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畢懋康找上門

第488章 畢懋康找上門

看見人們的表現以及提出的問題,方書安還算滿意,他原本以為,說出來時間之後,會有很多人有想法,現在看來,至少他們是都願意共同堅持。

「好,既然大家齊心,那我就有什麼說什麼,方才我說了,咱們有可能五年到十年不見得能賺錢。但是,那說的是郵政快遞,並不是說咱們自己會虧本。」

嗯???

方書安這一番話,人們都傻了,這話到底是何意?

五年不賺錢,眾人卻不虧錢,難道錢還能變出來?

還是說,方公子因為最近壓力大,腦子有些壞掉?

他並沒有給眾人太多胡思亂想的機會,而是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短則三年,長則五年,便能見分曉。到時候,屆時郵政快遞還在虧錢,也不要緊,我們可以高價賣給戶部,並且他們還會上趕着買!」

面對方書安如此強烈的信心,他們都不明白為什麼。

此事,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知道。一個鋪設好的郵政系統,對於整個大明的作用有多大。

按照方書安的估計,等到朝廷認識到它的作用后,必然又會和原先的法子一樣,收歸國有,或者要成為最大的股東。

當然,錢還是要出,可以打折但是不能少。

那時候,也就是他說的,雖然郵政系統不賺錢,但是他覆蓋整個大明的戰略價值,只要是個正常人,都能看出來!

此番與其他時候不一樣,雖然人們都對方書安說的話有些懷疑,但是他們並沒有十分在意,畢竟整體的花費並不多,按照方書安的演演算法,他們首期燒進去的一百萬兩,就能夠支撐至少五年。

五年,每年經費也就是二十萬,分攤到每家沒多少。對於這兩年賺了大錢的他們,根本就不是個事。

就這,還是在沒有後續收入的情況下。

只要稍微能產生收入,就完全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其實,真要是組建郵政系統並保持運營,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錢,不過是方書安保留了些心思,還有其他的用途在內。

說完事情的大體情況,眾人心裏有底之後,也就算了。

只要不是方書安鬥氣弄出來的事情就行。

人們不過剛散,徐光啟和另一個不認識的中年人聯袂而來。

他剛準備迎上去,發現另一人面色不善,便留個心眼。

「書安,你來,這位是山東大儒,畢懋康!」

畢懋康?竟然是老畢?他不也算是個技術人物,還是個大儒?

方書安心裏一驚,這位老哥是個人才,在火器上的造詣,要比宋應星還要厲害。

要不是方書安一直沒時間和幾乎去山東找他,怎麼可能讓他等到現在呢?

「原來是畢大人,小子方書安,失敬失敬。」方書安態度很是誠懇,一揖到底。

這有些出乎徐光啟的預料,因為他知道,方小子是個怎樣的滑頭。

畢懋康創立了歷山書院,要說名氣還是有的,但是與方書安的爺爺相比,差上好幾個檔次。

就是這樣,方小子行禮也十分規矩,確實有些不太像他的作風。

「怎麼,你認識畢大人?」老徐問道。

「不曾見識過,嚮往已久。」方書安恭謹的回答。

越是這樣,老徐越是無奈,這廝,究竟為何會被一個名聲並不顯之人所折服?

這也不能怪徐光啟,畢竟他生活在大明,哪裏知道畢懋康在火器上做出的貢獻。

如果此時能有人給老畢更多的腦洞和建議,說不定他能設計出各種各樣的火器。

不過么,方書安還在這裏胡思亂想,老畢有些不耐煩。

「方書安,老夫今日前來,有事情要質問你!」

質問???

聽着語氣,似乎是有什麼地方得罪這傢伙啊……

但是,方書安也想不起來,自己跟他有什麼樣的過節?

畢懋康看着他迷糊,也不廢話,直接甩出一本書擺在面前。

封面赫然幾個大字:掃盲教材!

原來如此……

方書安總算是有些明白,為何會找他。

「這本書可是你所編寫?」畢懋康的語氣變得十分低沉卻。

「正是在下。」

「是你,那就好了,來,今日你給我說,為何把字變成那些簡便又難看的東西?」

掃盲教材由於他的目的性,所以方書安除了放進去拼音以外,還講不少簡體字也放進去。

在書寫時代,有簡化字對於文盲認識問題和學習,實在是太重要,加上更加有效率的字母,他們只要是想學,就很難學不會!

「畢大人,我這本教材的意義。並非是要和個大學問家的書籍相提並論,只是要讓他們掌握必須的文字,而不是作為一個個文盲,想要送個信都難……」

徐光啟和畢懋康都是科學先驅,但是啊,他們不會明白,方書安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掃盲培訓?

話說到這裏,方書安的思維飄了出去,他總是很容易想到共和國往事,偏生,裏邊有不少東西,恰好就能按照共和國的思路走。

比如說,將大量人口利用起來。

想要利用,必須要有過基礎的文化教育,當年,共和國成立之初,教育部便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當時提出要「開始進行全國規模的識字運動。」

於是乎,從那時候開始,持續50年的掃盲教育開始。

當時,全國各地辦起識字班,拉丁字母組成的漢語拼音,幫助初學者正確發音,漢字的簡體化方便書寫。

大量不識字的農民,第一次掌握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漢字!」

隨後,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提出,要在12年內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後來又開始實施包括中小學階段在內的九年義務教育,新世紀以後,又進一步免除學費雜費。

可以說,整個共和國的發跡史,就是受教育人群井噴的一個重大原因。

在高峰期,數十萬座中小學校,近1000萬名中小學教師,遍佈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邊疆的廣袤國土。所有適齡兒童必須入學,一個也不能少。

到後來,種花家高校在校生高達3700萬,比許多國家的總人口都多,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如此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儲備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技能產業工人,人口紅利又升級為人才紅利。

受過教育的人們,崇尚科學,崇尚知識、崇尚科技創新,讓華夏大地可以在互聯網、移動通信等人力資本需求高、研發周期短的新興產業上,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沒有受過教育,只有人口,那可不是什麼紅利,是累贅。比如阿三,被自己的議員稱之為,只有兩億人口,剩下全是兩腳牲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橫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8章 畢懋康找上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