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成也鹽政,敗也鹽政

第366章 成也鹽政,敗也鹽政

兩淮鹽商的崛起,可以說是一系列政策的結果。

但是,鹽商經濟帶來的好處並未落到老百姓身上,哪怕是鹽商聚集的揚州。

掌柜家祖上,曾經也是鹽政受益人,常年奔波在鹽場和邊關。

後來,伴隨着開中法變為綱法和折色法,掌柜家祖上漸漸沒落,到他這一代,只有經營些小本買賣,再也不復當初盛況。

方書安對於大明鹽政還算是有了解,但是細節寥寥,索性就與之攀談起來。

掌柜掏出他的煙袋,點着火后,吧嗒吧嗒抽了兩口,隨即吐出一片煙霧。

在煙霧繚繞中,人也像是夢中,掌柜開始講述關於鹽政的故事。

明初,太祖採取一系列策略,使經濟得以恢復,國內安定。

然而,北面邊境,尤其是宣大等地區,依然處於對峙狀態,蒙元殘餘勢力不斷試圖南下,嘗試恢復他們黃金家族的榮光。

各路不管是不是個人物的阿媽阿狗,都叫囂南下中原。

因此,迫使大明在邊境囤積大量駐軍。

十數萬大軍人吃馬嚼,可不是個小數目,當時華北平原常年戰亂的影響,產量有限,並不能及時供應,再加上有些作物不生產,因此糧食缺口巨大。

老朱為解決問題,便開啟他的開糧納中制度。

說起來,也就是戶部利用食鹽專賣權,根據邊境糧食儲備情況,進行招標。

由商人們運輸物資,然後用結算價格按照鹽引結算,他們便會得到合法售賣的官鹽。

這就是明初年穩定邊疆的「開中法」。

也就是這般,大明能夠用有限的成本,將運糧和賣鹽結合,很好的市場化,保障邊關糧食等需求。

而且,也將此前的鹽專賣變為官商並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食鹽零售的合理性。

所以,終明一朝,一直到崇禎末年前,大明的食鹽價格都很合理,不存在清朝中後期,靠着給食鹽胡亂加價,來增加稅收的情況。

並且,由於在邊疆的各種短缺,官府便進行各種鹽引獎勵。

比如屯田、墾殖、修築寨屯等等。

這些十分類似於在遊戲中發展經濟和展開建設,他們都能獲得鹽引,並且投入產出比更高。

正是靠着多管齊下的手法,邊疆的軍糧等物資回歸到正常物價水平,甚至於宣大等邊境的物價與內地相差不多。

而且,伴隨着大量人員被商人帶到邊境去屯田或者築城等活動,人口發達,經濟繁榮,使得防禦蒙元的能力大大加強。

同時,因為經濟的發展,人們反過來又繼續加強築城以及修築屯堡等防禦設施,從而更好的加強了邊塞防禦。

如此一來,便形成良性循環,人越多,經濟越好,經濟越好,人們邊更加向外築城。

可以說,在洪武以及永樂年間,邊境就是這樣越拱越大。

然而,由於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權貴及鹽商集團的眼中已經鎖定好開中法的牟利空間。

成化、弘治年間,由於私鹽盛行,權貴等又隨意向皇帝奏討佔用、壟斷開中,造成鹽引的量大大超出鹽業的產能。

如此一來,邊地商人空有鹽引,卻無鹽可領,只能在鹽場等待新鹽的產出,有的需要等待數十年。

那怎麼行,商人們千里為財,可不是白白消耗生命。

等下去,產生的利息都覆蓋利潤了,根本就沒有賺錢的可能。

沒有利潤可圖,商人們運糧食以及屯田築城的熱情大大降低,致使開中法很難落地執行。

如此一來,無法再像洪武、永樂年間那般良好運行。

而後來放棄河套地區的所有權,則直接反應開中法廢弛的結果。

開中法崩壞,鹽政收入受到極大影響。為保證鹽業收入,朝廷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而是用另一種方式,也就是折色法,試圖挽救財政危機。

弘治五年,時任戶部尚書提出納銀領取鹽引的辦法,即「折色法」。從此規定商人們以後不需再將軍需運往邊鎮,只要向國庫繳納銀兩,就可獲取鹽引。

雖然,國庫通過這種方式在一年內就增加百萬兩白銀收入。

但是,鹽政改革,徹底的改變明初開中法「鹽政邊政相結合」的國家戰略,而是用食鹽專賣獲取財政收入。

如此短時做法,只看到眼前利益,卻沒有看到對國家戰略的影響。

原先得益於開中法的邊商,為獲得更高的利潤,直接建設邊鎮商屯,促進邊區軍需供應充足。

但折色法出台,直接將邊境經濟發展的基礎破壞,邊商撤出,商屯荒廢,邊鎮軍需再度緊張。

造成的結果便是軍費支出大幅提升,反而致使大明因為九邊軍費支出,陷入更加可怕的財政危機。

現在看,開中法並不僅僅是一項經濟制度,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國家層面對於國防政策的引導手段,他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首先,將糧食運輸工作外包給商人承擔,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及不必要的損耗。

其次,帶動商人參與食鹽銷售的熱情,引導商人將食鹽銷售到鹽價高的地區,平抑鹽價,促進對食鹽專賣系統的完善。

最後,通過政策引導,促使商人們自發的從內地雇傭勞力去開墾荒地,無形中促進人口遷徙,邊地漢人數量增加,荒地被開墾,改善邊鎮生存條件,並最終增強大明邊防。

……

兩人說的很多,掌柜知道事情的經過,也親眼見證因為政策變化,導致的結果。

方書安作為後來人,自然清楚邊事廢弛的直接影響。

可以說,如果現在開中法還在執行,莫說什麼建奴,就是草原諸部,也得好好貓著,別說是想土木堡之變一樣,怕是每朝一個藍玉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開中法還在執行,恐怕邊境的商人們敢於自己組織武裝隊伍去搶劫或者殺掉蒙古人,拿回來換取鹽引……

如果方書安不知道掌柜的身份,鐵定會以為他是廟堂之高的高官。

華夏民族向來如此,不管自己身份如何,對天下大事評頭論足的其實不能丟。

無論是誰,要是沒有個自己的治國方略,好意思說自己是華夏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橫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6章 成也鹽政,敗也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