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隴州韋皋

第13章 隴州韋皋

宋若昭和王叔文似乎跌斷了骨頭,又無馬匹,但此地離長安比奉天近,牛雲光和蘇玉既已知曉皇孫的行蹤,實是大患。

阿眉踟躕片刻,道:「不若我帶着殿下先走,走得一程是一程。」

王叔文面色有些尷尬,輕聲道:「怕是不妥。」

阿眉心中一沉,她也知道,王叔文終究沒有徹底信任她,不由帶着微微譏誚的口氣道:「王侍讀,若我真起了裹挾小殿下去西蕃的心思,現在即可辦得,你和宋阿姊能耐我何。」

王叔文嘆了口氣,看看宋若昭,正要再說什麼,忽聽西邊山谷更為密集的馬蹄聲陣陣而來,隱隱伴有人聲叫喊。片刻間,麻麻如蟻但列隊整齊的騎卒和步兵,出現在王叔文幾人的視野中,鋪天蓋坡,足有千人。

獵獵旌旗上一個大字——「韋」。

時握隴右兵權的韋皋,在果斷剪除牛雲光的親兵后,並未龜縮於隴州觀望時局,而是迅速帶着一千精兵往奉天勤王。

隴州軍行到草坡外緣時,正遇到從象腳下倉皇逃出的牛雲光等人。蘇玉為了保命,便聲稱知曉皇孫的下落。不曾想他話音一落,韋皋即下令斬了他和牛雲光。

這是韋皋素來的行事作風。他最不喜歡和人談條件,從來只有他可以決定情勢的走向。不過,他也沒有輕視蘇玉臨死前透露的這個消息,遂鋪兵巡山,來尋皇孫。

韋皋轉過草坡,看到眼前這四人一象的情形,也着實一怔,但心知這錦衣小兒十有八九就是皇孫,於是果斷地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臣,鳳翔營田判官,兼隴州行營留後韋皋,救駕來遲!「

王叔文半信半疑,忽然想到宋若昭熟悉藩鎮人事,側頭輕聲問道:「此人是敵是友?」

宋若昭無奈:「我識不得此公,不過眼下情形,是敵是友又有何分別,我們總是逃不掉。」

韋皋耳力不凡,聽他二人對話,盯着宋若昭深看一眼,嘴角露出一絲不可捉摸的笑意。俄爾,他喚來牙將,抖出兩個帶血的包袱道:「方才捉得我隴州叛將牛雲光,並一名逆賊朱泚的親信,聲稱驚擾過小殿下,這包袱里便是兩人的人頭。」

阿眉本於血腥之事毫無芥蒂,走過去一瞧,果然是牛、蘇二人滿是血跡的頭顱,警惕之情才稍稍褪去。回頭看看王叔文,見他癱在地上,實是一副起身不得的狼狽模樣,阿眉便將幾人的遭遇說與韋皋聽。

韋皋見天色已晚,此處又地勢平坦,決定下令安營紮寨、歇整一夜后直奔奉天。小李淳聽說他可以和阿塔多待得幾個時辰,自是欣喜不已。那巨象阿塔往日習慣於在眾目睽睽下舞蹈,因此見到這眾多軍士倒也安之若素,只靜靜地伴在李淳身畔。

隨軍醫官給王叔文接了骨,察看宋若昭時,竟發現她只是脫臼,實乃幸事。

「不過這脫臼,比斷骨疼上十分,這位娘子當真硬氣。」醫官道,趁宋若昭分神傾聽時,急速地將她臂膀用力一合,只聽「咯」的一聲,關節已然接上。這瞬間最是痛不欲生,宋若昭忍不住失態慘呼一聲。

韋皋聽見,轉過身,看着篝火映照下那張神情痛楚依然難掩清雅的面孔。

「你識不得我,我卻記得你。」他在心中嘆到。

天高月小,營火明滅,韋皋仗劍而立,眼前軍帳林立、山野茫茫的景象慢慢模糊,數年前那個春風和煦的長安一日逐漸清晰。

那時,他的妻子張氏已去世三載,他年近而立仍煢煢一人,好在身為西川節度使的岳父張延賞倒也照拂這個女婿,為他在京城謀了個監察御史之職。監察御史雖只有八品,但許可權甚廣,便是朝中二品大員也不敢輕視。酷吏難為友,也因着御史這個得罪人的職位,韋皋在京中官場並沒有什麼朋友。

一日,他從朝中廊食後下了值,來到東市的小肆獨酌。一時愁起,想起曾經琴瑟和鳴、如今陰陽兩隔的妻子,便問酒保討來紙筆,寫下一首七絕:

