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強橫的凝聚力

第491章 強橫的凝聚力

換句話說,1941年的軍隊與1943年的軍隊是兩波人,1943年與1945年還是兩波人。

不僅士兵換了兩輪,指揮官戰損也非常驚人。

師一級的高級指揮官,1941年的師一級的指揮官,除去庫茲涅佐夫,基本全滅。

如此殘酷的戰爭,蘇聯幾乎將一代人全打光。

都不用如果,挨着他的歐洲二五仔大波波,早就跪下投降。

換成其他歐洲的國家民族,當然也只有跪下投降的命運。

但是蘇俄沒有!

成年男人死光,老人上!老人死光,婦女上!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前仆後繼,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是何等的凝聚力?

戰前,小鬍子打着如意算盤,按照他的計劃,蘇俄簡直就是四面漏風的破茅屋,只要稍微伸一根指頭,整個茅草房子就會化成細粉。

不過,小鬍子沒想到,他這一腳丫子下去,踢到的是鐵板,直接將第三帝國的半塊臉崩沒了。

同樣的例子,還有一個。

不用說,那就是一樣紅色傳承的共和國。

在方書安的時代,不少人說,紅色軍隊所謂的長征,也是和常凱申一樣的轉進。

但是啊,長征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過荒草地,翻大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歷時兩年。

讓常凱申的軍隊來一個這樣的行軍?

別開玩笑可,沒有兩次圍剿,早就算不繳槍了。

當時的情況,數萬人的軍隊,沒有補給,沒有修整,周遭十倍以上的敵軍圍追堵截。

在藍星上所有能想到的複雜的地形上轉戰上萬公里,連續作戰長達兩年!

最後的結果,軍隊沒有潰散,還能保持良好的軍紀以及旺盛的戰鬥意志!

不可思議的奇迹!

奇迹的背後就是驚人的凝聚力。

相比較之下,歷史上也有起義軍長期流動作戰的先例,比如唐末的黃巢,明末的張獻忠。

但是,農民起義軍流動作戰靠什麼來維持士氣?

燒殺搶掠!

蝗蟲一般,一路走來就是屍骨盈野。

歷史上農民起義大部分時候,看不到前景,造反的農民軍無組織無紀律,長期在生與死邊緣掙扎。

精神壓力極大,沒有燒殺搶掠刺激,便會很快潰散。

即使有燒殺搶掠來提振士氣,也會斷潰散。

燒殺搶掠的惡果,是消滅生產基礎,讓更多的農民無法生存,只能被裹挾其中。

表面上看過去,似乎是滾雪球一般擴大。

但是結果很明顯,在遇見成建制,並且作風還算不錯的軍隊時候,基本上就是一敗塗地,兵敗如山倒。

相比之下,紅軍長征保持良好的軍紀。

從紅軍到解放軍,軍紀無可挑剔。

戰爭年代,強大的凝聚力不僅帶來良好軍紀,更能帶來驚人的戰鬥力。

華夏大地上,同樣一撥人,幾年前還被小鬼子按著摩擦。

等到換身衣服,在潮鮮戰場上,完全就是另一種樣子!

志願軍在當時已經達到人類歷史上輕步兵的巔峰!

足以抵消美軍在海陸空優勢以及裝備、機動性、火力等等各方面所有的優勢!

兵者,能聚能散為要!

志願軍將「能聚能散」做到極致。

聚集起來強過猛虎,,散開來水銀瀉地。

任何變態地形都可迅速機動,不依賴後勤,不需要重裝備。

並且,輕步兵居然可以打出大縱深快速穿插!

在二戰當中,也是第三帝國的裝甲兵團能打出這樣的戰術。

軍一級野戰部隊變成風暴突擊群,成軍成師的打出胡蒂爾戰術!

二次戰役,113師山地穿插七十餘公里,先敵趕到三所里、龍源里。

兩個阻擊點上,113師聚成一塊砸不爛的鐵板,輕步兵硬抗數倍於己的重裝部隊反覆衝擊。

一線部隊基本打光,對手士氣也打崩。

一個「聚」就打出二次戰役大勝。

五次戰役,鐵原阻擊戰中。

為完成無地形優勢,無野戰工事卻要阻擊7倍於己的重裝集團3天。

怎麼看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189師毅然解散部隊,以天女散花的陣,用不滿萬的輕步兵硬抗7萬重裝集團3天3夜!

一個「散」扭轉五次戰役。

為何能將這個「能聚能散」做到極致?

因為部隊非凡的凝聚力!

和平年代,政府凝聚力代表廣泛強悍的動員能力。

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華夏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具備任何政府都不具備的動員能力。

雖然平時,噴子和鍵盤俠你來我往,毫不客氣。

但是當遇到天災人禍之後,政府超強的動員能力以及迅速反應的應急機制,總會讓人民迅速團結起來,表現出一種空前的凝聚力。

不只是災難面前,在平常的建設當中,也能表現的十分明顯。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絡上流行「印吹」。

簡而言之就是,阿三人口眾多,年輕化,可以複製華夏發展道路,靠人口紅利崛起。

人口眾多就一定崛起?數量不是力量。數量要凝聚起來才有力量。

三哥沒有華夏的凝聚力,沒有華夏政府的動員能力。

他們的效率極為拖沓,怎麼跟華夏比較?

當年,中原城市鄭州為爭取某企業到當地辦廠,市長親自牽頭成立工作組「追求」三年,

六七十名政府官員分組與企業反覆洽談,從各方面盡全力滿足企業需求,建廠施工的10多天時間裏市長、高官、高官又連續4次到工地「督辦」解決問題。

這只是一個省及省會政府官員的日常,而在整個華夏,類似為經濟發展奔波的地方官員數以萬計。

經濟學家們發現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時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便是政府的低效、無能、不作為。

但是,華夏地方官員那種招商引資……的熱情,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

究其原因,華夏有34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51個縣級行政區。

相鄰區域的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縣與縣之間都有着很強的同構性和相似性,一個項目最終花落誰家,項目方都會擁有足夠長的候選名單。

想要突圍而出,只有使出渾身解數。

如此,才能在職位上更進一步,或者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中國灣灣籍陳立宜,當年號稱灣灣液晶產業「第一叛將」。

被大陸挖來做領軍人物,直接促成華星光電成為液晶產業龍頭。

他畢竟也是吃過見過的主,作為一個見過世面的高管,也對內地強悍的動員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來大陸不久就親眼目睹,深圳政府在一天之內調度2萬人進場作業,48小時將日本設備直接運到工廠!

高速公路拆收費站為設備讓路,市交通建立綠色通道保證工程暢通無阻……

以上一系列變化讓他眼光繚亂,以至於說出了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

「我以為我的劍法了得,誰知道你們都是端著衝鋒槍!」

方書安想要的,自然就是後世共和國那樣的超強凝聚力。

現在大明的讀書人,雖然還沒有爛到家,但是也差不多。

等到家國危難時候,他們能幹什麼?

或許大部分是:頭皮太癢,水太涼吧。

不管是掃盲事業,還是他要做的郵政快遞系統,亦或者是學院以及將來想要搞的基礎教育。

目的都是同樣的一個,就是塑造強有力的民族凝聚力。

即便是達不到共和國的那種狀態,最起碼也要有聯合王國的狀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橫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1章 強橫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