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蕩平塞北

第805章 蕩平塞北

科爾沁草原,華國對牧民部落的收編政策並非不給活路,卻也算不得寬容,而一如既往的改土歸流,更非所有部落頭人所喜。只是,有了宇文單於廷的那場一觸即潰,兼有宇文悉獨官的西北遠遁,素來尊重強者的草原人民,大多數還是很快調整了心態,果斷棄了宇文政權,改投了華國治下。

不消說,改換門庭的第一件事,便是部落中的青壯牧騎被抽調加入革面軍,其中便不乏大量單於廷之戰後的逃騎。而沒了主力牧騎的部落,則成了沒牙的老虎,隨着一批批後續血旗輔兵的進駐,其改土歸流併入華國的進程,自也再難反覆。

當然,哪兒都有不識相的,不乏宇文氏的嫡系部落妄圖維持先祖榮光,也不乏些許部落頭人不甘放手既得權利,他們自發聚兵,少則數千,多則上萬,試圖對抗東路軍的收編。可惜,面對遠戰近戰皆高出一籌的血旗騎軍,乃至越來越多的「革面軍」,甚或昔日友好部落的反水出賣,群龍無首的他們毫無兵力優勢,戰力更是不足,只有曇花一現的份兒。

祖逖殺起胡人同樣毫不手軟,但凡單於廷戰後依舊起兵抵抗的部落,一旦失敗,其所有老弱婦孺貶為奴隸之餘,所有高過車輪的男性族人皆斬,首級頂樁示眾,其中一顆就屬於那位倒霉催的宇文斯律。縱是那些知情不報亦或略通款曲的部落,也會受到連坐嚴懲,甚至頭領滅門,舉族貶奴。

一時間,宇文故地的大草原陷入了一片血色恐怖。胡人們如何見過如此心狠手辣的漢人政權,哪有傳說中的仁義,簡直比他們胡人還要胡人嘛!既然華國漢人也非不給活路,誰還放着安生日子不過,去瞎吵吵什麼草原是草原人的草原呢,生存下去才是胡人們的第一要素嘛!

由是,在東路軍的赫赫軍威與血腥震懾之下,骨子裏務實求存的胡人們愈加配合,所謂的獨立反抗轉眼消逝。甚至,那位已在遼河下游徵到四五萬牧騎的宇文曲雲,也在麾下牧騎直接成為平民,以及一應頭領成為公民或榮譽公民的條件下,明智選擇了率眾投誠。

沒辦法,宇文悉獨官遠遁了,遼河與白狼水也被血旗水軍給封了,頭頂上還蓋着殺人如麻的祖逖東路軍,即便他宇文曲雲有骨氣講氣節不肯投降,麾下那些各部頭人也會為了自家部落而翻臉,將他宰了再去投降,他宇文曲雲又何必枉送性命不討好呢...

花開數朵,各表一枝。三月初四,就在東路軍大戰宇文單於廷的三日之後,也即血旗東路軍的出動消息傳至段氏鮮卑王庭的當日,一直大放煙霧彈的華國,終是撕下一切偽裝,遣出中、西兩路大軍,合步騎水四十餘萬,在紀澤與孫鵬的統帥下,分別從並朔與幽州出塞,殺往了段氏鮮卑與拓跋鮮卑。

相比全無防備的宇文鮮卑,拓跋和段氏兩部鮮卑的準備工作顯然充足得多。儘管各有所轄部落動作拖沓,兩部算上常備精銳在內,還是分別聚集了十五萬與十萬青壯牧騎。只是,他們兩部正對華國重心之地,所需應對的大軍尤其是騎軍也是遠過東路軍。

且說西路軍方面,血旗軍兵分三股。其中,紀澤親率五萬禁衛騎軍與五萬戰輔步騎,西出軍都關直入大同盆地;梅倩則率陸六全騎軍群與十萬輔兵騎卒出雁門,一路東向橫掃而進,並與紀澤所部合擊代地平城;另有劉琨率陸四步騎軍群與西北督府的十餘萬戰輔步騎,分兵北出朔州奪取敕勒川之餘,也負責對華國西北方向烏孫等胡人的防禦。

面對二十餘萬血旗大軍的合擊,有所準備的拓跋鮮卑果斷棄守了王庭平城,其大軍則不與血旗軍正面硬碰,只管沿途擾阻血旗軍,以掩護部族的老弱牛羊進一步北遷。怎奈紀澤與梅倩合兵佔據平城之後,立率十八萬血旗騎軍一人雙馬,沿着遷移痕迹一路北追,兵力與戰力上的明顯優勢,令拓跋鮮卑的沿途阻擾幾無效果,反被血旗騎軍好易通零敲碎打,損失不小。

三月十五,紀澤所率的騎軍主力,終於在古長城之北,北漠瀚海之南,追上了拓跋鮮卑的遷移部族,並與避無可避的十三萬拓跋主力大戰了一場。為了部族眷屬和生存之本,拓跋健兒們悍不畏死的開拼了;兵力優勢加上戰力優勢,遠戰近戰皆處上風,血旗軍兵們沉着冷靜的開屠了。曠野之上,怎一番血火燎原。

時至傍晚,干戈止歇,拓跋大軍雖給血旗軍造成了更多的麻煩與傷亡,但是,最終也只能如同宇文鮮卑一樣無奈折戟。戰敗的惟太后遂率一應老弱和牛羊,被迫向華國投降,倒是右賢王拓跋鬱律帶着七八萬殘軍,以及早有準備的補給,北入瀚海逃往了漠北。

一番大戰下來,血旗軍總計以近三萬人的傷亡,完全蕩平了拓跋鮮卑的塞北疆域,西至小金山,東至上谷郡,北至陰山一線,並得人口四十餘萬,牛羊馬匹無數。一應安頓俘虜不提,大獲全勝的紀澤卻未停歇,利用輔兵補充完畢戰兵減員之後,遂率近衛騎軍、陸六軍群及輔兵共計十萬,再度東進殺往段氏鮮卑...

