝,廟號真宗。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此後就是宋仁宗趙禎了,也是開創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3歲。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時候宋朝面臨官僚膨脹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爭卻又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邊患危機始終未除。

後來雖一度推行「慶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為永昭陵。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宋仁宗(1010—1063),即趙禎,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為太子。乾興元年(1022)即位。

天聖、明道10餘年間,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他在位期間,宋代科學文化有一定發展。

但各種社會矛盾也進一步尖銳,土地兼并日趨嚴重,皇佑元年,1049,全國軍隊總數增至140萬,達到北宋養兵的高峰。

軍費開支占財政收入的十之七八。官員數目也超過真宗時約一倍。

康定、慶曆年間,西夏幾次大舉進犯,宋軍都大敗,后與西夏訂立和議,每年給西夏大量銀、絹、茶。

對遼也屈辱求和,增納歲幣。農民起義、兵變、少數民族反抗鬥爭,一年多於一年。

為了解決統治危機,仁宗曾於慶曆年間,任用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充執政,企圖對吏治作一些整頓,史稱慶曆新政,但很快就取消了。仁宗懦弱無能,在位雖長達42年,卻無所作為。

不過在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

仁宗問從哪裏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000枚,每枚錢主幹。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

再就是宋英宗趙曙,此人怎麼說呢,算是空有一番抱負卻英年早逝的皇帝吧!

宋英宗趙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實,后改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

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實。1050年為岳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使。

1055年立以為嗣。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楊延昭等。

英宗趙曙是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濮安懿王趙允讓的兒子。嘉祐七年,1062,立為皇太子,封鉅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

生平的話,宋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北宋第五位皇帝,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個兒子,天聖十年,明道元年,壬申年正月三日甲戌,1032年2月15日,生於宣平坊宅第嘉祐八年,1063年,,英宗把這天定為「壽聖節」,屬相猴。

最早,濮王夢兩龍與太陽一起掉落下來,用衣服裝住了它們,到英宗出生時,赤光滿室,有黃龍在赤光中遊走。

英宗於嘉祐八年四月一日壬申,1063年5月2日,—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在位,當政共計4年。

年號治平:治平元年正月一日甲辰,1064年1月21日,—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年號使用4年。治平三年,106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尊號體乾應歷文武聖孝皇帝。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英宗崩殂於福寧殿,享年36歲,殯於殿西階,廟號英宗,群臣上謚憲文肅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癸酉,葬英宗於永厚陵,今河南鞏義孝義堡,。

元豐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謚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英宗不是仁宗的親生兒子,本與皇位無緣。

作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繼承大統的皇帝,應該說,他很幸運。

但不幸的是,他體弱多病,繼位之初即大病一場,而不得不由曹太后垂簾,后雖親政,不久便病故,在位僅5年,這在兩宋諸帝中也是鮮見的。

英宗同他名義上的父親仁宗一樣,也是一位很想有所作為的帝王,但他近乎偏執地恪守孝道,使得他即位之初便與曹太后矛盾重重。

親政不久,更是演出了一場震驚朝野的追贈生父名分的鬧劇。

等到這場爭議得以平息,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於是,振作國勢的改革大業只好留給他的兒子宋神宗去完成。

……

……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買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買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6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