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后汪氏

二,皇后汪氏

皇后是一國之母,但是對自皇上登基的崇文元年就被冊為皇后從而正位中宮的汪氏來說,她還遠遠算不上是一國之母,甚至連後宮之主也都談不上。

按理說,這事頗有些奇怪,但是想想皇后的上頭還壓着兩位太后婆婆,這事就顯得太正常不過了。

汪皇后是個謹小慎微的人,她從七歲那年自己的母親亡故后,就被姨母陳太后(先帝文宗的皇后)接到宮裏養在身邊。所以她打從記事起,觸目所及的就是宮闈里的無休無止的爭鬥算計。偏偏她又是當年陳皇后的娘家姨侄女,自然而然被某些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剌,必欲撥除而後快!撥了她這根野苗子,既少了一個爭奪太子妃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對撫養她長大的陳皇后的重重一擊。

有一個時期,陳皇后差點地位不保,有人暗中稟告皇后,說皇上醞釀廢后,已經跟幾個親近大臣提過此事。

陳皇后因此惶惶不安,汪氏那時候親眼見到她姨母陳皇后整夜整夜的嘆氣,流淚,到了白天卻還得象個沒事人似的,去文宗的母親宋太后(孝貞景皇后)的宮中侍奉。

有一次宋太後生了重病,陳皇后竟是一連數月都沒有回過自己的中宮,她就宿在宋太后病床旁的小榻上,日以繼夜侍候在床前幃下,這番孝心孝行最終感動得宋太后老淚漣漣,喚來了兒子文宗皇帝,執手關照:老身有如此佳媳,何人敢輕言廢之。

有了婆婆宋太后的撐腰,陳皇后從而渡過逆境。儘管文宗日後益發寵愛周貴妃,冷落陳皇后,但廢后一事卻從此絕口不提。

陳皇后苦就苦在膝下無子,只生得一個燕國長公主,周貴妃呢,自嫁入宮中就接二連三的生,可惜都早早夭折,留下的一個獨苗苗,就是當今的皇上。

文宗皇帝龍馭上賓,當今皇上即位,生母周氏母以子貴,得已與嫡母陳氏並體同尊,形成兩宮對峙。剛當上太后的周氏咄咄逼人,凡事皆不肯居於陳氏之下,陳太後退避閑處,並不與周氏爭鋒計較。所以這十年下來,兩宮太后各居一處,倒也相安無事。

幸而陳太后高瞻遠矚,早早就布下一局妙棋,終使得汪氏安然上位,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雖然這一切,得來純屬僥倖。

當年,為了修好關係,她姨母陳皇后親自去向周貴妃說親,希望能將汪氏配許太子,從此永結兩家之好,不料周貴妃一口回絕!她以那種鄙夷不屑的口吻回復陳皇后:「既非侯門公卿之後,又非世族大家之女,如此身卑位賤,如何能入得太子的東宮?太後娘娘曾訂下儀規,後宮嬪妃當從清華之族勛貴之家選取,嚴禁私下採選招納,這禁牌就掛在後宮的宮牆之外,皇后豈是故作不知。」

陳皇后一頭碰了個釘子,嘴上雖然不說,心中實是氣恨不已,但是解鈴任須系鈴人,既然宋太后能訂立規矩,當然也能打破規矩,陳太後於是轉而央求宋太后出面。

面對宋太后,周貴妃還想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法子,說汪氏出身微賤,不配入東宮。不想反遭宋太后一頓怒責:中宮皇后的母家之女,有誰敢說不尊貴!

於是便以太后指配的形式,讓汪氏和永福宮唐氏,永慶宮李氏,永和宮孫氏一起成為太子的嬪妾之一,而太子妃宋氏因是宋太后的內侄孫女,早被文宗皇帝欽定為太子元配。本來只要宋氏在堂,中宮之位自然輪不到旁人去爭,不想太子妃宋氏是個多病殃子,只當了三年太子妃就撒手西去。

四個嬪妾都覬覦這空下來的東宮儲妃的位置,花盡心思,用盡手腕,想讓太子對自己情有獨鍾,誰知太子早被姓宋的病殃子弄煩了,無意再立繼妃,這事便由此耽擱。直到一年後文宗駕崩,太子倉促即位,大臣上奏陳太后說:先帝駕崩,國之大喪,三年不嫁不娶,太后宜為陛下早立皇后,內安後宮,外撫人心,而治喪立后,兩事並舉,既合禮儀,亦苻天下萬民百姓之望!

