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譙縣

第3章 譙縣

翌日,荀彧帶着陳容來到幾人交流的地方。一進門,荀彧便笑道:「各位,今日我帶來一友人,陳容陳耀邦。大家快來見過。」

「前日才提及,不曾想今日便見到。久仰久仰,在下鍾繇鍾文常,添長幾歲,還望賢弟莫要見外。」

「善哉,陳容之名我等素有所聞,今日一見,果一表人才。」

「是極是極。」於是幾人都紛紛自報家門,除鍾繇、陳群外,還有戲志才,杜襲,趙儼,郭圖等人。

陳容大喜,回道:「各位之名已早有耳聞,今陳容何德何能能與諸位共樂。」

荀彧卻說道:「耀邦莫要過謙,汝之文采我等皆有耳聞,你之詩詞歌賦實乃一絕。」

「謬讚,謬讚。」陳容嘴上說道,心裏卻一陣緊張。心想:平日無事所吟,怎麼傳到這些人耳中。莫要繼續言及此事才好。

「諸位,今日怎變的如此拘謹,我觀耀邦也不是一迂腐之人,我等何不依舊?」

「志才兄言之有理。諸位照舊便可。」陳容趕忙回道。

因鍾繇最大,故道:「如此也好,諸位皆座。」

「文常兄被三府征詔,即日赴任,可有想法。」剛剛坐下,陳群便問道。

「能有何想法,理應上應君長,下安黎庶,報效國家,中興大漢,不負大漢的恩遇!」荀彧說道。

「文若之言,正是我之想法。只是可恨宦官當政,我等士子報國無門。」鍾繇一臉悲痛道。

「宦官當政,實為天下一大害,文常此去,切莫與宦官相聯。否則你必如文若一般被論者所譏。」

「志才之言,我已知曉,」鍾繇道:「莫說這些,今日耀邦到訪,我等理應以耀邦為主。耀邦一路從徐州而來,路上可有何光景?」

「唉,談及此事,甚為悲痛。只因大亂初定,各地受黃巾軍抄略,各地殘敗不堪。更有甚者人口十不存一,實乃令人惋惜。每每念及,總有一股悲憤之情。」

「賢弟憂國憂民,實乃我士子楷模。我等理應加倍進學,上報國恩,下撫黎民!」

「唉,今日不談國事,只為把酒言歡,」戲志才言道,「諸位,當滿飲此杯。」

幾人遂把酒言歡,詩詞歌賦,嬉笑玩樂,自不在話下。

一年來,陳容與荀彧等人時而進學,時而論道。上到治國安邦,下到家長里短,更有詩詞歌賦,好不快活。陳容時不時的也將後世的一些看法提及,更是使幾人大為欣喜,言道,耀邦之才,我等敬佩不已啊。自此,幾人關係逐漸深厚,互為莫逆之交。而且因潁川為天下名士嚮往之地,來來往往,陳容陳耀邦之名也被人所知。

一日,酒會過會,陳容站起身,言道:「多謝諸位一年來對在下的照顧,叨擾以久,賢弟也該走了。天下之大,賢弟我還想多看看。」

「如此也罷,今日就當送別賢弟。諸位,我等滿飲此杯。」荀彧道。

「陳兄之言,也是我之所想,如若不嫌棄,可否帶我一起?」這時一年齡尚小之人說道。

「我自無意見,但不知賢弟家中是否同意。」

「無妨,兄長莫要擔心。」

陳容見此,便不再多說什麼,於是變同幾人繼續寒暄,訴離別之情。

翌日,拜別荀緄,陳容便再次踏上遊行之路,只不過路上多了一人。

「賢弟,此行路上並不太平,你可要聽我的話,否則你我分道揚鑣。」

「小弟依你便是。」

「如此便好。」

「兄長,不知我等要去什麼地方?」

「且行且看,不必着急。」

二人走走停停,走了七日的兩人也不知自己來到何處,於是便尋到一處客棧,問道:「我等遠遊而來,不知此地為何處,店家可否告知?」

「此地乃是譙縣。」

陳容聽到,大喜,言道:「此地可有一人叫許褚。」

「有啊,許褚之名早已遍及此地。」

「如此甚好,不知店家可否告知前去道路?」

店家便將許褚之地告與陳容,陳容二人即刻騎馬趕去。

「兄長,許褚為何人?」

「賢弟有所不知,為兄曾聽人說此地有一壯士領壯丁抵禦賊兵入侵,黃巾之亂時更是力戰賊人,曾以一己之力拉回一頭牛。如此壯士,怎能不見?」

「如若兄長所言,此必為豪傑也,我等速速趕路。」

不過半日,二人便已趕到許家莊。見庄外土層林立,便知所言不假。於是更為大喜,二人問於農戶,隨着農戶的路線來到一家門前。

陳容上前敲門,只見一大漢,魁梧有力,便說道:「我二人乃遊方學子,路過此地,聽及鄉人所說,我等十分欽佩,便前來尋找。不知閣下可是許褚?「

「哦,原來如此。不過公子認錯人了,我乃許褚的哥哥,許定。許褚今日前往山中打獵,還未歸家,如若不嫌棄,可先在家中等候。」

「如此,恭敬不如從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賢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賢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譙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