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章 又半月

第1939章 又半月

雖然袁紹沒有說是賞什麼,而且賞賜的也只是高覽,可是在這些將領的眼中,袁紹這是對於他們這些將領的重視,而且也是給了一個機會,那可是千金啊!多麼大的富貴,怎麼能夠不心動?!

而之後的半個月,袁紹的士卒可以說是遭受了巨大的損傷,不包括傷兵在內,戰死之人已達數萬,而且現在在營內能夠行動的人員則是兩萬左右,甚至不足兩萬人,而這些全部都是因為白馬義從的出現,而且交戰的次數也不算多,就五六次,可是卻付出了極大額代價,這可是讓袁紹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而且為了彰顯出自己軍伍並沒有受到那麼大的損傷,袁紹甚至還讓一些雖然沒有戰力,卻至少能夠站着的士卒去撐場子,這樣才使得公孫瓚不敢帶着兵馬直接衝擊,當然這也跟袁紹不知道公孫瓚那邊傷亡情況有關。

公孫瓚那邊的傷亡情況,雖然騎兵還有不少,至少萬餘人,可是步卒卻是減少了很多,至於緣由則是公孫瓚為了減少在戰鬥的時候袁軍弓箭手對於騎兵的傷害,所以每次都讓步卒涉水而過,也正是因為這些步卒這樣的作為,才讓袁紹每次的弓箭手要牽制界橋這一點沒有辦法做到,可是現在公孫瓚除了兩萬左右的騎兵之外,便是剩餘萬人左右的步卒,這些步卒,公孫瓚可以說是已然不想去動了。

至於緣由就不必多說了,首先個個都帶着傷,就算是上戰場也是成為靶子而已,接着便是需要步卒來駐守城池以及地盤,所以要是再繼續損失下去的話,公孫瓚這一場戰就難打了,故而現在公孫瓚其實也很猶豫,要是只有騎兵的話,那麼要怎麼作戰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自己的傷亡,同時能夠加強對於對方的打擊呢?要知道公孫瓚想要有着步卒是很困難的,不過很快公孫瓚便是眼光閃爍了一段時間后,在當天便是有着千騎離開了營地。

而在之後的時間內,公孫瓚以及袁紹都極為安靜,並沒有發生什麼戰事,不過這也正常,畢竟需要時間來讓士卒休息,而公孫瓚那邊也是如此,雖然糧草不足,甚至也就剩下一個月左右的糧草,可是通過之前那麼多的戰事,公孫瓚多少也感覺到真正的決戰即將展開,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下達那樣的命令,畢竟。。。。

而在數日之後,公孫瓚出去的千騎回到了營地,不過同時回來的卻是有着千餘名百姓之類的存在,他們其中老弱婦孺皆有,就是沒有輕壯之人,當然多為婦女或者是老者,這些人被帶回來之後,公孫瓚並沒有去管,因為這些人的作用便是在到達的時候已經決定了。

而袁紹的營帳之中,則是可以說每一夜都是在等待着消息,因為在之前的一次營帳會議之中,袁紹再次詢問出是否有人有辦法,並且提高了賞金,一千五百金,同時還有着其餘的賞賜之後,便是有一名將領提出了自己的方法,那名將領叫做鞠義,原本是韓馥之將,之後投效在他袁紹的帳下,而正是因為他是投效之人,並且原本在韓馥帳下並沒有多大的功勞,或者說是什麼明顯的才能,所以雖然此番跟着一同出征,卻也最多就是能夠讓袁紹等人知道其實習武之人這一點,至於勢什麼的,則是沒有過多在意。