冊立皇后,乃國之大事,容不得旁人作主。陳太後於是頒下懿旨:中宮虛懸,諸禮難備,先帝在時,曾謂太子良媛汪氏,賢良淑惠,德配中宮,可正坤位!今當奉大行皇帝遺詔,冊立汪氏為皇后。

同時再發諭旨,聖母周氏,涎育當今皇上,於社稷宗廟有大功,宜加推崇,尊之為太后!冊立尊封兩道諭旨,皆佈告天下,咸使聞之,其所具之禮由宰相率同有司一併議定遵行。

汪皇后至今仍是欽佩感激陳太后,此計妙極,既與周太后化解冤結,又讓自家人當上皇后,倉促之中,生米熟飯,皆賴陳太后一手定局。

汪氏被立為皇后,果然神靈庇佑,於崇文二年生下兒子,這孩子既是皇后親生的嫡子又是皇上的長子,果真福份極大。汪皇后這下地位鞏固,再無顧慮。

皇后臨產之時,兩位太后都到產室探視,見到初生皇子,陳太后喜極而泣自不必表,周太后也是異常歡喜,忙叫人敬神還願,皇后雖與自己不是一條心,但生下的這孩子畢竟是自己嫡嫡親親的頭胎孫子。

汪氏驟得貴子,心中石頭落地,侍君事上更見謹慎。同時齋僧禮佛,廣做法事,只求列祖列宗庇護,滿天神佛保佑,讓吾兒平安長大。

汪氏種種舉止言行,陳太后固然頻頻嘉許,連周太后看在眼裏,也覺得這汪皇後端莊安詳,性情和善,不妒不燥,實在難得。

汪皇后性格純良為人和善不假,但也並非木頭一根,更不是唐貴妃口中的泥塑菩薩!她身在中宮,耳目卻遍及整個內廷。試想想當今皇后,未來的太后,別人想投靠還怕投靠不上。所以皇后一個小小的吩咐和要求,眾人爭搶著去干,還只怕干不好,讓皇後娘娘不省心。更何況,事成之後皇后的賞賜每次都厚重得惹人眼紅心動。

芙蓉館的那檔子事,汪皇后早就注意到了。皇上整日呆在芙蓉館,鸞鳳和鳴,晨昏顛倒,汪皇后她都了如指掌。呵呵,她不想知道都沒轍,總是有那些有心人,暗通款曲變着法子想讓皇後娘娘對自己有個印象,於是有關皇上的大事小事,事無巨細,都有人接二連三的往皇后的中宮傳報。

汪皇后想:皇上這回怕是玩野了,玩得上不著天下不着地了!這檔子爛事,本宮倒是由着他去,等皇上玩得過火了,自有人出面制他。

現在汪皇后只要每天看到太子神氣活現的站在自己面前,奶聲奶氣叫幾聲:母后;口齒伶俐地背誦那些子曰詩云,便會煩惱立消,憂愁頓失……

汪皇后是個精細人,她七歲就進了宮,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地熬下來,傻子也變成人精了!所以這皇宮裏主子奴才,上上下下,各色人等的心她都能夠猜透摸熟,唯獨有一個人,讓她從一開始,就在內心深處隱隱的感到敬畏和懼怕。而她怕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姨母早已遷居延年宮的陳太后。

汪皇后至今還能想起她七歲那年的往事,她記得她母親在病榻上,用盡最後一口氣掙扎著告訴她:「我苦命的孩子,你到了宮中要處處小心謹慎,千萬不能說錯話做錯事。你是個外來的孩子,比不得那些天生的金枝玉葉!別人要是欺負你,千萬記住要忍着,忍着,忍着啊,孩子!」