「黃雀銜來已數春,

別時留解贈佳人。

長江不見魚書至,

為遣相思夢入秦。」

擱筆細忖,哀思更甚,不免又飲了幾杯,離開酒肆時竟忘了帶走詩箋。

韋皋行過一坊,才想起遺落詩箋。彼時唐人書法興盛,韋皋的字在京中也是頗有名氣。他心道,若筆跡叫人認出,這般傷情刻骨的相思句子總不大合他御史的身份,於是匆匆折返。

行到酒肆窗外,卻聽一個女子細柔的聲音道:「這般佳句,怎麼會出現在這裏。」

他歷來謹慎,立時駐足,隔着窗欞向屋內望去,只見一個身着淺杏色簇花紋襦裙的女子,正拿着他方才寫就的詩細細端詳。

那女子聽口音並非京兆人士,但念起詩來頗為綿軟合韻。她念了幾遍,將紙頁放下,對身邊的婢女道:「阿母在世時給我看過阿爺當年與她的魚雁傳書,其中也有許多這樣的詩。」那婢女微笑着張嘴,卻只發出「啊、啊」的聲音,原來是個啞巴。

杏衣女子微微沉思,想提起桌上遺留的筆在那詩箋上寫什麼,卻倏爾止住,只淺淺吟道:

「離人無語月無聲,

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

雲間水上到層城。」

她抬起頭來,蹙著眉頭,一雙漆黑的眼睛浸潤着淡淡的悲憫,面容並不艷麗奪目,卻清寧靈秀。韋皋便這樣站在窗外,待那女子用完飯食、帶着婢子離開后,他才走入酒肆,取回詩箋。

他回到宅中,將杏衣女子所吟誦的句子寫在自己的詩旁,越看越覺得真真是參透了自己心中所思一般,而境界更勝幾分,不由生出一絲頗有些荒唐的念頭,想結實這個陌路知己般的女子。

其後幾日,韋皋下值后便在那酒肆旁兜兜轉轉,終是再未得見知音。微微落寞之餘,韋皋覺得自己如此舉動着實滑稽,哪像平時不苟言笑、心如冰霜的韋御史,也就長嘆一聲,就此作罷。

直至今日,韋皋方才見到癱坐於雜草間的宋若昭,心頭便是一震,待得王叔文與她交談、她顯露嗓音,韋皋更是確信,眼前這人便是長安酒肆所遇的杏衣女子。

時隔數年,她的少女情態淡了不少,看起來又多了幾分沉穩嫻靜,只是髮式打扮仍是閨中模樣。韋皋見她與王叔文相處並不像萍水相逢,但稱呼其為「王侍讀」,似乎還不如那艷若山花的胡女對王叔文親近無閡,內心不知為何竟鬆了一口氣。

宋若昭一旦關節複位,那種鑽心的疼痛便煙消雲散。她平靜下來,默默盯着一直在不遠處巡營的韋皋。隴右離關中甚遠,又不像西北朔方軍那般聲勢浩大,因此近年不被中原幾大藩鎮關注,她也從未聽自己的幕僚父親提起過韋皋這個人。但她聽到韋皋向小皇孫稟明資歷,原來是京兆高門韋氏,又見他雖在軍事上狠辣了些,待人接物時倒風采不俗,確有世家子弟的印記,到底是把心放回了肚子裏。

驀地,宋若昭覺得眼前此境好生熟悉,落難獲救,身處軍營,篝火旁的戎裝將軍,恰與半月前她與皇甫珩相遇的場景一無二致。

雖只分別半日,她想到皇甫珩便憂心又起。她此番離家,數陷險境,才知道天下已經亂成了這副模樣。那邠寧節度使韓游環,還不知所持何志,萬一也起了異心,皇甫珩此去豈不是凶多吉少。

她不敢深想,臉上不知不覺陰雲密佈。

韋皋的目光始終以難以察覺的方式投向宋若昭,見她忽然滿面愁容,難免掂量她是否不願去奉天涉險,想去詢問,轉念又覺不妥,便喚來一個親兵,交待了幾句。

親兵於是急步跑來,附身蹲在宋若昭面前,道:「宋家娘子,韋將軍聽聞令尊乃供職於澤潞節度使李將軍幕府。澤潞離此地路途遙遠,但娘子若想歸家,將軍定當安排軍士護送,小的來問問娘子意下如何。」