再說中路軍,對於實力相對最弱卻地處塞北中部的段氏鮮卑,孫鵬並未逼迫過甚,而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劉靈率陸五軍群攜輔兵騎卒六萬,兵出盧龍塞,游擊糾纏段氏鮮卑的北遷部族,令其主力無力它顧;另一路則為水軍支持下的步騎大軍,出渝關殺入遼西郡境,一路收復遼西走廊。

其實,之所以對段氏鮮卑只是糾纏而非決戰,是以部族老弱拖累對方主力,令他們難以機動遠援亦或逃遁添亂,以便於血旗軍集中優勢兵力運動作戰。其中還有一個頗為要緊的地理因素,那就是段氏鮮卑疆域所對的北方沙漠,正是北漠瀚海最寬的中部地帶,只要兩頭掐住拓跋鮮卑和宇文鮮卑的地域,段氏鮮卑即便逃往漠北,血旗軍也會對他們的瀚海之旅樂見其成。

由是,當三月下旬紀澤大軍殺入遼西草原之際,三面楚歌加一面沙漠的段氏鮮卑幾乎已成瓮中之鱉。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其內部不可調和的產生了分裂,只是,這一分裂卻非你死我活,而是風蕭蕭兮易水寒。

黃沙滿目,瀚海無垠,段氏鮮卑的十餘萬騎正在沉默的跋涉入內。大單於段疾陸眷愴然回望,南方的草原卻是那麼的難以割捨。收回目光,他將視線落於身畔虎目含淚的段文鴦,不禁動情的執其雙手,喟然嘆道:「阿弟,往日權利傾軋,卻是迷了眼睛,今日一別,方知兄弟情深。無它,只願你能保重自己,也保重這些我所不能護佑的無辜族人。」

撲通跪地,段文鴦已然嚎啕:「大哥,文鴦縱是一死,也會竭力護佑族人!還望大哥珍重,實在不行,便一路向西,再向西!」

「阿弟,珍重!」段疾陸眷拽起段文鴦,拍拍其肩,遂翻身上馬,縱騎北去,俯仰間卻是留下了淚水點點。

是日,段氏大單於段疾陸眷與段莫杯等人率七萬精銳牧騎,以及些許健婦、少年,穿越瀚海逃往漠北,餘下的少數青壯和所有老弱,則由段文鴦等人率領,主動投誠華國...

「呃,段氏鮮卑這就解決了?嘿,連像樣的一仗都沒打呢,虧我等還趕得累死累活。看來,這些胡人也沒那麼悍不畏死,還挺懂得識時務為俊傑的嘛。」行軍中途,大軍稍歇,飲馬水畔,一身征塵的紀澤,卻是收到了段氏鮮卑不戰而敗的急信,不由片刻呆愣,繼而搖頭一笑,喟嘆不已。

小河彎彎,青草悠悠,聞言放鬆下來的梅倩,一身的肅殺氣勢頓變慵懶,更添別樣光彩。抿嘴輕笑,她不無捧哏道:「都說陛下仁德齊天,造福百姓,感化萬民,人皆思歸,不想在草原上也這般好使呢。」

「別,你夫君哪有那麼高大上,說甚感化萬民,倒不如說凶威滔天呢。」伸手撫了把梅倩的秀髮,紀澤笑道,「事實上,段氏鮮卑的這種分裂,與拓跋鮮卑最後的分裂相類,實乃雞蛋放入兩個籃子裏,為保證部族延續的不二法門,自保之策罷了。」

說笑間,紀澤自也不忘將消息傳諭三軍,大軍也由暫歇改為一日休整,這片原野上免不了歡聲雷動。只是,歡聲中竟還不乏嘆氣惋惜之聲,卻是不少將士為了軍功缺失而感到遺憾。

正此時,又有一份飛鷹急報送達。信報來自東路軍祖逖,原是宇文鮮卑敗逃之後,其東北方的夫余王坐不住了,主動遣使聯絡祖逖,欲想投誠華國,條件則是效仿百濟遷國海外。

同樣看了信報的梅倩,頓時更添笑意,不無揶揄道:「不愧是妾身的大英雄,陛下果然威加海內呢。看看看,這夫餘人咱們還沒打算動手,便自個兒巴巴趕過來跪拜了。只不知夫君這次又打算將他們安置在哪個蠻荒偏遠的犄角旮旯?」

「犄角旮旯?哼,天下雖大,犄角旮旯就很多嗎?我華國那麼多從龍公侯,都還瞪大了牛眼搜索著犄角旮旯呢。」紀澤卻是冷哼一聲,面帶不屑道,「即便僅是犄角旮旯,也該是我華夏正統的大好江山。昔年善待百濟予以遷國,一是實力尚欠,二是立為標桿,如今時移世易,沒有足夠談條件的實力,異族焉能再從為夫口中摳出肉去,還是跟三韓故王混去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乞活西晉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乞活西晉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805章 蕩平塞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