母親歿了,汪皇后被陳太後接進宮中。在一個七歲女孩的眼裏,她眼前呈現的世界,簡直就是一座天上的宮闕,有數不清的門廊,走道;數不清的殿閣宮室;數不清的男男女女成天就圍着宋太后,先帝文宗,陳皇后,周貴妃等幾個人打轉。而她也要整天對這幾個人磕數不清的頭,陪無數的笑臉,裝十二分的小心。這小時候的印象是如此難以磨滅,以至於一想到宮廷,回映在她頭腦里的就是門廊走道,殿閣宮室,男男女女,請安磕頭,以及陪笑臉和裝小心……

汪氏還記得她入宮時跟姨母陳太后的第一次對話,那是在皇后的中宮承天宮東首的暖閣。那裏鋪着大片大片牡丹紋理的腥紅地氈,有一張百鳥朝鳳的巨大畫屏,畫屏的四周,高高低低陳設著香爐寶鼎,清煙裊裊,異香撲面,熏得人有些昏昏欲醉,陳太后就高坐在畫屏下面的金漆蟠龍椅上,用一種沒有表情的表情望着自己。那時的陳太后可一點不象現在這樣消瘦,她那時的樣子很端莊好看,描龍綉鳳的衣服花花綠綠的很是漂亮,她高坐在那裏默不出聲的時候簡直就像是廟宇里供奉的天仙聖母,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

到底還是孩子,當時她忽然就被陳太後頭上所戴的七寶珠冠給吸引住了,那冠上金龍飛升,玉鳳展翅,珠圍翠繞,說不出的華美精緻,那龍頭與鳳首都做的栩栩如生,一動一顫,真是流光溢彩,滿目生輝。汪氏簡直羨慕得不行,她盯着那頂珠冠看得全神貫注,心中在想,要是我也能戴上一頂,可不知多美!

「宮裏好玩嗎?還呆得慣吧!」陳太后的聲音雖然柔和,但是空空洞洞,冷不丁地在耳畔響起,立時打斷了她的遐想,也讓她渾身的皮肉先是一麻跟着又是一緊。

她趕緊收回眼光,低下頭溫順的說:「回稟皇後娘娘,小人喜歡,小人喜歡呆在宮裏,能夠入宮陪伴娘娘,實在是小人天大的福份!」她說的句句都是實話,一來這麼好的地方,誰會不喜歡呢?二來,她也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地方能讓她去依附投靠。

陳太后很滿意她的回答,因為陳太后的臉上露出了平常難得一見的笑容。

陳太后微笑道:「我想世上只怕沒有人會不喜歡宮廷!哼哼,宮廷,不知這世上有多少人打破了頭想擠進來,可惜沒門!她們既沒機會,也沒靠山,所以只能遠遠的看着,內心裏面嫉妒著羨慕著……呵呵,宮廷多有意思啊,高高在上,俯瞰人間,唯有命中有福的人才能躋身其間。說起來你也是個有福的孩子!來,到本宮跟前來,讓本宮好好看看你。」

汪氏很是乖巧,輕手輕腳地走過去,抬頭迎著陳太后的目光,恭恭敬敬地說:小人能夠進宮侍奉,全賴皇後娘娘的齊天洪福,皇後娘娘的大恩大德,小人一天都不敢忘記。

陳太後點點頭,嘆道:看起來真是個乖巧伶俐的孩子,日後若能記住是誰提攜你,那也就不枉本宮疼你一場。唉,我們陳家向來人丁稀薄,又非世族高門,本宮想要提攜一二,也指望不著誰。我那沒福氣的妹子更是可憐,今生沒能享到什麼大福,這就撒手西去了,丟下你這孩子,孤苦伶仃的,好在都是一家人,本宮自然會予關照調教,從今往後你就留在本宮身邊,燕國公主那兒正好也缺一個陪伴,雖說她脾氣有點不大好,你凡事多忍着讓着她些,也就是了,待會兒讓嬤嬤們帶你去見她……在宮中應該行哪些禮節,守什麼規矩,嬤嬤們自會教導你的。

汪皇后從此就在陳太后的身邊生活了差不多十年,直到十六歲,她被選為太子身邊的嬪妾,這才搬離了承天宮,住進了太子的東宮……

說到嫁入東宮侍奉太子,這事全靠陳太后在背後鼎力相助,可就算嫁進東宮,也並不順風順水,諸事如意。

她與太子雖說自幼熟識,但是熟識的結果不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而是有目無睹,視若等閑。

