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秋後算賬

第142章 秋後算賬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興元元年的七月,商星在暮色四合之時墜於天際的時令,關中平原開始迎來入秋的涼意。

但德宗皇帝的心,熱蓬蓬的。

這位在外流亡了大半年,途中還死了最心愛的女兒的帝國天子,當看到李晟寫着「臣已肅清宮禁,祇奉寢園,鍾簴不移,廟貌如故」的報捷露布時,彷彿此前的種種坎坷與哀戚,都如煙雲驟遠。

他終於可以回長安了!淪為亡國之君的惶恐,總算只是一場夢魘。

整整十個月,從驟遇兵變、逃出長安的慌亂,到被困奉天、數臨絕境的艱苦,從圍城得解、反攻長安的期盼,到帝王術敗、再度西幸的狼狽。畢竟,他還是賭對了一老一少兩個人——李晟和皇甫珩。這兩人,不論人品性情如何,至少,他們會帶兵,是他們,從長安的東北和正南兩個方向,長驅直入,幫自己奪回了大明宮。

德宗還給了第三支隊伍作了功臣的認定。這支隊伍的捷報,幾乎是與李大元帥收復長安的露布,同時送到梁州行在的。

這支勇追窮寇的勛卒,是侄兒普王弄來的安西軍。

武功縣武亭川一役,吐蕃駐軍因突發軍中疫情、無力阻截從長安逃出的朱泚叛軍時,普王李誼與安西都護府錄事參軍事裴玄,率三千遠征而來的安西軍,並五百名由頓莫賀可汗遣出的回紇騎兵,從天而降,截殺驍將韓旻率領的五千名幽州軍和涇原軍余部。

朱泚、王翃、李希倩雖逃過了武亭川,但因昔日的盟友,鳳翔李楚琳和涇原田希鑒皆閉門不納,最終在彭原西城屯,他們被追隨的數十名親兵斬殺,走投無路的韓旻加入了這一行動,將朱泚、王翃等人的首級送到涇州,作為反正唐廷的、將功贖罪的進獻。

剛一聽到「安西軍」三個字時,莫說德宗,就是李泌和陸贄,也吃驚不小。在梁州行在的御書房中,君臣三人很是沉默了一陣。

德宗的內心當然是喜憂參半的。他不是一個腦滿腸肥缺心眼的昏聵帝君,他很快意識到,李誼此舉,長了朝廷的威風,卻在某種程度上打了自己這個天家叔父的臉。這讓他在陟罰臧否間,稍有猶豫。

核心集團的文臣武將都知道,天子厭惡回紇人。大約正因為如此,面上粗憨耿直、其實很善於揣摩聖意的渾瑊,才沒有親自領軍、出現在武亭川戰場上。

但普王做得這般徹底,又好像是為了蕩平叛軍這種大義凜然的目標,而不惜以自己的榮寵為代價似的。這番血性之舉,彷彿堵住了那些斥責他一直來為了東宮之位而不擇手段的人的嘴巴。

並且,隨着武亭川捷訊同時而來的,確實還有普王的請罪書。他為自己擅領安西騎兵而惶惶,請求天子削奪他的王號與實封食邑。

李泌多麼希望聖上就這般依了這個心機和能力都在太子之上的王爺罷,甚至最好遠遠地放逐他。

他實在太危險了。

但短暫的相對無言后,李泌終還是開口道:「先頭在禮泉擋住了李懷光,如今又在武亭川打得韓旻這樣的幽州悍將僅以身免,陛下不論功行賞,反倒褫奪封號,只怕教悠悠之口疑懼不斷吶。何況,普王殿下此番用以建得奇功的,是安西軍,這支大唐的忠義之師歸來中原,力戰平叛,首領親王卻吃了貶斥,於情於理,實在都說不過去。」

德宗瞧著李泌一臉斟酌之色,也知這位國之大賢珍視身份,就算素來對普王頗有微辭,也斷不會故意出語揶揄諷刺,說些反話出氣。

德宗又看向陸贄。陸贄依然沉默。自李泌來到御前伴駕后,李進陸默似乎成了一種常態。李泌有意地消弱陸贄發表意見的權利,這種在二人之間達成默契的保護性措施,在見慣了文臣常態關係的天子看來,還以為是李泌對於陸贄的微妙的打壓。

不過此刻,德宗鬆了口氣。他多麼怕,李泌這個顯然對李誼很有些苛刻和芥蒂的老臣,來個怒諫之類,陸贄呢又在一邊幫腔,他二人趁此機會,要求自己以私結邊將之罪,把李誼外放到偏僻之所。

德宗是個自視頗高的帝君,他對臣屬和兒子們,都抱有矛盾的心態。他害怕他們聰慧過人、心機深厚,但同時,他又因自詡雄才大略,而不能忍受愚鈍木訥的蠢材。他心底,是讚許玲瓏多竅之人的,尤其當對方,還有可能是他的親生骨肉。

謨兒,活脫脫就是朕的臨危急智,和鐵血風範啊!