畢竟能夠背叛自己原本的主公而投效他人,那麼便是有些難以保證其不會背叛自己,當然要是因為兵敗而被抓之後才投效他人,可能於他人看來是不得已而為之,可是鞠義可不是,他是自己在袁紹並沒有出現什麼圍城之類的情況下投效的,雖然在袁紹這樣主公眼中是識時務的做法,不過卻也只是在當時罷了,一旦時間久了,那麼便是心中多少會有着一種對方的確識時務,可正是因為識時務,所以才有可能在自己處於弱勢的時候背叛自己,至於顏良這些將領則是對於鞠義極為不滿,或者說是極其看不起他,因為這樣的做法不符合他們對於將領的認知,當然也就高覽對待鞠義屬於普通範疇,不好,卻也不會刻意針對。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名將領,在袁紹提高了獎賞之後,給袁紹提議了一個方法,那便是召集千名足夠強悍的勁卒,同時還有數百的弓箭手,最好的弩手,之後選擇跟公孫瓚的兵馬硬碰硬,也就是說進行挑選,最後以不足兩千人的兵馬去抵擋公孫瓚的騎兵,甚至是擊敗公孫瓚的這些騎兵,甚至在那個時候鞠義下達了軍令狀,而鞠義能夠做到這樣的事情,他袁紹也願意賭一把,故而大力支持,人員的挑選以及訓練,還有物資全部都首先提供給鞠義。

因為袁紹多少被打怕了,公孫瓚可跟袁紹不同,在之前的戰鬥之中,公孫瓚曾經親自帶領騎兵直接進攻,而袁紹並沒有這麼做,當然當時公孫瓚並不是直接就是進攻,而是在開戰一小段時間之後才進攻的,而在發現這一點的時候,袁紹更是直接命令顏良帶領步卒去阻擊公孫瓚,至於最後的結果是,袁紹還派遣了文丑帶着所有騎兵一同前往,才將公孫瓚的兵馬攔住,那個時候袁紹總算是見識到了白馬義從的真正實力。

身為白馬義從的訓練之人,公孫瓚親自帶領所能夠形成的戰力自然更強,而且軍伍更加井然,同時配合也是更加默契,那一場戰鬥彼此之間的戰損差距極大,要不是文丑帶着騎兵在之後發動攻擊,將原本即將要從那混亂的界橋上而衝過來的公孫瓚麾下騎兵攔住的話,那還真是麻煩,當然那個時候顏良並沒有在地上行走,而是騎着馬匹,並且之後糾纏着公孫瓚,更是讓步卒將眾多白馬義從都糾纏在界橋上,要不然文丑還不一定擋得住。

也正是因為文丑所阻攔下來的騎兵多數是普通的騎兵,而且數量並不多,畢竟有着白馬義從以及顏良為主的眾多步卒在界橋上混殺,能夠衝過去的騎兵太少了,至於公孫瓚營地的兵馬則是沒有去進攻,畢竟騎兵不能夠從河水那裏度過,當時那裏的河岸的袁軍則是以弓箭擊敵,並且還有着步卒在那裏,更是能夠看到不少的盾牌手,顯然就是在防止騎兵衝擊,而從界橋過去則是被那混亂的場面阻礙,所以也沒有辦法,不過這只是沒有辦法衝擊過去,不過慢慢過去還是可以的。

當初也正是因此公孫瓚的壓力才不會那麼大,能夠專心應對面前的顏良,而正是如此,文丑的騎兵才會一直都在那裏,要不是公孫瓚在發現自己麾下的騎兵在一點點送死,不斷地削減着數量的話,公孫瓚還真會一直打下去,畢竟顏良這個傢伙可是將公孫瓚壓着打,至少公孫瓚感覺到不小的壓力,而自己一名有名的白馬將軍被袁紹麾下的一名將領壓着打,公孫瓚怎麼可能服氣?不將對方殺了,他公孫瓚的威信還要不要了?!

不過正是因為發現騎兵的削減,所以公孫瓚便是下令退兵,雖然當時公孫瓚主動出擊對於士卒的士氣有着極大的提升,不過卻同樣有着壞處,而正是因為這個壞處,袁紹才一直都沒有主動帶領兵馬出擊,因為身為主公能夠對於士氣有着極高的提升,可要是進攻失敗,那麼下一次士氣的提升便會下降,袁紹需要一個真正的時機,而不是去送死,他還想要贏。

故而便是需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第一次的主動帶領兵馬進擊,能夠最大效率的鼓舞士氣,也就能夠讓己方的戰力有所提升,至少不會出現潰逃的現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向天傳之三國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向天傳之三國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39章 又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