這與陳太后當初的設想大相徑庭,陳太後為此呵斥了她幾次,要她跟太子親近一點,她若能攀附住太子這棵大樹,她在宮裏才能站穩腳跟。

面對陳太后的訓斥,汪皇后沒有理由申辯,雖然她心裏感到委屈。她對太子當然很用心上緊,隨時隨地總想往太子爺的身邊湊,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太子壓根就沒把她放在眼裏,她以前不過是燕國公主的一個貼身跟班,平時沉默不語,做事謹小慎微,論起聰慧機靈勁兒,萬萬比不得春水侯家的小姐唐麗雲,更何況在唐麗雲之上,還有東宮元配太子妃,此外李氏、孫氏,凡事也不遑多讓,一月當中,汪氏侍奉在太子爺身邊的日子寥寥可數。

許多時候,連汪氏自己都泄了氣,她這一生,平淡安穩地做個嬪妃,高高在上,養尊處優,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一點不假:有福之人無須忙,笑看他人忙斷腸!

依仗着陳太后這個得力奧援,汪氏得已入選東宮,這之後順風借力,更上層樓,成為了當今的皇后,跟着又順利涎下了晟兒,於是功成名就,一切圓滿,這世上再無憂心勞神之事來困擾汪氏。

有子萬事足。心滿意得的皇後娘娘越發「恩澤廣布,溫和賢良」,中宮有這樣的皇后,自然是眾人的福份,沒有人不為之讚頌感恩,而皇后汪氏也很受用這樣的讚頌感恩,因為她施予眾人的恩澤,最終都會變成自己的福份。

回憶層層疊疊,漫無邊際。汪皇后省過神來,目光睃巡過眼前的宮室,這裏的一切都爛熟無比,其間氤氳的那股讓人昏昏欲醉的氣息,從她七歲第一次踏入時,似乎就一直存在。這氣息一度令她不爽,只是沒想到她最終也會與這些氣息混同在一起。

皇后的內心深處,其實很討厭回憶,她討厭勾心鬥角,討厭陰謀詭計,討厭承天宮雕著層層迭迭的游龍嬉鳳,富貴牡丹,延年仙鶴的沉甸甸的三層大屋頂。這碩大無比的屋頂高高在上,看一眼就讓人眩暈,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它的威嚴氣派,它用它的高高在上向旁人顯示一種不可小視的莊嚴肅穆的存在。它使生活在這屋頂之下的主人也變得同樣的莊嚴肅穆,不可小視。

汪氏當了十年的皇后,十年之間她將承天宮的陳設佈置改了又改,力求跟陳太后做皇后時的格局相反。雖然她做了這麼多的改動,但還是絲毫改變不了那些兒時的記憶,更改變不了瀰漫在承天宮裏的那股氣息——皇后以為這氣息老舊陳腐,因此想過許多辦法加以驅除,可不論花香還是果香,檀香還是沉香,越是蒸熏那氣息就越是濃郁。直到皇后慢慢習慣了這股氣息,並且從內心開始喜歡起這座宮室。

這是她當家作主的中宮,是她母儀天下的所在,她呆在這地方越久,就越能心安理得地享用着尊榮富貴,享受着那些羨慕的,嫉妒的,討好的,敬畏的,懼怕的眼光。這裏曾是陳太后的天堂,也是周太后夢想佔據的地方,現在它是屬於她的。

汪皇後由此想起她苦命的母親臨終時對她的叮囑:忍着,凡事皆要忍着,要忍着啊,孩子!

這麼多年來,她時刻牢記了母親的叮囑,忍、忍,咬着牙關忍,終於忍成了皇后,並且還要繼續忍,一直忍到她那偉大的兒子成了皇帝,那她就出頭了,也就能夠出氣了。

她頭一件事,就是要拆掉這座她既喜歡又覺得膩味的承天宮,她要在它的基礎上,建造一座更大的承天宮,這是她理想中的承天宮,是她頤養天年的場所,她將在這座宮裏開開心心的活到老死駕崩為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國家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故國家邦
上一章下一章

二,皇后汪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