德宗的面色變幻之際,李泌趁機將另一件事啟了個頭:「陛下,李元帥所報,吐蕃大將瓊氏參與了擁立韓王的悖逆之舉,此事不可等閑視之。」

「李公的意思,是要朕派人去吐蕃興師問罪?」

「至少,國書所載之事,或可再議。」

德宗沉吟片刻,不知可否地嘆了口氣。

他不願這麼快地,就跟着李泌的思路走。這位賢相吶,少年時代到底是在玄宗朝度過,大約心中總是覺得,大唐對吐蕃,仍是具有一種可以出爾反爾的優勢地位。

唉,若他李適是在國力雄厚的開元年間做天子,他難道對吐蕃會像如今這般又拉又哄,以期暫時安撫這頭雪域雄獅,莫在自己削藩削得焦頭爛額之際,還要火上澆油地加以外患?

大概為了從這個棘手的問題上岔開話題,德宗忽然想起一事,對陸贄說道:「敬輿,你起個詔給李晟和渾瑊,令他二人趕緊尋訪朕的嬪妾與宮人,尤其是王昭儀和崔充容,她們在涇師兵變時身陷叛軍,不知如今下落。宮人的名錄,朕讓霍仙鳴列給你。」

陸贄聞言,終於再難掩飾素來直諫的習慣,誠然稟道:「陛下,臣以為,叛亂甫定,宜先迎復神主,修整郊壇,然後吊恤死義,慰犒有功之臣。內廷宮人,如同巾櫛之侍,宜后不宜先。何況,這些內人的散失,已經累月,若還活在人世,也恐怕為庶民或兵卒所私。陛下驟然間以詔令尋之,渾公與李元帥必傾力而為,又要引起京畿惶恐。此詔,恕臣不敢從命。」

德宗一怔,臉上有些掛不住。他想起此前要為薨逝的唐安公主修建磚塔,陸贄也是這般將情勢分析了一通,翻來覆去一個「不」字,儼然魏徵附體。

或許在這些孔門子弟眼中,朕就應該外不媾和、內則寡慾,才勉強算摸著明君二字的邊兒吧!

德宗於是自嘲地笑了一聲,心道,陸大學士,你不讓朕在尋人上花心思,那朕便想想殺人的事吧。

旋即正色道:「敬輿此言倒是提醒了朕,舉凡下詔,要省得輕重緩急。不過朕還以為,賞功之前,先宜罰惡。朕欲命李晟即日起,搜列長安賊將和出任偽官者,五品以上,皆斬。其子年滿十六者,絞。其子十五以下者,其兄弟姊妹者,其妻、妾、在閣女,沒為官奴官婢。伯叔及從子者,流三千里。」

李泌花白的鬍子微微顫了一下,輕聲道:「陛下,如此重大的生殺之權,臣以為,還是待陛下迴鑾長安后,親自執掌為妥。」

「哦?李公是怕,李元帥藉機清洗異己?」德宗毫不客氣地詰問。

不待李泌斟酌應答,他又用更為冷硬的口氣道:「白崇文,原來是尚可孤的參將。皇甫珩的義父姚令言,死在李晟手裏。若李晟真如卿家所想的那般,他這次為何不趁著韓王一事,趁機構陷尚可孤和皇甫珩?」

李泌無奈,盯著書房中那扇屏風的卷幾腳,終是略帶卑意道:「陛下英明。」

兩位文臣退下后,德宗以更為舒坦的姿勢,斜靠在坐榻上。他的目光也像方才李泌所為那樣,投在梁州刺史嚴震著人送來的書法屏風上。

這些繞來繞去、糾纏飛舞的墨跡,怎地就能這般好看,叫人心馳神醉!

「霍仙鳴,」德宗突然又開口道,「幸好謀逆株連的律法,不及於師徒,否則你那徒弟翟文秀雖然死了,你也逃不了罪責去。」

霍仙鳴大駭,忙噗通一聲將頭磕在地上,卻半句也不敢為自己和翟文秀辯解。李晟的露布傳來時,他心中如何不覺得驚詫莫名。翟文秀的確有些貪財和小心眼,但身為家奴的忠心耿耿,他這個師傅卻是敢打包票的。況且聖上待他也不薄,他怎會莫名其妙地去擁立韓王。此事太也蹊蹺。

李晟和尚可孤,說不定還有那個皇甫中丞,他們一定有問題。

但霍仙鳴知道,此時不是分辯的時候。他從東宮少陽院起就伺候的這位主上,臣子也好,奴僕也好,越是據理力爭,越是引起他的疑怒,崔寧和李懷光,還有再前頭的劉宴和楊炎,不都是因為要麼試圖辯誣、要麼試圖討要說法,而落得凄慘下場。

朱紫大臣尚且如此,他一個閹奴,還不懂少說話、多磕頭的保命之道嗎?

他的委屈的眼淚撲簌簌地落了好幾滴后,只聽頭頂上那個嗓音又響起來:「你一個徒弟不爭氣,總不會個個徒弟都是壞心眼或者草包吧。迴鑾后,朕須想想,神策軍,是不是也得讓你領上幾支,朕才放心。」

霍仙鳴的腦袋停在磕下去的半當中,顯然是因為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而愣住了。

德宗冷笑道:「怎麼,很奇怪?霍仙鳴,你覺得經過這大半年的風雨,朕還能踏踏實實地相信任何一個外朝武將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暮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暮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2章 秋後算賬

%