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大明的教育問題

第489章 大明的教育問題

「但是,靠你說的這些簡化字,真的能讓不識字的人,迅速認識漢字?」

畢懋康說是來責問,只是因為他看不懂,還以為方書安是在瞎胡鬧。

現在看來,人家是有真才實學!

「那麼,從小教就是,為何要對那些成年人掃盲?」

方書安醞釀了一番,還是沒有將心裏的話說出來。

在他的眼裏,決定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進步根本的就是工業化水平。只要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就一定在不斷進步!

只要工業化水平能夠不斷提高,必要的代價都是值得!

畢竟,他穿越而來,是一個堅定地道的工業黨。想要在現有大明的體系下,一手爛牌要建工業體系,不可能等到那些小孩子們長大。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且不斷的進行產業升級有多麼艱難。

在漸漸開啟工業化的時代,早早發展,成為門類齊全的現代製造業,需要的時間要很久,對於華夏來說,實在是太重要!

只有讓朝野都接受工業化的這種理念,才能讓種花家避免曾經軌跡上的歷史重演!

當然,工業化只是條件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因素在內。

好在,畢懋康和徐光啟都不是堅定的程朱理學道統,這些話還能跟他們說……

「畢大人,我給您講述下,我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夢裏啊,我大明最終被建奴攻破……」

方書安將原本的歷史軌跡,用夢境為借口,闡述出來……

在他的嘴裏,建州部在多爾袞帶領下南下……

滿、蒙、漢八旗主力和投降的明三順王部隊,總共有十餘萬人。

在山海關又招降吳三桂「關寧鐵騎」,總人數達到二十萬左右。

看上去很多,其實不然。

本質上是玉龍混雜的雜牌軍,主力不過是八旗的幾萬人。

入關的時候,總共也就三百餘牛錄。

人口總共幾十萬的民族,成年男性不過十餘萬,動員處數萬軍隊,已經是極限中的極限。

至於那些蒙古八旗,不過是此前從蒙古草原逃過去或者在歷次作戰當中投降的蒙古人,根本不是當時蒙古草原的主力軍。

而那些所謂的漢八旗,更加不值一提,主要來源是建奴屢次犯邊擄走的漢人以及佔領土地上的百姓。

算起來,蒙古八旗的戰鬥力稀鬆平常,根本不是明初朵顏三衛的狀態。

至於漢八旗,則更差,更多時候是兩支軍隊跟子啊八旗後面打順風仗。

相比較而言,三順王的部隊都是東江鎮的士兵,東江鎮的士兵都是遼民,因為建奴在遼東幾次野蠻屠殺,與其仇深似海,本來屬於最堅定的反抗軍隊。

但是,統治者一系列讓人難以明白的決策,幾乎就官逼民反,讓他們投降。

怎麼看都是一支雜牌軍,數量還沒有當年前秦苻堅南下時候多。

而且,真正有戰鬥力的就是滿八旗那幾萬人。

雖說那些人常年東征西討,驍勇善戰。但是擋不住數量少啊,根本就沒有持久戰的戰爭潛力。

換句話說,都不需要苻堅那樣的大敗,只要稍微有過幾次重大損失,就是土崩外界的局面!

但是啊,就是這樣的一直軍隊,還敢於想大明一個龐然大物發動進攻。

彼時,雖然天災不斷,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算起來也有兩億人口。

多爾袞入關時,北有李自成大順軍,麾下號稱軍隊百萬,南有南明政權,麾下軍隊也超過百萬。

哪怕是個三歲孩子,也能看出來,兩個政權無論是人口、資源還是戰爭潛力都完全碾壓。

但是啊,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不確定性。

多爾袞入關之後,勢若破竹,先滅大順,再滅南明。

旌旗所指,無論是大順農民軍,還是南明軍隊。

俱是望風而逃!

短短几年時間,竟然就完成統一華夏的大業。

要知道,哪怕是最能做夢的人,都不敢編這樣一個故事!

冷兵器時代,幾十萬人口的部落吞併一個2億人口的大國!

可以說不是能用奇迹能形容的事情,只能說是神跡!更不是用蛇吞象就能形容,因為在大明面前,八旗連蛇都不算。

為何會有此種神跡?

歸根到底,逃不出一條,明末漢人社會缺乏凝聚力!

缺乏凝聚力,人再多也都是烏合之眾,不過是一盤散沙。

國與國的競爭,拼的永遠是力量,凝聚的力量。

凝聚力源於何處?

在華夏歷史上,不是沒有動蕩分裂時期,但是統一穩定的時間遠遠高於前者。

分裂不得人心,統一才是大勢所趨!

東亞大陸的歷史規律與歐洲大陸有本質區別。

在歐洲,分裂才是主流,統一短暫且不得人心。

為何兩個大陸有如此巨大的區別?

這還要歸功於當年的始皇帝,他一統文字,讓不同地域的文化融為一體,構建完整的華夏文明。

畢竟華夏疆域遼闊,個別地區甚至是十里不同音,更不要說相隔更遠的地方,那口音差別不知道到哪裏去了。但是啊,不管發音如何,書寫的內容是一致的。

伴隨着歷史的發展,書同文就是同種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

中華大地並非是普通的民族認同,而是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帶來族群認同,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華夏一份子,所以也就有江山一統的民心所向。

同樣因為文化認同帶來的向心力,所以華夏文明很難被異族亡滅。

在華夏歷史上,漢人王朝被異族滅亡,不是因為異族強大,而是異族得到漢人精英的支持,這批漢人精英充當覆滅漢人王朝的主要力量。

蒙古伐宋,主力就是北方的漢軍,在崖山滅宋的蒙古軍統帥就是漢人張弘范。

滿清伐明,主力還是投降的明軍。

在南方主持伐明統帥就是明降臣洪承疇,麾下的清軍主力就是明朝的降軍。

在昆明勒死明末永曆的就是原關寧軍首領吳三桂。

要是沒有這些帶路黨,憑藉着千萬華夏兒女,怎麼可能會滅國?

為何一個族群認同很高的華夏文明會盛產漢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橫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9章 大明的教育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