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三大殿可行性分析

第553章 三大殿可行性分析

奏報完畢,方書安先行出來,官員們商議著其他的事情,通道上只有一人,不知何時,他已經出了一後背的汗。

皇帝果然不簡單啊,儘管自己的方案將他們震懾住,但是也感受到來自帝王的壓力。

泰昌當太子的時候,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讓人們覺得是個憨憨。

若是他一直保持剛開始的狀態,那麼內閣便不用過分顧忌帝王的感受,甩開膀子邁步干就是。

現在看,能在太子位置上安穩多年,就是萬曆想拿下他換人都辦不到。

其人,怎麼可能簡單?

放眼前朝,廢太子劉據,愍太子李承乾,都是在太子位上乾的太久,最後沒能耐得住,喪失登上大寶的機會。

看看泰昌,長子身份二十年才立為太子,太子位上又是二十多年隱忍,才有機會成為皇帝。

所以啊,誰敢說自己比他更聰明?

以前人家鐵憨憨的形象,不過是保全自己的手段。

現在掌控天下,又鞏固好權利,是時候展現自己本性。

出宮的路上,方書安在想,泰昌究竟是真的想要干,還是隨口一說,給工部施加壓力。

今年還不到年底匯總統計之時,但是他覺得,去年的盈餘加上今年的盈餘,幾百萬兩是有的。

如果按照泰昌現在的治理水平,控制在幾百萬修建好三大殿,不是沒有可能。

嚴世蕃修葺,也就是三百餘萬兩白銀。天啟年間再重建,說是六百萬,其實要考慮到白銀大量輸入以後的通貨膨脹,還有金絲楠木在收購以及運輸過程當中讓人胡亂加價的部分。

嚴世蕃不用多說,嘉靖不理朝政,票擬決策大權在他父親嚴嵩手裏,中間有多少水分,鬼才知道。

至於天啟,能控制的部分也極為有限。

泰昌不一樣,現在他除了有錦衣衛和全新的東廠為他發覺上游材料的貪腐,更有一招監稅司能用。

三個手段一起使用,最大限度降低金絲楠木的成本也容易辦到。

其他的則是建造過程當中的人工費用,三大殿都是木質結構,榫卯是最為消耗工時的事情。

市井匠人們沒有工部以及營造局那麼好的技術,無法擔當關鍵榫卯工藝,但是在一般活計上沒有問題。

問題越想越難,沒有一點簡單之處。

方書安只好搖搖頭,算了,三大殿的事情,以後慢慢再議,現在更為着急的是災后重建工作。

他們的時間不多,回去就要開始準備,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施工,在黃葉落盡的時候,要讓百姓們搬進去。

冬日嚴寒,普通的帳篷,根本沒有辦法讓百姓過冬,要是耽誤到那時候,恐怕會造成數量不小的寒冷致死案例。

那樣的話,內閣的壓力會大很多,而官員們肯定會將矛頭指向他們,瘋狂攻擊,最後藉機再將方從哲拉下馬。

不過,方書安不幹沒有把握的事情,給災民們重建,朝廷在各方面都能大開方便之門。

數萬受災民眾,光是勞動力就能騰出來很多。

要不是戶部和順天府上報的人數差不多,方書安根本就不敢相信,怎麼能燒掉那麼多房屋!

直到他看見別人給他的草圖,再結合一部分實際例子,總算是明白過來。

最初時候想過南城交通不便人口密集,沒想到有那麼密集。

着火的中心點在南城人口最為密集且混雜的地方,別處的街巷,有些還能過去一個人,火場中心那裏,巷子已經不能叫巷子了。

很多巷子上邊都蓋着茅草頂,白日裏是一個挨着一個的小作坊或者攤位,到了晚上則是很多人安身的場合。

連巷子都是這樣,別的可想而知。

連日乾燥之下,茅草都是噼里啪啦的,一把火就燒起來。

再加上火場短時間沒有被控制,等他蔓延起來之後,在西北風的助力之下,毫無準備的人們壓根就反應不過來。

竹木的臨時牆壁,茅草頂,不燒這裏燒哪裏?

