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巨大的造價差

第560章 巨大的造價差

學院的新階梯教室,是京城現在最大的單體建築之一。

裏邊為了能保證坐下上千人,並且不影響學生的觀看角度,採用了全新的設計方式,沒有用到一根立柱!

後世,類似的設計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情,幾千人的宴會廳,隨便就沒有一根立柱,而且還是多層建築,不只一層。

在大明來說,多層難度很大,不過解決無立柱單層,相對需要克服的困難小點。

即便如此,在工部建造師眼裏,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千百年來,沒有柱子,如何做到支撐?

但是,方書安等人做的,自然是驚掉下巴的事情。

無論如何,他們做到了,並且事實擺在眼前。

泰昌並不甘心放棄金絲楠木的形式,但是,省錢兩個字,實在是太具有誘惑力。

大明有錢不假,可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將錢財都花在修建三大殿之上。臉面重要,百姓吃飽肚子同樣重要。

何況,金絲楠木為主體的木製結構建築,存在着先天缺陷,不耐水火,容易蟲蛀腐蝕,已經先後被燒掉兩次。

雖然有時候說是天災,泰昌卻不止聽到一個聲音提起過,或許那些火災,真的是有人刻意為之,想要在重建當中牟利。

對此類說法,他一點都沒放在心上。

三大殿建設的計劃,每次不知道要間隔多少年。等到下次修建的時候,最開始放火那些人,說不定已經黃土埋了,於他們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這幾日,三大殿的選擇,如芒刺在背,讓他十分糾結。

除了涉及到他自己以外,還有萬曆的因素在其中。

畢竟萬曆對自己的定位不低,當年嘉靖能修建完成,他自我感覺不差,也想要完成同樣的事情。

可惜啊,時間不等人,錢財不等人,最終是抱憾離去。

萬曆皇帝雖然對他一般,但最後能將大位給自己,還是舐犢情深。

泰昌如此上心三大殿,固然考慮到那是大明的臉面。

可是,真要是跟務實比起來,泰昌寧願用幾百萬量去干別的,在修築大殿之外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當年隆慶朝,並不和萬曆皇帝一樣好大喜功,辦了不少實事,本質上,泰昌更像他爺爺。

另一個關鍵因素,也就是萬曆心心念念。

當年,在萬曆最為光輝的時候,三大殿倒在火災當中。所以啊,他就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修好。