宋若昭忙婉言道謝,直言自己要進入奉天見族姊王良娣。

韋皋自然聽得分明。他本來對宋若昭不過是邂逅相遇、或有情緣之念,如今聽到「王良娣」三個字,不由心念一動,胸中又多了別樣的謀划。

「但那終究是后話,當務之急,須先解得奉天之圍。」韋皋自語道。

一夜平安。刁斗聲在靜謐山谷漸漸不再迴響,營地炊煙繚繞,將士們都明白,按照韋帥的計劃,今日便要靠近奉天城,若與叛軍正面相遇,一場惡戰不可避免,因此須紮實地填飽肚子。

宋若昭與阿眉昨夜宿在一頂小帳里,晨光初起時她就醒了,阿眉則仍在熟睡中,甚至微有鼾聲。宋若昭看着那長睫下的紅潤面頰,似還有稚子的細細絨毛般,不由心疼:這阿眉,實在還是個少女,便吃得這許多苦。

她輕手輕腳地起身出帳,見到軍中朝食的景象,很有些吃驚。

她曾隨父親輾轉於河北幾個藩鎮間,從未見過哪支軍隊如此訓練有素。在十餘架重弩機車圍繞下,千餘軍士已經戎裝整齊,按照長槍步兵、輕駑機兵、弓箭手、騎卒等不同隊別各自劃地,九人一組圍着熱氣氤氳的圓鍋用早膳。偌大的一片營地,竟只聽見軍士們輕輕的「吧嗒」進饌聲,無一人喧嘩。就連騎卒們的戰馬和軍中的馱馬,也整齊地排成一列,將頭埋在糧袋裏,鮮有嘶鳴。

宋若昭嘆服之餘,不由細細觀察軍士們的穿戴與兵戈裝備。她雖不擅騎馬,但受父親影響,愛研習兵法戰術,自然也好兵刃。早在長安伺機出逃時,她便向阿眉討教過那吐蕃飛鏢的構造。現下得着近水樓台的機會,自然要將這素來擅於防秋的隴右邊軍的長槍弩箭、盾牌斧鉞、陌刀橫刀,好好琢磨一番。

正看得入神,冷不防身後響起韋皋的聲音:「宋家娘子,可是要用早膳?」

宋若昭身子一震,急忙回頭,見韋皋正低頭看着自己。

紅日已升,晨光斜斜照來,勾勒出韋皋面上剛毅的曲線,襯得那雙鷹隼眼中的目光更顯犀利。但他鬍髯修整的唇邊頰畔,卻掛着輕鬆溫和的笑意。

宋若昭心道,這韋將軍多半以為自己想吃東西又羞於啟齒,不由覺得有趣,眼角眉梢露出忍俊不禁的神色。

韋皋笑意一斂,一時怔住。他昨夜見宋若昭心事重重的模樣,方才又見她凝眸靜觀的目光,不防備她笑顏舒展,竟如此婉兮動人。但他畢竟是韋皋,在對方覺察到自己神色變化之前,便已恢復了得體的表情,帶着一種尋常寒暄的口氣道:「是勤務官疏忽了,我已吩咐下去,為小殿下和王侍讀備好單席,宋家娘子和女伴也可一同用膳。」

宋若昭福了一福,忽然想起什麼,探尋地向韋皋道:「韋將軍,還有一事,那邊的巨象曾是聖上御前的舞象,小殿下愛之甚,稍後拔營時若小殿下哭鬧,還請將軍為巨象留些糧草,哄得殿下一時即可。」

韋皋點頭:「這有何難,既曾是御象,吃點軍糧也是應當。」

宋若昭道:「說來這巨象,真是頗有靈性,為何當今交戰佈陣,不似漢時光武帝昆陽大戰中那般,有象兵助陣?」

韋皋不由大笑:「這稗史溢美君王之辭,焉能信得。巨象行動遲緩,若被列陣圍攻,必如籠中困獸一般,不丟性命已是痴心妄想,如何還能建功?」

他念頭一轉,倏地想起眼前這女子頗通詩賦,便認真道:「記載行軍或交戰的言辭,若說實錄而不失華采,當屬我朝的諸位邊塞詩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韋皋此舉,果然引發了宋若昭的興緻。她抬頭看着那雙鷹目:「將軍也愛王少伯的從軍行?」

韋皋淡淡道:「不過我更愛裏頭另一句,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韋某作詩,總喜那玲瓏之物化於天地日月、植花秀樹中。」

他的聲音低沉下來:「數年前,某在長安為官時,曾因思念內子,作過一首悼亡詩: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

「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宋若昭品咂著這句詩,驀然似有所憶,笑容一時有些發僵。

十餘步外的小帳內,阿眉從氈簾的縫隙間望着相向而談的韋、宋二人,臉上漾起一種微妙的神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暮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暮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隴州韋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