很多人即便是土牆,外邊也都靠着各種各樣的柴草,燒起來那叫一個快。

明白了過火快的原因,便更加讓他們有改進的理由。

南城民居大量採用竹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主要是成本限制。

好在,竹木結構的房子雖然搭的快但是在磚混面前,速度優勢並不明顯。

磚混結構的優點就是快速建造,傳統的榫卯結構,準備榫卯結構件的周期很長,快的是最後的組裝。

方書安的鋼混結構,隨着築城的應用以及學院教授們的改進,已經形成系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主體。

至於牆面,白灰牆面或許有些奢侈,並且不適合在沒有充分乾燥的情況下使用,所以他們準備的是麥稈泥漿抹牆,想要用白灰,等到明年自己重新裝飾。

現在先解決的是房屋的有無問題,並不是居住質量。

現有情況下,水泥和鋼材現在都能滿足要求。

開平煤鋼已經能達到三成設計產量,京西鋼鐵也開始試產,只要他們的訂單能下去,新型剛才生產出的盤條鋼也不是問題。

當然,現在的技術,盤條鋼也就是鋼筋的水平無法和後世相比,不過現有的條件下,完全夠用。

水泥經過幾年的產能擴充,加上年初在京西南為擴建西北工廠群投產的水泥廠,只需要稍微再擴大些產能,問題不大。

至於水泥砂漿的另外兩樣東西,石子和石灰,就更好辦了。

石灰在華北平原從來就不缺,不管是太行山還是燕山,都是石灰石為主,找個合適的地方開挖就行,在水泥廠旁邊將原來配套的石灰廠進行擴建即可。

經過幾年的建設,水泥砂漿以及磚頭都有配套工坊,產能跟不上的擴產,在現有廠房上擴大就行。

目前看來,最受限制的其實是瓦片,瓦片也算是產量不小的東西,但是從來沒有如此大規模的需求。

加上他是附加值比較低的產品,也沒有哪個大商人是做瓦片出身,所以都是小工坊,少有大廠。

那些瓦片行是從周邊進貨,平日裏周邊的瓦片窯廠,都是一爐一爐的燒制,按照他們的生產進度,根本就不可能供應上。乾坤聽書網www.qktsw.com

別的,就是基礎的建築用工具問題,除去手上用的泥抹,瓦刀,還有鐵鍬等等。

小型工具,直接讓鋼廠生產。大型設備難度大些,修建兩層房屋還好,用腳手架就行,修建三層乃至四層,需要用到龍門架,龍門架他們都是用鋼架組裝,需要用到的角鋼不少。

雖然現在開平和撫順都能產角鋼,但是量能否保證還需要確認。

在東北築城時候,方書安已經設計出來使用滑輪組合的龍門架,現在看,即便是角鋼的數量足夠,還需要大規模裝配。

原料,工具再加上人員和災民的利用,一切都是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事情。

在他來之前,商業聯盟的人們就在討論這些細節,現在回去,必須要拿出章程。

官府統計完損失情況之後,便會將土地移交給他們。清場需要五天時間,就算是災民們一起幫忙,來往也需要大量的車隊清理廢墟。

早知道,該讓朝廷出這一部分錢啊!

就算是不出錢,出人工也行!

等等,出人工,他突然想到了什麼……

幾萬人來打下手還行,真要是用他們建房子,建好之後各回各家,那不是白白培養?

如果能找到一些人,成為專門的施工隊伍,那多好?