可惜,失去張居正這個開源節流的理財能人之後,大明的國庫再也沒有能恢復,六百萬兩存銀巔峰狀態一去不返。

想到此處,他看看手邊內閣遞上來的條陳,那是對於張居正平反的看法。

雖然有些許阻力,但是問題不大。

最大的擔憂,就是要給張居正孫子蔭封的事情,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說。

一邊是官員反對,另一邊是他的而後人會不會拒絕。

此事,現在誰都說不準。

「王安,如你是張居正孫子,現在蔭封你,會不會接受?」

王安聽聞,心裏一凜,陛下這是要做決定的時候了。

「朝廷有賞賜,那是為人臣子的榮幸,自然是要感恩戴德。「王安恭恭敬敬的回答。

泰昌愣了片刻,隨即擺擺手,「那是你的想法,張居正家人,和一般人不同,他們極有可能,不會接受。「

「那樣做,不識抬舉啊。」王安和張家後人素不相識,不可能與之站隊,他效忠的目標只有泰昌,余者,不是操心的對象。

「他們家也是受過委屈之人啊……」泰昌嘆息一聲,拿起摺子,旋即又放下。

看的出來,他的內心是真的糾結。

皇帝也就是皇帝,不會在一件事情上一直糾結下去。「罷了,左右是先帝對不起他們,即便是拂了朕的面子,又如何。」

最後,他終於做出決定,「批紅,讓內閣去執行。」

「可是,陛下……」王安話沒有說完,便被泰昌伸手制止,「朕心意已決,無需再勸。」

太監不得干政,皇帝要是問一些問題,他自然能答話,要是做出決定之後,他們在唧唧歪歪,那性質可就不一樣了。

王安知道孰輕孰重,便閉口不言,將那奏章用印。

既然此事都做出決定,泰昌也不再糾結,「走吧,擺駕去學院,看看那裏。」

人最艱難的時候,是做選擇的過程,結果才不是最難的部分。

決定去學院,毫無疑問,就是要去參觀那些水泥鑄造的建築,看看在恢弘程度上,是否能和金絲楠的建築相提並論。

……

……

方書安得到消息的時候,剛好也學院處理事情。

聽說陛下要來,他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能來看,也就意味着,對混凝土結構感興趣,對於三大殿鋼混結構代替木結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要是能替換,省錢省大發了!

世界主流建築形式當中,分為幾個流派。

木質結構,石料結構,混凝土結構。

木質結構興起最早,考證的萬年以前,已經有木質結構的存在。華夏歷史更是將木結構登峰造極,三大殿之類的建築,幾乎就是木結構巔峰。

石料為主的結構,歷史稍微比木結構晚一些,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伴隨着人類文明的進展而進化,甚至於在新世紀,依然有石料結構的建築物在產生。

幾種建築形式比較的話,毫無疑問,木質結構是最快的。

完成前期準備以後,在現場組裝,花費的時間很少。

當然了,因為木質結構受限於榫卯結構的精細和對木匠手藝的要求,所以,木質結構的速度並沒有甩下混凝土結構多遠。

石料結構速度奇慢,尤其是人手不夠的時候,一個建築物的完成,需要幾十年。

歷史上很多有名的大教堂,因為使用石料,他們的修建周期,往往幾十年起步,上百年,幾百年工期的也不少。

不過,他最大的好處俱是保存時間久。

因為古巴比倫河古埃及很多建築採用石料,所以他們能保存幾千年而不朽。

至於混凝土的發源,有人說是在古埃及,有人說是古巴比倫,反正算是三種當中最晚的一個。他結合和石料耐久和木料方便修建的特點。尤其是在鋼混結構產生以後,依靠着工業帶來的巨大原材料優勢,和集約化操作方式,竟然具備了超過木質結構的速度。020讀書www.020ds.com

雖然說,在持久度上,鋼混無法與天然石料相比,但在建築速度優勢明顯,而與木料比起來,耐久度和大的空間跨度也成為現實!

泰昌來的時候,階梯教室已經基本完成清場,閑雜人等已經全部清理出去。

現在,制高點和主要門戶,已經有錦衣衛看守,防止出現意外。

陪同泰昌查看的,除了方書安和宋應星這兩個設計師,也就是徐光啟。幾人都是懂技術和原理,便於現場解釋。

大階梯教室的挑高也很高,因為要求無柱設計,沒有設計成平頂,設計了一個大大的尖頂。

雖然尖頂很大程度上沒有什麼用,但是方便實現理學支撐。

以現有的材料,要求無柱並且平頂的話,技術還達不到。

雖然進門並沒有三大殿高,但是泰昌已經被震撼了。

將近十丈高的尖頂,沒有一個柱子!

十餘丈的方圓,那空曠的感覺,誰看見不吃驚?

尤其是頂棚上錯落有致的玻璃,將陽光灑向地面,透亮的感覺可比三大殿明亮多。

這是繼暖棚之後,泰昌又一次見到透亮的建築。

「書安,你來給朕解釋解釋,為何要用水泥?」

方書安看看徐光啟和宋應星,既然皇帝點名問他,也只有上去了,想給宋應星的機會並沒有。「陛下混凝土的好處便是,乾的塊,硬度高,耐火性好。若是採用水泥澆築,第一天施工完畢,五日之後,便能達到設計的硬度的八成,此時便能進行後續的工作。

水泥一次澆築成型,短時間內即可進行,無需像是木料一樣,一點點的刻畫榫卯,也無需像是石料一樣,還要一點點琢磨石料。另外就是,取材便宜,現在大明已經實現水泥鋼筋以及石灰的大批量加工,短時間能即可彙集大量的原料,而無需動用金絲楠木等貴重木材。保守估計,造價是金絲楠木成本的一成到兩成。」

一成到兩成?

