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專家雲集

第12章 專家雲集

在四三零廠的一間會議室里,來了不少的專家領導,唐占文和林鵬走進會議室的時候,很多雙眼睛都看向了他們。

有的目光中帶着一絲驚訝,有的是好奇。

林鵬倒也沒有太過在意,想來這也是正常的,畢竟他一個新人,一張陌生面孔,出現在這樣的會議上,的確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當然在這些專家領導裏面,林鵬也認出了幾位大師級人物。

這其中就有渦扇九發動機的總師劉大江,還有兩位竟然也是國內航空發動機的專家張永和,以及江洪普。

林鵬也有些納悶,怎麼把另外兩位航發專家也請來了。

這三位都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大牛。比如說劉大江,任希安航空發動機公司總工,負責渦扇九的設計工作,後來又繼續負責了秦嶺改進型的設計研製工作,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總師了。

當然還有張永和,那就更了不得了,他可是國產渦扇十發動機的總師。

渦扇十發動機,是為殲十和殲十一系列研製的第三代渦扇發動機,在性能上要比渦扇九領先一代,而現在也是處在定型的關鍵階段,沒想到總師張永和竟然到了這個會上。

張永和曾在M國留學,學的也是航空發動機專業,後來在國內的某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擔任發動機總體室結構組長。

八十年代,張永和已經是發動機研究所副所長了,他擔任了運七飛機的發動機改進工作,最終獲得成功,獲得國內適航證。

八十年代末,渦扇十發動機正式立項,張永和就被任命為副總指揮,九十年代初又擔任了渦扇十發動機總師。

林鵬還記得,渦扇十發動機,得到二零零五年才通過設計定型審查,二零零六年正式定型。

渦扇十發動機可謂是二十年磨一劍,難度比渦扇九還要大。後來渦扇十發動機,果然榮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而另一位專家江洪普就更了不得了,作為一個重生者,林鵬怎麼能不知道,他就是後來的四代機動力裝置,渦扇十五發動機的總師呢!

江洪普早在六十年代,就參加了殲六和殲七戰鬥機所使用的渦噴發動機改進工作。

後來他主持了國產渦噴十三發動機的研製工作,這種渦噴發動機是比較成功的,一直是八九十年代我空軍主力殲七和殲八戰鬥機的可靠動力裝置。

九十年代我國航空界開始意識到預研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江洪普擔任了渦扇中推核心機的總師,只用了三年時間,中推核心機就完成了設計和試製工作,並在試驗中全部達到設計指標。

中推核心機是後來渦扇十發動機成功的重要基礎,為中國最終實現自行設計製造先進航空動力裝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江洪普還提出發動五千克推力的小推力渦扇發動機,這個發動機項目不久后就要啟動了。

很快會議就開始了,總師劉大江把這一次主滑油泵出現的問題,通過PPT給與會人員展示了,並詳細說明了一些具體情況。

當然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也是正常的。

因為航空發動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基本上不太可能一帆風順,設計完成就可以定型批量生產服役,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概率,甚至要比飛機大得多。

林鵬也很清楚,雖然這件事情算是正常吧,但是劉大江總師在說的時候,還是有些愧疚,有些痛心的表情,估計他也是把渦扇九發動機當成了他自己的孩子了,這個孩子有些淘氣,出了不少的問題。

現在好了,又出問題了,甚至影響到了殲轟七A戰鬥機,他心裏感覺特別對不起唐占文的,因為他們兩個私下關係也是很好的。

林鵬也理解航發總師們,甚至是設計研製人員的心情,畢竟出了這事兒,他們的壓力都非常的大。

只是林鵬作為一個重生者,更加清楚未來渦扇九的路並非很順利,甚至是更先進的渦扇十發動機,同樣發展得很不順利。

曾經在一段時間,有很多人都說渦扇十也就是太行,不太行了。

而在網絡上也的確可以看到,沒有什麼現役的殲十和殲十一戰鬥機裝備了太行發動機,只是有少數幾架安裝了太行發動機的殲十和殲十一戰鬥機試飛的照片。

雖然經歷了很多磨難,但最終太行發動機還是行了。

只不過時間還得要十年,甚至更長。

當然渦扇九發動機,後來也不斷的改進,雖然它是並不先進,甚至顯得落後,但是對於一些老裝備來說,它的用處還是很大的。

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之路,太難了。

最關鍵的就是零部件的試製和試驗,非常影響總體進度。因為航空發動機,只有經過大量的試驗和使用,才會逐步暴露各個零部件的問題,然後改進。

因此有人說航空發動機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試驗出來的。研製的過程中,設計、試驗,發現問題來解決問題同時改進設計,應該說這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

就連M國那麼先進的航空工業強國,在先進航發的設計研製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更不要說是基礎薄弱的中國了。

通過PPT,林鵬也大致看出來了,這和歷史上的這一次質量問題,確實沒有任何的出入,所以他也知道問題在哪兒。

不過林鵬還是不動聲色,很是認真的在筆記本上記錄着。

這一次的質量問題,是出在哪兒呢?後來是有一篇論文專門分析論述過的,所以林鵬很清楚。

主滑油泵軸斷裂后的圖片,還有顯微鏡下的照片,剛才已經展示過了,與會專家都發現了,主軸鍵齒嚙合面呈現出來的是不同類型的損傷。斷口的齒面上出現了麻點,剝落的現象,而且還比較嚴重。

不僅僅如此,齒面兩端還有軸向竄動的痕迹。

林鵬還記得那篇論文最後的結論是主滑油泵驅動軸,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疲勞斷裂失效,造成失效的原因,又是由於軸向竄動與軸套不同心,改變了軸的受力狀況,導致斷裂。

不同心的原因則是由於與驅動軸連接的軸承破壞引起。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在軸承上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航空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航空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章 專家雲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