就像是共和國大裁兵時期,不少隊伍直接轉成建築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

於是,他又打起注意。

若是兵部能給他們運過來一些士兵的話,那自然是極好的,尤其是三四十歲的老兵,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爭,平日裏不是在種地就是在幫着主將干別的,這些人最是合用……

回去的時候,人們分作幾群,有的還在熱鬧的討論著,有的爭得面紅脖子粗,個別的在喝茶吃點心,閒情逸緻的看着別人。

「我說你們幾個是什麼意思,他們吵得熱鬧,你們也不攔著點?」

「那攔不住啊,他們願意爭就爭吧,願意多出錢的事情,咱不攔著。」

聽劉青說是在爭着出錢,方書安也不說話了,這是好事情,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別人家辦事,想讓人多出錢都不成,他們倒好,爭搶著來出錢。

「不去管他們,讓他們爭着,青兄,我問你啊,現在宣化府那裏的邊軍,待遇如何?」

劉青不明白,為何突然問他宣化府邊軍的事情。

不過那也不是什麼秘密,便說道,「像你所知道的那樣,前些年,邊軍的日子十分難過,很多軍戶都是吃不果腹。也幸虧這裏是北疆,此前一直有蒙古人騷擾,若是和其他地方一樣,只怕家裏也要做半掩門的買賣了。」

說到這裏,二人唏噓不已。

宣府和大同,到底是九邊,戰略位置重要。

以前一直處在抗擊蒙古的第一線,前些年還時不時有騎兵下來騷擾。

自打和市越來越弱甚至取消以後,衛所的軍戶們常年都是掙扎在餬口的邊緣,近幾年,貿易力度加大,他們的生活才稍微好一些。

「宣大確實好點,雖然不像遼東,但是也比陝甘和西南要好,那裏的軍戶真是生不如死。」劉青繼續說着。

宣大因為有草原方向的和市以及偶爾的騷擾,下邊的軍將做的不算過分,西南和西北兩個方向,那就是難看的緊了。

「你說,那些不算緊張的方向,我向朝廷討要些軍戶,讓他們轉成匠人,干不幹?」

方書安提出來自己的打算。

「這……」劉青有些猶豫。

若是在永樂朝,甚至是嘉靖朝以前,人們肯定不會幹。

軍戶們雖然錢少,但是實打實的有東西繼承,再不濟,地位還是有的。

而匠戶就更差勁了,匠戶連軍戶都不如,根本沒有可能去做其他行業。

不過,現在是泰昌年間,事情早就有了很大變化。

嘉靖朝開始,戶籍之間的限制就已經鬆動,方從哲錦衣衛戶籍,都能考中進士,成為首輔。

軍戶和匠戶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是涇渭分明。

現在很多匠戶的事情,都是軍戶來做,而那些匠戶,早就不知道幹什麼去了,憑本事讀書當官的也不少。

如果可能,西北西南那裏多餘出來的軍戶,給他們口飯吃,巴不得脫離原籍。

「軍戶們本身,應當沒有問題。」經過思考的劉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過他隨後繼續說,「現在的困難不是在軍戶本身,而是那些統兵的將領們。」

軍戶自然是要找到吃飽飯的機會,可是將領們並不那麼想。

軍餉的發放,是按報上去的人數,而吃空餉,幾乎是大部分將領都會做的事情。

將他們手底下的士兵們抽調走,那等於是斷人財路。

劉青頓一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可得考慮完善後再伺機而動。」

是啊,沒有幾個將領心甘情願放走手下人,多一些人在冊,就能多一些收入,拿着喝兵血來的錢,對他們來說,也挺香啊!

「此事我再想想辦法,咱們上次的郵政,幫着兵部消化了不少老兵和傷兵,多大的人情啊。這次,也該還回來了,西北和西南那裏,我也算熟悉,在遼東時候,與他們有些接觸。待我問問爺爺,看看他老人家怎麼說,如果爺爺能夠支持,別人也不是問題。」

劉青點點頭,多一條腿走路,再好不過。

按照他們的計劃,以後建築隊伍要出去承接各種活計,在京城的可能性會很小。

而受災的百姓當中,大部分都是有其他活計在身,很難成為專門的泥瓦匠等等。

他們兩人說的差不多了以後,劉大康和張田余也湊了過來。

兩人剛才還吵得挺熱鬧,轉眼間變成沒事人,現在么,就跟穿一條褲子似的。

他們情緒轉換也是夠快的……

方書安想了想,還是決定說說,「不瞞你們,今日在朝中,陛下有意讓我們承擔三大殿的想法,說說吧,你們意下如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橫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3章 三大殿可行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