饒是泰昌有所準備,也是深深的被成本嚇到。

能降低到一成,即便是七八百萬兩,也僅僅需要七八十萬兩就能完成!

實際上,就這還是方書安將一些局部採用高級裝潢的費用計算在內。

比如說黃花梨或者金絲楠的一些細節裝飾。

如果僅僅是鋼混主體,甚至不需要那麼多銀錢。

水泥的產能和造價,大大降低,就算是鋼筋的價格,也降低到原來的一兩成,大工業化的優勢太明顯了。

當然,因為鋼混結構的鋼筋,並不需要他們的高素質鋼,只需要比煉鐵強一點即可,那樣的鍊鋼成本,比原來降低太多太多。

金絲楠木可不一樣,一根就要成千上萬兩!

兩者比較,價格相差的讓人無法直視。

泰昌已經深深的被低成本的優勢所吸引!

隨後,其他的細節參觀,對於皇帝來說,也就是錦上添花,更加深入的了解鋼混結構特點。

方書安看的出來,在說到價格的時候,泰昌已經動心了,那個眼神,瞞不過他。

一直到離開,皇帝的眼神都離不來那個尖頂。

碩大的尖頂,意味着他們能在上邊建造複雜的形狀,對於斗拱飛檐來說,都不是問題。

剛開始,人們都覺得,有柱子的大殿,才能稱得上大殿。現在他意識到,有柱子說明技術差,沒有柱子才說明技術的高超。

支撐越少,技術越難。

回到宮殿以後,泰昌仍舊還是心不在焉。

八百萬兩和八十萬兩,哪怕是一百六十萬兩,差的太多了!

按照現在歲入,一百餘萬兩,只需要戶部兩三個大工廠就能做到,更不要說商稅。

但是要說八百萬兩的話,那可就是兩年的財政盈餘。

為了兩年稅收,真的有必要利用金絲楠木么?

懷着如此的心事,泰昌一連幾日上朝都心不在焉。

一直到內閣奏事的時候,他仍舊注意窗外。

現在,大朝會逼不得已都在武英殿。內閣奏事,現在的季節,基本是在紫光閣,等到冬日時候,會搬到暖閣。

紫光閣的面積不算大,仍舊用着好幾根柱子,自從見識都無柱子的建築之後,他越發覺得,柱子的建築上絕對是個沒有什麼用途的存在。

有他們,建築物只能被迫分成若干部分,也就是去大殿的意義。

李汝華的奏報,原本就是大量的數字,這讓本就心不在焉的皇帝,更加容易走神。

泰昌的表情,他自然能夠注意到,眼見着皇帝看着窗欞越來越入神,他明白,這是在走神了。

「陛下……陛下?」

一直到叫了好幾聲,泰昌才堪堪回過神。

方從哲人老成精,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

「陛下,今日就到此吧,咱們明日再議。」

泰昌見如此,便到,「也罷,明日再議。」

說完,轉身便欲離開。

內閣幾人和三個尚書便行禮。

只是,皇帝走了幾步,忽然停住。人們好奇之下,抬頭一看,只見他扶著柱子,上下仔細查看着。

「諸位卿家,你們可曾見過學院的大階梯教室?」

泰昌沒來由的疑問,讓幾個大臣面面相覷。

誰也不明白,為何皇帝會突然問這樣的問題。

「尚未去過,陛下。」

「哦。」泰昌回答一聲,自顧自的去了。

人們更加納悶,皇帝沒來由的問一句,究竟是要幹什麼?

別人不清楚,但是徐光啟前幾日此陪着泰昌在學院,人們便將目光轉向他,希望獲得一些信息。

「徐大人,你可知道,陛下是何意?」

「幾位大人,你們莫要為難我,陛下的心意,我可不敢推測。不過,既然陛下說沒有見過,為何不去看看呢?或許會有些發現。」

徐光啟的話,讓人們回過味來。

皇帝說的事情,自然是需要他們去現場看看,才能更有感覺。若是僅僅在這裏討論,怎能有多大收穫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橫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0章 巨大的造價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